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和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前言/PREFACE1月27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2月2日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2月5日关于全力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将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作为重点心理干预人群,主动关心,减少他们的心理焦虑,给予积极的精神关怀。”2月7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的通知2月10日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若干措施3月5日关于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知3月18日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的通知
2、4月7日关于印发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的通知4月21日关于印发入境人员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的通知3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部分人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例如,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隔离患者感到焦虑、恐惧、孤独等,一线医务工作者压力过大、疲劳紧张甚至耗竭崩溃,普通民众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担心害怕等。(SARS过后30-40%PTSD)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宣教和危机干预服务,以帮助公众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什么开展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目录/Contents01020304工作目标组织管理
3、工作内容心理危机干预要点5 实时研判掌握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动态变化,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极端事件、群体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分类干预有序服务第一级人群(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疾控和管理人员等)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逐级扩展到为居家隔离者、家属、普通民众等第二、三、四类人群,分别分类针对性提出服务要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针对实际需求提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服务,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心理专业人员指导下,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有序开展工作。社会动员如何开展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6 工作目标为病亡家属、患者及其家属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为高危群体
4、提供心理危机干预;促进大众心理健康,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工作目标7 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工作由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统一领导(与汶川地震救灾时有明显区别)各区/县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卫生健康负责同志任组长,政法委、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政法委、卫生健康、教育、公安、司法、民政、团委、妇联、残联、工会等部门负责同志。各级精神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心理健康相关协会或学会专业人员组建心理救援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协调下,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组织管理8 组队伍组建专家指导组组建心理
5、疏导工作小分队组建心理援助热线队伍组建心理救援医疗队自治区、市级精神心理学专家以社区为单元组建心理疏导工作小分队,成员包括政法委、医疗机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较标准的配置是5-8名社工或志愿者、2名普通心理咨询师、1名资深心理咨询师、1名精神科医生组成。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咨询师、接受过热线培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为医疗队单独组队或者与综合医疗队混合编队。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可有临床心理工作人员和精神科护士参加组建专业队伍9 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当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主要目标人群 第一级人群:新冠肺炎确诊
6、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要评估目标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0 工作内容1.大力开展科普宣教2.提供常态化心理健康服务3.做好重点人群个案管理和心理疏导4.工作人员心理疏导11 大力开展科普宣教
7、全流程开展宣传,通过权威媒体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宣传,提升公众知识水平,增强防控能力。为社区居民发放心理健康服务宣传页,在社区醒目位置设立心理健康宣传展板,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知识、心理自我调适常识、心理支持平台二维码、心理热线电话等支持性资源 组织专家通过线上(视频、网络授课)和线下等形式,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介绍温馨的家庭氛围、团结的社区关系对个体渡过难关的帮助和意义,鼓励大众互帮互助、尊重他人感受,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心理健康专家组与媒体工作人员合作,建制播放心理健康相关视频、音频、文字等。在有线电视或社区宣传液晶屏播放。12 提供常态化心理健康服务 在医院和隔离点开展心理评估和疏导,患者
8、、隔离人员在医院/康复驿站/隔离点可获取心理自评工具。向社区居民发放心理支持平台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引导社区居民扫码参加自助心理服务,公布获取心理健康服务各级各类机构的渠道,网络平台、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多种线上通讯手段,获取科普知识、开展心理评估、放松训练等,便于民众在需要时寻求各种心理服务。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室、每周固定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居民通过预约等形式接受线下心理疏导服务。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评估,对不同心理问题人员进行梳理、分类,并由专家指导组讨论并确定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形式。13 做好重点人群个案管理和心理疏导 患者及家属、病亡者家属、低保对象、
9、特困人员、特殊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属重点人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疏导工作小分队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档案,要由专人负责管理,记录一般情况、精神心理状态、服务形式和内容等。做好特殊时间点(节假日)的工作预案,对于可能出现的群体聚集性事件组织心理疏导工作小分队进行心理疏导,采取必要管控措施,防止危险行为发生。对于走访或心理健康评估等途径发现具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风险的人员,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及时转诊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对口联系制度,选派精神科医生加入社区心理疏导工作小分队,提供线上或线下诊疗服务。目前较为重点的隔离人员和境外返回人员
10、的管理14 注重工作人员心理疏导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情绪观察和心理健康情况的评估,及时为工作人员提供情感支持,疏解压力,开展放松活动。比如对公安民警等一线人员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进行主动干预。及时识别、发现有心理需求或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体。加强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辨识能力,指导工作人员配合心理疏导工作队开展对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形成心理疏导服务网络。设立工作人员心灵驿站或巴林特小组等团体组织,供社区工作人员休息、交流分享等。做好疫情防控医务工作者心理服务。通过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网络平台、心理热线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给予开展放松训练、必要的心理治疗和适当的药物干预
11、15 注意强调020103加强心理知识培训。“看听问、情互励”六字决加强评估考核16 发现问题解决实际现实问题及普遍性心理问题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焦虑、抑郁)解决严重心理问题(创伤、人格)解决精神疾病问题街道综合治理小组心理疏导小分队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畅通转介途径畅通督导培训途径新冠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要点18 确诊患者隔离治疗初期心态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失眠或攻击等干预措施1.理解患者情绪反,不被患者的攻击和悲伤行为所激怒2.及时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正面心理支持、不与患者正面冲突等。3.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4.解释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
12、要性,目前治疗的要点和干预的有效性5.鼓励患者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原则支持、安慰,稳定患者情绪,及早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19 确诊患者隔离治疗期心态孤独、恐、不配合、放弃治疗,或对治疗的过度乐观和期望值过高等干预措施1.客观如实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2.协助与外界亲人沟通,转达信息;3.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的所有行为;4.尽量使环境适宜患者的治疗;5.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原则积极沟通信息、必要时精神科会诊20 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心态恐慌、不安、孤独、无助、压抑、抑郁、悲观、愤怒、紧张,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委屈、羞耻感或不重视疾病等。干预措施1.协助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
13、识2.健康饮食和作息,保持日常活动3.接纳隔离处境4.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5.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等原则健康宣教,鼓励配合、顺应变化21 疑似患者心态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或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干预措施1.政策宣教、密切观察、及早求治;2.为人为己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3.服从大局安排,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4.使用减压行为、减少应激。原则及时宣教、正确防护、服从大局、减少压力22 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心态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
14、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干预措施1.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2.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3.尽量保持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4.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拨打热线或线上心理服务原则定时轮岗,自我调节,有问题寻求帮助23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心态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和居家观察等干预措施1.政策宣教、鼓励面对现实、配合居家观察;2.正确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释放紧张情绪。原则宣教、安慰、鼓励借助网络交流24 不愿公开就医的人群心态怕被误诊和隔离、缺乏认识、回避、忽视、焦躁等干预措施1.知识宣教,消除恐惧;2.及早就诊,利于他人;3.抛除耻感,科学防护。原则解释劝导,不批评,支持就医行为25 易感人群及大众心态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干预措施1.开展健康宣教,提供有关疾病防护的科学知识2.引导积极应对,鼓励适应性行为3.教授识别不良情绪和自我调适方法4.消除恐惧,不歧视患病、疑病人群原则健康宣教,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汇报完毕 感谢观看框架完整的年终总结、工作汇报、述职报告PP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