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41052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0423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18.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防治41052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41052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41052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41052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41052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水稻病虫害防治水稻病害防治.2一、水稻立枯病一、症状识别:分为四种类型,前期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后期有卷叶黄枯、打绺青枯。1幼芽腐死,幼芽出土前芽或根变褐,芽扭曲腐烂而死亡。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2立针基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有褐斑,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茎基交界处有霉层。3卷叶黄枯,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秧苗叶尖逐渐萎蔫、枯黄,心叶卷曲,根色变暗,根毛稀少,可以连根拔起。4打绺青枯,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稻苗先不吐水,以后突然成簇成片青枯死亡,心叶或上部叶片卷成松针状病苗略成青灰色,基部、根部与黄枯类型相同。.3水稻立枯病.4.5.6

2、卷叶黄枯.7 打绺青枯.8发病棚.9 2、发病规律 水稻为喜温作物最好在15以上,如果在育苗期间发生一次寒流,温度下降后又慢慢回升,立枯病就会大发生。床土PH值过高,发病重。播种过密易发病,因为过密根生长不好,干种300克/米2,湿种400克/米2。采取本田小棚育苗,未能进行高台作床,苗床较低.10 3、防治措施 床土要拌草炭PH值应调到5.5以下,用H2SO4或调酸剂。苗床设置,隔离层用沙子。1CM厚。播种适量300克/米2。提高催芽技术,20以上,35以下练好苗,苗齐苗壮。科学管理,从播种到立针期保温保湿,2-3天后保温浇水(前保)出苗后至3叶期要控温(中控),3叶后灌一次拦腰水,并适时通

3、风炼苗(后炼)。一般出苗后2830为宜。秧苗1.5叶开始通风,白天保持2528,夜间盖膜保温。2.5叶前后温度控制在2025,3叶期选好天炼苗,逐步实行日揭夜盖。.11 喷药65-70%敌克松WP1000倍液,3公斤/米2喷硫酸水3000倍液,床土消毒。一叶一心、二叶一心各一次,每平米50%立枯净(福.甲)1.2克对水3公斤喷洒 30%瑞秧青(甲霜噁霉灵)200毫升兑水喷200平方米苗床。ABT4号生根粉浸种8-12小时。防效98-100%。.12二、水稻恶苗病 1、识别要点 危害稻粒、小苗和成株。1.稻粒发病轻的粒尖或粒基部变为褐色,发病重的合缝上有粉红色霉层,不发芽或发芽后不久死亡。2.幼

4、苗5月下旬就可以看出比一般的苗长得细而且高、发黄,叶片披张度大,根毛稀少。3.成株期和苗期相似高而且发黄不能抽穗,也不结实,近地表的结上,长出许多倒生须根,靠近水面的茎节为粉红色叶鞘枯死。后期产生黑色小颗粒。.13水稻恶苗病.14.15 2、发病规律 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种子带菌为主,带菌率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0.16%-16.4%之间,初侵染源主要是种子,土壤和病稻草也可带菌,其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一年。多从伤口侵入。当稻种萌发时,病菌也萌动并侵染水稻幼芽而引起幼苗发病。病苗上的病菌可借风传播,使病害扩展,或通过移栽传至本田。水稻开花期病菌侵染花器而引起种子带菌。温

5、度高发病重,30-35病菌出现多,20几乎见不到病菌。品种糯米发生轻,粳米重,籼稻也重,早熟品种轻晚熟品种重。在扬花阶段发病率较高,以后开始下降,抽穗开始头三周是重点发病期。伤口多有利于病的侵入,脱粒时受伤的种子和移植时受伤过重的秧苗易发病。烈日中午拔秧、插隔夜秧、深插秧、N肥施得过多发病重,贪青组织柔嫩,易被病菌侵入。.16 3、防治措施 精选种子和建立无病留种田,在普遍发生的地区,可以改种无病种子剔除秕粒和受伤种子。种子处理,25%施保克(咪鲜胺)EC25毫升加水100升混配可浸100千克水稻种子。45%的901WP、500倍液,35%恶苗灵1瓶(200克)浸50公斤种子,一浸到底。改进栽

6、培管理措施,催芽不要太长以免下种时受伤。及时拔出病株,把有恶苗病的稻草烧掉。南方提出五不要:烈日下、冷水中、隔夜秧、老龄秧、深泥秧。.17三、稻曲病 1、识别要点 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18稻曲病.19 2、发病规律 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以菌核在地表面越冬,第二年7-8月菌核萌发,产生大量子囊孢子,也可以厚膜孢子在被害的谷粒内及健谷

7、颖壳上越冬,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二者均可借气流传播到田间,侵害花器和幼颖,引起发病。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20 3、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籼稻的抗病性强于粳稻和糯稻,长粒型 颖壳粗糙型不裂颖抗病。及时摘除病粒烧毁避免病田留种。收割后深翻、深埋菌核。合理施肥配合施用P、K肥。种子处理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48小时,10%401抗菌剂50倍液浸种3小时。药剂防治,一般在水稻孕穗期喷药(水稻出穗前7-10天)喷药,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三唑酮1000倍液,DT悬浮剂每公顷1500克-2250克;18%多菌酮

8、粉剂,每公顷2250-3000克;20%粉锈宁EC每公顷1125毫升;25%敌力脱EC2000倍液,防效100%。20%毒菌锡1500克/hm2。在孕穗期喷一次防效90.42%,20%井冈霉素750克/hm2防效85.47%。.21四、水稻稻瘟病一、症状识别1苗瘟 三叶以前见不到明显症状,三叶以后,在病叶上形成梭形、不规则病斑,灰绿色或灰褐色,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色霉层。2 叶瘟 病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慢性型 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梭形病斑,两端有延叶脉伸展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其外围有黄色晕圈。(2)急性型 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感病品种叶片上产

9、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白色霉层,这是病害流行的预兆,天晴可以转化为慢性型。(3)白点型 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可产生近圆形的白色斑点,不产生分生孢子。天晴可以转化为慢性型。(4)褐点型 产生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间有时边缘出现黄色晕圈,不产生分生孢子对病害作用不大,有时也可以引起节瘟和穗颈瘟。3节瘟 多在抽穗以后发生,最初在节上产生褐色小斑点逐渐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凹陷,易折断发病早影响结实或形成白穗。4穗颈瘟 在穗颈部开始生产褐色小点,扩展使穗颈部成段变为褐色或黑色发病早而重的可造成白穗发病晚的变为褐色秕粒增多有的在枝梗上也可发生。5谷粒瘟 发生

10、在稻粒或护颖上,早的护颖全部变为灰白色形成秕粒,晚的变为褐色产生椭圆形、梭形、不规则形病斑,米粒变黑。.22.23.24.25.26水稻稻瘟病.27 穗颈瘟.28 三、侵染循环 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稻梨孢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以病稻草上越冬为主,干燥条件下,可以存活一年以上,潮湿情况下可能存活23个月。稻草上的菌丝于67月间,降雨后,就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29 四、发病条件:(1)品种抗性:品种间抗性有很大差异,当前生产上所用的抗病品种多属垂直抗性品种,其抗性因生理小种组成只能保持一定时期抗性,一旦劣势小种变为优势小种,某些品种则丧失抗病性。(2)菌源数量

11、:如病种子多,又未进行浸种消毒,尤其病稻草、病秕谷未进行销毁或处理不彻底,越冬菌源多,发病常重。(3)气象条件:大流行年份要求雨水多,温度低、光照少、雾多露大的天气。抽穗期温度降至20以下往往穗颈瘟流行;分蘖期易感病,7月下旬-8月中旬易感病。(4)稻田管理:N肥施用过多、过晚发病重;壤土 草炭土发病轻,粘土、白浆土发病重;深水灌、水温低发病重。总之,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系上述四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0 五、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后期少施N肥;提高水温;改良土壤 粘土加沙,加炉灰渣;割除水池或田梗边杂草。消灭菌源 把有病稻草单割单放,不要用于盖房、堵水口捆秧等。种子

12、消毒 50%多菌灵WP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20%富士一号WP1000倍液,浸72小时,20%三环唑750倍液浸1分钟,捞出堆闷30分钟再移栽,防叶瘟效果为99%。.31 化学药剂防治 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10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一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一般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一次。为了控制穗颈瘟的发展,最好

13、在齐穗期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20%三环唑(比艳)(预防性)WP1000倍液。25%施保克(米鲜胺)(预防性)EC每公顷1125-1500毫升 50%热必斯(稻瘟酞)(预防性)WP每公顷1125-1500克 2%春雷霉素(治疗性)水剂每公顷11251500毫升;21.2%加收必热(春雷霉素+稻瘟汰)(预防+治疗)WP、每公顷11251500克;40%富士一号(稻瘟灵)(预防+治疗)WP800倍液,.32水稻纹枯病 主要危害叶鞘,初发生时呈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为不规则形,灰白色,并有明显的褐色边缘。常常几个病斑连成一片,呈云纹状,严重时叶鞘变为黑褐色腐败,叶片枯黄,结实不良,甚至全株枯死

14、。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出白色菌丝,最后变成黑褐色菌核,扁球形,直径为1.53.5mm。.33纹枯病.34 发病规律 病菌是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为主,也可以在病残体和杂草上越冬,水流传播。纹枯病是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偏施N肥,施肥过多,发病重;深水灌、密度大发病也重。.353、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减少侵染来源 实行秋翻,把地表菌核深埋土中。春季灌水耙地,捞出浮在水面的菌核。铲除田边杂草消灭野生寄主。改良栽培技术 合理密植,施足有基肥,增施钾肥,适量分期追施N肥,浅水勤灌适当排水晒田控制植株徒长。.36 药剂防治 当分蘖期的丛发病率达5%,孕穗期的丛发病率10%,抽穗期的丛

15、发病率20%,为防治适期。井冈霉素40-60ppm,50%退菌特1000倍液 20%粉锈宁(三唑酮)WP每公顷1500克 2%速保利(烯唑醇)WP每公顷1500克 50%扑海因悬浮剂每公顷1500毫升 20%望佳多WP600750倍液分蘖和破口期各1次 25%敌力脱EC2000倍液(600ml/hm2)农抗120 250ml/667m2 23%宝穗胶悬剂15ml/667m2 5%井冈霉素水剂200ml/667m2 40%菌核净WP3000g/hm2.37 水稻白叶枯病.38 水稻白叶枯.39 防治方法 在水稻进入感病期后,要注意病害发生情况,及时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情发展。常用药剂:25%叶双

16、青(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20%噻菌酮(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40水稻细菌性条斑.41.42.43第四章 水稻害虫.44水稻二化螟.45 一、水稻二化螟的分布 水稻二化螟在国外分布于欧亚大陆及东南亚各国,国内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克山县,南到海南岛,但主要发生于华东和华中地区。在湖南、湖北、福建、江苏、安徽陕西、河南贵州及云南高原发生较为严重。二化螟的寄主范围广泛,除危害水稻以上,还为害茭白、甘蔗、小麦、玉米等作物及稗草、李氏禾等杂草。水稻二化螟九十年代初在吉林省各地零星发生,1993年的一些省份报告发现二化螟危害,局部造成减产。1994年曾作了一次

17、调查,各市县均有二化螟发生,并有成灾地块,但面积不是很大,到九十年代末,发生面积逐年成倍增长,全省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1995年吉林市区虫害率1726%,整个昌邑区损失稻谷达2400吨,有很多地块颗粒无收。.46二、水稻二化螟危害状 二化螟以幼虫钻蛀稻茎内危害,在不同生育期蛀茎分别造成不同症状,在分蘖期蛀入造成“枯鞘”或“枯心苗”、在孕穗期蛀入造成“死孕穗”、在抽穗期蛀入造成“白穗”,在成熟期蛀入造成“虫伤株”等,同时增加水稻的无效分蘖和秕粒数,一般发生可减产5-10%,严重发生可减产30%以上。.47.48.49.50三、形态特征 成

18、虫:体长1015毫米,翅展2031毫米,前翅近长方形。雌蛾前翅灰黄至淡褐色,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腹部呈纺锤形。雄蛾体稍小,翅色较深,翅面有一些褐色不规则斑点,翅外缘也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腹部呈圆筒形。.51.52 卵:扁平椭圆形,卵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卵块,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变为黑色。.53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4-27mm胴部淡褐色,前胸背板豆黄色,体上有暗褐色纵线5条。即背线、亚背线、和气门线。腹足趾钩为异序全环,也有缺环的。.54 蛹:圆筒形,长13毫米,黄褐色,腹末有两个角状突起和一对刺毛,蛹背隐约可见五条背线。.55四、二化螟生物学特性 水稻二化螟在吉林省年发生一个世代,

19、以46龄幼虫在稻草茎秆内越冬,也有少数幼虫在田间稻茬内及其它杂草上越冬。越冬幼虫第二年6月中、下旬开始复苏活动。在稻草茎秆内越冬的幼虫,先爬到稻草根部准备化蛹,也有的爬出茎秆,伏在叶鞘内。6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711天。越冬代成虫7月初开始羽化,羽化多在夜间进行。成虫白天在稻丛或杂草丛中静伏不动,夜间飞出活动,有较强的的趋光性。羽化后3-5天进入产卵盛期,卵多产于叶背,卵块鱼鳞状单层排列,上覆透明的胶质物。每 雌产卵2-3块,卵块大小不一,30-150粒不等。卵期7-10天,幼虫孵化后即沿叶鞘向下爬行,先群集在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受害叶鞘2-3天变色。7-10枯黄,幼虫2龄后注入茎秆,造成枯心

20、苗、死孕穗,乳熟后造成虫伤株。幼虫一直在稻秆内危害,收获后在稻草或稻茬内越冬。.56五、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气候因素 二化螟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2326,相对湿度为86100%,冬季气温偏高,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气候温暖、湿度正常的年份,越冬幼虫死亡率低,发生期提早,发生量大。如1998年45月份气温偏高,平均气温高于历年4度左右,导致二化螟越冬幼虫提早化蛹,羽化。致使当年发生期比历年提早近20天,危害严重。如果春季低温多湿,就会推迟发育期,蛹期如遇寒流侵袭,能增加死亡率,使当年发生程度减轻。如2005年发生比历年晚近10天左右,且发生轻就是这个原因。.57 2水稻品种 二化螟的危害

21、程度与水稻的品种特性有关。一般情况下,有芒品种重于无芒品种;叶片长而宽、秆高、分蘖多的品种比叶片狭而短、秆矮、分蘖一般的品种受害重;茎秆表面光滑、茎粗而组织疏松的品种重于茎秆坚硬、维管束排列密集、茎腔直径小的品种。另外,水稻体内淀粉含量高、米粒带香味的品种,受害也比较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高产品种严重的主要原因。.58 3田间管理 施用氮肥过多,水稻植株生长旺盛,色泽浓绿,能诱集二化螟成虫产卵,还能使虫体增重,提高繁殖能力,使危害加重。少灌勤灌,浅水层管理,稻株生长健壮,幼虫转株为害少,相应能减轻危害程度。如果田间缺水干裂,可促使幼虫转株为害,从而加重危害程度。.59六、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22、(1)稻草处理:因为二化螟的越冬虫源主要来自稻草,因而稻草处理是个关键。稻草在当地绝大部分还是被用作烧柴,建议在4月末至5月初前,将前一年的稻草处理掉,或在这个时期对剩余稻草进行白疆菌封垛处理,这样可以消灭大部分越冬虫源,减轻当年的发生危害。(2)稻翻地:提倡秋翻地,这样可将在稻茬内及在田间杂草中越冬的幼虫,翻入土中,从而起到杀灭作用。.60 2物理防治(1)灯光诱蛾:利用二化螟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灯诱杀,可减少当年落卵量。(2)性诱剂:利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蛾,可减少受精卵数量,从而降低孵化率。.61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控制二化螟为害的重要措施。由于二化螟是钻蛀性害虫,一旦

23、蛀入,一般药剂防效较差。为此,必须掌握准确的防治时期,即大批幼虫蛀入前用药,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调查,二化螟幼虫从孵化到蛀入茎秆,需要大约半个月时间,在这个时期内施药防治,会得到非常理想的防治效果。在长春地区用药剂防治最佳期一般在7月10日前后,田间出现1%枯鞘时开始用药,每次每公顷用18%杀虫双撒滴剂3750-4500毫升,直接甩施。7月20日左右,第二次施药,施药时要保持寸水,施药要均匀,施后3-5天不换水,以利药效发挥。具体时间:卵孵化高峰后5-6天,或在分蘖期调查枯鞘率1%左右时:所用药剂有:80%杀虫单粉剂、25%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5%锐劲特胶县剂(2009年停用)

24、、1.8%农家乐(阿维)、42%特力克乳油、50%杀螟松乳油对水喷雾或施颗粒剂。.62 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超高效杀虫剂。该药具有全新的作用机理,对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的防效,而且不易与已有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对鱼、蜂、水生生物、天敌及哺乳动物毒性较低,对环境十分友好。每亩用10毫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常规喷雾。二十天后白穗防效达到96.1%,虫伤株防效达到98.7%;杀虫效果达到93.6%。综合防效均优于常用5%氟虫腈每亩40毫升和20%三唑磷140毫升的防治效果。.63稻水象甲.64一、危害特点 稻水象甲是严重危害水稻的一种害虫。成虫食叶

25、,幼虫食根。以幼虫危害为主。1成虫:成虫多在叶片的叶缘或中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等的长条白斑,长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2幼虫: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幼虫密集根部,根系被取食,刮风时植株倾倒,甚至被拔起浮在水面上。由于稻根系造成破坏,使稻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成穗株率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一般地块减少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70%。.65.66.67.68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6-3.8毫米、宽1.15-1.75毫米,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前胸北板中

26、区前缘至后缘及两鞘翅合缝处侧区自基部至端部尖实(合缝处)的黑色大斑,喙几乎和前胸背板一样长,有些弯曲,近乎扁圆筒形;触角红褐色;前胸背略大于长,前端明显收缩,两侧近直形,仅中间略凸出;小盾片不明显;鞘翅两侧近平行。.69 幼虫:体长约8-12毫米,白色、无足、头部褐色,腹节27节背面各有1对朝前伸的钩状气门。.70 蛹:老熟幼虫先在寄生根系上作土茧,然后在茧中化蛹,土茧粘附于根上,灰色,直径约5毫米,不正球形,蛹色白,复眼红褐色,大小形态近似成虫。.71三、发生规律 稻水象甲为半水生昆虫,一年发生12代,一般在单季稻区发生1代,双季稻区和单、双季混栽区发生2代。成虫在田埂、田边杂草、树林落叶层

27、及稻茬中越冬,春暖后,成虫先取食田边杂草。成虫一般白天躲在草丛间或叶背等处,黄昏后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大量侵入水稻本田,以靠近田边的稻苗虫量大。成虫在稻苗上取食、产卵,可孤雌生殖。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或稻茎组织内。产卵时,先在稻茎上咬一个小孔,每孔产2030粒不等;产卵量50100粒,卵期为7天,初孵幼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幼虫期3045天,6月中下旬达到为害盛期。幼虫老熟后在根际间做土茧化蛹,蛹期为10天,7月中、下旬为新一代成虫羽化盛期,羽化成虫从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8月份大部分成虫逐渐向稻田周围杂草上转移,准备越冬。稻水象甲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抗逆性强,耐饥饿、耐低温,传

28、播速度快,能爬、善飞、会游泳,可借水流、气流、交通工具进行传播。.72(一)化学防治:时间:越冬代成虫,插秧后5-7天(6月上旬)。幼虫:6月末7月初。新一代成虫防治成虫:1.亩用480克/升毒死蜱100-120毫升,秧田期兑水30公斤,大田期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2.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50毫升,秧田期兑水30公斤,大田期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3.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福戈)8-10克秧田期兑水30公斤,大田期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4.亩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30克秧田期兑水30公斤,大田期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防治幼虫:亩用5%丁硫克百威(

29、好年冬)颗粒剂2-3公斤混细土5-10公斤水稻移栽1周后保持水层4厘米撒施,撒施后一周内不排水灌水。四、防治方法.73(二)农业防治 1合理施肥。施肥多的稻田,幼虫量大,呈直线增长,所以氮、磷、钾合理搭配、科学施肥可以降低虫口密度。2适时排灌。在末龄幼虫危害期进行排水,使土壤干旱以控制稻水象甲危害。早期排水后,田间缺少静止水,成虫产卵将减少,也可影响孵化的初龄幼虫存活。3清除杂草。春季越冬成虫未向稻田转移前和秋冬季节,清除和烧毁稻田周围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4利用稻水象甲具有趋光性的特征,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以设置诱杀田,夜间点灯诱集成虫卵,然后集中消灭。.74水稻潜叶蝇水

30、稻潜叶蝇又叫螳螂蝇,属于双翅目水蝇科。.75一、分布与危害 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和日本。国内各稻区都有发生,尤以东北和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是吉林省稻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水稻潜叶蝇的寄主植物约有15种,分属于禾本科和莎草科。在北方稻区水稻潜叶蝇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大麦、小麦、燕麦、水特稗风稗等。以幼虫危害,在叶片上造成白色弯曲虫道,随虫龄增加虫道增多,最后伤口进水腐烂,进而使全株枯死,是造成水稻缺苗的主要原因。.76.77二、形态识别 1成虫:是灰黑色的小蝇子,体长23mm复眼褐色,体上有灰绿色光泽,触角芒上有刚毛5根,中胸背板有刺毛6行。.78水稻潜叶蝇成虫.79 2卵:长椭圆形,乳白色或白色,长

31、0.60.8毫米,上有纵棱68条。3幼虫:体长3.6毫米左右,圆筒型,稍扁平,头、尾两端较细,无足的蛆形幼虫,体乳白色至黄白色,由13节组成,口沟及齿节片均为黑色,各体节有黑褐色短刺带围绕,这种短刺带在腹面较宽,并稍有突起,恰似足状,尾端呈截断状,有2个黑褐色突起,突起由2个节构成,先端尖锐,以突起为中心,轮生黑褐色短刺,形成同心圆状。4蛹:体长3毫米,宽0.9毫米,黑色至黄褐色,各体节与幼虫相同,也有黑褐色短刺带围绕,腹部中央的短刺带较宽,尾端有2个黑褐色尖锐突起,突起周围生有黑褐色短刺。.80 卵、幼虫、蛹.81三、发生规律东北年生45代,以成虫在水沟边杂草上越冬,翌春多先在田边杂草中繁殖

32、1代。秧田揭膜后1代成虫可在秧田稻叶上产卵,卵散产在下垂或平伏水面的叶尖上,生产上深灌或秧苗生长瘦弱时为害较重。从水稻秧田揭膜开始至插秧缓苗期是为害主要时期。水稻缓苗后植株已发育健壮,已不再受害,又飞到杂草上繁殖。在我省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在杂草间越冬。第一代发生期是在上/5中/6在杂草或秧苗上繁殖;第二代发生于上/6上/7主要危害本田稻苗。中/7中/9又转移到杂草上危害。下/9上/10越冬。成虫具有趋糖蜜的习性,成虫白天活动,5月份全天活动,羽化后当天交尾产卵,卵产于叶片基部,初孵幼虫就可咬破寄主表皮潜食,幼虫期是821天。发生条件1杂草多发生重2气候条件 喜欢阴凉条件,1113活跃,30以

33、上活动受到限制。3栽培条件 灌水深发生重,浅发生轻。4老稻区发生重,新稻区不发生或轻。.82四、防治措施 成虫发生期调查,5月5日31日,用糖醋液诱杀。糖10g、醋10g、水400ml、敌百虫2g。早晨5点放,晚6点检查,达到100头应打药。(一)农业防治 1 尽量铲除杂草。2 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秧。3 插秧后浅灌水57cm,必要时晒田。(二)化学防治 1成虫 在5月末,最早是在中下/5,用2.5%敌百虫粉加入1.5%乐果粉按1:4混合2kg/亩。2幼虫 在上中/6,用40%乐果EC、氧化乐果EC1000倍液;各种菊酯类4000倍液;0.9%爱福丁EC、25%斑潜净EC、40%速扑杀EC100

34、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粉每亩40毫升;5%锐劲特悬浮剂每公顷450毫升对水喷雾。3拔秧前一天向秧苗上喷药40%乐果EC1000倍液,使苗带药移栽,20m21.5kg药液。.83水稻负泥虫又叫背粪虫,巴巴虫。鞘翅目叶甲科昆虫.84一、分布与危害 水稻负泥虫在我国有两大发生区,即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以及我国中南部地区。多发生于丘陵山区稻田。除为害水稻以外,尚能为害谷子、茭白、游草、芦苇等。成虫和幼虫沿叶脉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许多白色条斑,遇霜害危害更加严重。.85.86.87二、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4-4.5mm,头黑色,前胸背板褐色,鞘翅呈紫色,有金属光泽,足黄褐色,体腹面黑色。

35、.88 卵:长椭圆形,长约0.7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黑褐色。幼虫:初孵幼虫头为红色,体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为46mm腹背明显隆起。孵化不久将粪便堆积体背上,身体长有622个毛瘤。蛹:长约4.5毫米,鲜黄色,裸蛹,外有灰白色绵絮状茧。.89三、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稻田附近的杂草上越冬。成虫下/5出现在杂草上,6月上旬交尾产卵。中/6见到幼虫,下/6上/7是幼虫危害盛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化蛹,幼虫在化蛹时结白色茧,是识别的明显特征。7月上旬至8月下旬羽化,8月中旬开始转移越冬。成虫越冬前不进行交尾、产卵活动。冬后交尾、产卵多在晴朗的白天进行。卵成块状,每块卵有213粒,常排成2列。

36、卵多产于叶片正面,少数产于叶背或叶鞘上,单雌产卵4050粒。成虫寿命在东北地区约310天。幼虫多在多雾的清晨取食、活动。常将排出的粪便堆积在体背部,状似附着在稻叶上的湿润小泥土。幼虫期1119天。幼虫老熟后先清除掉背上的粪堆,然后爬至叶片或叶鞘上做茧化蛹。蛹期915天。稻负泥虫喜欢阴湿,故多发生于山区丘陵一带,尤其是山谷山沟稻田最多,在阳光充足的平原地区则未见发生。适宜的气候条件为阴雨连绵,低温、高湿的天气。天是抑制其发生的重要因素。如卵期有日本缨小蜂,幼虫蛹期寄生蜂有负泥虫瘦姬蜂等。.90四、防治措施 时期:成虫迁入田间尚未扩散产卵之前,幼虫在盛期进行。(一)化学防治 2.5%敌百虫粉22.

37、5kg/亩50%辛硫磷EC8001000倍液;50%速灭威WP10001500倍液;爱卡士150200ml/亩;40%氧乐氰菊1000倍液。(二)农业防治 铲除杂草,提早插秧。(三)物理机械防治法 当有7080%卵孵化时可用扫帚扫除幼虫,一般在有露水、浓雾的清晨进行。.91稻飞虱是同翅目,飞虱科的昆虫,.92一、分布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尤其是我国的南方各稻区发生更为严重。东北各地常间歇性大发生,一般年为害不大。在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种类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褐飞虱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白背飞虱为广跨南方的种类,为害性仅次于褐飞虱,灰飞虱为

38、广跨偏北种类。吉林省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发生较多。特别是通化地区发生严重。.93危害褐飞虱食性单一,在自然情况下只取食水稻和普通野生稻;白背飞虱主为害水稻,兼食大麦、小麦、粟、玉米、甘蔗、高粱、野生稻、稗草和早熟禾等;灰飞虱取食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看麦娘、稗草、李氏禾、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植物。飞虱类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和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招致霉菌游滋生,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量发生为害时,稻株水分迅速下降,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显著增加,稻茎基部变黑腐烂,甚至整丛倒伏枯死.田间受害稻丛常由点、片开始,远望比正常稻

39、株黄矮,俗称黄塘、塌圈等。以后稻株干枯,千粒重下降,瘪粒增加,黄塘范围继续扩大,重发生年常使全田颗粒无收。另外,飞虱类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褐飞虱能传播水稻丛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白背飞虱能传播水稻黑条纹矮缩病;灰飞虱能传播稻、麦条纹叶枯病、稻、麦玉米黑条纹矮缩病,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等。病害流行时,损失更为严重。.94.95.96.97.98三、形态识别 3种稻飞虱的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卵呈香蕉状,

40、卵块排列不整齐。老龄若虫体长3.2毫米,体灰白至黄褐色。.99褐飞虱长翅成虫及卵块.100 白背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卵块排列不整齐。老龄若虫体长2.9毫米,淡灰褐色。.101白背飞虱长翅成虫及短翅雌成虫.102白背飞虱高龄若虫及卵块.103 灰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54.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雄虫黑色,雌虫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卵长椭圆形稍弯曲。老龄若虫体长2.73.0毫米,深灰褐色.104灰飞虱长翅成虫(左雌右雄).105灰飞虱短翅

41、成虫及若虫.106四、发生规律稻飞虱的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白背飞虱在吉林省每年发生2代,辽宁3代。褐飞虱大多约在8月中旬迁入吉林省,吉林、通化一年仅发生1代。灰飞虱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都有发生,在吉林省每年发生45代。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不能在本地越冬,历年均以长翅型成虫由南方迁入吉林省;灰飞虱在吉林省以低龄若虫在水渠边等处杂草根部及土壤内越冬。越冬若虫在温度达到5时,约在4月中旬即可复苏活动。据通化农科院多年观察,白背飞虱常年迁入吉林省的始见期多在7月上、中旬,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此时正是水稻孕穗抽穗期。如这个时期的迁入量大,当代即能成灾。所以,迁入量的多少对水稻的为害程度影响很大。当地第一批

42、若虫出现期多在8月上旬,正是水稻抽穗期。此代成虫出现多在8月中、下旬,下是水稻灌浆期,如果这批成虫中短翅型占多数可能当年成灾。灰飞虱越冬若虫,大批的在6月上、中旬发育为成虫,成虫交尾盛期在6月中旬,产卵始期在6月下旬,产卵盛期在7月中、下旬,少数可延至8月上旬,第二次为9月上旬。.107 白背飞虱成虫多于深夜开始羽化,至清晨57时最多。一天中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多在稻茎秆和叶背活动,其取食位置比褐飞虱和灰飞虱都高。长翅型成虫具有趋绿和趋光性,其趋光性比灰飞虱强,但不如褐飞虱。短翅型成虫飞翔力弱,不能扑灯。成虫多在中午交配,长、短翅型间的雌雄个体可相互交配。雌虫交配后26天开始产卵。

43、卵绝大多数产于靠近水面的叶鞘中央肥厚部分组织中,也 有产于茎秆及叶片基部中脉附近组织内。其产卵痕裂开程度较灰飞虱和褐飞虱为大。产卵痕初呈黄白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条斑。每一卵块有卵528粒。每头长翅型雌虫约产卵60粒。短翅型的比长翅型约多20%。卵粒单行不紧密,卵粒陷入稻茎表面之下,茎表仅留边缘褐色而中空的线形产卵痕,卵帽不外露,外观上看不到。白背飞虱若虫多生活于稻丛下部,但比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栖息为害部位都高,并有部分低龄若虫在幼嫩心叶取食。受惊动则躲藏跳去,三龄前若虫取食量小,四五龄若虫食量大,为害最烈。褐飞虱产卵量大,每雌可产卵360700粒,最少也有4050粒。卵粒近似双行排列,卵条端部近

44、似平行直线几乎与稻茎表面相平行。灰飞虱每雌产卵60250粒,平均100粒,卵粒呈双行排列,紧密,卵条端部形成波浪式,卵稍露出稻茎表面,细看似鱼子。.108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气候:稻飞虱的大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白背飞虱对温度的适应性比褐飞虱强,不论30度的高温还是15度低温度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在1132度之间的温度下都能活动。而对湿度要较高,以8090%为宜。一般初夏多雨,盛夏突然长期干旱,是大发生的预兆。稻田小气候,凡属地势排水不良,密植郁闭的稻田,易形成高温多湿的条件,使之迅速繁殖,短期内使全田严重受害。食料:稻飞虱的大发生除其他条件外,主要与食料条件有关。如水稻孕穗至花期,稻株中水溶性

45、蛋白含量高,对其繁殖和发育最为有利。又如稻田施氮肥多,水稻生长茂密,组织柔嫩或孕穗抽穗期的稻田,虫口密度上升很快。稻飞虱在稻田的蔓延也由稻田中心生长茂密的点片开始逐渐向外扩展。这些事实证明植株营养对飞虱类的繁殖为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9三、防治措施(一)农业防治1清除杂草,减少虫源,降低越冬基数。2注意肥水管理防止贪青。3可因地制宜异地采取抗虫品种。(二)化学防治1撒毒土 2%乐果粉1.5kg/亩加入1520kg土。2喷雾80%敌敌畏EC10001500倍液。新药有:10%吡虫啉1020g/亩;10%扑虱灵WP1525g/亩;50%混灭威胶悬剂5001000倍液。(三)生物防治以低浓度农

46、药与白僵菌混合,据外地经验介绍,当稻田中蜘蛛和黑肩绿盲蝽总数与稻飞虱的比例达1:35时可以暂时不用喷药,人工助迁蜘蛛。(四)物理防治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效果较好。另外在发生盛期,可将柴油或发动机油滴于田中,每亩0.81公斤,待油扩散后将虫扫落水中,使之触油而死。但要注意滴油扫落后换灌清水,以免油害。.110稻纵卷叶螟俗名卷叶虫、小青虫、舔虫。鳞翅目螟蛾科昆虫。.111一、分布与为害 稻纵卷叶螟是东南亚、日本和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害虫。它的发生遍及全国各地,但主要为害区在泰沂山、秦岭山脉以南,以江南各省发生较重。此虫原系局部间歇严重为害的害虫,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趋加重,已转为一种普遍性常发性害

47、虫。在东北地区都有发生。吉林省近年来也发生为害。稻纵卷叶螟主要危害水稻,还为害游草、马唐、雀稗等。主要以幼虫在水稻分蘖期至孕穗、抽穗期卷食嫩叶和剑叶。幼虫吐丝把稻叶纵卷结苞为害,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使虫苞出现白色斑,影响光合作用。水稻受害后生长受阻,生育推迟,千粒重下降,空瘪率增加,大发生时稻田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112二、形态识别 成虫 体长89mm是黄褐色的小蛾子,前翅有2条黑褐色横纹,中央还有1条短纹,翅外缘有1条黑褐色阔带,雄虫体小色深。卵 长约l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113稻纵卷叶螟成虫.114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9mm

48、左右,黄绿色、橙黄色或菊红色,中后胸背板各有8个毛瘤。蛹 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115稻纵卷叶螟幼虫.116三、发生规律 稻纵卷叶螟在我国自北到南每年发生28代,东北地区23代,吉林省大约一年发生3代。但一般前期发生量少,为害轻,水稻抽穗以后因虫口密度增加而局部田块受害重。北方地区第一代虫源,一般于67月间由南方迁飞而来,一代成虫于上/7盛发期,中/7中/9是23代幼虫危害盛期,秋季又迁回南方。成虫白天潜伏,夜晚活动,具有趋光、趋嫩、趋绿、趋密等习性。幼虫危害盛期正是水稻分蘖和抽穗期,幼虫2龄以后纵卷叶片上中部形成34cm 小虫苞,3龄以后卷叶1216cm以上。.117四、

49、防治措施凡是分蘖到抽穗生长嫩绿稻田,叶片出现小白点,即为2龄幼虫高峰期应立即打药。(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耐)虫高产品种 据调查凡叶片厚硬、主脉坚实的品种,低龄幼虫卷叶困难、成活率低,为害轻。2合理施肥,科学灌水,改造低洼积水田,防止水稻前期猛发过嫩,后期贪青晚熟,能使水稻生长健壮,抗虫耐虫。铲除杂草,减少虫源,可减轻为害。(二)化学防治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EC1000倍液或用药150g加细土1525kg制成毒土撒施心叶内。其它新药25%杀虫双水剂150200ml/亩兑水5060kg;50%甲胺磷EC5075ml/亩;75%虱螟特WP750g/亩;40%虱螟灵混剂120150ml/亩。

50、(三)生物防治1用杀螟杆菌或青虫菌100亿个孢子/g200400倍液喷雾,加0.1%洗衣粉效果更好,250g或加入细土15kg撒施。2释放赤眼蜂在发蛾盛期每次放1万头/亩放23次。.118稻螟蛉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119危害特点 幼虫啃食叶内,吃成缺刻严重时把秧苗吃成刀割状,发生数量多但天敌也多故不易成灾。.120一、形态识别 1成虫 雄虫体长6-8mm前翅黄色有二条平行的暗紫色斜带,后翅暗褐色,缘毛黄色。雌虫体长8-10mm,前翅淡黄色,边缘颜色稍深,有二条断续平行斜纹。.121 2幼虫 体长20cm头黄褐色前胸背板绿色,背线及亚背线白色,气门线淡黄色第一、二对腹足退化.122二、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水稻病虫害防治41052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