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41951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4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第一章 刘向、刘歆整理文献的成就 汉书艺文志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吏令尹成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这时向子歆也同受诏,参加了工作。这次大规模的校书,是由向、歆父子总其成。汉书艺文志: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師古曰:六藝,六經也。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刘向(公元前七七年前六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2、曾任谏大夫,敢于直言。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其子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同时受诏校书秘阁。向既撰成别录,歆又奏上七略,为中国校雠学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刘向在校书过程中,针对这种严重情况,做了几方面的细致工作:一、广罗异本,仔细勘对 他在管子叙录中便说:“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大中大夫卜圭书二十七篇,臣富参书四十一篇,射声校尉立书十一篇,太史书九十六篇,凡中外书五百六十四篇,以校。”二、彼此互参。除去重复 他在晏子叙录中便说:“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臣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

3、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推之管子“除复重四百八十四篇,定著八十六篇”;孙卿书“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三、校出脱简。订正讹文 尚书残缺最甚。汉书艺文志称:“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他自己在晏子叙录中指出:“中书以天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四、整齐篇章,定著目次 例如礼经十七篇,定著士冠礼第一,至少牢下篇第十七。晏子八篇,定著内篇谏上第一,至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孙卿书三十二篇,定著劝学篇

4、第一,至赋篇第三十二。这一类的篇目次第,今天还保存着。五、屏弃异号,确定书名 例如一部战国策,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他在叙录中谈到:“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可知不少古书,原来没有一定的名称,是由他在校书时重新定下来的。六、每书校毕。写成叙录 他每校完一部书,便写成叙录一篇,主要介绍作者生平行事、思想内容、写作价值,以及学术的源流,雠校的经过。当时每书各有叙录一篇,散佚甚早。今观管子、晏子春秋、孙卿书(即荀子)、战国策诸书叙录,尚可考见它的体式。每篇举列全书篇目于前,然后继之以一大段介绍文字。晏子春

5、秋、孙卿书叙录,还保存了叙录的原貌。第二章 郑玄整理文献的成就 郑玄(公元一二七二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兼通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聚徒讲学,弟子很多。在他以前,有郑兴、郑众父子,河南开封人,以经学有名于时,玄注经多采其说。后来经学家们为了区别异同,因称郑兴父子为“先郑”,郑玄为“后郑”。一、备致多本。择善而从 郑玄诠释诸经,也以勘对文字异同为先务。他所采用的本子,校仪礼,有今文古文的不同;校周礼,有故书今书的区别。他注仪礼时,有的地方经文采用今文本,便在注中说明“古文某作某”;有的地方经文采用古文本,便在注中说明“今文某作某”。注周礼时,在注中说明故书、今书不同之处,也很详

6、细。择善而从,毫无固拘。士相见礼第三士相见礼第三: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曰:“某也原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挚,所执以至者,君子见於所尊敬,必执挚以将其厚意也。士挚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时,别有伦也。雉必用死者,为其不可生服也。夏用腒,备腐臭也。左头,头,阳也。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某子,今所因缘之姓名也。以命者,称述主人之意。今文头为脰。二、注明错简,指出误字 郑玄注经,发现经文有错简时,便在注中加以说明。例如仪礼丧服,礼记乐记、玉藻诸篇,错简很严重,只在注中谈到,而不擅自移换。其次,遇着经文显有误字时,在注中但云:“某当为某,声之误也。”也并不逞臆改字。这都

7、反映他在校书过程中,是怎样严密谨慎地处理疑难问题。曲礼上第一曲礼上第一:龟为卜,筴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弗非,无非之者。日,所卜筮之吉日也。践读曰善,声之误也。策或为蓍。与音预,本亦作豫。践,依注音善,王如字,云:“履也。”蓍音尸。三、考辨遗编。审证真伪 郑玄在注经过程中,发现经文可疑,便考定真伪及其年代。例如他从时令、官制等方面,证明礼记月令是秦代的作品,为后人提供了辨伪的方法。后世谈到月令的,如郑樵六经奥论、崔述丰镐考信录,都说不是周时书,而晚出于秦世,这是上承郑氏绪论而推衍出来的

8、。卷十四卷十四 月令月令第六第六陆曰:“此是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后人删合为此记。蔡伯喈、王肃云周公所作。”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月令者,以其记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以礼家好事抄合之,后人因题之名曰礼记言周公所作,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此於别录属明堂阴阳记。”此卷所出,解者不同,今且申郑旨释之。按吕不韦集诸儒士著为十二月纪,合十馀万言,名为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与此文同,是一证也。又周无大尉,唯秦官有大尉,而此月令云“乃命大尉”,此是官名不合周法,二证也。又秦以十月建亥为岁首,而月令云“为来岁授朔日”,即是九月为岁终,十月为授朔,此是时不合周法,三证也。又周有六

9、冕,郊天迎气则用大裘,乘玉辂,建大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饰车旗并依时色,此是事不合周法,四证也。故郑云“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然按秦始皇十二年吕不韦死,十六年并天下,然后以十月为岁首,岁首用十月时,不韦巳死十五年,而不韦不得以十月为正。又云周书先有月令,何得云不韦所造?又秦并天下立郡,何得云诸侯?又秦以好兵杀害,毒被天下,何能布德施惠,春不兴兵?既如此不同,郑必谓不韦作者,以吕氏春秋十二月纪正与此同,不过三五字别,且不韦集诸儒所作,为一代大典,亦采择善言之事,遵立旧章,但秦自不能依行,何怪不韦所作也?又秦为水位,其来巳久,秦文公获黑龙以为水瑞,何怪未平天下前不以十月为岁首乎!是郑以月令不韦所

10、作。四、叙次篇目,重新写定 郑玄整理礼书,篇目次第,一依刘向为准。所以遍注群经,独三礼有目录。周礼六篇,依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编次,没有两样的本子。仪礼十七篇,便依照别录的篇目次第。至于礼记四十九篇,既条其篇目,又依刘向别录,明其所属门类。礼记正义在每篇标题下引郑氏目录云:此于别录属某门。如曲礼属制度,檀弓属通论,曾子问属丧服之类,一一指出,至便学者。郑玄通究三礼,叙次篇目,也仍然是上承刘向遗法,而努力去做的。五、条理礼书。普加注说 郑玄从事校雠,以整理礼书的功绩为最大。后汉书儒林传云:“中兴,郑众传周官经,后马融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官注。玄本习小戴礼(此指小戴所传之礼经,即今之仪礼

11、。引者),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郑氏学。玄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附见董钧传。)“三礼”这一名辞,虽始于马融、卢植,但通贯三书成为“三礼之学”,那是从郑玄开始的。“三礼”中保存了我国古代的制度、礼文,是古史资料的渊薮。今天仍必以郑注为依据,才能理解其中的内容。六、辨章六艺,阐明体用 汉人经常称六经为六艺。郑玄除注释经传外,又作易赞、书赞、诗谱、三礼目录诸书,介绍古代文献的源流得失。最后写成六艺论加以总结。这书虽已早佚,但就后人辑本来看,还可考见它的内容,主要是谈六经体用。例如他以变易解易,很明确地提出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理解易的体用。他又强调循政事得失之迹以求诗,把三百

12、篇看成古史资料。这都是比较有价值的见解,给后世读书考古的人们以莫大启示。第三章 陆德明整理文献的成就 陆德明(约公元五五O六三。年),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隋炀帝时,官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入唐,任国子博士。广搜汉、魏、六朝音切,兼采诸儒训诂,考证各本异同,写成经典释文三十卷以总会之。它所音释的书,以儒家经传为主,再兼及其他书籍。计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共十四种。胡虔柿叶轩笔记云:陆德明经典释文所载,其字句音训之不同者各有意义,可以考见经师相传家法,且多至二百三十余家,故足宝贵。陆氏自称:“研精六籍,采摭九

13、流,搜访异同,校之苍、雅。”(经典释文自序)。经典诗文序录41页 经典诗文条例43页 经典诗文次第51页 经典诗文注解传述人55页 经典诗文目录109页 经典诗文周易113页 一、经注兼明。摘字为音 经典释文序录条例有云:“先儒旧音,多不音注。然注既释经,经由注显。若读注不晓,则经义难明。混而音之,寻讨未易。今以墨书经本,朱字辨注,用相分别,使较然可求。旧音皆录经文全句,徒烦翰墨。今则各标篇章于上,摘字为音,虑有相乱,方复具录。唯孝经童蒙始学,老子众本多乖,是以二书特纪全句。”二、博征异说。存之音内 条例又云:“古人音书,止为譬况之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蔓衍实繁。世变人移,音讹字替。如徐

14、仙民反易为神石,郭景纯反锬为羽盐,刘昌宗用承音乘,许叔重读皿为猛。若斯之俦,今亦存之音内。既不敢遗旧,且欲俟之来哲。”可知他搜集旧音,兼收并蓄,过而存之,留待后人稽考,给古代音韵,保存了丰富资料。三、依时先后,序次群经 经典释文序录次第有云:“礼记经解之说,以诗为首。七略、艺文志所记,周易居前,阮孝绪七录,亦同此次。而王俭七志,孝经为初。原其后前,义各有当。今欲以著述早晚,经义总别,以成次第。”陆氏序次群经,依著述先后为定,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四、考镜源流,各为叙论 陆氏上承刘歆、班固七略、汉志体例,对所收十四种书,有条不紊地加以介绍。使经传起源、传授本末、注家姓名、音义述造,一一详叙,有

15、裨于后学尤大。所以经典释文的序录部分,乃是全书的纲领,寓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微意。清末吴大澂在愙k斋集古录序中却指出:人生秦燔千数百年之后。何以能识三代文字?曰:幸有钟鼎彝器款识,皆秦以前物也。人生周、孔千数百年之后,何以能读周、孔时之钟鼎彝器?曰:幸有经典释文多古书字为之证也。今之言小学者,但知许叔重说文解字有功于篆学。不知说文于小篆信而有征矣,其所采古文、籀文,十不存一。又多据孔壁中遗经之文,大都皆周末相沿之字,非孔子六经之旧简。故求之说文而不可通者,往往于经典释文得之。想陆德明去古未远,当时所见古书,必有所据也。如徐之古文作邾,它书所不见也。第四章 郑樵整理文献的成就 郑樵(公元一

16、一。四一一六二年),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不应科举,居夹*山下刻苦力学三十年,出门访求书籍十年。又因天文、地理、草木、虫鱼、鸟兽等知识,书本不能完全解决,于是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田夫野老,用力极勤。他有“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宏伟计划,想写成一部无所不包的通史。不幸他年命不长,只活到五十八岁便死了。今日流行于世的通志二百卷,是他晚年在和疾病作斗争的困境中仓促完成的,当然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那样完善,成为他一生憾事。通志一书的精华,全在二十略。他自己在通志总序中说过: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其五略,汉唐诸儒所得而闻;其十五略,汉唐诸

17、儒所不得而闻也。所谓汉唐诸儒所得而闻的,是指礼、职官、选举、刑法、食货等五略;汉唐诸儒所不得而闻的,是指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谥、器服、乐、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炎祥、昆虫草木等十五略。秦不绝儒学论二篇,即说:陆贾,秦之巨儒也;郦食其,秦之儒生也;叔孙通,秦时以文学召,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三十余人而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以对,是则秦时未尝不用儒生与经学也。况叔孙通降汉时,自有弟子百余人,齐鲁之风,亦未尝替。故项羽既亡之后,而鲁为守节礼义之国,则知秦时未尝废儒。而始皇所坑者,盖一时议论不合者耳。又说:萧何入咸阳,收秦律令图书,则秦亦未尝无书籍也。其所焚者,一时间事

18、耳。后世不明经者,皆归之秦火,使学者不祝全书,未免乎疑以传疑。然则易固为全书矣,何尝见后世有明全易之人哉?向谓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绝,盖为此发也。诗有六亡篇,乃六笙诗,本无辞;书有逸篇,仲尼之时已无矣,皆不因秦火。自汉以来书籍,至于今日,百不存一二,非秦人亡之也,学者自亡之耳。商君书定分“吏、民(预)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故圣人必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分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19、,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20、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三十五年: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

21、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指出:学之不专者

22、,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有专门之学,则有世守之能。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人有存没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以今之书校古之书,百无一存,其故何哉?士卒之亡者,由部伍之法不明也;书籍之亡者,由类例之法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又说: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观图谱者,可以知图谱之所始;观名数者,可以知名数之相承。谶纬之学,盛于东都;音韵之书,传于江左。传注起于汉魏,义疏成于隋唐。观其书,可以知其学之源流;或旧无其书而有其学者,是为新出之学,非古道也。章氏又在信摭中谈到:校雠之学,自刘氏父子渊源流别,最为推

23、见古人大体。而校订字句,则其小焉者也。绝学不传,千载而后,郑樵始有窥见,特著校雠之略,而未尽其奥,人亦无由知之。世之论校雠者,惟争辩于行墨字句之间,不复知有渊源流别矣。第五章 章学诚整理文献的成就 章学诚(公元一七三八一八0一年),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旋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工作。一生精力,大半用于讲学、著述和修撰方志。他的著作很多,而以文史通义、校雠通义为其代表作,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主要内容。校雠通义中着重谈到了几个问题:972页一、互著一书有两用的,可以兼收并载,不以重复为嫌,既可

24、录人甲类,又可录入乙类。二、别裁 一篇可单行的,可以裁出别立门类。如管子中的弟子职人小学。三、辨嫌名 遇着一书有几个名称、一人有几个字号的情况,必详细注明于其下。四、采辑补缀搜录已经亡佚了的书籍。五、书掌于官平日责成地方官吏考求是正,著为录籍,以防散失。六、广储副本以备雠正一书,勘改讹谬。七、有所更定,必载原文。八、著录残逸,以补阙漏。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 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pdf 目录i页 文史通义内篇二博约中有云:王伯厚诸书,谓之纂辑可也,谓之著述则不可也;谓之学者求知之功力可也,谓之成家之学术,则未可也。今之博雅君子疲精劳神于经传子史,而终身无得于学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误执求

25、知之功力,以为学即在是尔。学与功力,实相似而不同。学不可以骤几,人当致攻乎功力则可耳。指功力以谓学,是犹指秫黍以谓酒也。外集二又与正甫论文谈到:功力之与学问,实相似而不同。记诵名数,搜剔遗逸,排纂门类,考订异同,途辙多端,实皆学者求知所用之功力尔。即于数者之中,能得其所以然,因而上阐古人精微,下启后人津逮,其中隐微可独喻,而难为他人言者,乃学问也。今人误执古人功力以为学问,无怪学问之纷纷矣。文章必本学问,不待言矣。而学问中之功力,万变不同。尔雅注虫鱼,固可求学问,读书观大意,亦未始不可求学问,但要中有自得之实耳。中有自得之实,则从入之途,或疏或密,皆可入门。而今之误执功力为学问者。但趋风气,本

26、无心得,直谓舍彼区区掇拾,即无所谓学,亦夏虫之见矣。遗书外编知非日札又说:用功纂录札记,以为有备之无患,斯则王伯厚辈本以备应制之用,而转有资粮于后学。然则玉海、诗考、绀珠、汉制诸编,谓之用功有益可耳。安可遽命为著作哉!方志略例一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又说:史家有著作之史与纂辑之史,途径不一。著作之史,宋人以还,绝不多见;而纂辑之史,则以博雅为事,以一字必有按据为归,错综排比,整练而有翦裁,斯为美也。他既把史籍分为著作与纂辑二大类,便以此区分郑樵通志和马端临文献通考的高下。文史通义内篇四释通自注有云:通志精要,在乎义例。盖一家之言,诸子之学识,而寓于诸史之规矩,原不以考据见长也。后人议其疏陋,非也

27、。又云:文献通考之类,虽仿通典,而分析次比,实为类书之学。书无别识通裁,便于对策敷陈之用。文集补遗上朱大司马论文书中指出:世士以博稽言史,则史考也;以文笔言史,则史选也;以故实言史,则史纂也;以议论言史,则史评也;以体裁言史,则史例耳。唐宋至今,积学之士,不过史纂、史考、史例;能文之士,不过史选、史评。古人所为史学,则未之闻矣。第六章 纪昀整理文献的成就 别录和七略,充分发挥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巨大作用,是向、歆父子整理古文献的丰硕成果。此后二千年间,便很少有人在学识上具备那样渊博的基础,在工作上胜任那样艰巨的任务,而能继向、歆之后,在这方面做出卓著成绩,堪与媲美的了。权衡古今,斟酌轻重,只

28、有清代乾隆年问修四库全书时,由纪昀负责写成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和别录相比;而所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又与七略相似。纪昀在整理文献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纪昀(公元一七二四一一八O五年),献县(今属河北省)人,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由翰林官至礼部尚书。纪昀 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1770年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1773年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

29、,1784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

30、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一代鸿儒纪晓岚去世,终年82岁。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并追谥文达,极尽一时之荣哀。纪文达公文集卷八诗序补编序中有云:余于癸巳受诏校书,殚十年之力,始勒为总目二百卷,进呈乙览。以圣人之志,借经以存;儒者之学,研经为本;故经部尤纤毫不敢苟。凡易之象数义理,书之今文古文,春秋之主传废传,礼之王、郑异同,皆别白而定一尊,以诸杂说为之辅。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文宗皇帝 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

31、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同卷济众新编序中又说:余校录四库全书,子部凡分十四家。儒家第一,兵家第二,法家第三。所谓礼、乐、兵、刑,国之大柄也。农家、医家,旧史多退之于末简,余独以农居四,而其五为医家。农者,民命之所关;医虽一技,亦民命之所关,故升诸他艺术上也。一、调整书籍部类 全书按四部分类法,提纲列目。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术、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

32、家十四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这都是根据历代公私簿录,斟酌损益,增减进退,重新拟定的。每类之中,流别比较繁碎的,又各析子目,使条理分明,不相淆杂。所录群书,悉依时代为次,顺序而下。二、归类务求明晰自隋书经籍志以下,门目大同小异,各有得失。纪氏择善而从。如诏令奏议,文献通考入集部,今改入史部;有些书如东都事略之类,既不可入正史,又不可人杂史的,从宋史例,立别史一门;香谱、鹰谱之属,旧志无所附丽,强入农家,今从尤袤遂初堂书目例,立谱录一门;名家、墨家、纵横家书籍不多,今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例,并入杂家为一门;集之有文无诗和有诗无文的,仍从诸史旧例,并为别集一门;兼释群经的书依

33、隋志之文,名之曰五经总义。纪传体北宋史。南宋孝宗时王称(以前曾长期误作“王偁”)撰。因为北宋建都开封(今属河南)称京故书名东都事略。全书一百三十卷起自宋太祖赵匡胤终于宋钦宗赵桓计帝纪十二卷为各代帝王在位时的大事记世家五卷记叙后妃和宗室列传一百零五卷载各种人物共六百九十七人事迹附录八卷列举辽金夏西蕃交阯的情况没有表和志。三、减少每一部类的子目每类中子目太多,则病繁碎。四库总目中,只有经部小学类,分三子目;史部地理类,分九子目;传记类,分五子目;政书类,分六子目;子部术数类,分七子目;艺术类、谱录类,各分四子目;杂家类,分五子目;集部词嗌类,分四子目。又经部礼类,史部诏令奏议类、目录类,子部天文算

34、法类、小说家类,也各约分子目,以便检寻。删汰繁琐,条理秩然。四、纠正旧目归类的错误旧的书目中,往往归类不当,四库总目便详为审定。如笔阵图之属,旧入小学类,今但以论六书者人小学;其论八法者,改入艺术。羯鼓录之属,旧入乐类,今但以论律吕者入乐:其论管弦工尺者,改入艺术。左传类对赋之属,旧入春秋类,今改入类书。孝经集灵,旧入孝经类;穆天子传,旧入起居注类;山海经、十洲记,旧入地理类;汉武帝内传、飞燕外传,旧人传记类,今并改入小说。又如扬雄太玄经,旧入儒家类,今改入术数;俞琰易外别传,旧入易类,今 改入道家。这些,都是经过考校原书,仔细思量,然后作出调整的。五、撰述提要,义例谨严四部之首,各冠总序一篇

35、,通论源流正变,以挈纲要。四十三类之首,又各冠以小序,详述分并进退,以析条目。如遇义有未尽,便在子目的末尾,或本条之下,附著按语,补充说明。凡四部所收的书,各写提要一篇,以冠每书之首,合起来便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每书提要,先列作者爵里和行事,次考书中得失及评骘,凡遇众说异同,文字增损,篇帙分合处,都详加订辨,作出比较清楚的介绍。通观全书,体现了朴实说理的精神,没有架空立论的弊病。六、黜虚崇实,宗旨明确 全部提要中,贯注了提倡朴学的精神。所以在谈到经学时,竭力推尊汉注唐疏,而轻蔑宋元经义。对于河图洛书以及荒诞虚罔之说,尤屏斥不遗余力。清代帝王,力尊朱熹,将他的地位提得很高,意在能收政治上的傀儡作用

36、,本与学术无关。提要谈到朱学,颇多非议;对于明代空谈讲学的风气,攻击更厉。全部提要中,这一类的见解、言论,屡见不一。大抵标榜汉学,鄙薄宋明,是纪氏一生论学宗旨,所以发表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十分明确。江藩在汉学师承记中谈到纪昀,便说:公于书无所不通,尤深汉易,大辟图书之谬。四库全书提要、简明目录,皆出公手。大而经孛子集,以及医卜词曲之类,其评论抉奥阐幽,词明理正识力在王仲宝、阮孝绪之上,可谓通儒矣。阮元为纪氏文集序,也说:高宗纯皇帝命辑四库全书,公总其成。凡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罔不抉奥提纲,溯原彻委,所撰定总目提要,多至万余种。从嘉庆、道光以来的清代学术界,通人辈出,

37、也都是奉此书为津逮。到了晚清,张之洞为了指导当时秀才们努力读书,在所著輶轩语中明白提出: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 知学问门径矣。经过这样大力推崇,更加提高了这书的价值和作用。近百年来,学者们除一般阅读之外,有的人对这书还作了深入专精的探讨,穷几十年的精力去钻研它,影响至为深远。余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序录中,便已说过:愚则以为提要诚不能无误,然就其大体言之,可谓自刘向别录以来,才有此书也。今四库提要叙作者之爵里,详典籍之源流,别白是非,旁通曲证,使瑕瑜不掩,淄渑以别,持比向、歆,殆无多让。至于剖析条流,斟酌今古,辨章学术,高挹群言,尤非王尧臣、晁公武等所能望其项背。故曰自别录以来,才有此书,非过论也。故衣被天下,沾溉靡穷。嘉道以后,通儒辈出,莫不资其津逮,奉作指南。功既巨矣,用亦弘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国文献学教案-第八编.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