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449739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2023学年北京市新高三入学定位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4日,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大屏幕上逐个闪现二十四节气,从“雨水”开始,最终行至“立春”。通过二十四节气把倒计时与古诗词以及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将中国气韵传递给全世界。 人类文明史上产生的历法,基本上可分为3类: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以四季变化周

2、期即回归年为主要依据的历法,叫做阳历,例如现行的公历。以月相阴晴圆缺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主要依据的历法叫做阴历。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编制的历法叫做阴阳历,中国的传统历法就是阴阳历的典型代表。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即回归年周期,因此属于阴阳历中的阳历部分。 二十四节气表征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季节、气候的对应关系,虽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但对我国长江流域乃至北半球都普遍适用,甚至南半球也可以借鉴其定义和内涵。以第一个节气立春为例,它意味着北半球万物开始复苏,是一种趋势。当然,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在“立春”这天,黑龙江也许还在飘雪,海南岛已经阳光和煦,就连江苏省内也

3、有温度差异,但“春回大地、逐步变暖”的趋势却是一致的。 二十四节气形成以来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风向标。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如今农业已逐步告别了看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但二十四节气对当今农业生产仍有指导意义。 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用来表示昼夜的长短;惊蛰、清明、小满、芒种中蕴含着物候特征,启示着气候条件在不断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表示降水量的多少;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指示气温的变化。这些规律,特别是各地根据二十四节气形成的与当地农业生产相关的农谚,易于掌握和传播,在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作用。 近年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方面发挥了更为独特而多元化的

4、作用,形成了众多与节气相关的农业节庆活动。例如国家于每年秋分举行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都会举行形式多样的庆丰收活动。同时传统节气民俗活动也十分丰富,如广西天等县举行的霜降节、浙江三门县举行的冬至祭冬等。节气民俗与农家乐相融合,还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促进了农文旅融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取材于施芳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与排序,留心观察,其中大有学问。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物候等变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南。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四季的不同阶段;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之变;雨水、谷雨、白露

5、、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量、降雪量的多少;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反映动植物、庄稼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节气命名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生动实践。比如,“二至”中的“至”意为极,反映的是太阳直射点运行至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达到极值开始转折的自然现象,实质上正是物极必反辩证思想的体现;“二分”是昼夜平分线,之后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或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反映的是阴阳交替。二十四节气里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智慧,这也正是其得以延续并需要继续传承的原因所在。 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至今流传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不吃饺子冻耳朵”的说法;清明节

6、,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传承至今的两大礼俗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节气已经有了节日的内涵,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习俗信仰、饮食风尚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实践的实用价值受到一定冲击。但其承载的中华传统科学知识、哲学认知、美学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尤其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当下,二十四节气表达的顺天应时理念,仍是当代人需要学习的。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实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各地活态传承节气文化。尤其

7、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安仁赶分社是湖南省安仁县群众于春分社日举办的节令文化活动。集会演出、赶场交易、食药开耕,人们交流农事经验和养生之道;唱社戏、踩高跷、放河灯,文娱活动精彩纷呈。这些活动释放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也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 甲 。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

8、,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有助于加强社区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乙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二十四节气在物候、风景、人文等层面上的丰富内涵,更是让它成为文创设计青睐的主题。二十四节气主题的折扇、书签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在日用中展现岁时节令之美。发挥不同文艺形式所长,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

9、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 丙 。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从2013年起,采用民族曲调说唱的贵州石阡“说春”传承人,走进当地学校,举办创作展演及传承活动,教学生制作土牛、编写“说春”教材。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取材于刘宁、林继富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的传统历法是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编制而成的阴阳历。 B.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回归年周期,属阴阳历中的阳历部分。 C. 每一个节气日当天,我国南北各地的天气状况都是一致的。 D. 从古至今

10、,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具有指导意义。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夏至、冬至两个节气中的“至”反映了物极必反的辩证思想。 B. 谷雨、芒种等节气反映了动植物、庄稼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 C. 二十四节气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尊重、保护、利用自然的理念。 D. 近年来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再现生机。 3.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不属于让二十四节气与当代生活相融合的做法的是(3分) A. 冬奥会采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B. 熟练记诵二十四节气农谚 C. 设计二十四节气主题文创产品 D. 节气民俗与乡村旅游融合 4.请在材料二中甲、乙、丙三处横线

11、上填写合适的句子。(3分)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当今社会仍需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庄

12、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庄王闻,还击晋。郑反助楚,大破晋军于河上。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于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

13、,有死无陨。”庄王曰:“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 (取材于史记郑世家)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与晋盟鄢陵 盟:结盟 B. 其来持两端 持:坚持 C. 乃执解扬而献楚 执:捉住 D. 于是登解扬楼车 登:让登上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楚庄王以郑与晋盟 郑襄公肉袒掔羊以迎 B晋闻楚之伐郑 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 C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舍 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D大破晋军于河上 宋告急于晋

14、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不能事边邑我不能管好边境的城邑 B敢布腹心,惟命是听(我)可以安排心腹,一切听从您的命令 C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楚王赏赐(解扬)厚礼并(与他)立约,让(解扬)说反话 D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做人臣的,不要忘记尽忠而死的人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庄王围困郑国三个月,郑举国降楚,郑襄公出迎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B楚庄王讨伐郑国,是为了使不驯服的国君屈服,并不想吞并郑国的土地。 C楚王要挟解扬,令其叫宋国投降,解扬为了让楚王放松警惕,答应了要求。 D在众兄弟的进谏下,楚王赦免了解扬,让他回到晋国,晋国授予解扬上卿。

15、 10文中解扬和楚庄王都谈到了“信”。他们各自对“信”的理解是什么?二人是如何面对“信”的?(6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共12分) 高都护骢马行【注释】 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注释】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此诗作于唐玄

16、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西”两句,写安西高都护的青骢马,随主人打了胜仗,东至长安。 B“功成”两句,写青骢马从遥远的西域来到京城,蒙受了恩惠与优待。 C“雄姿”两句,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 D“长安”两句,写长安壮士不敢骑它,它在城里风驰电掣,全城皆知。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中的“青骢马”和孔雀东南飞中“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中的“青骢马”都是指一种毛色青白的骏马。 B这首诗中的“伏枥”与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伏枥”都是指马在槽枥

17、之间吃草料被豢养。 C这首诗中的“交河”和李颀古从军行中“黄昏饮马傍交河”中的“交河”都是指西域的交河,以此代指兵戈交接的战场。 D这首诗中的“青丝络头”和李贺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的“金络脑”都是指沙场建功后佩戴的名贵马笼头。 13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马”寄托了怎样的情感?(6分)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中国古代诗人面对“水”,总是感慨良多。看到水流匆匆,屈原感叹自己理想来不及实现,在离骚中写下了“(1)_,_”。魏征以水为喻,劝谏唐太宗谦虚谨慎,学习“水”居于人下的德性,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下了“(2)_,_”。王安石有感于古都历史的兴废,在

18、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借水发出“(3)_,_”的感叹。苏轼则有感于天地永恒、人生短暂,在赤壁赋中借水发出“(4)_,_”的感慨。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写道: 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那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我贴在这门斗上的,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宝玉听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渥着。”说着便伸手携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上新书的三个字。 宝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

19、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茜雪道:“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她要尝尝,就给她吃了。”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来问着茜雪道:“她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她?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她几日奶罢了。如今逞得她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说着,立刻便要去回贾母,撵他乳母。 原来袭人实未睡着,不过故意装睡,引宝玉来怄他顽耍。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事,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早有贾母遣人来问:“是怎么了?”袭人忙道:“

20、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一面又安慰宝玉道:“你立意要撵她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不如趁势连我们一齐撵了,我们也好,你也不愁再有好的来服侍你。”宝玉听了这话,方无了言语,被袭人等扶至炕上,脱换了衣服。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子底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 宝玉和晴雯他们在自己居所门斗上书写和粘贴的三个字是“绛云轩”。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小说开篇神瑛侍者所居住的“赤瑕宫”,也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后续情节中,宝玉在大观园的院落名称_。(2分) 这三个名字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与红颜色有关,请你说说这个共同之处与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 选

21、文画横线的语句分别表现了袭人和晴雯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原著具体内容(选文除外),任选一人进行分析。(6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走,去看看那湾长江 清明回老家,去父母青草荫荫的老坟前敬杯水酒,点把香烛,插几串清明吊。站在半山放眼一望,就见不远处,从三峡冲出来的长江,到那里已放缓了脚步。春日阳光下,那湾波光粼粼的江水,如一枚亮亮的眸子,骤然就叫我有些动情。心里便骤起一念:既已回来,怎能不专程去看看那湾长江呢? 我说的故乡长江,是刚出了三峡,那湾变得有些悠缓的江流。紧邻的上游,乃东晋袁山松宜都记里描述过的“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

22、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的长江,也是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中描摹过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三峡。一俟出了西陵峡口,过了南津关,便自改了性情大自然极性情也极懂韵律节奏,一泻千里后便稍稍松了一口气,只是款款而行了。沱沱河一带的长江源头虽至今没去过,上游万山之中金沙江的渺若一线,往下云浮江汉的九派黄鹤,崇明岛一带的苍茫海天,倒是都见过了的。那些江流都有无数人赞颂过,惟故乡这段江水,倒少有人提及。文字总比肉身更长久。我虽从没忘记过她,从小到大,只当她是个相识多年的隔壁邻居,到底还是看得太寻常了些,愧对了。 先人当

23、初选择这里住下来,显见是因长江在此留下了那片江湾。但后来又发现,江流到了这里并没真改了脾气,水灾是常有的。于是追究到“风水”,以为那座立于右岸金字塔形的磨基山,虽特意立在那里,既显着迎接,也像是送行,终究还是有些突兀了。而江流左岸作为主山的东山则低矮许多,便在江边建了座“天然塔”,以为那样的高度,庶几可抵消一些“客山”的挤压。 如今,站在幼时春游仿佛要走很远才能到的宝塔河,感受到的正是视觉上的平衡:没了天然塔,或许天便倾了地便偏了,有了,江水便再不乱闯,径直往下游行去。于是小城便有了生生不息的人众,南来北往的舟船,有了人生公开或隐秘的悲欢离合;进而作为一个进出巴蜀的军家必争之地,也就有了史称为

24、夷陵之战的那场大战,有了抗战时的“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有了著名的石牌保卫战如今,往昔皆已化作雕塑、碑刻、公园,散布于那座城市面对它们,人就该恭谨地肃立了。生活自然并非总那样惊涛骇浪,撼人心魄。缓缓而行的江流,也曾像母亲那样,抚慰过无数人细微却深切的生命之痛。景祐三年(1036年),因追随范仲淹革新失败,未满三十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初到夷陵,想必他也见过我正面对的江天,领略过那番情致。总有一种坚定,让人能感受柔软,也总有一种柔软,让人顿生从容。其时的永叔先生尚未自称“醉翁”,初到夷陵也曾郁郁寡欢。在夷陵任上虽仅年许,他却留下了五十余篇(首)诗文。其望州坡诗曾云:“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

25、不堪游。”足见当时心情,而紧接的一句“崎岖几日山行倦,却喜坡头见峡州”,已略有欣喜。当黑夜过去,一篇至喜亭记,正是他献给世人的欢喜。如今,横跨长江的至喜大桥,恰是据此命名的。几年后他早已离开夷陵,所作和对雪忆梅花却有句云:“昔官西陵江峡间,野花红紫多斓斑。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野芳斑斓,寒梅旧识,皆是与一方山水暗通款曲的知性知心,诗人始终铭记着的,正是那湾江流与小城给予他的深情抚慰。 诗中的“野花斓斑”一语,常让我想起他那首戏答元珍中的“野芳”:“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诗作于

26、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初到峡州,欧阳修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宝臣久闻欧阳修诗名,有诗相赠,欧阳修乃作诗以答。小小山城荒僻冷落,残雪累累,冻雷殷殷,却暗蕴生机一片。想起自己以多病之身在时光更迭中的客子之悲,以及早年作客洛阳,稔熟于洛阳牡丹的踌躇满志,遂有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之叹。一首看似俗常的应酬诗,透露的却是决不气馁的追求与志向及极富哲理的人生思考:挫折虽叫他心潮难平,甚或有些许迷惘,但“野芳虽晚不须嗟”,来日仍可期待。人有志,竹有节。东湖县志亦有载:欧阳修主政夷陵期间,“为政风流”“教民礼让”,夷陵迅即“风移俗易”。足见他后半生的成就,早在夷陵已打下根基,且

27、为后人认可。 一晃,千百年如江水流去,上自屈子、昭君,下至唐宋之际白居易与元稹及其弟白行简,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前后“三游”,以及李白、杜甫等一应诗人大家,无论行经一瞥,轻舟已还,还是午夜借宿,驻留为官,皆已从那个小城悄然走过,历史的纷繁足音,悄然回荡于一线峡江的江天之间。城虽已非当年之城,倒是诗在、情在。 临江而行,从穿过三峡大坝变得清澄的江水里,我竟看见了自己。江边,有人正以一根钓竿“甩钓”着一条大江。小小人影与一条大江相比,何足论也?而那副情景,正可吟宋人诗句:“多少侯门天样阔,算来何似钓船宽。”长江自不会拒绝一叶蚱蜢小舟一张轻盈白帆,就连江边的土岸,也有情有意:岸在说,你是我千古浩荡

28、的江流;江亦知:你是我分秒不舍的伟岸;紧挨着,无论冲刷浸润,亦自古直到如今。那也是一种爱吧。算来从生长于斯到十八九岁离家求学,与那湾江流亲近得毕竟短暂,当记忆的山林白云拂动时,生命已然迟暮。而此时,心中就像那天早晨我吃过的一个家乡糯米油饼一样,还是儿时味道,轻尝一口,整个生命,剎那间就芬芳四溢了。 欧阳修早已走远。心里有一条大江的人,或跟大江一样,年年岁岁都是浩浩荡荡的吧?(取材于汤世杰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是款款而行了 款款:缓缓慢慢 B.终究还是有些突兀了 突兀:突然 C.庶几可抵消一些“客山”的挤压 庶几:或许可以 D.皆是与一方山水暗

29、通款曲的知性知心 暗通款曲:较为隐晦地联系沟通 17.下列对文章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中的“湾”既是量词,也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故乡段长江弯曲平缓的特点。 B.第段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写故乡的那湾长江引人亲近。 C.文中提及宜都记和水经注,旨在突出那湾长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泉。 D.第段画线处作者借“糯米油饼”的比喻,含蓄且亲切地抒发了对那湾长江的热爱。 18.作者在第段中写道:“生活自然并非总那样惊涛骇浪,撼人心魄。缓缓而行的江流,也曾像母亲那样,抚慰过无数人细微却深切的生命之痛。”请简要分析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19.文中引戏答元珍和东湖县志的内容,

30、有何用意?(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航天事业首当其冲, “嫦娥”揽月、“神舟”飞天、“北斗”耀苍穹,都彰显出我国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随着航天科技成果的涌现,相关的科普活动也在迅速开展。在秉承尊重科学的原则下,更加关注受众群体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让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接地气”。图文并茂的专业术语讲解、业内专家讲述幕后故事、以及太空现场实验课等形式都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这些科普活动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在内容上注重对知识输出与思维锻炼的统筹。这些优质的科普活动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了青少年对航天

31、科技的兴趣,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培养了更多后备人才。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句和第句的加点词语均使用正确。 B.第句和第句中的画线处均存在语病。 C.应去掉第中“以及”一词前面的顿号。 D.第句中两处画线文字的表述顺序正确。 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请对第句进行改写,使其内部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1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一年一度的社团招新工作即将开始。作为学校某社团的团长,你需要为社团写一段广告词,以此吸引更多的学弟学妹报名参加你的社团。要求:指向性明确,有吸引力,语言得体。不超过150字。 (2)近年来,有

32、些图书馆因颇具格调的设计、颇为舒适的环境以及颇富影响力的标志性特征,成为“网红”,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打卡(记录行程并向他人展示)。请你就“去网红图书馆打卡”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得体。不超过150字。 (3)请以“启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无论植物、动物或人,无论个体或群体,其生长都离不开所处的各种环境。事物生长受制于环境,也可以对环境有反作用。请以“环境与生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

33、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望”,含有向远处看,盼望、希望等意思。望,可瞻美景;望,可许心愿;望,可眼欲穿请以“望向”为题,联系现实生活,亦可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参考答案 一、(共18分) 1.(3分)C 2.(3分)B 3.(3分)B 4.【3分】 (答案示例)甲: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 乙: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丙: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 5.【6分】 (答案示例)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气温、物候规律、农谚等对当今农业生产仍有指导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方面发挥了更为独特而多元化的作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二十四节气里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智慧。节气已经有了节日的内涵,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习俗信仰、饮食风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北京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