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批发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李东贤第一节 批发业的现状分析一、从日本的商业统计看批发业的动向一、从日本的商业统计看批发业的动向l 与1991年在日本经济景气时期日本通产省进行的商业统计调查相比,1994年实施的调查则是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景气衰退下进行的,结果非常明显。(一)年销售额的动向l 1994年批发业的年销售额为514兆3166亿日元,与上次调查相比减少了10%,但与1960年的18兆日元相比却增加了28倍,是1958年实施调查以来的第一次减少。原因主要是制造业的设备投资减少,个人消费萎缩、同时由于受日元汇率升高等影响,进出口减少。l 从从业人数规模来看增减率,大规模店(100人以上
2、)、中小规模店(99人以下),分别比上一次调查减少了8.7%、10.8%。l从不同业种来看,几乎所有的业种都在减少。其中,批发业中占比例最大的机械批发,由于设备投资等国内需求的减少,与上次调查相比,一般机械批发减少了13.6%。l此外,矿物、金属材料批发业由于国内需求的低迷、日元升值而引起的进口价格降低,与上次调查相比,也出现了23.7%的大幅度减少。(二)商店数l在1994年的调查中,批发企业的商店数为42万9千店,与上次调查相比减少了7%。但与1960年的23万家相比增加了近2倍,从总的趋势来看,日本的批发店数是增加的。l 从从业人数规模来看增减率,虽然大规模店与上次调查相比增加了1.8%
3、,但占批发企业商店数绝大部分的中小规模店却减少了7.1%。尤其是占24%的34人的商店数减少了13.4%。l从不同业种看增减率,在批发业中占比例最高的机械批发,与上次调查相比减少了8.4%,建筑材料批发减少了5.8%,食品饮料批发减少了5.3%,矿物金属材料批发减少了13%,纤维品批发减少了23.5%。(三)从业人数l在1994年的调查中,批发业的从业人数为458万1千人,和上次调查相比减少了2.7%。但与1960年的调查相比,增加了2.4倍。l 按从业人数规模来看增减率,大规模店(100人以上),和上次调查相比增加了2.9%,但占批发业83.4%的中小规模批发店却减少了3.7%。l 按业种的
4、不同看增减率,几乎所有的业种都在减少。l在批发业中占比例较高的机械批发业,和上次调查相比减少了7%,纤维品批发业减少了24.7%,农畜产品、水产品批发业则增加了6.6%。二、批发企业的大型化l从近年来批发业商店数的变化看,除了1985年调查的一时减少外,一直到1991年,批发业的商店数都是增加的。l1994年的调查,与1991年的调查相比,商店数减少了7%。l从从业人数规模看,1994年的调查,从业人数10人以上的商店占批发业全体的27%,与1991年调查相比增加了1.5%,可以看到大型化的倾向。l 仅仅从数字来看,日本流通机构中,批发业占很大比重的这种构造特点,到目前为止,并看不出大的变化。
5、l但从批发业内部来看,构造的变化却在不断发生。与生产、资金相关联的批发企业在增加,与多频度小批量相对应的营业所也在增加(如生产者自己的销售部门等),以东京、大坂等大都市为据点建立的大型、面向全国的批发企业向地方发展等也在不断出现。l而另一方面,占批发企业半数的区域性、小规模批发企业(从业人员1-4人)却在不断减少。l大规模、全国性批发企业向地方的发展、生产者自身营业所的设置等,使区域性批发企业出现了明显的退步。l区域性批发企业的固有交易方-中小零售店数的减少,使它的经营基础更加弱化。l从批发企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到1994年日本的批发企业已成为在全国有43万家,从业人员458万,年销售额达到5
6、14兆日元的大产业。l与60年代的批发无用论的观点相反,在过去的30多年里批发企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三、批发多环节性的缩短l 多阶段性是日本批发系统的特点,由此也带来了流通费用上升,效率低下等问题。l 造成日本批发业多环节性的原因主要是零售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生产者或厂家一方也同样存在规模小、分散的现象,决定了流通单位的小批量化,因此,在历史上形成了一次批发、二次批发、三次批发这样的批发环节。l 近年来,由于拥有多分支网络在广范围进行销售的大型批发企业的发展,以及厂家销售机构的增加,引起了批发多环节性的短缩。四、从总的趋势看批发企业没有减少的原因 (一)消费品交易的多阶段性l60年代日
7、本出现了连锁商店,并在7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但零售业的构造中小型零散的商店仍占多数。l在生产或厂家一方,生产消费品的也是中小企业占多数。l以这种生产构造、零售构造为前提,首先在批发机构的最初阶段是将众多小规模生产者的商品在各个地区集中,再进一步由大都市的批发企业将众多产地的产品集中、备齐,然后将它们按不同消费地域分配发送给各地的批发企业,并从此向分散的小型零售店配送,形成了批发的多阶段构造。l当然,这种构造的结果是批发商店的数量非常多,这曾经是合理的。(二)与交易相关的政策l在各种与交易相关的政策中,米类、酒等的经营需要取得许可。l进口配额是为了保护国内的产业,国家规定了进口商品数量或金额
8、的上限,超过这个上限是不允许的。在日本,是以进口企业前一年的实际进口量为基础,由国家规定企业该年的进口量。l因此,新加入的企业要取得进口配额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日本除了一些特殊商品,已经开始废除进口配额制度。(三)大型零售连锁的行动l零售企业一方的行动是批发企业没有减少的又一个原因。l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等大规模零售连锁,多数店铺的进货集中在本部,本部构筑了有效率的系统,代替了现有批发企业的各种活动。l但另一方面,大型零售连锁也在强化能够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分类。零售连锁希望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数量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种商品向各店铺进行配送。l同时,从业务效率化的观点看,零售连
9、锁希望利用外部资源。l如果这样的话,就超越了目前不同商品、业种的范围,通过合并、共同化,大幅度扩大所经营商品的范围,与零售连锁自己做相比,如果能够建立有效率的物流系统,也许能够保证批发企业充分的活动领域。l生产者或厂家所关心的只是自己企业商品的销售,而零售企业所关心的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或厂家的商品销售,而是整体的销售。l批发企业如果能够在这两者之间调节它们的利害关系的话,这种批发企业的存在价值是非常高的。l另一方面,不管大型零售连锁的份额如何增加,但事实上日本的零售业并不全是大型连锁。虽然现在中小零售店的份额在下降,但它们仍然存在,并且发挥着大型连锁无法发挥的作用。通常,中小零售店经营资源明显
10、不足,希望批发企业对其经营进行支援。l 与利用现有批发企业的过剩,削减自己的费用相比,零售企业更注重使批发企业相互竞争,实现商品的低价销售。从这种意义上讲,对日本的连锁店来说,多数批发企业的存在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l 重新确立商品采集机能,构筑有效率物流系统,或者,如果开发面向中小零售店的零售支援机能,批发企业就能够继续存在,否则,这种批发企业就无法存在。l通过开发机能而存在的批发企业与以前批发企业是不同的,现有批发企业的存在和过剩,势必带来社会的非效率化。l从这种意义上讲,批发企业即使能够存在,其数量也不可避免地会减少。l另一方面,许多批发企业也在积极适应这种大型零售连锁的要求。l日本的许多
11、批发企业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市内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能够以较低的费用开展批发业务。l在这种情况下,批发企业能够与快速发展的连锁店进行交易,扩大自己的经营,正好与批发无用论的解释相反。l实际上,在与连锁店进行交易时,这种要求是非常苛刻的。l在批发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连锁店种种无偿服务要求、不当的退货、回扣等造成批发企业经营的恶化,只能暂时通过依赖厂家的回扣,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在面向中小零售企业的销售价格中转嫁费用。l在同大型连锁店进行交易中,如果批发企业的销售额扩大,那么就会提高在金融机关中的信用。l另一方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厂家开始采用支持批发企业,扩大自己的商品销售这样的推动战略。l
12、因此,厂家向批发企业支付回扣进行支持的例子在日本非常多。l由于这种做法,批发企业由通常的买卖差益计算转变为不再核算,这也使批发企业不必很快退出。再有一点就是日本消费者的商品品质意识。再有一点就是日本消费者的商品品质意识。l日本的消费者对商品品质、鲜度非常重视,要求流通过程必须具有高度的技术。l为此,对于不同商品的经营技术是不同的,不管是批发企业,还是零售企业都在按商品进行专门化、专业化。l在对品质要求最高的蔬菜、果类、水产品、肉等生鲜食品中,按商品形成了流通机构。l当然,作为结果也导致了批发企业数量的增加。即使在今天,在生鲜食品等领域中,这种按商品不同形成的批发机构大多得到了维持。(四)新领域
13、批发企业的增加l在所谓“流通革命”开始的60年代,日本已经有众多的批发企业。l而且,由于厂家“私的政策”、以及大型零售连锁的行动,许多批发企业得以生存下来。l但日本的批发商店数并不是仅仅维持在60年代的水平,在此之后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l当然,其中最大的理由是这一时期是高度经济成长期,以耐久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为中心的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急速扩大。在日本的统计中,批发商店包括厂家的分店和营业所。在日本的统计中,批发商店包括厂家的分店和营业所。l从60年代开始的经济成长中,增加特别快的批发商店是这种厂家的分店、营业所以及厂家单独或与现有批发企业通过合资设立的特定厂家系列的销售公司。l根据1992
14、年日本中小企业厅针对中小批发企业进行的第六次商业实态调查,厂家系列下的批发企业占批发企业全体的15%左右。l特别是,消费量领域中的医药品、化妆品,生产资料领域中的机械器具、化学制品、矿物、金属材料等批发企业中,厂家系列化不断发展。l在高度经济成长过程中,生产资料交易急速增加,家电等耐久消费品的交易也在迅速普及。l在这些领域中,由于既存批发企业在技术方面无法很好地对应,厂家的分店、营业所或销售公司迅速增加。l现有批发企业没有减少,另一方面,在新领域中批发企业又在不断出现,作为批发企业全体,商店数增加是当然的。(五)对“批发无用论”观点的调查l自60年代林周 二教授提出“流通革命论”以来,在日本一
15、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从流通中排除批发,才能实现流通的现代化和合理化。l这种观点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潮,导致“批发无用论”的出现。但从批发业的发展来看,现实却并非如此。但从批发业的发展来看,现实却并非如此。l日本连锁协会曾在连锁店、批发企业中进行过相关的调查(贩卖革新1997年3月)。l 在对连锁店进行的调查中,对“批发无用论”持无条件肯定的只有6.4%,而对此持积极否定态度的占42.5%,51.1%的人在附加了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对此予以否定。l“批发无用论”在现实的商业领域中并没有被接受。调查显示,认为不需要的批发企业的特点是:调查显示,认为不需要的批发企业的特点是:1、不具备适应时代变化的
16、革新能力、对厂家依存的批发企业(80.9%);2、不拥有信息的批发企业(68.1%);3、无法在物流、配送机能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批发企业(68.1%);4、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机能(40.4%);5、缺乏商品采集能力(38.3%)。作为零售企业对批发企业的期待:作为零售企业对批发企业的期待:1、迅速交货(55.3%);2、对低费用经营的支援(53.2%);3、批发企业独自的信息机能(40.4%);4、对连锁店促销的支援(31.9%);5、对连锁店在库合理化的支援(31.9%)。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只有那些发挥了零售企业所期望作用的批发企业才是有用的。在批发企业中进行的调查,反映批发有用在批发企业中
17、进行的调查,反映批发有用的理由主要表现在:的理由主要表现在:1、拥有低费用、合理配送体制,在零售销售现场实现适时、适量、适品的商品供给方面,只有批发企业才能做得到(72.7%);2、在信息方面,区别于厂家、零售业,具有自己独特信息的批发业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45.5%);3、在商品集中方面,批发业是必不可少的(27.3%)。五、批发企业经营的现状(一)收益性下降(一)收益性下降。近年来,批发企业的收益性出现了下降的倾向,原因主要是销售毛利率停滞,营业费用上升,价格竞争激化。1、中小批发企业、中小批发企业 许多中小批发企业的销售有减少的倾向,其中46.2%的企业销售额不满10亿日元,可以看出它们
18、的状况非常严峻。有63.4%的批发企业通过发展新的交易对手,使销售额增加,这也显示了营业努力的重要性。l交易对手业绩的恶化是批发企业销售额减少的主要原因,说明批发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零售企业业绩的左右。l另外,对中小批发企业来说,由于零售企业转业、破产等引起交易对手减少,此时依靠批发企业自己的力量提高销售额是很有限的。2、大型批发企业l 在大型批发企业中,进货对象的集中化和销售对象的集中化是同时进行的,进一步促进了交易集约化的发展。l由此可以看出,对大型批发企业来说,交易的数量在减少,业务的效率化却在不断发展。由于这种集约化发展而剩下的进货对象、销售对象有可能成为中小批发企业的交易对象。(二)商
19、品组合的扩大l 从批发企业的全体看,许多企业都在追求商品集中广度和深度的扩大。l大型批发企业以及具有销售增长趋势的批发企业都在积极地扩大商品组合。l 对中小批发企业来说,通过扩大商品组合来与大型企业对抗并不高明。(三)低水平批发机能的发挥l 目前,许多批发企业对“资金”、“企划建议”、“物流对应”、“营业”等缺乏自信。这种倾向在销售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销售减少的企业中尤其明显。l这些本来属于批发企业的重要机能,最近构成流通渠道的其它成员(厂家、零售企业)也在强化这些机能,从而有可能使批发企业的状况更加严峻。l对销售规模较小的批发企业来说,要在所有的方面取得优势是非常困难的,在自己自信的领域保持优势
20、十分必要。(四)企业间差别的扩大l在批发行业中,企业间差别明显扩大,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倾向。l停滞的批发企业,大多是中小规模的批发企业,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经营资源的脆弱性引起的对经营环境的不适应。l因此,为了强化中小企业的经营资源,联合或合并成为重大课题。(五)销售机能低下l 主要原因是厂家市场营销能力和大型零售企业销售能力的提高导致厂家与零售的直接结合。六、信息网络化与批发业l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是批发构造变革的一个主要原因。l目前,以大型零售企业为主的零售主导型订货联机网络正在不断发展。l这种零售企业的联机订发货在计算机系统完备的批发企业中集中,并且直接向厂家进行订货。l这种做法在日本已经出
21、现,今后在零售阶段可以看到对批发企业的选择和排除。l另一方面,以厂家为主导的订货接受网络也在不断建立和发展。l在有势力的厂家中,是以来自特约店、代理店的联机订货接受体制为基础,以批发阶段的在库控制、销售动向等的迅速把握为目标,并进一步积累反映零售阶段销售动向的数据。l在这种厂家信息网络的构筑中,批发企业的选择、再建是无法避免的,从而成为批发构造变化的主要原因。l与这种零售业、厂家的信息网络相对应,在批发业中,企业开始单独或与其它批发企业共同构筑信息网络。l与信息网络相关,零售企业不断提出少量、多频度、定时配送这种物流服务要求,在能否与之进行准确的对应这一点上对批发业的机能提出了质问。l目前作为
22、物流业者的运输业已经开始拥有这种物流服务系统,出现了取代批发机能的倾向。作为批发企业也必须通过共同物流系统的构筑等强化自己的批发机能。第二节 流通革命对批发业的冲击 一、第一次流通革命与批发企业地位的动摇l 60年代以前,日本的生产者规模小,小型零售店占压倒多数,在这种条件下,在集、分散货物方面占优势的批发业,在联结生产和消费方面发挥着中心作用。l 60年代以后,随着“流通革命”的进展,制造业飞速发展,与大批量生产相对应的大流通成为必要,加之以超级市场为代表的、大规模零售企业形式的出现,从而第一次对批发业的地位产生了威胁。l大量销售商品的零售企业,与生产者直接联手,以生产者-零售企业的形式代替
23、以前的生产者-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这样的流通形式,从而出现了是否从流通中排除批发企业的危机感,导致“批发无用论”的产生。l但最终结果是,“流通革命”并没有造成批发的消亡。在当时,人们对批发机能进行了认真的再认识,在大生产、大流通、大量销售的条件下,出现了对批发业各种各样的议论。l如果把在制造业和零售业之间搭桥的机能称为批发机能的话,这种批发机能在使流通发挥平稳、有效的机能方面是必要的。l生产者和零售企业之间,如果进行直接的个别交易,必然发生庞大的费用,拥有各种各样的商品是不可能的。l但也应该看到,虽然批发机能是重要的,但这种机能由谁来承担却是另外的问题。即使批发机能(中间流通机能)是必须的,也并
24、不一定仅限于专业的批发企业。现实中有厂家自己承担的例子、也有大型零售企业自己组织强有力的采购部门,在事实上承担起批发机能的情况。l中小零售企业为了进货,建立共同的组织,产生了批发机能集中的连锁。因此,虽然说批发机能是重要的,但并不能说旧的批发企业的机能是重要的。二、第二次流通革命中的批发企业l 80年代后期,日本的流通机构再次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一时期,信息化、信息系统化非常流行,在各个领域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快速发展起来。l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易开始出现,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不景气,消费者行动的变化更加速了这种倾向。进入90年代,“价格破坏”出现,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非常重视。l为了迅速适应消费
25、者的行动变化,需要缩短厂家和零售企业在信息上的距离,要求零售阶段的销售动向能够立即在生产上反映出来,尽量压缩流通过程的商品在库,开发以高效率配送为目标的QR(Quick Response)、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产销同盟”这种大型厂家和大型零售连锁间的协作。l快速发展的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使厂家和零售企业的直接联结成为可能,批发企业再次面临被排除流通过程的危胁,具体表现在:(一)90年代“价格破坏”的压力l 伴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国内外商品的价格差扩大,制造业将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大型零售企业积极地进口商品,低价格的进口商品大量增加
26、。另外,日本国内也出现消费低迷的现象,消费者的价格意识增强,出现了折扣商店这样的零售企业形式。l不仅是折扣店,与其它追求低价格销售的零售企业进行交易时,低价格的要求也非常强烈,削减物流费用成为批发企业极为迫切的课题。l另外,为了适应同行业的竞争,在维持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实现低费用的物流体制也成为众多批发企业面临的困难课题。(二)1991年以垄断禁止法的实行为契机,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交易惯例和交易条件l 对批发企业来说,围绕建值制的一系列变化,成为左右经营的因素。建值制成为问题的理由是,在不同商品领域中,限制了零售价格。l 在许多场合下,与其说激烈的零售竞争使希望的零售价格和实际的零售价格发生背
27、离,倒不如说批发企业受到零售企业降价要求的困扰。l作为建值制的问题点,没有明确表示出对个别流通活动和流通技能的评价,反映出它们的费用,费用管理不明确。由于建值制的崩溃,大型零售企业的交易能力提高,批发经营更加艰难。l随着对建值制等的议论,作为流通全体,出现了以合理根据为基础,确立交易条件的倾向。另外,随着今后电子交易的普及,必须改变以前的交易惯例。因此,必须彻底摆脱以前那种依存于建值制的批发企业。(三)零售企业的巨大变化l 一般的中小批发企业是以中小零售企业的存在为基础的,作为批发企业主要交易对手的中小零售企业的日益减少使批发企业陷入了困境。l 另一方面,中小零售企业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中小零售企
28、业全体的不景气,大多数中小零售企业通过加入连锁组织扩大经营,重塑与批发企业的关系。l另一个变化是大型零售企业中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大店法的缓和,加速了大型商店的发展,同时,近年来食品超市等大型零售企业也受到激烈价格竞争的影响,因此降低费用成为重要的课题。l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重新认识或改变与之交易的批发企业。另外,由于大型零售企业协作或合并的发展,动摇了那些依存于长期交易关系的批发企业的经营基础。(四)厂家和零售企业的直接交易l由于大店法的缓和和消费者价格意识的提高,大型商店间的价格竞争日趋激化,降低进货成本成为零售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l作为降低进货成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零售企业从厂家直接进
29、货。信息网络和物流系统的高度发展为零售企业与厂家的直接交易提供了条件,使批发企业再次面临被排除流通领域的威胁。(五)8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的发展lPOS、EOS、VAN、EDI等具有代表性的流通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明显地缩短了生产者和零售企业的“空间”距离。也就是说,两者如果用信息终端机联结的话,必然降低批发企业中介的必要性。l如果说,批发企业的存在意义是随着制造业和零售业时间、空间距离的拉开而发挥的话,流通信息化的发展使制造业和零售业拉近,与60年代的流通革命时一样,在流通领域再一次出现了是否在流通过程中排除批发业的不安,这就是日本现在所说的“新批发无用论”。(六)物流商社化l作为对批发业地位
30、产生威胁的另一个原因是物流业的商社化。l现在在日本能够看到,从仅仅运输商品的物流业开始,向自己销售商品的物流业、或者向拥有商品在库业务的物流业的变化。也就是说,在物流业中开始出现承担批发职能的现象。(七)批发业职能的转移l由于流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物流业的批发业化,批发业企业除了对自身的社会存在职能进行再发现、再构筑之外,是没有别的生存之路的。l在生产者和零售企业间媒介商品交换是批发业的重要机能。一般来说,批发企业发挥的中间流通职能包括:商品集中职能、商品配送职能(物流职能)、商品企画开发职能、信息职能、金融职能和零售支持职能等。这几项职能随流通构造全体的变化而不同。l例如,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
31、求的多样化和高度化,“多频度小批量配送”这种物流职能尤为重要。l此外,随着零售企业销售能力的扩大,零售企业自身也会具有广范围的商品集中职能。l而且,对批发企业不可缺少的物流职能,由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而出现了被取代的现象。l批发企业如果想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发挥应有的社会职能,不被淘汰的话,“信息职能”和“零售支援职能”的强化与充实是非常重要的。l由于在多数生产者和多数零售企业之间进行中介,能否产生自己的信息价值,不仅是作为生产者的“销售代理人”,也应成为零售企业的“购买代理人”,同时应考虑向进行零售企业支持的“零售支持系统”转变。(八)高速公路网和新干线网的发展l高速公路和“新干线”网络的发展
32、,明显地缩短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时间距离”。地方市场的开放,大型批发企业的活动范围扩大,动摇了地方批发企业的存在基础。l另外,零售企业的活动范围扩大,改变了与原有批发企业的交易关系。结果严重威胁了以地方市场为存在基础的中小批发企业,不少企业因此而破产。第三节 批发业的信息化l 批发经营的信息化是批发业继续存在不可缺少的条件。在高度信息化社会中,由于VAN等企业间信息网络的发展,企业间准确、迅速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对批发企业来说是重要的环境变化。l 在这种环境下,批发职能本身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同时,出现了能够更有效执行这种职能的其它企业,从而有可能取代现有批发企业,执行批发职能。l 作为批发企业
33、来说,为了自身的存续,必须进行信息武装。l信息武装型批发企业能够较好地使用计算机,在企业内或与零售企业之间构筑联机网络,在销售商品的同时,通过网络收集、储存信息,并向零售企业提供补充订货、在库管理、销售促进等。l这种批发企业的价值非常高,继续存在和发展的余地很大。l与零售业一样,在批发业中,大型批发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推进信息化,中小批发企业则有必要通过系列组织、共同化组织实现信息化。作为围绕批发业的共同组织主要有厂家形成的系列和中央有势力批发企业形成的系列。l也就是说,中小批发企业是在厂家或中央有势力批发企业主宰的信息网络中发展信息化的。批发经营的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一、联机订发货信
34、息网络系统l 批发企业的联机订发货信息网络是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的订货接受网络,批发企业与厂家之间的订货网络。l 零售企业订货的少量多频度化,商品项目增加,伴随着批发企业订货接受活动的事务处理复杂化,处理费用上升。l 为了使订货接受处理省力化、迅速化,构筑了企业间的信息网络,实行联机即时处理。这就是以低费用组成企业间网络的VAN的灵活运用。二、在库管理、物流管理的低费用系统l为了适应商品的少量多品种化,必须利用计算机实行单品层次上的在库管理。l即通过计算机确定单品在库管理系统,实现适时订货,进而按单品把握不同商品的销售动向,对所经营的商品进行适当的调整。l通过计算机将联机订货系统、单品在库管
35、理系统、备货业务、配送业务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从而降低物流业务的费用。l在订货接受处理阶段,计算机自动更新商品在库数量,制成备货清单、交货传票等,并确定货物装载顺序,制定配车计划。l由于借助了计算机,这些作业可以非常有效率地进行。三、建立数据库,提供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信息l通过联机订货接受网络得到的订货数据以数据库的方式存储起来,对与之交易的每个零售商店的进货动向逐一分析、加工,从而为使在零售店中的销售提高,提供建议信息。l另外,通过对交易对手POS数据、地域需求动向等数据的分析加工,并提供给交易对手,能对交易对手的销售增长起到支援作用。四、地域流通VANl 与以上个别企业的系统不同,近年来在日本批发业务中出现了“地域流通VAN”,并迅速发展起来。l 地域流通VAN是在各地域,多个不同业种批发企业相互协作,为灵活运用VAN而设立的共同信息中心。在共同信息中心集中来自当地零售企业的订货,然后再将订货信息传递给各批发企业。l各地域的批发企业通过横向联结形成新的流通系统。l日本流通系统的特征是按不同商品形成的垂直流通系统,这种垂直的流通系统由于垂直的信息网络而不断得到强化。l在这种动向中,批发企业在流通机构的中间阶段,以水平的信息网络为轴联结成水平的流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