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房建基础知识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44335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X 页数:137 大小:14.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房建基础知识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培训房建基础知识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培训房建基础知识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培训房建基础知识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培训房建基础知识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公司房建施工管理培训施工技术篇让 世 界 更 畅 通目 录第二章 建筑构造第一章 建筑构造第二章 建筑分类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章 建筑构造 一般民用建筑是由基础、柱、墙、楼板、楼梯、屋顶、门窗等主要构件组成,如图所示为一幢住宅的构造组成。第二章 建筑构造一 基础 基础是房屋最底部的部分,它承受上部房屋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面的持力土层。(区分地基和基础)基础分类:按使用的材料: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按埋置深度:浅基础(埋置深度不大于5m)深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按受力性能: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按构造形式:独立基础(含杯形基础)、条形基础、满堂基础

2、 和桩基础。满堂基础又分为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类。第二章 建筑构造一 基础 独立基础包括阶形基础、锥形(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第二章 建筑构造一 基础 条形基础 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的宽度。条形基础的横向配筋为主要受力钢筋,纵向配筋为次要受力钢筋或者是分布钢筋。主要受力钢筋布置在下面。条形基础是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第二章 建筑构造一 基础 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亦称片筏基础、筏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

3、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板基础。筏板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根据形式不同又分板式、梁板式两种。第二章 建筑构造一 基础 筏板基础第二章 建筑构造一 基础 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形成中空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对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利,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造的上部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当基础的中空部分尺寸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第二章 建筑构造一 基础 桩基础桩基础简称桩基,主要用于地质条件

4、较差或者建筑要求较高的情况。按照受力原理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摩擦桩:是通过桩侧表面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来承载上部荷载,并可分为压力桩及拉力桩,主要用于地层无坚硬承载层或承载层较深。端承桩:是基桩坐落于承载层上(岩盘上),荷载通过桩端传给承载层。第二章 建筑构造一 基础 桩基础按照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是通过打桩机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地下。优点是材料省,强度高,适用于较高要求的建筑,缺点是施工难度高,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长。灌注桩:是先在施工场地上钻孔,当达到所需深度后将钢筋放入浇灌混凝土。优点是施工难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桩,可以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所有桩基同时进行施工,大

5、大节省时间,缺点是承载力低,费材料。第二章 建筑构造二 柱 柱是房屋的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梁板和屋面传递下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基础。柱是结构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柱的破坏将导致整个结构的损坏与倒坍。柱的分类 按截面形式分:方柱、圆柱、矩形柱、异形柱;按所用材料分:石柱、砖柱、木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和各种组合柱;按柱的破坏特征或长细比分为:短柱、长柱、中长柱;按结构形式分为:框架柱、框支柱、暗柱、构造柱等。第二章 建筑构造二 柱 构造柱构造柱是指夹在墙体中沿高度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小柱。砌体结构设置构造柱后,可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墙体抵抗变形的能力,使墙体在受到地震作用后可以出

6、现裂缝但不至于倒塌。构造柱常做成马牙槎状,先退后进,宽度一般同墙厚。每一槎的高度一般为300mm,标准砖约为5皮砖厚度。第二章 建筑构造三 墙墙在建筑结构中起承重、围护、分隔建筑空间的作用。按受力状况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承重墙主要出现在多层砖混结构和别墅建筑中,非承重墙主要是指填充墙、内隔墙和幕墙等。按所在位置分外墙、内墙、窗间墙、女儿墙;按墙体方向分纵墙(沿建筑长轴方向)和横墙(沿建筑短轴方向);按材料分:砖墙、石墙、砌块墙、混凝土墙、板材墙等。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第二章 建筑构造四 梁

7、、板梁板是分隔建筑空间的水平承重构件。承受楼板上的全部荷载,并合理有序的传给柱或墙;对柱或墙起水平支撑作用,减少风力或地震产生的水平力对柱或墙的影响,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按施工方式不同分为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梁的分类:按结构工程属性分框架梁、非框架梁、剪力墙连梁、剪力墙暗梁、砌体过梁、圈梁;按所在部位分基础梁、地下框架梁、楼面梁、屋面梁;按梁与板的相对位置分(正)梁、反梁(上翻梁);按梁与梁之间的搁置与支撑关系分主梁和次梁。第二章 建筑构造四 梁、板圈梁圈梁是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

8、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引起的破坏。第二章 建筑构造四 梁、板过梁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且墙体洞口大于300mm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门窗等洞口两边的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过梁的种类有现浇和预制两种。第二章 建筑构造五 楼梯楼梯是建筑物中联系上下各楼层间的垂直交通设施。在设有电梯、自动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手段的多层和高层建筑中也要设置楼梯。高层建筑尽管采用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但仍然要保留楼梯供火灾时逃生之用。楼梯由连续梯级的梯段(又称梯跑)、平台和围护构件等组成。按结构形式分为板式、梁板式;按施工工艺分为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

9、。按梯段数量分为单跑、双跑、多跑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住宅内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第二章 建筑构造五 楼梯第二章 建筑构造六 屋顶屋顶是房屋最上部起承重和覆盖作用的构件。主要作用防御外界影响,承受自重及上部荷载,同时对建筑形象的美观起重要作用。按屋顶坡度和外形一般分为平屋顶、坡屋顶、其他形式的屋顶。平屋顶:坡度小于5%的屋顶,常用排水坡度结构找坡不小于3%,材料找坡宜为2%;坡屋顶:坡度一般大于10%,常见形式有单坡、双坡,硬山及悬山屋顶,四坡歇山屋顶,圆形或多角形攒尖屋顶等;

10、坡度5%10%之间的屋顶既不能用瓦作构造防水,也不能作上人屋面,更不能作运动场和蓄水池,是介于两种屋面形式的过渡带。其他形式的屋顶: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结构的屋顶,如拱屋顶、折板屋顶、薄壳屋顶、悬索屋顶、网架屋顶等。第二章 建筑构造六 屋顶第二章 建筑构造六 屋顶平屋顶常见平屋顶的构成包括:结构层、找坡层、保温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保护层。在北纬40以北地区,室内湿度大于75%或其他地区室内空气湿度常年大于80%时,保温屋面还应设隔汽层。1.结构层:即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板。2.隔汽层:卷材屋面的基层必须干燥,否则其所含水分在太阳辐射热的作用下将汽化膨胀,会

11、使卷材形成鼓泡,严重时将导致卷材破裂。3.找坡层:分结构找坡、材料找坡。结构找坡,是在结构施工时按照屋顶坡度支设屋面板的模板,使屋面板本身形成一定坡度,达到屋顶找坡的目的。第二章 建筑构造六 屋顶材料找坡,是在水平的屋面板上利用轻质材料做成不同的厚度以形成一定的坡度。找坡材料目前多采用发泡混凝土。4.保温层:常设置在承重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常用的材料有膨胀珍珠岩、炉渣、聚苯乙烯泡沫板、加气混凝土板、泡沫塑料板等。5.找平层:常设置在结构层或保温层上面,常用1530厚的1:2.51:3水泥砂浆做找平层,或用C15的细石混凝土。6.结合层:当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做找平层时,为了保证防水层与找平

12、层能更好地粘结,当采用沥青为基材的防水材料时,在施工前应先在找平层上涂刷冷底子油做基层处理,当采用高分子防水材料时,应用专用基层处理剂。7.防水层:分刚性防水层、柔性防水层和涂料防水层三种。第二章 建筑构造六 屋顶刚性防水层:是用防水砂浆抹面或用细石混凝土现浇而成的整体防水层。为防止刚性防水层产生不规则裂缝,在刚性防水层中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6m。柔性防水层:又称卷材防水层,是用防水卷材与粘接剂结合,形成连续的大面积的构造层来防水的屋顶。常用防水卷材有高聚物改性沥青类的SBS改性沥青卷材(北方)、APP改性沥青卷材(南方),和合成高分子类的防水卷材等。涂料类防水层:是用可塑性

13、和粘结力较强的高分子防水涂料直接涂刷在基层上,形成不透水的薄膜层来达到防水的目的。防水涂料有多种,做法是在平整干燥的基层上分多次涂刷,直至厚度达到1.2mm以上,成膜后在表面洒细砂增大与保护层的粘结性。第二章 建筑构造六 屋顶8.保护层:上人屋面可采用块体材料、细石混凝土等材料;不上人屋面可采用浅色涂料、铝箔、水泥砂浆等材料。采用块体材料时,宜设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宜大于10m,缝宽宜为20mm,缝内嵌填密封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时,表面应抹平压光,并设分格缝,分隔面积宜为1。采用细石混凝土时,表面应抹平压光,并设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缝宽宜为10-20,缝内嵌填密封材料;采用浅色涂料时,应

14、与防水层粘结牢固,厚薄均匀,不得漏涂。第二章 建筑构造七 门窗房屋除上述基本组成外,还有台阶、散水、雨篷、雨水管、通风道、烟道等八 其他组成部分九 变形缝房屋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变形、开裂,甚至导致破坏。为了防止房屋破坏,常将房屋分成几个独立变形的部分,使各部分能够独立变形,互不影响,各部分之间的缝隙就称为变形缝。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伸缩缝:是防止房屋因温度影响产生破坏的变形缝,也称温度缝,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设置,伸缩缝间距与结构类型和对结构的约束有关,宽度一般为2040mm;第二章 建筑构造九 变形缝沉降缝:是防止房屋因荷载差异、结构类型差异、地基承载力差异等原因导致

15、不均匀沉降而发生破坏的变形缝。沉降缝包括基础在内,从屋顶到基础全部构件都要分开。沉降缝可以兼起伸缩缝的作用,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况和建筑物的高度而不同,地基越软弱,建筑越高,缝宽越大;防震缝:是防止房屋因地震作用导致破坏的变形缝。防震缝沿房屋基础顶面以上全部结构设置,缝的两侧均应设置墙体,基础因埋在土中可不设缝。防震缝宽度根据设防烈度和建筑高度确定,多层砌体结构可采用70100mm,框架、框剪结构不小于100mm。地震设防地区房屋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目 录第一章 建筑构造第二章 建筑分类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章 建筑分类第三章 结构类型一、按建筑物使用性质

16、的分类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四大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通常统称为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可分为住宅和集体宿舍两类。公共建筑是指办公楼、商店、旅馆、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医院等。工业建筑是指工业厂房、仓库等。农业建筑是指种子库、拖拉机站、饲养牲畜用房等。第三章 结构类型二、按房屋层数或建筑总高度的分类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00以上计算。住宅按层数分为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其中,1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4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79层的住宅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的住宅为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的为高层,但不包括总

17、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的,不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综合性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第三章 结构类型三、按建筑结构的分类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由承重构件组成的体系。一般分为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其他结构建筑。1.砖木结构用砖、砖柱、木屋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像大多数农村的房屋、庙宇等。这种结构建造简单,材料容易准备,费用较低。第三章 结构类型2.砖混结构:砖墙或砖柱、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这是以前在住宅建设中建造量最大、采用最普遍的结构类型。第三章 结构类型3.钢筋混凝土结构即主要承重构件包括梁、板、柱

18、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此类结构类型主要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多层、高层房屋的结构体系可分为四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第三章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向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结构。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全现浇、半现浇、装配式和半装配式4种。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建筑立面处理也比较方便。主要缺点是侧向刚度较小,当层数过多时,会产生过大的侧移,易引起非结构性构件(如隔墙、装饰等)破坏,影响使用要求。框架间的填充墙多采用轻质砌体墙。这些轻质墙体材料种类较多,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钢龙骨石膏板、石膏

19、空心墙板及多种复合轻质隔墙板。这些轻质墙体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装修时可以开洞或拆除。第三章 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能承受竖向和水平力,它的刚度很大,空间整体性好,房间内不外露梁、柱棱角,便于室内布置,方便使用。这种结构是高层住宅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剪力墙墙在其墙身平面内的抗侧移刚度很大,而其墙身平面外刚度却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建筑物上大部分的水平作用或水平剪力通常被分配到结构墙上,这也是剪力墙名称的由来。第三章 结构类

20、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的剪力墙的结构。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的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由框架承担。该结构一般适宜用于10-20层的建筑。第三章 结构类型筒体结构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全剪力墙结构综合演变和发展而来。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建筑。筒体结构又可分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多筒结构等。框架核心筒结构由内筒与外框架组成,这种结构受力很接近框架剪力墙结构,适用于1030层的房

21、屋。框筒及筒中筒结构,有内筒和外筒两种,内筒一般由电梯间楼梯间组成,外筒一般为密排柱与窗裙梁组成,可视为开窗洞的筒体。内筒与外筒用楼盖连接成一个整体,共同抵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这种结构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都很大,适用于3050层的房屋。第三章 结构类型钢结构指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它自重轻,能建超高摩天大楼;又能制成大跨度、高净高的空间,特别适合大型公共建筑(如体育馆、会展中心等)。但钢结构建筑价格昂贵,装配施工组织要求高,一般只在高档写字楼宾馆采用(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或在工业建筑上采用(工业厂房)。目 录第一章 建筑构造第二章 建筑分类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章 施工

22、技术根据2014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新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每个单位工程共划分为10个分部工程,99个子分部。土建部分包括5个分部工程,分别为:1.地基与基础分部;2.主体结构分部;3.建筑装饰装修分部;4.屋面分部;5.建筑节能分部。安装部分包括5个分部工程,分别为:1.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2.通风与空调分部;3.建筑电气分部;4.智能建筑分部;5.电梯分部。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基坑工程施工中为避免产生流砂、管涌、坑底突涌,防止坑壁土体坍塌,减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3、便于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作业,当基坑开挖深度内存在饱和软土层和含水层,坑底以下存在承压含水层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地下水进行控制。一、地下水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地下水控制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方法包括集水明排、井点降水、隔水和回灌,其适用条件大致如下表所示,选择时应根据土层情况、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类型等综合考虑后优选一种或多种进行组合。一、地下水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在软土地区开挖深度较浅时,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已很难满足施工需

24、要和保证施工安全,常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常用的井点类型主要包括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真空井点。当因降水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一、地下水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降水工程必须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的规定执行。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降水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施工单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

25、的降水工程以及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安全的基坑(槽)的降水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施工单位除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外,还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施工单位按照论证结果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后组织实施。一、地下水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三章 施工技术u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一、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二、土方开挖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三、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

26、板、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2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第三章 施工技术四、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二)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三)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五、脚手架工程(一)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二)附着

27、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三)悬挑式脚手架工程。(四)吊篮脚手架工程。(五)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六)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第三章 施工技术六、拆除、爆破工程(一)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二)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七、其它(一)建筑幕墙安装工程。(二)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三)人工挖扩孔桩工程。(四)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五)预应力工程。(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第三章 施工技术

28、u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一、深基坑工程(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二、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一)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

29、号文)第三章 施工技术三、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二)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四、脚手架工程(一)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二)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三)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五、拆除、爆破工程(一)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二)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

30、987号文)第三章 施工技术(三)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四)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拆除工程。六、其它(一)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二)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三)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四)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1.应根据基坑围护

31、设计方案和环境条件,制定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方案,2.满足承压水稳定性要求。当承压含水层上部的不透水层深度小于基坑开挖深度时,或经验算抗承压水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通过有效的减压降水措施,将承压水水头降低至安全水位以下。3.对于涉及承压水控制的基坑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基坑降水设计。降水设计前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通过现场抽水试验,获取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含水层或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参数。4.降低承压水应按照按需降水的原则,即在降水方案设计中按规定计算出每层土方开挖需降低的承压水高度,在土方开挖前通过群井抽水试验确定降压井运行方案,在土方开挖及降压井运行过程中通过观测井检测承压水水位,严格按照降水方案和

32、群井抽水试验中规定的要求抽水,严禁多抽,从而把因降水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降到最低。观测井在基坑内可以利用备用井,坑外观测井需另外打设。5.可组合采用多种地下水控制措施,如轻型井点结合管井井点。二、地下水控制主要原则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1.集水明排包括坑外侧集水明排和坑内集水明排。坑外侧集水明排主要为避免地表水流入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距离基坑边或隔水帷幕外侧应有一定距离,一般不小于0.5m。坑内集水明排的排水沟和集水井一般沿基坑周围合适位置设置,且应随土方开挖过程适时调整。一般每隔3040m设置一个集水井。截面尺寸一般为0.60.6m或0.80.8m,深度保持低于挖土面0.81.0m

33、井壁可用砖砌、木板等简易加固,挖至坑底标高后,井底宜低于基坑底1.0m,并铺设碎石滤水层。排水沟一般宽不小于0.3m,深0.30.6m。三、地下水控制常用方法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2.基坑隔水隔水措施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地下连续墙、咬合桩、小齿口钢板桩等。三、地下水控制常用方法3.基坑井点降水井点类型:轻型井点(多级)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等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4.回灌当基坑外地下水位降幅较大、基坑周围存在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道路或地下管线时,需采取地下水人工回灌措施。包括回灌井、回灌砂井和水位观测井等。回灌砂井一般用于浅层潜水回灌;回灌井一般用于

34、承压水回灌。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6m。三、地下水控制常用方法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1.熟悉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2.踏勘施工现场,对场内地下障碍物、不良土质、场内外地下管线、周边建筑或构筑物状况、场地条件、场外交通状况及弃土点等做详细调查,或由建设单位做详细交底,摸清工程场地情况,;3.编制施工方案,确定开挖的平面布置、场内道路、机械、挖土顺序和流程、挖土方法及相关技术、安全、环保措施,并编制应急预案;4.选取土方作业施工队伍;5.平整施工场地,清除现场障碍物,做好测量放线工作;6.做好排水降水设施;一、土方开挖施工准备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

35、开挖7.和建设单位办理好桩点交接手续,做好工程定位桩、外控网点桩位保护;8.根据现场情况,铺设进出场施工道路、临时用水管网和冲洗设施;一、土方开挖施工准备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基坑(槽)挖土通常针对基坑支护、周边环境和场地条件等情况进行组织,在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环境的原则下,根据对称、均衡、工期等要求,确定开挖方法。基坑(槽)开挖在深度范围分为分层开挖和不分层开挖,在平面范围分为分块开挖和不分块开挖。二、选择土方开挖方式基坑(槽)挖土方式,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前者无支护结构,后三种皆有支护结构。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建筑工程基坑(

36、槽)土方开挖最常用的挖土机械主要是反铲挖掘机和运输车。反铲挖掘机一般根据土质条件、斗容量大小与工作面高度、土方工程量以及与运输车辆的匹配等条件进行选型。三、土方开挖机械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1.放坡开挖放坡开挖是最经济的挖土方案。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软土地区挖深不超过4m;地下水位低的土质较好地区挖深亦可较大)、周围环境又允许时,经验算能确保土坡的稳定性时,均可采用放坡开挖。放坡开挖要验算边坡稳定。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宜设置多级平台分层开挖,每级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1.5m。坑顶不宜堆土或存在堆载(材料或设备),遇有不可避免的附加荷载时,在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时,应计入附加荷载的影响。四

37、、土方开挖基本原则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2.有围护无内支撑的基坑开挖采用土钉墙、土层锚杆支护的基坑,开挖时应与土钉、锚杆施工相协调,应提供成孔施工的作业面宽度,开挖和支护施工应循环作用。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开挖深度宜为相应土钉、锚杆的竖向间距,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每层每段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支护施工,尽量缩短无支护暴露时间。采用重力式水泥土墙、板墙悬臂围护的基坑开挖,开挖前围护结构的强度和龄期均应满足设计要求。面积较大的基坑可采取平面分块、均匀对称的开挖方式,并及时浇筑垫层。四、土方开挖基本原则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 土钉墙土钉墙是一种原位土体加筋技术。将基坑边坡通

38、过由钢筋制成的土钉进行加固,边坡表面铺设一道钢筋网再喷射一层砼面层。土钉依靠与土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力或摩擦力,在土体发生变形条件下被动受力。四、土方开挖基本原则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 土层锚杆土层锚杆是一种设置于钻孔内、端部伸入稳定土层中的钢筋或钢绞线与孔内注浆体组成的受拉杆体,它一端与挡土桩、挡土墙或工程构筑物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中,通常对其施加预应力,以承受由土压力、水压力或风荷载等所产生的拉力,用以维护构筑物的稳定。土层锚杆由锚头、拉杆、锚固体组成。四、土方开挖基本原则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3.有内支撑的基坑开挖开挖的方法和顺序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

39、禁超挖”的原则,尽量减少基坑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和空间。应根据基坑工程等级、支撑形式、场内条件等因素,确定基坑开挖的分区及其顺序,并及时设置支撑或浇筑基础底板。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或作业,可在支撑上覆土并铺设路基箱。挖土机械和车辆严禁在底部已挖空的支撑上行走或作业。四、土方开挖基本原则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4.逆作法基坑开挖逆作法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物目前最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四、土方开挖基本原则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施工地面层的

40、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地面上、下同时施工。分全逆作法、半逆作法、部分逆作法、分层逆作法。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1.应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相关应急资源,包括人员、材料、物资、机械等。2.开挖施工前,应设置地表水排水设施;开挖过程中,在坑底周边应设置排水沟槽和集水井,并保持对坑内外水位的控制,坑内水位应保持在坑底下0.51.0m处。3.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严

41、格控制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尽早形成基坑对撑,支撑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开挖下一层土方。4.对于两个深度不同的相邻基坑,应先深后浅;设置分隔墙分区开挖的,应注意坑与坑之间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五、土方开挖注意事项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5.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对降水井点、工程桩、监测点、支护结构的保护,控制坑边堆载和栈桥的施工荷载。在群桩基础的桩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待土中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且土方开挖宜均匀、对称、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以保证桩位正确和边坡稳定。6.应严格控制开挖过程中形成的临时边坡,尤其是边坡坡度、坡顶堆载、

42、坡脚排水等,避免造成边坡失稳。7.浅基坑(槽)开挖,应先测量定位,放出构件中心轴线,根据土质和地下水情况,确定开挖坡度。同样,深基坑挖至基础构件顶标高时,也应先测量定位,放出构件中心轴线,再根据基础构件形状和设计尺寸进行挖土,并及时休整边坡。五、土方开挖注意事项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8.当浅基坑(槽)的土体含水量大,或基坑较深,或受到场地限制需要做陡坡或直立开挖而土质较差时,应采用临时性支撑加固。9.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应安排24h专人巡视,应采取信息化施工措施对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实施不间断监测。如发现位移超过报警值,应及时与设计和建设单位联系,采取应急措施。施工中应经

43、常检查支撑和观测邻近建筑物的情况,如发现支撑有松动、变形、位移等情况,应及时采取加固或更换措施。五、土方开挖注意事项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10.深基坑土体开挖后,会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或隆起)。施工中应采取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11.基坑开挖尽量防止扰动地基土。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厚土层,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采用机械挖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015cm厚土层,由人工挖掘休整。五、土方开挖注意事项第

44、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开挖12.雨期施工时,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基础垫层,并在基坑(槽)外侧做土堤或挖排水沟,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还应经常检查边坡和临时支撑情况,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13.基坑(槽)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14.基坑挖好后,应报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槽,做好记录,合格后方能进行基础工程施工。若发现地基土质与勘察、设计不符,或存在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情况,应及时报建设(监理)单位,研究处理方案。五、土方开挖注意事项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二节 土方

45、开挖1.对定位放线的控制复核建筑物或构件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几何尺寸等。2.对土方开挖的控制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500mm以下。3.基坑(槽)验收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共同验槽,质量监督部门实施监督。必要时采用钎探检查。验槽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记录,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六、土方开挖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节 土方回填1材料(1)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优质土。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粒径不应大于50mm,含水量应符合压实要求。(2)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46、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3)粘性土应检查其含水率,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才可使用。碎块草皮和有机含量大于8%的粘性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4)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经处理其含水率符合压实要求的,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5)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土、流动状态的泥炭土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粘性土等,不得用作填方材料。一、施工准备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节 土方回填2机械(1)装运土方机械: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2)碾压机械:平碾和振动碾等。(3)一般机具:

47、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平头功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一、施工准备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节 土方回填3作业条件(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3)施工前,应做好对填方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或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4)确定好土方机械、车

48、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节 土方回填3作业条件(5)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一、施工准备二、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基坑清理检查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分层碾压或夯实检查压实度休整找平、验收2.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节 土方回填3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晾晒或均

49、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4.填料为砂土或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时,回填前宜充分洒水湿润,可用较重的平板振动器分层振实,每层振实不少于三遍。5.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应符合下表规定。6.墙柱基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侧对称同时进行。两侧回填高差要控制,以免把墙挤歪;深浅基坑(槽)相连,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标高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二、操作工艺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节 土方回填7.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平碾:2km/h 振动碾:2km/h8.碾压时,轮(夯)迹应

50、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9.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10.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基坑每2050m长度取样一组(每个基坑不少于一组);基槽或管沟回填,按长度2050m取样一组;室内填土按100500取样一组;场地平整按400900取样一组。采用灌砂(或灌水)法取样时,取样数量可较环刀法适当减少二、操作工艺第三章 施工技术第三节 土方回填11.填方全部完成后,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培训房建基础知识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