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精品课件:5-杜氏利什曼原虫.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4398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5-杜氏利什曼原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5-杜氏利什曼原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5-杜氏利什曼原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5-杜氏利什曼原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5-杜氏利什曼原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邱竞帆,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鞭毛虫纲,利什曼病及病原种类,内脏利什曼病: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引起;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称Kala-azar,即黑热病。 黏膜皮肤利什曼病:多由巴西利什曼原虫(L. braziliensis)引起。 皮肤利什曼病:多由热带利什曼原虫(L. tropica)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 mexicana)引起。 我国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简介,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期 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的消化道内,通过白蛉传播 无鞭毛体

2、寄生在人和脊椎动物的单核巨噬细胞内 利什曼原虫引起人与动物的利什曼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生活史,无鞭毛体大量增殖、破裂,前鞭毛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前鞭毛体在中肠分裂,移行至喙,感染期: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 致病期:无鞭毛体(利杜体) 诊断阶段:无鞭毛体(利杜体)骨髓穿刺 传播媒介:白蛉 感染方式:雌性白蛉吸血,前鞭毛体随唾液注入人体,生活史,形态无鞭毛体,卵圆形 虫体很小2-3 m 有一较大圆形核 动基体位于核旁细小杆状 高倍镜下可见基体和根丝体,1. 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amastigote),骨髓液涂片 Giemsa stain(姬母萨染色) 细胞质呈淡蓝色,核呈红色或紫红色,

3、动基体紫红色,形态无鞭毛体,Macrophage Filled With Leishmania amastigotes,形态无鞭毛体,巨噬细胞破裂,无鞭毛体游离又进入其它巨噬细胞,重复增殖。,形态无鞭毛体,虫体呈梭形 大小为1020 m1.54 m 核位于虫体中部 动基体在前部 基体发出一鞭毛,长与虫体相近,弯曲,2. 前鞭毛体(promastigote),形态前鞭毛体,在培养基内常以虫体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形态前鞭毛体,细胞质呈蓝色,核呈紫红色 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形态前鞭毛体,白蛉(Phlebotomus,sand fly),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二分裂法繁殖,体

4、小,3 mm,约为蚊子1/3,驼背状,全身密生细毛,灰黄色。,潜伏期:47个月或更长 症状: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肝、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脾肿大(出现率在95以上),晚期可见面颊处色素沉着;全血细胞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此外,出血倾向,易继发感染,有的患者有蛋白尿、血尿。 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可获终生免疫。,临床表现,黑热病病人 - 肝脾肿大,黑热病病人,脾肿大 贫血 严重消瘦,机理,1. 细胞增生是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基本原因。 2. 浆细胞增生导致球蛋白量增加。肝受损致白蛋白合成减少,肾受损致尿排出白蛋白增多,因此,血浆内白蛋白量减少,出现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5、。 3. 脾功能亢进导致血细胞在脾内大量被破坏,造成全血细胞破坏是贫血、出血的主要原因,免疫溶血也参与贫血的形成 4. 肾小球淀粉样变性以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蛋白尿、血尿的原因,皮肤型黑热病:多数呈皮肤结节,常见于面、颈、四肢 和躯干 淋巴结型黑热病:仅局限于淋巴结, 常见于腹股沟、颈、 腋下,大小不一, 无红肿、压痛,特殊临床分型,病原学诊断:为确诊的依据 穿刺液检查 涂片染色法 常用,检出率依次为骨髓、淋巴结、脾脏 培养法 3N培养基,前鞭毛体,检出率高 动物接种法 检出率高,但需时太长 皮肤活组织检查 免疫学诊断:间接诊断 皮内试验、抗体检测、循环抗原检测等,实验诊断,全球/我国利什曼病

6、流行状况,2003年WHO统计全球利什曼病分布于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杜氏利什曼原虫病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地中海沿岸国家、中南美洲等。 2003 年在我国新疆、甘肃、四川、山西、贵州、内蒙古6个省(区)进行了黑热病患病率调查,共调查了16 295 人,发现病人96 例,患病率为0.59%。 2005-2010年全国上报黑热病(属于丙类法定传染病)病例2450例,其中以新疆、甘肃和四川的病人最多。,传染源 病人、病犬及野生哺乳动物 传播途径 白蛉叮刺为主,偶可经皮肤、黏膜及胎盘或输 血等途径 易感人群 普遍;免疫力随年龄增长,流行环节,人源型 主要在人群中分布,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以青少年

7、为主,传播媒介主要是家 栖型中华白蛉和新疆长管白蛉 犬源型 犬为主要传染源,儿童多发,传播媒 介主要是近野栖型中华白蛉 自然疫源型 幼儿多发,传染源为动物保虫宿 主,传播媒介主要是野栖型吴氏白 蛉、亚历山大白蛉,流行区类型,不光是伊恐怖分子骚扰:黑热病困扰驻伊美军 2003-12-08 10:21:41 中新网12月8日电 新华网的消息称,美军第101空降师发言人凯特7日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说,该师有20名士兵在当地被沙蝇叮咬后感染黑热病,现在已被送回美国医治。 凯特说,该师还发现10至20个疑似病例,目前处于观察阶段。他表示,黑热病的出现不会构成什么“问题”,也不会影响驻伊美军的作战和指挥

8、能力。据悉,迄今为止,整个驻伊美军部队中约有150名士兵感染黑热病。凯特说,美军在进驻伊拉克前曾采取预防传染病措施,如分发防昆虫叮咬的药水,在军装和蚊帐上喷洒杀虫剂等。 黑热病是一种皮肤病,潜伏期可达6个月,被驻伊美军称作“巴格达疖子”,会引起脸部、手臂和大腿等部位皮肤溃烂,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可能被毁容。严重时患者会出现贫血和高烧症状,肝脾肿大,死亡率较高。,防治措施 控制传染源: 治疗病人 葡萄糖酸锑钠,戊脘眯等 杀灭病犬 消灭传播媒介:药物喷洒 保护易感者:加强个人防护,钟惠澜(1901-1987) 著名热带病学家,我国热带医学奠基人之一。,防治,See You Next Time.,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医科大学精品课件:5-杜氏利什曼原虫.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