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 风,协和医院皮肤科 田 伟,一、定义及现状: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 至2006年我国登记麻风54万多例,到2007年底全国还有现症病人6000多例。,二、病原学: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杆菌于1873年由挪威学者Hansen所发现,抗酸染色为阳性,外界抵抗力较强,分泌物离体自然干燥后仍可存活29天,在0时可存活34周,在夏天日光下只能活23小时。人类是麻风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麻风杆菌的三个特性: 1.抗酸性. 2.群聚性. 3.多形性.,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麻风患者是麻风杆菌天
2、然宿主 唯一传染源,(二)传染途径:,1、 通过皮肤接触; 2、 呼吸道传染(飞沫); 3、 间接接触传染;,(三)易感人群 人体对麻风杆菌有不同的易感性,一般来说儿童比成人易感,抵抗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密切接触者其患病率低于5%。,四、临床表现: 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生长繁殖的世代周期较长,所以麻风的潜伏期也较长,短的半年长的可十几年。发病的临床表现依个体免疫力的不同呈病谱分布。,(一)分类: 1、免疫光谱分类法根据机体免疫力、麻风杆菌数量和类型演变分为五类:免疫力强的结核样型麻风(TT)为一端,免疫力弱的瘤型麻风(LL)为另一端,在两端之间存在着免疫力不稳定的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中
3、间界线类型麻风(BB)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麻风杆菌数量LLBLBBBTTT。,细胞免疫反应强度TTBTBBBLLL。未定类麻风可演变免疫光谱中的任何一个类型,也可自愈。细胞免疫增强时BL可向结核样型端转化(BLBBBT),反之BT可向瘤型端转化(BTBBBL)。 2、为了便于联合化疗工作的开展,又将上述分类简化为多菌型麻风和少菌型麻风两大类。,1 各类麻风的共性: 1.1 感觉障碍(麻木):由于麻风杆 菌首先侵犯末梢神经,皮损处感觉障碍甚至麻木是各类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主要症状。 1.2 浅神经粗大:周围神经是最早受侵犯和主要受侵犯的组织,容易触摸到如眶上神、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等
4、。,临床表现,未定类麻风,单发或少量 浅色或淡红色斑 圆形、椭圆形 界清 浅神经粗大 感觉轻至中度障碍 麻风菌素试验阳性,查菌阴性,结核样型麻风,皮损:为红斑或斑块,皮损倾向于孤立,干燥,麻木无汗(但面部麻木不明显),毳毛脱落,表面粗糙,边界清楚,中心高起。可局限于臀部,背部和面部; 神经:单一周围神经粗大,且明显。有的皮损附近可触及或可见粗大的皮神经。有一种只有神经损伤的如神经粗大和感觉障碍而无皮损; 皮损查菌:通常阴性; 麻风菌素反应:强阳性;,瘤型麻风,皮损:斑疹和结节。早期表现为浅色斑疹,多发,边界 不清,对称分布,无感觉障碍,常分布在躯干、面部、 四肢、臀部, 随着病程进展,面部浸润
5、更明显。晚期出现结节并融合,好发部位为耳垂、双唇。狮脸 神经:早期神经无粗大;后期面瘫、运动障碍及畸形 毛发:早期眉毛呈稀疏对称,晚期往往双眉全脱; 淋巴结,睾丸和内脏受累; 皮损查菌:5+-6+; 麻风菌素试验:阴性,麻风病的神经损害,手部 尺N-爪形指(手) 正中N-猿手 桡N-垂腕、垂指 足部 胫后N-足底感觉障碍 腓总N-垂足、垂趾 面部 面N-兔眼、面瘫 眼部 三叉N-角膜感觉障碍,麻风的神经检查,麻风后遗症,麻风反应:在麻风病慢性过程中,突然出现原有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的皮损和神经损害,并伴有畏冷、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 诱因:应激状态,实验室检查: 1、组
6、织病理学检查:TT表现为真皮小血管及神经周围有上皮样细胞灶性浸润,抗酸染色常查不到抗菌素酸杆菌;LL表现为真皮内含有泡沫细胞肉芽肿,抗酸染色显示泡沫细胞内有大量麻风杆菌,表皮与真皮间有一无浸润带.,2、麻风杆菌检查: 取活动性皮损涂片染色,TT多呈阴性或1+,LL呈阳性(2+-6+)。 3、麻风菌素试验:机体对麻风杆菌的迟发型超敏反应,TT呈强阳性,LL呈阴性。,麻风病的可疑线索,1、皮肤生“癣”,麻木无汗; 2、虎口无肉,指弯爪样; 3、外伤不痛,足底溃疡; 4、眉毛脱落,耳垂肥大; 5、筋粗疼痛,发硬粗大; 6、红肿发亮,面如醉汉; 7、歪嘴眼翻,声哑鼻塌; 8、睾丸肿痛,男性女化。,诊断
7、: 1、长期存在感觉障碍的皮损。 2、周围神经粗大伴相应部位的浅感觉障碍。 3、在皮损处查到麻风杆菌 4、组织病理检查有麻风病的特异性改变。,鉴别诊断: 1、麻风的皮损呈多形性,鉴别的皮肤病很多,但多数皮肤病有痛痒而无麻木、闭汗、神粗大,麻风杆菌检查阴性,需鉴别的皮肤病:体癣、药疹、多形性红斑、寻常狼疮、花斑癣、白癜风、环状肉芽肿等。 2、 感觉障碍需要与神经科疾病鉴别:多发性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周围神经损伤等相鉴别。,治疗: 1、多菌型麻风的治疗:氨苯砜+氯苯吩嗪+利福平两年。 2、少菌型麻风的治疗:氨苯砜+利福平半年 3、新三联:RFP+MINO+OFLO每月一次。 4、麻风反应的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利沙度胺等治疗。,临床表现总结,小结: 1、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2、麻风主要通过飞沫传染。 3、临床表现多样,可有斑疹、丘疹、结节、浸润、溃疡及周围神经损伤,但皮疹有麻木无汗,不痛不痒。 4、根据病人症状、体征、皮损涂片和病理诊断。 5、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