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参考模板范本.doc

上传人(卖家):林田 文档编号:445542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前 言3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态势3第一节主要成就3第二节主要问题3第三节发展态势3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3第一节指导思想3第二节基本原则3第三节发展目标3第三章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3第一节改革人口落户制度3第二节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3第三节建立政府、企业、个人成本分担机制3第四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3第一节优化全县城镇空间布局3第二节建立五级协同城镇村联动发展模式3第三节重点打造生态宜居县城3第四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3第五节加快建立宜居美丽的新农村格局3第五章强化城镇化发展产业支撑3第一节增强产业支撑作用3第二节优化产业布局3第三节培育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战略3第四节培育新兴

2、绿色产业3第六章加快生态示范创建3第一节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3第二节推进生态城镇建设3第三节推进最美县城建设3第四节推进森林城镇建设3第七章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3第一节健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第二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第三节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3第四节城市规划和管理建设水平明显提高3第八章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3第一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3第二节拓宽城乡建设投融资渠道3第三节完善城镇住房制度3第四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第五节实施财税扶持政策3第九章保障措施3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3第二节完善政策体系3第三节加强工作调度3第四节实施专项攻坚3第五节抓好宣传教育3附件:策划项目列表3附二:省特

3、色小镇规划要求3前言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规划,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并参考县空间规划(20162030)。本规划按照“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的要求,突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等关键性问题,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传承与创新、宜居与宜业的关系,为走出一条有深厚内涵、有闽南特色、有现代品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4、道路提供行动纲领。本规划是指导县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第一章发展现状与态势第一节主要成就“十二五”期间,县提出“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城乡建设定位,探索走出一条宜居宜游、绿色崛起的“美丽路径”打出最美县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和桃溪流域治理“三位一体”的组合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逐年增加。城镇化水平由48%提高到57.8%。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7.8%,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并且近五年平均每年增加2%。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不断发展。城区面积由“十一五”期末15平方公里扩大到21平方公

5、里,城市人口也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18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30.5%。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镇水、电、气、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改善;人均居住、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县城“十大提升工程”和五期街道景观改造工程,完成“最美县城”、“花园城市”创建,获评“十大醉美县城”。小城镇试点及特色乡镇建设成效显著。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10亿元,创建10个美丽镇区、10个精品村、50个县级示范村、137个乡镇级示范村,创建覆盖率89%。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

6、试点县和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生态建设得到全面认可。首创“生态优先、统筹资源,多元治水、综合治理”模式,实施桃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77个,完成投资30亿元,实现62公里主河道治理全覆盖,打造了1个国家级、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百个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等称号。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188个,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承担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等三项国家级试点的县。第二节主要问题县已步入城镇化的中后期。伴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县

7、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由于地域空间特点、区位、交通、功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全县有近60万人口,但是流出的多,进县城的人少,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力仍有待提升。县是目前市人口集聚程度较低的县,尚未具备带动全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城镇化水平低于周边省市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县城镇化率57.8%,较之市63.6%仍有将近6个百分点的差距。周边县市中德化县为73.6%、晋江市为64.2%,高于县。在市,县城镇化率处于中等水平,高于安溪县、南安市、惠安县、台投区、泉港区、洛江区等。图1-2 与周边地区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增长率对比乡镇数量多、小

8、、散、功能较差。全县18镇、4乡,人口最多的达埔镇户籍总口8万多人、人口最少的乡镇7000人,而且大部分乡镇与发展旅游配套的酒店、商业等还不够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尽齐全,不具备成为区域或次区域服务中心的能力。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弱。二、三产为主要产业类型(制造业中的轻纺鞋服、香产业、煤炭采矿业等),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城镇化发展受到空间地形特征的限制。县全域山多地少,西部系戴云山脉主体部分,整个山脉绵延全境;东部属闽东南沿海隆起地区,呈阶梯状,以丘陵和河谷为主。空间地形地貌特征增加了城镇化的成本。第三节发展态势城镇化发展空间仍然

9、较大。全县城镇化率居于全市较低水平,而且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人口城镇化不彻底、土地城镇化高于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的城镇化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城镇化引擎作用日益突出。推进城镇化将带动市房地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加速提升对房地产、现代物流、设计规划、咨询服务、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需求,同时为养老产业、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而有利于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城镇化转型发展渴求更加紧迫。传统的城镇化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高消耗、高污染,模式粗放,客观上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创新发展模式。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应从“人的需要”出发,走城镇化

10、引领、工业化主导、农业现代化筑基、信息化深度渗透的“产城融合”之路,走中心县城、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的协调发展之路,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道路。 特色小镇建设,将为迎来转型良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特色小城镇。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省也陆续出台了有关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文件、政策等。对于而言,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小镇建设意义尤为重要。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以“绿色、融合、创新”为理念,加快香产业、醋产业等的转型升级和小镇主题旅游+的快速发展,让旅游和产业兼

11、顾社区功能,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强、生活优、环境美的特色小镇,践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周边城镇集群的发展。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背景下更多政策空间。作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在探索因地制宜、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政策空间。在大区域格局中面临边缘困境。位于市域空间结构中山海协作发展轴的末端、北部,被排除在环湾核心区、半小时经济圈之外。从空间布局来看,的重点发展区域仍为中心城区及沿海周边县市,位于湾城镇密集区的边缘地带。当前,虽然特色资源优势突出、潜力巨大,但是特色产业规模、品牌、品质发展严重滞后。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认

12、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县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以“全面转型、全境美丽、全域旅游、全员招商、全速崛起、全民幸福、全力保障”七大行动为指导,创新探索农民就地城镇化、乡镇就地现代化、农业就地产业化、县城就地生态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县城和小城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具有闽南特色的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山区新

13、型城镇化的建设,形成生态示范区基本框架,实现建设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的战略目标,为加快建设美丽、开放、幸福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城镇政府的服务性。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突出城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引导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公众参与,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突出公众参与,根据我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以居民切身需求和生活环境为导向,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依

14、托,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全县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坚持生态保护,适度开发旅游项目。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节约集约,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旅游,建设低碳旅游城镇,塑造环境整洁、生态文明的新型宜居城镇风貌。坚持文化传承,彰显闽南侨乡民俗特色。坚持保护并传承闽南和侨乡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和民俗文化特征,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和乡村,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坚持市场主导,科学

15、规划城镇产业布局发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和保护生态资源,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切实科学制定规划产业政策,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三节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24平方千米,总人口61万人,中心城区人口21万人,全县城镇人口达到36万人,县域城镇化率达到65%;逐步实现产业升级转移和劳动力回流创业“双转移”;促进城镇集聚经济和提高人口的综合能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县城、小镇等转移。到2020年,力争全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

16、1%。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做大做强县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依托信息网络及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充分支撑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逐年提高,形成以县城为龙头、特色小城镇为骨干、美丽乡村为依托的城乡体系结构,县城特色化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小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生态宜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饮用水安全更加保障,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其中,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2%,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50%。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

17、障、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取得突破,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城镇建设融资机制更加完善,逐步形成城乡居民有序流动、安居乐业的制度环境。表1 城镇化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2015年2020年户籍总人口(万人)59.08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60%51%常住人口(万人)525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65%城镇总人口(万人)3136中心城区人口(万人)1821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千米)31.19(2014年)39.6中心城区城镇用地(平方千米)19.8523.1公路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53110以上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3.50%20%以上单位面积建设

18、用地产值(万元/公顷)306391全县污水集中处理率(%)31.90%80%以上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2.60%90%以上全县居民人均年用电量/人均生活年用电量(千万时/人)2576/795.73907.01/281.5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9.80%42%以上人均绿地面积30平米以上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千人)3.36每千名户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张/千人)3135生态红线区域一级管控区(平方公里)201.43生态红线区域二级管控区(平方公里)636.71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优良率100%100%地表出境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100%100%噪声环境达标率100

19、%100%全县森林覆盖率69.50%69.50%第三章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一节改革人口落户制度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以合法稳定职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前置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县城区、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探索推行社区公共地址管理使用办法,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争取到2020年全部解决在县城就业的外来常住人口及其家属的落户问题。着力解决专业技能人才及其家属落户问题,加大对专业技能人才吸引力。对已经在县城买房定居的农村青年及其家属,一次性解决其落户问题。对在县城有合法稳定职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农村青年及其

20、家属,允许其在县城落户。在县域内开展相关社会福利和权利与户籍制度剥离的探索。对已经在县城落户并在农村有承包土地的人员,可在一定条件下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依法享有和履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户籍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转户后要依法参加城镇社保。第二节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技能培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一)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增强县城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在县城就读,并可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鼓励用出租屋、企业自建等市场化方式解决外来务

21、工人员居住问题。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升级改造支持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逐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对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监管。完善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打造集职业技能开发、实训评价和就业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基地。(二)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促进体系,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将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设一批农民工实训基地,开展政府补贴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规划期内每个农民工至少得到

22、一次免费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企业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岗位技能培训责任,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落实职业培训资金直补企业政策。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并按规定给予职业技术鉴定补贴。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法律援助,发挥各级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作用,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鼓励农业转移人口积极参保、连续参保。依法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

23、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强化企业缴费责任,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健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合作机制,开办各类补充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四)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提供便捷服务。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纳入当地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范围。义务教育阶段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在公办学校就学。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民办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所有高中面向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

24、开放招生。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第三节建立政府、企业、个人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县政府要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努力推动企业落实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加大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依法为农业转移就业人口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并按照规定承担相关费用,提升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第四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第一节优化全县城镇空间布

25、局在县域范围内,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四区”的紧凑式空间发展结构,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的引导、支撑和组织作用,强调向泉三、莆永和厦沙发展轴带的集聚。做强“一主”:以县城为主体的县域综合发展中心。作为城市综合职能发展的核心地区,整合桃城、五里街、石鼓、岵山、东平、东关及周边乡村地区,拓展桃溪两岸发展空间,主要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区域商贸、生活居住及旅游服务等职能。提升“一副”:加快蓬壶达埔组团化发展,共同构成县域发展的副中心组团,达埔镇做大做强工业物流业,蓬壶镇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商贸旅游业。强化两副中心镇的交通联络,迅速提升城镇职能等级,将其打造成为县域重要功能板块。双轴带动:沿泉三高速形成城镇

26、发展主轴,沿莆永高速形成城镇发展次轴,借助交通支撑优势串联沿线重要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点景区。以高速公路干线为轴,以服务、产业双重带动,加强城镇及周边村庄发展整合,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培育“四区”:东部生态经济引导发展区,县城核心发展区,中部农副产品和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区和西部生态保护与休闲旅游区。范围定位和发展方向东部生态经济引导发展包括湖洋、外山等乡镇覆盖的地域范围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建设特色农业观光基地和闽台乡村合作基地,积极推进以湖洋金斗洋茶田和外山云河谷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开发;合理设立产业准入门槛,科学引导镇区的开发建设,强化其作为东

27、部重点城镇的功能,带动东部山区城乡协调发展。县城核心发展区以桃城、五里街、石鼓、东平、岵山等乡镇为核心的区域全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核心区,县域辐射中心与增长极核,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和外引内联的主要经济平台。是承接农业人口进一步转移和外出人口回流的主要空间地域。应提升其在全县的综合服务职能,承担区域现代服务、综合旅游服务的核心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提升环境品质,增强要素集聚能力。中部农副产品和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区包括蓬壶、达埔、苏坑、吾峰、仙夹、锦斗、介福等乡镇覆盖的地域范围。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农副产品加工、香产业、特色陶瓷加工、漆篮等特色加工产业,以及特色茶叶、名贵花卉、精品水果、食

28、用菌等生态农业,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打造辐射全省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特色产品物流中心及生产、集散基地。西部生态保护与休闲旅游区包括呈祥、下洋、坑仔口、玉斗、桂洋、一都、横口等覆盖的地域范围。以一都、横口、玉斗等乡镇为核心区域,属戴云山脉主体部分,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保护自然资源、保全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自然环境的重点生态区域。在不危害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整合各类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与生态保护区功能相容的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特色产业。加快下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提质,延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第二节建立五级协同城镇村联动发展模式培育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城镇发展,全县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

29、一般镇-乡集镇-中心村”五级协同、城镇村联动发展的县域城镇化发展布局。增强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一般镇的吸引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就近、就地集中城镇化。形成中心城区带动、中心镇为重点依托、一般镇为基本框架、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的新型城乡体系。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数量(个) 职能类型职能定位与分工一级 中心城区 桃城镇、五里街镇、石鼓镇、岵山镇、东平镇、东关镇 6综合型县域经济、文化、政治、交通、信息中心,旅游服务主要基地,县域工业发展中心,工业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饮料、机械等轻加工为主,是县域辐射中心和增长极核二级 中心镇 达埔镇 2工贸结合型持续扩大“中国香都”品牌影响力。建

30、设海西最具影响力的香产业集聚区、独具魅力的海丝文化体验区、最具活力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蓬壶镇 综合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镇着力发展花卉苗木、食用菌、农产品交给你服务以及生态观光、温泉养生旅游、宗教朝圣、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旅游+”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级 一般镇 下洋镇 10工贸结合型西部的中心城镇(带动坑仔口、一都、横口、桂洋等乡镇发展)。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和资源型深加工产业,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重要产业基地湖洋镇 农旅结合型东部中心城镇(带动介福、外山)。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及生态观光农业,适度发展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等无污染加工业坑仔口镇 工贸结合型西部重镇,积极发展资源型深加工,

31、形成与下洋互动的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基地。锦斗镇 旅游服务型把乌髻岩打造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旅游重镇、集贸型小城镇玉斗镇 农旅结合型生态小城镇,教育名镇,佛手茶生产名镇一都镇 旅游服务型谋划成为西部风情小镇,打造“山歌小镇”旅游品牌,依托丰富的红色人文、红色精神、绿色生态、绿色食品、绿色旅游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游,推动服务产业发展吾峰镇 农旅结合型美丽乡村示范镇、商贸型小城镇桂洋镇 农旅结合型为农业、农村服务的集贸型小城镇苏坑镇 工贸结合型工贸型小城镇,积极对接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交通条件的提升,发展工艺陶瓷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仙夹镇 旅游服务型提升美丽

32、乡村档次,充分发挥生态文化优势和乡村旅游资源,谋划最南部最美片区旅游,发展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四级 乡集镇 介福乡 4工贸结合型工贸型小城镇,发展陶瓷工业园,做大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生洁具、高新陶瓷、环保瓷等陶瓷产业,建设陶瓷特色小镇呈祥乡 旅游服务型以东溪大峡谷、雪山岩和风雅颂景点为特色,策划“雪山呈祥”旅游品牌,建设西北部生态旅游乡镇,雪山呈祥避暑休闲旅游小镇横口乡 旅游服务型特色旅游集镇,农林产品加工基地、茶叶贸易平台。外山乡 农旅结合型农业发展、旅游集贸型小城镇五级中心村30第三节重点打造生态宜居县城重点打造生态宜居县城,增强中心县城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具备“联合国人居奖”和“国家生态园林

33、城市”内涵的美丽山水宜居名城。对县城的改造升级,将重点围绕县城城市管理升级、旅游环境塑造、乡愁文化建设、宜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以桃溪生态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老城区的提升改造;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做优做强生态产业;依托山水格局、特色村落,打造生态休闲城区。到2020年人口发展目标21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3.1平方公里。构建“一主一副、两轴五区”的空间布局。定位范围及发展思路一主综合服务中心完善提升行政管理、商贸金融、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信息咨询、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与水平,成为辐射县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提升,提升城区人居环境。依托桃溪生态

34、建设,打造独特的景观资源和文化旅游场所,增强“宜居宜游”功能。一副新城服务中心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建设新城服务中心,主要发展科研教育、文化体育等职能,同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未来作为中心城区东部新城服务中心、产城融合中心、科研教育中心。两轴城市发展主轴依托桃溪滨水资源,打造生态型城市发展轴。加快推进桃溪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桃溪两岸环境资源优势,将生态资源引入城中,作为城市改造提升的重要抓手。产业发展次轴依托工业园区发展,沿迎宾路-南环路-轻工大道,打造产业发展次轴。加快推进岵山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中心城区产业配套,合理布局探花工业园、榜德工业园、轻功新城,提高产业进驻门槛,推进产业转型,打造成为中

35、心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五区城东产城融合发展区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片区。重点加快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门槛,打造生态产业园区。城西休闲居住区该片区建设用地较多,且山水资源丰富,规划作为中心城区的主要居住区,加快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依托桃溪、魁星岩、象山寨等山水资源,打造“山、水、城”互动的生态休闲居住区。城北生态居住区该片区地形条件较好,且距离综合服务中心较近,是提升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的重点地区。规划依托山体资源优势,加快完善城市设计,打造城与山的互动关系,高起点建设生态养生住区。东关休闲养生区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休闲养生文化,延桃溪两侧打造休闲健

36、康养生区。岵山文化休闲和商贸服务区位于南大门,以金溪河为主轴,两侧依托古镇古村落为支撑,构建闽南典型传统村落保护区为抓手,打造岵山文化休闲区。同时,依托高速公路出入口优势,在永泉公路两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业。1、推进城市管理升级。快节奏推进联合国人居奖创建。同步推进国家节水型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创建工作,进一步彰显优势、打造亮点。围绕打造“新农村建设”范例,突出“有貌、有形、有质、有魂”,连线成片、全域推进,抓精品、推示范,注重与美丽镇区、美丽景观带等相融合,提高建设品位、彰显个性特色。构建智慧城市体系。在现有条件下,按需规划分阶段创建智慧城市体系,运用物联网、云计

37、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我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体系,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融合,提升全县城市品位。一是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和全省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二是构建宜居化生活环境,实施桃溪等河道、工业园区排污口、重点企业、污染源智能化远程监测并为城镇居民搭建统一的社会信息服务平台,便于居民随时共享;三是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推动全县电子商务和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建设以桃溪流域为代表的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和饮用水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完善主城区路段以及桃城工业园

38、区路段、路面白改黑工程,改善道路周边绿化环境,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行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让全县人民出行更安全、更便利、更省时。2、加快旅游环境塑造。进一步强化县城中心区主街区建筑 “立面改造”工程效果,强化“卫生、文明、好客”的城市形象,大力促进县城“美化和香化”工作,打造夜游灯光工程,抓好城区停车场、购物街区、夜市、美食街、香品街、茶吧酒店和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展览馆,完善城区休闲、文化娱乐等配套功能,加快旅游环境塑造,建设山水宜居。结合桃溪流域整治工程,配合建设白鹤广场、绿地公园、文化主题公园等沿岸景观,融入文化元素,塑

39、造“人跟着水走,文化从心里流过”的特色人文景观。改造桃溪生态流域景观。围绕打造“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范例,拓展桃溪流域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的品牌效应,加快实施景点开发、绿化美化、设施配套、软件完善等景观提升工程,凝练水内涵,彰显水神韵。打造“情迷香都”休闲体验游。沿桃溪县城路段规划设计“中国香都”香道体验馆、熏香药浴养生馆、名品国香展示中心、佛手“茶香”文化馆、“果香”(芦柑、荔枝、琵琶、葡萄等精品水果)超市、“药香”(销售石斛、金线莲、辣木、沉香等保健药材)健康服务馆和“书香”(白鹤拳文化书屋)体验馆,吸引国内外游客来逛香都、买香产、品香茶、悟香道、食香果,打造名副其实的“情迷

40、香都”休闲旅游体验,用旅游体验带动县城服务业消费发展。3、做好乡愁文化建设。推进闽南文化基础保护网络建设,重点实施岵山镇、桃城镇、五里街镇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例,以岵山传统古村落、五里街旧街区等为载体,突出抓好“一园一馆一戏”,加快中国乡愁公园建设,重点做好乡愁文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余光中作为籍著名的乡愁诗人,以及余光中文学馆和乡愁诗歌的文化情愫,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诠释到具体的民宿怀旧项目之中。一要推动特色小戏印象乡愁故里美丽实现常态化演出,塑造“游园、赏文、看戏”的文化旅游精品。二要依托余光中文学馆策划周末乡愁音乐会、乡愁诗歌朗诵会、乡愁话

41、剧等“乡愁系列”文化节目,吸引休闲度假游客前往余光中文学馆欣赏体验;三要将城市规划展览馆、图书馆、影剧院、香都广场作为乡愁文化传承的载体,提炼“恋恋,思思乡愁,住住民宿”的文化脉络;四要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将岵山、仙夹、东关的“乡愁古民居”和吾峰的“梁氏乡愁馆”等作为“乡愁”美丽乡村线路进行规划布局。4、加快宜居环境提升。进一步完善县城宜居城市战略布局,重点在城市配套功能、人文环境提升、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发展。规划县城休闲文化中心。围绕香都广场功能的延伸与拓展,规划设计具有闽南民俗风情的科技馆、规划馆、游泳馆和图书馆等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增加“乡愁”文化内涵的文化小品与

42、景观,定期举办中国香都时尚香道生活表演,鼓励民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和加强身体素质锻炼。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加快碧桂园、富临国际、桃源华庭、宝龙城市广场、福信财富中心、温泉小区、北环企业总部会馆等精品小区项目建设,带动新兴业态和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进县城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与旅游、养老等产业相结合,规划社区养老中心、分时养老公寓、保障性住房等新业态的房屋改造计划。加强生活品质提升。围绕县城中心区主街区建筑“立面改造,街景美化”工程,强化居民卫生文明意识和文化内涵修养,鼓励居民日常消费意识,以县城中心、五里街、蓬壶为区域,引入万达、泰禾等集团,规划2至3个以万兴商旅文创城为代表的集住宅、

43、办公、商贸、娱乐、影视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提升商贸消费档次。同时,进一步提升高端酒店、品牌餐饮、特色农家乐的服务品质,更好地为居民和外来游客服务。打造人文宜居环境。未来五年,以碧桂园、宝龙城等精品地产项目为标准,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品质,完善社区生活娱乐休闲配套设施,总结宣传富有正能量和谐共处的人文精神和社区文化,建设具有特色的人文精品社区。同时,搭建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逐步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

44、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5、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一要大力度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城乡环境整治,不搞“削山、砍树、填湖、截流”等工程,注重城镇建设的留白、透绿,构建“绿水逶迤过、青山相向开”的城市山水格局。做好全县水系普查工作,整合、包装、生成一批项目,积极对接水利、环保工程包,着手全面治水。深入推进水环境生态链综合治理,抓好山美水库生态保护、白濑水库、马跳水库、五一水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建设,进一步贯通水利工程的“动脉导管”和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加快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让碧水清流扮靓美丽。二要高品位

45、抓好城市园林系统建设。开展全城植绿,大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加快沿高速公路、省道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抓好香都广场、九福山公园、大鹏生态公园及留安山、魁星岩、万春寨等城市公园、山体的建设保护,完善机关学校、住宅小区等区域绿地生态系统,推广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建设一批有品位、有特色、有内涵的城市雕塑、街头小品、文化景观,营造集林荫、绿地、花海于一体的“万紫千红花不谢”景象,促进园林结构向多元化转变、园林效果向艺术化转变。第四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根据不同镇发展定位,有重点的发展特色小城镇,在完善镇公共服务能力供给的基础上,做好镇域特色文化体系构建。重点镇设置省级综合文化广播服务示范站、

46、乡镇图书馆、文艺中心(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为镇域及周边地区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我县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乡镇,以中国香都达埔镇、南洋华侨乡愁古镇(岵山镇、仙夹镇)、白鹤拳武术名镇(五里街镇)、养生农业小镇(蓬壶镇)、下洋能源名镇、高山陶瓷小镇(介福乡、苏坑镇)、呈祥避暑休闲旅游小镇等为重点,进行重点规划改造和布局,打造让省内外游客体验感受的省特色小镇。(一)规划建设达埔中国香都以达埔镇为主,制定“魅力,情迷香都”的设计理念,延伸产业链条,融合一、二、三产业,规划建设中国最具特色的香料产业集群。围绕创建知名的“中国香都”,加快整合香产业资源,力争到2020年香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8%以上,全县香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国香都”。具体规划思路如下:(1)交通区位:香都小镇位于县达埔镇,距离县城14.9公里,距离泉三高速达埔出口1.2公里,省道206线、306线以及联三线从规划区内经过,兴泉铁路经过规划区西侧并设有火车站点,是县重要的区位枢纽。(2)范围面积: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参考模板范本.doc)为本站会员(林田)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