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有效教学案例及分析一、有效预习 首先,思想上重视。首先,思想上重视。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心理上重视了,行动才会自觉。我经常告诉学生:有效的预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前预习新知可以使自己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课堂上学得轻松,能很更好的展示自我,提高能力,增加学习的自信心。一、有效预习 其次,行动上重视。其次,行动上重视。每次新授课前,我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把预习当作一项硬性作业,一般都要规定用文字记录下来。有时为了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我只布置预习作业。并且告知次日要认真检查,记录预习态度。让学生知道,预习和其他作业一样重要,必须认真完成。一、有效预习 再次,老师要明
2、确提出预习的要求。再次,老师要明确提出预习的要求。不能简单的说预习第几课,明天检查。具体预习什么必须明确告之。让学生明白在预习过程中该怎样做?做些什么?如预习哪些内容,查阅什么资料,准备什么材料,思考好什么问题等等。有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学生的预习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这样才能使预习这项作业更有针对性、可实施性,而不是可有可无。一、有效预习 此外,老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此外,老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如:在上动物过冬这一课时,我根据单元目标: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了具体、明确、可操作的预习作业:(1)读三遍课文(出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标小节号。(2)读课文,圈划文中生字、新词。音:
3、每个字音拼读三遍,并想想哪些字音需要提醒的。形:对所学生字,想想有哪些识字好方法。(如找到的是形近字,那就为这个字组个词,写在对应生字下端,也可以再说一句话),同时从生字书写方面想想注意点。义:给生字组词并造句。(3)读课文,提提问题,在相应的地方打上“?”,并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可抓住课题、句子、词语提问)一、有效预习 再有,家长的协助。再有,家长的协助。对于低年级、学习的能动性较差的学生,家长适当的参与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预习,比如让孩子读课文给自己听,跟孩子交流课文内容等。高年级的学生,家长可以看看已做好的预习作业,起到监督作用。一、有效预习 检查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情况 利用早自习开始
4、前的一段时间,亲自检查预习本。然后宣布检查结果,反馈给全班同学。此外要有一定的奖励制度。给受表扬的同学奖励一颗星,三颗星后换一枚章,贴在教室的“你追我赶”栏上展示。一、有效预习 其次在课堂中,多用言语去表扬,比如在朗读课文或者是回答问题时,不要只说读得真好或你真聪明,可以及时的联系到预习,比如:“你为什么能把课文读得这么准确流利?在家读了几遍啊?”“你预习得真充分,值得大家学习。”老师及时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也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预习。一、有效预习 预习习惯基本养成后,我便放手让组长检查,或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互查互助。当然我还试着把优秀的预习作业展示出来,
5、评评心中之最。在预习本上留言、写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多种方法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有限的四十分钟发挥更好的效用。二、有效的导入有效的导入 高尔基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俗话也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整堂课做好一个良好的铺垫,并且会给这堂课增添色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我将现有的导入归纳了几点:有效的导入 1、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 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投其所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
6、语文课,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渔夫的故事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的魔鬼的瓶子,渔夫打开了瓶子(这时停止了后面的内容)同学们高声嚷道:“老师,怎么样了?快往下讲啊!”(说明学生对故事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怎样了,请大家自己阅读课文,就知道了。有效的导入 2、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利用引人入胜的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想,产生共鸣。未入其文,先动其静,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
7、内容,所以有“善于始者,成功一半”的说法。如:在上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首先播放“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片段,让学生体会到亲情。当这样的感情渲染到一定程度,当学生对“亲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之后,再进入到课文讲解的环节上,很多阻塞学生情感理解的东西也就自然通畅了,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有效的导入 3、释题导入 分析课题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将相和可以抓
8、住“和”字演绎:将相为什么不和?又怎样和好了?一下子就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又能激发学习主体的读书学习欲望。有效的导入 4、介绍背景导入 凡是时代背景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课文,可以考虑用简介背景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体会到文章所表现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赤壁之战、长征、完璧归赵等,这些文章就需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有效的导入 5、导游式导入 抓住学生爱玩好奇的心理特点,用导游的形式导入新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葡萄沟的导入: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旅游,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你们是旅行团的成员,老师是导游,出发的第一站,去新疆的吐鲁番,那
9、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方葡萄沟。有效的导入 课文的类型多种多样,导入课文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把教材分析透彻,根据课文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进课堂。总之,导入方法要新颖,语言要精当,具有吸引力,力求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使我们在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 1、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同一个班级中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但也有智力平平、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各种机会,让性格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不同的感悟、观
10、点。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 3、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特长等精心设计教学导语,这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11、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 4、巧妙地设计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教学穷人时,第二段写出了桑娜抱回孩子的种种矛盾心理。我问学生:“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吗?”一位学生问道:“课文主要写桑娜乐于助人的品质,而这里却具体写了她救孩子后的不安、矛盾的心理,这对刻画桑娜善良的形象,有没有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让学生共同讨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
12、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只有提出了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启动学生问题发现机制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有价值的。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 5、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经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我出示两个句子:(1)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2)很快的,这个树林就变得热闹了。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质疑:课文中榕树只有一棵,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可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怎么
13、可以把一棵树叫做“树林”呢?由学生的问题不难看出,在本教学片段中,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我从课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出问题。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三、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参与 总之,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得到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参与意识。四、有效的拓展 1、在教学难点处,适度拓展,突破难点。、在教学难点处,适度拓展,突破难点。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无私、
14、伟大、让人震撼的母亲形象。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出示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有关片段:“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四、有效的拓展 2、在学生疑问处,适度拓展,弥补知识缺陷。、在学生疑问处,适度拓展,弥补知识缺陷。落花生中有这样一些句子:“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学生读到这两句(特别是后一句
15、)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说父亲来了很难得?”“为什么父亲在收获节来?”,“老师,作者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这么难请?”这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许地山的家庭背景:许地山,现代著名作家,教授。名赞坤,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原籍福建龙溪,出生于台湾。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位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他将多年积蓄全部充作官饷,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台湾被日本侵占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在许地山十四五岁时,他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全家住在衙内大院里。他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许地山的母亲建议开辟出来种花
16、生,这就是课文中所写的事。四、有效的拓展 3、在文本空白处,适度拓展,丰厚文本。、在文本空白处,适度拓展,丰厚文本。如教学长城一课的片段: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 生: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师:俄罗斯原总统赞叹说 生: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工程 师:以色列前总统说 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师: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点击
17、屏幕上的网站。引入外国元首对长城的赞美,话语虽不多,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有效的拓展 4、在语言精美处,适度拓展,品味语言。、在语言精美处,适度拓展,品味语言。如燕子这篇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文中优美的词句塑造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在品读了课文的同时,教师让学生模仿这段话的写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小动物的外形。为了写好动物的外形,学生往往再次与课文“会晤”,去领会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这样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品味语言的平台。四、有效的拓展五、在训练专题
18、处,适度拓展,培养能力。如古诗五、在训练专题处,适度拓展,培养能力。如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片段:教学片段:师:如果我就是孟浩然,哪位同学能用诗句来安慰我,为我送别?师:如果我就是孟浩然,哪位同学能用诗句来安慰我,为我送别?生: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我会永远记住老朋友。师:我会永远记住老朋友。生: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师:我的朋友遍天下。师:我的朋友遍天下。生:桃花潭水深千生:桃花潭水深千“丈丈”,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汪伦送我情。师:师:“尺尺”已不足表达我们的深情厚谊。已不足表达我们的深情厚谊。生: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别忘了我这位老朋友,我也思念着你们呢。师:别忘了我这位老朋友,我也思念着你们呢。在这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送别诗句融会贯通,在阅读在这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送别诗句融会贯通,在阅读中享受着拓展的魅力。中享受着拓展的魅力。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 有效地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