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孩子做有根的中国人教育孩子做有根的中国人 v 在这个社会变型期内,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德标准和行为在这个社会变型期内,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正在一点点的被侵蚀,公民道德教育空洞乏力,民族根规范正在一点点的被侵蚀,公民道德教育空洞乏力,民族根脉营养不良,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在枝叶上反映出脉营养不良,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在枝叶上反映出的问题,实际上暴露出我们培根工程的弱化与偏颇。没有根的问题,实际上暴露出我们培根工程的弱化与偏颇。没有根就没有素质,就没有对真、善、美的行为表现,也没有对假、就没有素质,就没有对真、善、美的行为表现,也没有对假、丑、恶的理性判断。丑、恶的理性判断
2、。v中国乘客民航事件中国乘客民航事件v大妈外国旅游排队夹塞被打大妈外国旅游排队夹塞被打v楼道内高声喊人的习惯楼道内高声喊人的习惯v公共场所形象公共场所形象(坐、立、言。公交车女乘客衣服被划)(坐、立、言。公交车女乘客衣服被划)v孩子真的有叛逆期吗孩子真的有叛逆期吗?(有根才有正确的伦理观,有正确的伦(有根才有正确的伦理观,有正确的伦理才有正确的价值观)理才有正确的价值观)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做有根的人?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做有根的人?教育孩子做有根的中国人,当从根上抓起。教育孩子做有根的中国人,当从根上抓起。v小学六年:小学六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黄金时期 传播传播“美德美德”薪
3、火的最佳阶段薪火的最佳阶段 立德树人的起点立德树人的起点 植根修枝的良期植根修枝的良期阐释三个问题阐释三个问题v其一:中国人的根是什么?其一:中国人的根是什么?v其二:中国人的根在哪里?其二:中国人的根在哪里?v其三:如何在学校教育的土壤里扎下民族的其三:如何在学校教育的土壤里扎下民族的根?根?中国人的根是什么?中国人的根是什么?v 中国人的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道中国人的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道德风尚与做人的风骨,是德风尚与做人的风骨,是“送人玫瑰,手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余香”的欣慰,是的欣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是的哲学,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仰不愧于
4、天,俯不怍于人”的的做人品性,是做人品性,是“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之大事必作于细”的做事风格,是的做事风格,是“以爱己以爱己之心爱人之心爱人”的仁德思想,更是的仁德思想,更是“临患不忘国临患不忘国”的赤子情怀,说到底,就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的赤子情怀,说到底,就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美德。中国人的根在哪里?中国人的根在哪里?v 史传:史传: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为在历史的进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为在历史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先人的影子;程中,可以看到先人的影子;v 家传:家传:在古圣先贤们的训诫中,因为在袓先留给在古圣先贤们的训诫中,因为在袓先留给我们的遗
5、产中,可以听到袓宗的教诲与期望;我们的遗产中,可以听到袓宗的教诲与期望;v 经传:经传:在经史子集的经典对话里,因为在那些不在经史子集的经典对话里,因为在那些不朽的文献里,可以折射出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朽的文献里,可以折射出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v 师传:师传:在伦理道德的标准与规范下,因为在我们在伦理道德的标准与规范下,因为在我们当下的风俗习惯里,可以体现出古代文明的元素符当下的风俗习惯里,可以体现出古代文明的元素符号。号。如何在学校教育的土壤里扎下根?如何在学校教育的土壤里扎下根?v 健全的人格需要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养成需要文化的涵健全的人格需要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养成需要文化的涵咏,而文化的
6、浸润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传承、扬弃、光大。咏,而文化的浸润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传承、扬弃、光大。v 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与检验,经、史、子、集已经成为世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与检验,经、史、子、集已经成为世人公认、不可或缺的伦理经典教材,成为涵养道德的最好载人公认、不可或缺的伦理经典教材,成为涵养道德的最好载体。但经史子集晦涩难懂,不适合小学生读解践行。体。但经史子集晦涩难懂,不适合小学生读解践行。(国学(国学不是宗教,但有共性的认同)不是宗教,但有共性的认同)v 小学是启蒙养正的教育,小学教师应是这种文化的传播小学是启蒙养正的教育,小学教师应是这种文化的传播者和这种道德精神的培育者,需要选择文本材料,找准切入
7、者和这种道德精神的培育者,需要选择文本材料,找准切入点,将知情与导行密切结合起来,让孩子德有根,行有范。点,将知情与导行密切结合起来,让孩子德有根,行有范。这个文本材料最理想的当属这个文本材料最理想的当属弟子规弟子规。一、以一、以“养德养德”教育为核心,以教育为核心,以弟子规弟子规为为行为规范,切实抓好德育教育的落点。行为规范,切实抓好德育教育的落点。v中国的德育教育目标倒挂现象(小学爱袓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中中国的德育教育目标倒挂现象(小学爱袓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中学: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大学:伦理学、毛邓三)学: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大学:伦理学、毛邓三)v(起点高(起点高 落点模糊
8、)落点模糊)v英国的小学德育规范举例:英国的小学德育规范举例:v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v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v3、小秘密要告诉妈妈;、小秘密要告诉妈妈;v4、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喝陌生人的饮料;v5、不与陌生人说话;、不与陌生人说话;v6、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v7、坏人可以骗。、坏人可以骗。v现行的德育教材空泛,承载的内容和信息太多。现行的德育教材空泛,承载的内容和信息太多。v选择最好的切入点选择最好的切入点-弟子规弟子规v弟子规弟子规360句共句共1080字字,集孔孟
9、等圣贤道德教育集孔孟等圣贤道德教育之大成之大成,有着对有着对经典理论深入浅出经典理论深入浅出,对,对行为导向说理行为导向说理明白透彻明白透彻的特点,是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启蒙养正、的特点,是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启蒙养正、德育导行的理想读物。德育导行的理想读物。v抓住在家、出门、做人、做事、诚信、友爱等内容,抓住在家、出门、做人、做事、诚信、友爱等内容,找准孝、悌、信、仁、智等德育落点,构建找准孝、悌、信、仁、智等德育落点,构建“诵诵-知知-养养-行行”的教育体系,践行的教育体系,践行弟子规弟子规,培养有,培养有根的孩子。根的孩子。二、认真学习解读二、认真学习解读弟子规弟子规,分解,分解教育内容和重点。
10、教育内容和重点。v弟子规弟子规对学生的规矩要求和习惯养成非常细致,对学生的规矩要求和习惯养成非常细致,必须进行认真的剖析并进行与时俱进的阐释方可践行必须进行认真的剖析并进行与时俱进的阐释方可践行无痕,落地生根。无痕,落地生根。v要求学生践行,必须老师先学深学透,方可行之。要求学生践行,必须老师先学深学透,方可行之。v我校计划在开学之初,即把我校计划在开学之初,即把弟子规弟子规讲座学习纳入讲座学习纳入到期初学习班上的必备内容。同时还要利用家长学校,到期初学习班上的必备内容。同时还要利用家长学校,开办几期家长知弟子规的专题培训,把开办几期家长知弟子规的专题培训,把“何时诵何句,何时诵何句,何人评何
11、事何人评何事”确定下来,常抓不懈。确定下来,常抓不懈。首先,要解读找准行为落点(或晓理或导行、首先,要解读找准行为落点(或晓理或导行、警示或者是做人与做事的落点要求)警示或者是做人与做事的落点要求)v以“谨”为例:v从培养良好习惯上说的,非常具体。这里共谈了十个方面的问题。v一是珍惜时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一是珍惜时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v二是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二是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v三是穿衣习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三是穿衣习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v四是卸妆、着装: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
12、污四是卸妆、着装: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v五是吃饭规矩: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五是吃饭规矩: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六是行走站立形象: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六是行走站立形象: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七是小心入室: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七是小心入室: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 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八
13、是遇事自警: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八是遇事自警: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 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九是如何进门: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九是如何进门: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 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十是借取来往: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十是借取来往: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 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其次,解读应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可其次,解读应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可单从字面取义。单从字面取义。v如:如:“亲有疾,药先尝亲
14、有疾,药先尝”-子曰:子曰:“今之今之孝孝 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不敬,何以别乎?”-因而孝既是一种因而孝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态度。行为,也是一种态度。v “勿践阈勿践阈”-没有门槛,但有脚垫。没有门槛,但有脚垫。v “置冠服,有定位置冠服,有定位”-衣服和帽子要放衣服和帽子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在固定的位置。“上循分,下称家上循分,下称家”即穿衣即穿衣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家庭条件相合。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家庭条件相合。再次,要解读到位,不仅要知其然,还要再次,要解读到位,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v比如:比如
15、:“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v理解理解“践阈、跛倚、箕距、摇髀践阈、跛倚、箕距、摇髀”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v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v小事儿可以反映出一个的修养和品质,也可能小事儿可以反映出一个的修养和品质,也可能影响别人对你的印象,或可影响你的一生。影响别人对你的印象,或可影响你的一生。三、构建三、构建“诵诵-知知-养养-行行”的育德体系,适当的育德体系,适当拓宽经典内容,丰富德育内涵。拓宽经典内容,丰富德育内涵。v王宝寨先生提出的王宝寨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v弟子规弟子规知与行是统一的整体,有知无行,则知知与行是统一的整体,有知
16、无行,则知者无用,无知而行,则行者无规。者无用,无知而行,则行者无规。v知什么?知,就是知道事理,明白道理。知什么?知,就是知道事理,明白道理。v如何知?就是诵、讲、解、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如何知?就是诵、讲、解、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诵文知义,达到指导下诵文知义,达到“知知”之的目的。之的目的。v如何行?行就是实践,就是养成习惯。如何行?行就是实践,就是养成习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与与“家校合力家校合力”-没有家的监督是没有行的效果的。没有家的监督是没有行的效果的。诵:诵:1、学习经典从诵读开始,但诵读是、学习经典从诵读开始,但诵读是手段,不是目的。手段,不是目的。v保证诵读的时间与质
17、量。保证诵读的时间与质量。v保证诵读的指导与评价。保证诵读的指导与评价。v保证诵读的心态与平衡。保证诵读的心态与平衡。知:知:2、养德从明理开始,但明理只、养德从明理开始,但明理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是起点,不是终点。v一是应有鲜活的事例。一是应有鲜活的事例。v二是应有生动的阐释。二是应有生动的阐释。v三是应有先哲的故事。三是应有先哲的故事。v四是应有规范的礼仪。四是应有规范的礼仪。养养-行:行:3、树人以立德为先,立德、树人以立德为先,立德有标准,树人先树根。有标准,树人先树根。v弟子规弟子规说到底是一部德育教材而非知识类教材说到底是一部德育教材而非知识类教材v入校知训。(要把训导当成是行的前
18、导)入校知训。(要把训导当成是行的前导)v活动明德。(要把明德当成是行的动力)活动明德。(要把明德当成是行的动力)v活动引领(示范性活动如情境表演、说理性活动活动引领(示范性活动如情境表演、说理性活动如演讲、固化性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最美如演讲、固化性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最美孝心少年评选)孝心少年评选)v行为观察。(观察全面、纠错及时、群体行为观察。(观察全面、纠错及时、群体 参与、参与、反馈具体、坚持经常)反馈具体、坚持经常)v多维评价。(同学、老师、家长、班级)多维评价。(同学、老师、家长、班级)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
19、。根连在一起。v 弟子规弟子规作为儒家经典的诠释语录,与作为儒家经典的诠释语录,与公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倡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所提倡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v 现行的现行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与弟子规弟子规也也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那么那么弟子规弟子规就是这条根上最富有营养的一条脉。就是这条根上最富有营养的一条脉。v 诵读诵读弟子规弟子规,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养敦厚善良的心性。v 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