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戴 忠,第1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天然:,半合成:,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地美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一、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性,【抗菌作用】,快速抑菌剂,高浓度杀菌。抗菌谱广,对G+菌、G-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阿米巴原虫有效,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无效。,对G+菌作用PG;对G-菌作用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对70%以上厌氧菌有效,但氯霉素、甲硝唑。米诺环素抗菌活性最强,多西环素其次,四环素最差。,【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A位特异结合,抑制氨酰tRNA与mRNA核蛋白
2、体复合物结合,抑制肽链延长。,2.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耐药性】,2.核蛋白体保护因子作用增强(TetM和TetO) 3.细菌产生灭活酶 4.细菌细胞膜孔道蛋白减少,【体内过程】,吸收:避免与铁剂、含镁和铝的抗酸药及牛 奶等同服。 分布:分布主要集中在肝、脾、皮肤、骨髓、 牙齿和骨骼。 代谢与排泄:doxycycline和minocycline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余以原形从肾脏排泄。,【临床应用】,1立克次体感染:伤寒、恙虫病、肺炎等 2衣原体感染:鹦鹉热、肺炎、宫颈炎等 3支原体感染:肺炎、非特异性尿道炎等 4螺旋体感染:回归热等 5细菌性感染 :霍乱、布氏菌病等,【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
3、应 2.二重感染 3.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4.肝毒性 5.光毒性 6.肾毒性 7.脑假瘤 8.前庭反应 9.过敏反应,四环素(tetracycline),二、各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应用,【抗菌特点】,对G+菌作用强于G-菌,但不如青霉素G; 对G-菌作用不如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类; 对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病毒无效。,【临床应用】,1. 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首选); 2. 支原体感染:肺炎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可首选); 3. 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等; 4. 某些螺旋体感染:回归热等。,【不良反应】,1. 胃肠道刺激 2. 二重感染 3. 对骨骼
4、牙齿生长的影响 4. 其他 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光敏等,宜空腹服药,不宜与抗酸药等药同时服用;必须合用时,至少间隔3小时;,多西环素(doxycycline ,强力霉素),口服吸收完全,不受食物影响;,对耐四环素的金葡菌有效,与其他同类有 交叉耐药;,对肠道菌群无影响;,肾功能不全亦可用。,抗菌较四环素有强效、速效、长效的特点;,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刺激、口腔炎、食管炎、光敏反应等。,米诺环素(minocycline),抗菌活性最强,对耐四环素、青霉素的链球菌、金葡菌等有效;,口服吸收完全,不受食物影响;,体内分布广泛,易透过血脑屏障;,用于治疗酒槽鼻、痤疮等;,有四环素共有不良反应和独特的前庭反
5、应(12%-52%)。,第2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抗菌作用】,抗菌谱广,对G+菌、G-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立克次体、厌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原虫无效;,对G-菌G+菌,对G+菌PG和四环素;,对G-菌氨基糖苷类。,【作用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上rRNA可逆性结合,阻断肽链延长,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高剂量氯霉素能抑制哺乳动物线粒体蛋白质合成,产生骨髓抑制毒性。 氯霉素的结合位点与红霉素的结合位点相连,两者可竞争产生拮抗作用或交叉耐药。,【耐药性】,1.产生钝化酶 细菌的乙酰转移酶可使氯霉素转化为无抗菌活性的乙酰化产物。 2.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临床应用】,(本品毒性大,已严格控制使用),1.抑制骨髓造血机能,(1)可逆性血细胞(粒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减少-与剂量和疗程有关。,原因: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线粒体核蛋白体70s亚基。,【不良反应】,(2)再障-与剂量和疗程无关(G-6-PD缺陷),少见但死亡率高达50%。,2.灰婴综合征,氯霉素蓄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发绀。约40%患者2-3天内死亡,新生儿、早产儿禁用。,3.其他,神经系统: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失明等; 过敏反应:皮疹、血管性水肿、结膜炎等; 二重感染:比四环素少见; 出血:肠道菌受抑,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