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届-二轮复习-种群与群落-课件53张-(全国通用)1.(必修三P63思考与讨论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其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2.(必修三P67思考与讨论)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
2、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3.(必修三P78问题探讨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4.(必修三P78思考与讨论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考点目录考点目录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考点二 群落的特征与演替考点三 种群密度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取样调查考点一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1.(2019课标全
3、国,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解析解析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
4、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图示曲线a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细菌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的生存环境理想,在较短时间内,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2.(2018课标全国,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
5、制约逐渐减弱解析解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长,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D错误。3.(2019课标全国,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
6、曲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答案答案(1)S a/2(2)减小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解析(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由于受到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的菌种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为K/2=a/2时,种群增长最快。(2)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
7、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种群的K值大小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若将该菌生存的液体培养基的量减少,其K值减小。若增加该菌的接种量,其K值不变,但到达K值的时间减少。1.辨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辨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间接影响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前者是通过 出生率和死亡率 影响种群密度,而后者仅仅是通过 出生率 影响种群密度。(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其种群数量除了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此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
8、种群数量有关。2.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 (1)图1中,当种群数量为 K/2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图1中,t1之前,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的原因是 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 ;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 ;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 等于 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 0 。(3)图2中,t2和t4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图1中的 K/2 值,t3和t5对应的是 K 值。(4)图3中的C点对应的是图2中的 t2和t4 ,C点对应的是图2中的 t3和t5 。(5)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
9、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提示确保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使鱼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快。2.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数量能达到的最大值吗?请说明理由。提示不是,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种群最大数量实际上有可能超过K值,只不过是超过K值后,在环境承载量的限制下,种群数量会再降下来,最终在K值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中。考向一围绕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考向一围绕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考查识记和理解的科学思维能力考查识记和理解的科学思维能力1.(2019四省名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D)A.某群落中所有的树是
10、一个种群B.种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某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则该种群密度将保持不变D.若连续使用某种杀虫剂,则蝗虫的种群密度可能先下降、后上升解析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一个群落中的所有的树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在K值上下波动,从而维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种群密度仍会发生变化,C错误;若连续使用某种杀虫剂,则初期由于杀虫剂的作用,蝗虫中不抗杀虫剂的被大量杀死,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由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使一部分抗杀虫剂的蝗虫
11、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故后期蝗虫的种群密度又会增加,D正确。考向二结合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曲线分析考向二结合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曲线分析,考查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能力考查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能力2.(2019河北示范性高中联考)如图是某自然区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A.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死亡率相同B.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t2时刻,甲、乙两种群间的竞争程度最低D.0t2,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呈“S”型曲线增长 解析解析 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数量相等,但是死亡率不一定相等,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群之间为竞争关系,B错误;t2
12、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数量比为0,说明甲种群已经消失,因此两者之间的竞争程度最低,C正确;0t2,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不是“S”型曲线增长,D错误。考点二群落的特征与演替1.(2015课标全国,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D)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解析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
13、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幅度增加,导致异养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D正确。2.(2018海南单科)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 。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 法,理由是 。(3)随着时间
14、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则发生替代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两点即可)。答案答案(1)CAB(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标志重捕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解析解析(1)分析题表可知,A种群只有老年树,应属于衰退型,B种群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比例相当,应属于稳定型,C种群幼年树最多,应属于增长型。(2)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松鼠属于活动能力强且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3)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被替代的原因:一个是考虑两群落间的竞争,即后一
15、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另外还可考虑两群落间的互助,即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图1图4中,a与b的种间关系:图1:互利共生 ;图2:寄生 ,其中 b 是寄主。图3和图5:竞争 ;图4:捕食 ,其中a为 被捕食者 ,b为 捕食者 。2.群落的两种结构群落的两种结构3.“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人类活动一定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吗?请说明理由。提示不一定,人类活动可能在一定方向上加速演替的进程,而不一定改变演替的方向。2.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
16、为“边缘效应”,请解释边缘效应形成的原因。提示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考向一围绕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考向一围绕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考查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能力考查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能力1.(2019辽宁沈阳模拟)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草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17、答案答案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由图可知四大家鱼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草鱼的能量流动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它们之间没有共生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考向二结合群落的演替考向二结合群落的演替,考查理解与科学思维能力考查理解与科学思维能力2.(2019山东潍坊测试)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
18、落的初生演替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C.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D.E点可表示群落达到平衡状态,其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答案答案Da曲线的起点处生物多样性不为0,说明a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是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进行的次生演替,而b曲线的起点处生物多样性为0,说明b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是在原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所发生的初生演替,A正确;图中C点到D点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B正确;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都能达到最大,C错误;E点后生物多样性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群落达到平衡状态
19、,群落的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D正确。考点三种群密度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取样调查1.(2017课标全国,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B)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的知识。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而样方法只统计其数量即可,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做到随机取样,因该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在随机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20、,使样方内的个体数量足够多,以保证所测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得的样方数量较少或面积过小,可能导致所测数据误差较大,因此在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时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2.(2016课标全国,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
21、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析解析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生态调查汇总生态调查汇总 1.标志重捕法中,标志物易脱落,调查动物被捕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这两种情况会给最终统计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标志物易脱落、调查动物被捕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统计结果比真实值大。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
22、,哪些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的结果带来误差?提示未做到每天取样时间一致;取样时未振荡,而是从静置培养液上层和下层取样;未能保证培养温度、pH等无关变量的一致性等。考向一结合种群密度的调查考向一结合种群密度的调查,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科学探究能力1.(2019福建福州抽测)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种群最好没有迁入和迁出B.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必须一致C.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D.进行湖泊中水禽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水草丰富的区域解析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为保证准确度,被调
23、查种群在调查期间最好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A正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根据被调查生物类型确定合适的样方面积,乔木体积大,选取的样方面积要大一些,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求标记个体在种群里分布均匀,不是指在整个调查区域内均匀分布,C错误;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D错误。考向二围绕群落物种丰富度调查考向二围绕群落物种丰富度调查,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科学探究能力2.(2019广东中山一中二联)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C)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A.B.C.D.解析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导致再次捕捉时被标记个体比例偏小,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需要统计,只统计方格内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小;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大;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的特性,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进入诱虫器中的小动物种类偏少,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