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目 录1.总则.12.安全风险管控基本要求.13.风险分级管控.23.1风险辨识23.2风险评价与分级53.3风险分级管控83.4风险告知。113.5风险信息更新124.附则12附录141.总则1.1为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确保有效管控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存在的各类风险,编制本指南。1.2本指南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带储存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2.安全风险管控基本要求2.1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有关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的流程(附录1),不同级别风险的
2、管控责任,风险告知等相关内容。2.2安全风险分为4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红色风险、橙色风险、黄色风险和蓝色风险。2.3企业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主管部门,每年应制定“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价计划”,经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后下发执行。各级组织(公司、部室、车间、工段/班组)均应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并对“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价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的依据。2.4各单位按照计划,选择适用的方法对本单位风险进行分级评估。2.5鼓励企业聘请省、市、区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评价机构指导开展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工作。3.风险分级管控3.1风险辨识3.1.1划分风险
3、点识别范围。风险点也就是危险源的所在点,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工艺单元进行细分。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识别点可从以下方面确定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
4、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10)变更(人员、管理、工艺、过程、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3.1.2风险点识别方法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1)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主要对静态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
5、判别检查。(2)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主要用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存在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进行工艺安全危害风险分析。3.1.3排查风险点按照划分风险点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表1 风险点统计表序号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备注备注: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
6、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 2、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风险点的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工段、场所、装置、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个组合进行。3.1.4辨识危险源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排查出的风险点覆盖的所有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范围包括:试生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在进行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常用的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保护层分析(LOPA)及其他定性定量风险辨识方法。3.2风险评价与分级企业在完成风险点危害因素(危险源)辨识后,应研究确定适合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并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明确事
8、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将危险程度量化,计算出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3.2.1风险等级划分及原则将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可参照安全风险分级(附录4)的相关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3.2.2风险分析和分级方法本指南推荐两种常用方法对已经辨识定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一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MES,附录2);二是风险矩阵法(简称LS法,附录3)。3.2.3确定风险点等级风险点的等级按照风险点
9、中各危害因素(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以下情形建议作为一般以上风险(含一般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 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罐区;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 以上的。3.2.4风险分析评价记录的完善企业按照上述方法,经评审确定后,应当将制定的有效控制措施和改进的控制措施(根据实际)分别填写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和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相应的栏目中。至此上述两个记录填写完善。表2-1 工作危害分析(
10、JHA)评价表序号工作步骤危害因素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控制措施MESD风险等级12注:风险评价采用MES时选用本表。表2-2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序号工作步骤危害因素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控制措施LSR风险等级12注:风险评价采用LS时选用本表分析人员: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表3-1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MESD风险等级建议改进措施备注12注:风险评价采用MES时选用本表。表3-2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
11、施LSR风险等级建议改进措施备注12注:风险评价采用LS时选用本表3.3风险分级管控3.3.1风险分级管控原则A级/1级:红色风险重大(不可容许的)危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B级/2级:橙色风险较大(高度)危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较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12、C级/3级:黄色风险一般(中度)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本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D级/4级:蓝色风险低(轻度)危险,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本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3.3.2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析评价和
13、风险等级判定的同时,应当对每一项风险的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其是否有效可行。如果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要及时整改或提出改进措施,降低风险。3.3.2.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都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并逐步降低风险,直至可以接受。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5)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应考虑风险管控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6)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
14、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7)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能力等方面。3.3.2.2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3.3.2.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责任清单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结果,建立岗位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附录6)和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附录5,“红橙黄蓝
15、”四色的安全风险需要录入),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按规定及时更新。3.3.2.4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风险点所在企业是风险管控的主体,企业应将每个风险点的管控责任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各个层级。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参与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3.4风险告知风险的告知可以采取风险公告和风险培训等形式,在重点区域设置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附录7),向员工公布标明该岗位所在风险点的位置、岗位安全操作要点、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管控
16、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责任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3.5持续改进企业风险管控主管部门应每年制定年度“风险分级评价计划”,每年至少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改进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来提高安全可靠性,降低风险等级,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员工对所从事岗位安全风险的得到充分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3.6风
17、险信息更新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分析。(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事故事件发生后;(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4.附则4.1安全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劳动作业相关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对员工的人身造成危害、导致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正常运行的各种因素总称。安全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风险=可能性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4.2风险点,一般是指存在能量(电能、机
18、械能、热能、化学能等)或者“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场所;存在风险的作业任务等。4.3危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4.4本指南解释权归市安全监管局。法律、法规、规章、上级国家机关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附录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划分风险点识别范围排查风险点,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在重点区域设置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告知员工安全风险;通过培
19、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责任清单,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到各个层级风险点的等级按照风险点中各危害因素(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选择风险评价方法,确定风险点中每个危害因素(危险源)的风险值选择风险辨识方法,辨识每个风险点中的危害因素(危险源)25附录2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1.风险的定义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
20、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2.1 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分数值控制措施的状
21、态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1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 2.2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分数值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10连续暴露常态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2每月一次暴露每月一次出现1每年几次暴露每年几次出现0.5更少的暴露更少的出现注1:8小时不离
22、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 注2: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事故的可能后果S 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事故的可能后果S分数值事故的可能后果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元)环境影响10有多人死亡1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8有一人死亡或 多人永久失能职业病(多人)100万1000万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4永久失能(一人)职业病(一人)10万100万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2需医院治疗,缺工职业性多发病1万10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1轻微,仅需急
23、救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1万无环境影响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LS=MES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为三者的乘积。将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的级别。 风险程度的分级R=MES风险程度(等级)18090-15050-8020-4818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轻微风险注: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
24、上讲,乘积前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风险程度的相对比值。因此,为简单起见,将系数取为1。本风险程度的分级标准仅作为参考。附录3作业风险分析法 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英国石油化工行业最先采用。就是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R=LS。 其中:R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分数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
25、查操作规程或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检测、控制、报警、补救措施5每天、经常发生、几乎每次作业发生从不按标准检查没有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无任何措施,或有措施从未使用4每月发生很少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单一、走马观花有,但不完善,但只是偶尔执行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有措施,但只是一部分,尚不完善3每季度发生经常不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一般有,比较完善,但只是部分执行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不足,多次出差错)防范控制措施比较有效、全面、充分,但经常没有效使用2曾经发生偶尔不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较先进、充分、全面有详实、完善,
26、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尔出差错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1从未发生严格按检查标准检查、检查手段先进、充分、全面有详实、完善,而且严格执行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2. 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S)取值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伤害情况财产(万元)生产影响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分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发生死亡50主要装置停工大规模、公司外重大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丧失劳动30主要装置或设备部分停工企业内严重污染行业内、省内3不符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度、规定6-10级工伤10一般装置或设备停工企业内范围中等污染本市内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操作
27、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适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装置范围污染企业及周边区内影响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没有污染形象没有受损3 风险矩阵 4 风险分级风险度等级20-25重大风险15-16较大风险9-12一般风险4-8低风险4轻微风险本风险程度的分级标准仅作为参考。附录4安全风险分级轻微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不需要将轻微风险数据录入到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责任清单中。蓝色风险:低风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
28、维持现状,保留记录。黄色风险: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橙色风险:较大风险,高度危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红色风险:重大风险,极其危险,必
29、须立即制定管控措施进行整改。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附录5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序号风险点风险等级辨识时间危害因素区域位置风险控制措施管控层级责任部门责任人备注附录6 XX公司岗位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模板)主要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序号作业单元岗位安全操作要点危险源或潜在事件可能性,L作业频次,E严重程度,C1净化车间净化工段1生产装置的启动、停车必须对公用条件的投运进行许可确认。2生产装置的各项运行指标必须符合工艺操作条件(参数)和安全设施条件。在安全设施、装置不全、故障不符合要求时,严
30、禁生产装置投运生产。1、 压力容器超压爆炸;2、 现场氧含量不足;3、 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4、 点火源控制不当1615三级爆炸、火灾、窒息1压力容器做好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养;2现场设有氧气浓度检测报警器;3设备静电接地;4动火作业管制;5个人防护用品穿戴;车间级净化车间李四附录7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模板)岗位所在的风险点名称净化车间净化工段风险等级三级事故后果爆炸、火灾、窒息管控层级车间级管控部门净化车间管控责任人李四岗位安全操作要点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安全警示标志1生产装置的启动、停车必须对公用条件的投运进行许可确认。2生产装置的各项运行指标必须符合工艺操作条件(参数)和安全设施条件。在安全设施、装置不全、故障不符合要求时,严禁生产装置投运生产。1压力容器做好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养;2现场设有氧气浓度检测报警器;3设备静电接地;4动火作业管制;5个人防护用品穿戴;1启动应急预案;2做好应急人员的防护,抢救伤员;3组织人员疏散,设置警戒线;4动火作业管制;消防队:119中控室电话:0574-XXXXXXXX安监局电话:12350备注:企业可参照模板内容,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在重点区域的岗位设置安全风险告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