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命题及其关系1.1.1 命题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A版选修2-1篇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节命题及其关系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命题的概念和形式,命题是逻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命题的概念对于掌握具体的数学学科知识有很大帮助。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的奠基石。本节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学科特有的连续性及知识的环环相扣特点,并能使学生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明晰化。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命题的判定,总
2、结命题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及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判断命题的真假性;教会学生改写命题,能从新知识的角度解释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程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二、教学问题诊断本节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而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把命题的概念及形式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些命题的叙述,其中条件、结论并不那么分明。对于这种命题,学生不易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因此把命题的改写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
3、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他们在初中的平面几何中学习过命题,高一的立体几何中也学过很多命题,因此,对于“命题”二字学生并不陌生。对于命题概念的学习,学生较易接受,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不同,因此部分学生会对命题真假的判断及命题的改写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力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能站在另一个层面重新审视已学知识。四、教学对策分析坚持以人为本,面向人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贯穿“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五、
4、教学基本流程运用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新知问题引入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1)若直线ab,则直线a和直线b无公共点;(2)2+4=7;(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x2=1,则x=1;(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设计意图:通过以前所学知识,自然合理的提出问题,使学生消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能够更快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二)探究新知1、通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解答,自行总结得到命题的定义。提出问题:你认为命题应怎样定义?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及
5、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问题的能力。2、形成概念教师板书命题的概念,强调命题首先是一个陈述句,其次可以判断真假,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才可以称这个语句为命题。提出问题:问题1:看下面几个语句,判断其是否为命题(1)7是21的约数吗?(2)x5;(3)画线段AB=CD。问题2:你认为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看这个语句满足什么条件?问题3:你能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吗?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命题概念的理解(三)运用新知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空间中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6、5);(6)x15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命题概念的理解,引出“若p,则q”形式的命题。(四)探究新知提出问题:观察例1中的(2)、(4),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形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若p则q”形式的命题,通常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若p则q”形式的命题是命题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形式,也可写成“如果p,那么q”、 “只要p,就有q”等形式。(五)运用新知例2、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书写对于一些条件与结论不明显的命题,一般
7、采取先添补一些命题中省略的词句,确定条件与结论。例如: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例3、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3)对顶角相等。(六)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1)求证是无理数;(2)43;(3)你是高二学生吗?(4)x2+2x+10;(5)-2不是整数;(6)x-302、见课本P43、见课本P4(七)课堂小结1、知识收获:命题的概念,判断命题的真假、命题的表达形式。2、方法收获:举一反三,旧知新用。3、思维收获:能站在另一个层面重新审视已学知识。(八)布置作业:P8习题1.1A组1.3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采用学生熟知的问题引入新课,降低了学习难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2、采用问题式教学适当,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有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新知,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不足之处:(上完课后谈感受)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