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四单元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选择题(共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模拟(n)眩晕(xun)徇私(xn)荒芜(w) B血泊(b)尘埃(i)搁置(zh)夙望(s) C纤细(qin)镶嵌(qin)广袤(mo)贮存(zh) D颤栗(chn)彗星(hu)嫩芽(nn)宝藏(zn)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踝节隶属光采不减闪烁不定 B束搏珊瑚碧波荡漾与世隔绝 C碰壁磅礴旋涡星系神密莫测 D荣誉夙望无所用心朝气蓬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
2、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在关键时刻只顾个人,不顾集体,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查处。 每次布置任务,他总要找借口。 老吴太不会讲话了,本来挺简单的事儿也被他弄复杂了。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或举行。 A以致推托未免改期B以致推脱不免延期 C以至推脱不免改期D以至推托未免延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欧盟各国领导人最近通过总值约为12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和促进就业计划,1200亿欧元接近欧盟总体GDP的1%左右。 B面对琳琅满目的基金产品,从近年的投资结果来看,不但“自助式”投资让许多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回报,而且还会导致频频亏损
3、。 C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有专家就国务院关于饮用水安全信息能否及时公开筛问题进行了专题询问。 D光是打击、罚款、曝光,可能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手段,要彻底解决黑出租车问题,必须彻底根除黑出租车滋生的土壤。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组成的(上千亿个恒星),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 B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 C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 D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
4、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二、语言表达(共0分) 6学校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深入一个著名的“养牛专业村”,就一年内子牛成活率(科技含量较高)进行了相关调查。请你根据调查内容,用一个双重否定句写出如何提高子牛成活率的调查结论,要求包括ABCD四项内容。(45字以内) 养牛 人文 化程度养牛 人数母牛孕产期 请技术员指导 的次数(户均)自购并阅读 相关书籍的 册数(户均)子牛成活 率(%) 小学70.80.1485.7 初中131.11.1593.6 高中 以上281.02.4698.3 ABCD 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
5、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月1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联合发布首张人类历史上黑洞照片。黑洞照片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实施获得的。该张黑洞照片,人类第一次看见了位于星系中心的引力“怪兽”。这个黑洞距地球约5500万光年左右,其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看见黑洞不仅再次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也为将来揭开与黑洞有关的种种谜底奠定了基础。一张看似简单的黑洞照片,其背后凝聚了科学家们多年的心血。从数据分析到设备建造,再到最终的成图,耗费了全球200多位科学家近两年的时间。 三、阅读(共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稻米传奇 文慧 谁是稻
6、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
7、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华夏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
8、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说,中国稻米的栽种史是一部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史。从人口历史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数量从未超过6000万,与之对应的,是从商周时期到汉唐时期中国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随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带来的南方土地开发,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特别是从11世纪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与本地的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产量,南宋人口也迅速突破亿的大关。随着历史进程中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以稻米为基础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辉映,前者逐渐发展出了繁荣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国内人口也达到了4亿多。在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
9、,稻米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作为稻米的故乡以及最大的稻米产区,中国的稻作技术和稻米文化影响了世界。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稻米之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稻米之路不仅为许多民族带去了食粮,更影响了这些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俗,在这个过程中,稻米将中国和整个亚洲连接到一起,最终塑造出独特的“稻米文化圈”。 8下列有关水稻种植起源认定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恒河流域最早出现籼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尔提出水稻栽培起源
10、于印度。 B当在中国南方发现的稻种数量与印度不相上下时,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呼声渐响。 C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遗址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D通过水稻DNA基因研究,科学家确认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是水稻种植的起源地。 9下列对中国水稻种植历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迁移民带来的先进种植技术与南方合适的气候、土壤相结合,推动了水稻种植。 B伴随着南方土地开发,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发生改变,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 C越南占城稻与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双季稻,使稻米产量与宋朝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清朝末年,得益于水稻种植的推动,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稻米文明取代了粟米文明
11、。 10请简要梳理稻米的传播之路。 11简析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态度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
12、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
13、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馈赠了人类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
14、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
15、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
16、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
17、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
18、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作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材料三中
19、“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完全不同。 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生杀予夺的权力,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材料一中多处引
20、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14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15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16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答案: 1A
21、2D 3A 4C 5C 6调查结论:要提高子牛的成活率,非提高养牛人的文化程度、养牛人对养牛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不可。 7“首张”放在“黑洞照片”前;在“人类”前加“使”;“约”“左右”保留一个;应为“从设备建造到数据分析”。 8A 9D 10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随后传到印度,后来印度籼稻又传回中国;大约3000年前开始传到朝鲜,后影响越南,11世纪起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2000年前传到日本,随后陆续传到西亚、欧洲等地。 11最后一段介绍中国稻米走出国门,连用“穿越”“漂洋过海”“传播”等几个动词,语言形象生动,给中国稻米以人的形象,让中国稻米如同一个传播文化的使者走向世界,形象地说明中国稻米为世界人民所做的贡献。 12C 13B 14D 15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出现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16了解自然。加深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并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保护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杀伐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