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获奖课件:轴对称说课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4677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获奖课件:轴对称说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说课获奖课件:轴对称说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说课获奖课件:轴对称说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说课获奖课件:轴对称说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说课获奖课件:轴对称说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v 背景分析v 背景分析 轴对称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变换后,对生活中 出现的一种新的图形变换的研究。前面在全等三角形 这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变换”,其中包含 了“平移变换”、“翻折变换”、“旋转变换”;“轴 对称”其实是一种“翻折变换”,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可 以看作是前面学习的延续。同时,这一节的内容也为下 阶段进一步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 作铺垫。因此我将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的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学习任务分析 v 背景分析v 背景分析 从心理特点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直 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强,想像力丰富,正逐步从形象思维 过渡到抽象思维;在知

2、识储备上,他们在小学时对轴对 称图形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刚学习了平移变换和三角 形全等,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图案设计能力 ,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由于我目前所教的这两个班级是我从七年级 开始带起的,他们已经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我的 一些教学理念也比较熟悉,所以我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 行一些思维的延伸。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仍需要我 们老师进一步培养。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轴 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情况分析 v 背景分析v 背景分析 通过欣赏、感知、折叠等活动认识 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 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实 践操作

3、,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 形成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经过剪纸、折叠等活动,发展学生 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数学 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 人合作、彼此交流。 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欣 赏并体会对称美,感受轴对称的价 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的情感。 教学目标 设计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v 教学媒体设计v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作用时机是密不可分 的。我通过视频千手观音和猜图形游戏,引入 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感悟轴对称 图形的特征,选择了让学生用剪刀剪下图形并折叠 的动手实验的方法。为突破难点,采用了多媒体演 示将一

4、个轴对称图形分割成两个图形,让学生很顺 利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从而达到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内容及过程的有 效整合。 v 课堂结构设计v 课堂结构设计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用具: 剪刀、 正方形纸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法学法分析 v 课堂结构设计v 课堂结构设计 “赏”对称,畅谈收获“玩”对称,激趣引入“识”对称,感悟特征“分”对称,提升认识“做”对称,拓展延伸 v 教学过程设计v 教学过程设计 “玩”对称,激趣引入 1、千手观音 v 教学过程设计v 教学过程设计 “玩”对称,激趣引入 v 教学过程设计v 教学过

5、程设计 “玩”对称,激趣引入 v 教学过程设计v 教学过程设计 “玩”对称,激趣引入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轴对称, 对前几个图形“对称”的特性非常熟悉,让学 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初步感 知对称。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营造一种活跃 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 情。 问题:一张正方形纸片,如何剪出下面的图案? (二) “识”对称,感悟特征 哪一种方法剪下 的图形更美? (二) “识”对称,感悟特征 如果我们把剪好的图形对折一下,再把图形展 开,大家发现了什么?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 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 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 对称图形,这

6、条直线就 是对称轴。 (二) “识”对称,感悟特征 问题: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 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练习: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 “识”对称,感悟特征 (二) “识”对称,感悟特征 设计意图: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的形成是本节的教学重 点之一,所以这里突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通过让学生自主剪、议、折、想,层层推进, 使学生经历了初步体验深入探究发现 归纳 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握概 念的本质特征。 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剪开,并均匀地向两边分 离,一个图形变成了两个,这两个图形也给人一种对 称的美感,生活中有许多相似的图形,我们应该如何 表述它们的关系呢? (三)

7、 分”对称 提升认识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 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 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三) 分”对称 提升认识 请同学们拿出刚才前面剪取的图形,同时观察上面 的图案,想一想: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一个图形两个图形 联系1、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都能 互相重合; 2、都有对称轴(至少一条)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 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如果把 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

8、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 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三) 分”对称 提升认识 下列给出的每幅图形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吗?如果 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点 (三) 分”对称 提升认识 如图所示,请观察并指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 形成轴对称. (三) 分”对称 提升认识 (三) 分”对称 提升认识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分割轴对称图形,顺利地引 出了两个图形轴对称的情形,进而得出两个图 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同时也对学生自主归纳出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作了铺垫,有效地突破了难 点。 思考1:如图,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按以下方向对折后,沿虚线剪 下,再展开,则所得的图形大致是( ) 从下往上折

9、 从左往右折 观 察 猜 想 实 验 沿虚线剪下 B (B)(D)(A)(C) (四) “做”对称,拓展延伸 思考1:如图,把一张正方形按以下方向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再 展开,则所得的图形大致是 从下往上折 从左往右折 沿虚线剪下 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图形呢?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妙呢? 设问1:纸张对折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 设问2:对称轴在哪里? 设问3:怎样用轴对称得到所求图形? 作“轴对称”! 折痕所在的直线! 用“逆向思维”! (四) “做”对称,拓展延伸 思考1:如图,把一张正方形按以下方向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再 展开,则所得的图形大致是( ) 从下往上折 从左往右折沿虚线剪下 (B

10、)(D)(A)(C) 设问4:把四个选 项的图形按题目 的折叠顺序做轴 对称,最后得到 的图形是什么样 的? B (四) “做”对称,拓展延伸 思考2:如果换个位置裁剪,展开后图形又是怎样的呢? 从下往上折 从左往右折 沿虚线剪下 思考3:如果换个折叠方式,展开后图形又是怎样的呢? 从上往下折 从右往左折 沿虚线剪下 (四) “做”对称,拓展延伸 (四) “做”对称,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利用轴对称构建几何图形,通过让学生观 察猜想试验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对课堂内容进行 延伸,不仅加强本节课的趣味性,让学生体验 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奇妙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 生在实际生

11、活中“动眼动手动脑”的学习习 惯。 (五) “赏”对称,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展 示京剧脸谱 和我国民间 传统的剪纸 艺术,说明 我中华文明 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情 。 (1) 必做题: (2) 选做题: 2、作业: 1、归纳总结: (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那些知识? (2)本节课你体会了那些数学的思想方法? v 教学过程设计v 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本节课的课型,我主要是通过铺设多 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 做中学、学中做”。在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 习结果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表情态度的变化,关注学 生对我所提的问题及其它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 反应; 2、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及课堂反馈过程中的 情况,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好玩,同时 ,又觉得学有所获。 v 教学评价设计v 教学评价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说课获奖课件:轴对称说课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