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 1 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2、比多少、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二单元:位置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2、认识前、后、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
2、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3、认识左、右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第三单元:第三单元: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一、1-5 的认识的认识 1、1-5 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 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
3、数:5、4、3、2、1。3、1-5 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二、比大小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3,读作 3 等于 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2,读作 3 大于 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4,读作 3 小于 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三、第几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 1 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四、
4、分与合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 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 1 和几,依次分到几和 1 为止。例如:5 的组成有 1 和 4、2 和 3、3 和 2、4 和 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五、加法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5 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六、减法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七、七、0
5、1、0 的意义:0 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2、0 的读法:0 读作:零。3、0 的写法:写 0 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4、0 的加、减法:任何数与 0 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 0 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 0。如:088 909 44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
6、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第五单元: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一、6-10 的认识: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 6-10 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2、10 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7、。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5、数的组成:一个数(0、1 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 由9 和 1 组成。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二、二、6-10 的加减法的加减法 1、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三、连加连减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2、连
8、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四、加减混合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第六单元:第六单元:11-20 各数的认识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 11-20 各数来表示。2、数的顺序:11-20 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 各数的组成:都是由 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 由 2
9、 个十组成的。如:1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 15。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6、11-20 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 的读法,20 读作:二十。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 1 个十就在十位上写 1,有 2 个十就在十位上写 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 0 占位。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 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
10、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 1 的方法来计算)。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 12 个数,有时针和分针。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 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
11、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 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 8:00。第八单元:第八单元: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加几计算方法:计算 9 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利用“凑十法”计算 9 加几时,把 9 凑成 10 需要 1,就把较小数拆成 1 和几,10 加几就得十几。2、8、7、6 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
12、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3、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4、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第一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推理法解决测量问题。方方用一根绳子测量一个花坛一周的长度,他把绳子绕花坛 1 圈后,绳子剩下 23 米,绕花坛 2 圈后,绳子剩下 9 米。这个花坛一周长多少米?题中两次的测量情况可用下图表示出来:绳子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但绕 1 圈比绕 2 圈多剩余(23-9)米,多出的部分就是花坛一周的长度。23-9
13、=14(米)答:这个花坛一周长 14 米。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知道绳子绕花坛的圈数与剩余绳子的长度有关系,绕 2 圈比绕 1 圈多用去绳子的长度就是花坛一周的长。思想方法运用:借助图示法解决计算身高的实际问题。光光比爸爸矮 80 厘米。光光的身高是多少米?1 米 60 厘米=160 厘米,光光一家的身高用直观图表示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光光的身高是多少厘米,需要先求出爸爸的身高,即求比160多20的数是多少,列式是160+20=180;再求光光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即求比 180 少 80 的数是多少,列式是 180-80=100(厘米),最后再把 100 厘米换算成 1 米。1 米 60 厘米
14、=160 厘米 160+20-80=100(厘米)100 厘米=1 米 答:光光的身高是 1 米。本题中求出爸爸的身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时,可以用直观图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单元总结思想方法运用:运用“移多补少”法解决实际问题。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用箭头画一画,算一算。先分别求出每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第 1 辆车上有26+30+28=84(个);第2辆车上有24+22+26=72(个);再算第1辆车上的苹果个数比第 2 辆车上多多少个,即84-72=12(个),12 个的一半是6 个,也就是从第1 辆车上拿6个苹果给第2辆车,
15、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要求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就找第 1 辆车上的哪筐苹果比第 2 辆车上的哪筐苹果多 6个,观察发现:30-24=6(个),28-22=6(个),即有两种交换方法:30 个 24 个 28 个 22 个 第 1 辆车 第 2 辆车 第 1 辆车 第 2 辆车 口答:交换 30 个一筐的的和 24 个一筐的的这两筐或交换 28 个一筐的的和 22 个一筐的的,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解决这类“移多补少”的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题的键是掌握下面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总个数不发生变化,先求出总个数相差多少,再把多出的部分平均分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给
16、少的那个量。在此基础上,根据题意解答问题即可。思想方法运用:运用倒推法解决“将错就错”的问题。在计算一个数减去18时,马大哈将被减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得 47。正确的差是多少?1.根据得到的差 47 和减数 18,求出百位和十位互换后的被减数,即:18+47=65。2.由“65”可以推算出正确的被减数是“56”。3.求出正确的差:56-18=38。18+47=65 56-18=38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将错就错”先求出错误的被减数,然后根据错误的被减数推算出正确的被减数,进而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第三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你发现了什么?先制
17、作两个长短不同的活动角,分别与图中的两个角一样大。借助活动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通过比较 可知,两个角一样大,由此可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个角一样大。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第四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求异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一张长方形餐桌配 4 把椅子,一张圆形餐桌配 6 把椅子。某宾馆大厅里摆了 3 张长方形的餐桌和 5 张圆形的餐桌,一共需要配多少把椅子?思路一:由题意可知,一张长方形餐桌配 4 把椅子
18、,一张圆形餐桌配 6 把椅子。求 3 张长方形的餐桌和 5 张圆形的餐桌一共需要配多少把椅子,可以先分别求出 3 张长方形的餐桌和 5 张圆形的餐桌各需要配多少把椅子,再把需要的椅子数相加。思路二:可以把 3 张长方形的餐桌和 5 张圆形的餐桌即 8 张餐桌都配成 4 把椅子,列式是 84,因为 5 张圆形的餐桌每张要配 6 把椅子,这样少算了 5 个 2 把,要加上。思路三:把每张餐桌都配成 6 把椅子,这样 3 张长方形的餐桌每张都多配了 2把椅子,即多配了 3 个 2 把,要减去。方法一:34=12(把)56=30(把)12+30=42(把)方法二:5+3=8(张)84=32(把)52=
19、10(把)32+10=42(把)方法三:5+3=8(张)86=48(把)32=6(把)48-6=42(把)口答:一共需要配 42 把椅子。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方法不唯一时,要选用简便的方法解答。第五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观察分析法找不同。下面左图是一个正方体积木的展开图,如果把它折叠起来,就成了一个正方体。下面右边的五个正方体积木中,哪一个与它完全相同的?先把左边的图形折叠起来。可以发现折叠成的正方体中,与 是两个相对的面;与是两个相对的面;与是两个相对的面。了解了每两个面之间的关系,再分别观察右面的五个正方体积木,中,与是相邻的两个面,不是相
20、对的 两个面,所以不选;和中与 是相邻的,不是相对的,所以也不选和;中 与是相邻的,而不是相对,所以也不同;只有与原正方体积木完全相同。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的面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第六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图示法解决实际问题。一盒饼干,小冰第一次吃掉了一半,第二次又吃掉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 8 块。这些饼干共有多少块?可以画图帮助理解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盒饼干共有 4 个 8 块。84=32(块)口答:这些饼干共有 32 块。有些题很难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先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21、,再来解答比较容易。第七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推理法解决时针与分针追赶问题。(1)(2)第一个钟面上,时针指着 11,分针指着 12,此时的时刻是 11 时,要知道再过多长时间分针能赶上时针,根据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可知,12时时针与分针重叠在一起,从11 时到12 时经过了1 小时,所以再过 1 小时分针能赶上时针。第二个钟面上,时针指着 1,分针指着 12,此时的时刻是 1 时,根据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可知,3 时整时,时针指着 3,分针指着 12,此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9 时整时,时针指着 9,分针指着 12,此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1)再过 1 小时分
22、针能赶上时针。(2)(答案不唯一)9 时整或 3 时整,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根据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情况,通过想象得出答案。第八单元总结 思想方法运用:运用有序思维法解决搭配问题。幼儿园为女同学做演出服,上衣有红色、蓝色和黄色,裙子有黑色、白色、灰色和绿色。这些服装一共可以搭配出多少套不同的衣服?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如果穿红色上衣,就会有四种颜色的裙子可以搭配;同理,如果是穿黄色、蓝色的上衣,也分别有四种颜色的裙子可以搭配,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可供搭配的种类有 3 个 4 种,所以一共可以搭配出 12 套不同的衣服。这些服装一共可以搭配出 12 套不同的衣服。解题
23、时,一定要分清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本题是一道与顺序有关的排列题目。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 1 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 1 大格是(5)分钟,走 1 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 1 大格是(5)秒钟,走 1 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 1 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 1 圈,分针要走(12)圈。5、
24、分针走 1 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 1 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 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 秒钟)。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 点整)、(9 点整)。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1 时=60 分 1 分=60 秒 半时=30 分 60 分=1 时 60 秒=1 分 30 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 9,最小的一位数是 0。最大的二位数是
25、 99,最小的二位数是 10。最大的三位数是 999,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最大的四位数是 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 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 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 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 1。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 0 或几个 0,这个 0 都不读。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的两个 0,都只读一个 0。3、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 0-4
26、则用四舍法,如果是 5-9 就用五入法。最大的三位数是位 999,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最大的四位数是 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 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 1。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1;如果前一位是 0,则再从前一位退 1。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 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 1 到十位当 10 后,还要从十位退 1 当 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 9,而不是 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
27、上的数相加满 10,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作 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 0,则再从前一位退 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特别注意:中间是 0 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 等。8、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差+减数=被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第三单元测量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
28、;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 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3、1 枚 1 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 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添几个 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去掉几个 0)。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进率是 10: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
29、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1 分米 10 毫米=1 厘米 进率是 100:1 米=100 厘米 1 分米=100 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 毫米=1 分米 进率是 1000:1 千米=1000 米 1 公里=1000 米 1000 米=1 千米 1000 米=1 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 3个 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
30、去掉 3 个 0。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 1000。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1000 千克=1 吨 1000 克1 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 1 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 1 倍数就是它的几倍。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
31、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2、一个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因数中间有 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 0 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 0 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 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3、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1 和任何不是 0 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32、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例:3875 把 387 看作 390(个位是 7,四舍五入,7 大于 5 所以进 1,看作 390)再算 3905=1950。所以:38751950。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 4 条直的边和 4 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4、正方形的特点:有 4 个直角,4 条边相等。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
33、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3、把一个整体
34、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4,比较大小的方法 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5、分数加减法 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1 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 1 减几分之几时,先把 1 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 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 12 个圆的 3/4 有()个圆。分析:先找整体 12;再找分母 4,表示平均分成 4 份;求出 124=3,表示每一份有 3 个;最后找分子 3,表示其中的 3 份,
35、所以:33=9;所以把 12个圆的 3/4 有 9 个圆。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 652100 是个六位数。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6、亿以上数的读法 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亿级的数要按照
36、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7、亿以上数的写法 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8、比较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 5 还是等于或大于 5。
37、小于 5 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 5就向前一位进 1,再舍去尾数。10、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来表示,0 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11、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公顷。1 公顷10000 平方米 2、边长是 1 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千
38、米。1 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进率。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4、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合用平方千米。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 1100();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如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 44();操场、教室等较小的面积适合用平方米。如一个教室的面积约 60()。5、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只有一个端点。线段:不能延伸,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线的一
39、部分。2、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名称 形状 端点 延伸 线段 直的 2 不能 射线 直的 1 一端 直线 直的 0 两端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4、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将圆平均分成 360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l 度,记做 1。5、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与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叉开得越大,角越大。6、度量角的工具叫量角器。7、量角的步骤: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 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
40、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8、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9、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1 平角=180。10、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1 周角=360。1 周角=2 平角=4 直角 1 直角=90 11、小于 90 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 90 度而小于 180 度的角叫做钝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画角的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上找到要画的角的度数(如 65)的地方,并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
41、射线。13、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14、用三角板可以画的角: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 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3、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价钱,叫做总价。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
42、价 4、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5、速度单位通常有:千米/时、米/分、米/秒等。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读作:a 平行于 b。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记作:ab 读作:a 垂直于 b。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4、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
43、直的线段长度都相等。或者说: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经过直线上一点(或外一点)作垂线,可以画一条。5、同一平面内,与同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6、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7、一个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周长不变。8、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容易变形。例如:伸缩门、升降机。9、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无数条高。10、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特点: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1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特点:有一条腰就是梯形
44、的高。12、从梯形上底任取一个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1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14、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15、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 180,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 360。16、四边形小结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
45、边形叫正方形。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去零法: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 0,商不变。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3、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同。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反。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直观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大小,便于比较。2、在
46、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条形图一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优化 1、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1)明确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2)明确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2、烙饼问题:烙饼的最优方案是每一次尽可能的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这样既没有浪费资源,又节省时间。3、对策论问题: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最优方案。可以用列举法选择最优方案。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 表示 1.5 的 3 倍
47、是多少或 3 个 1.5 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整数部分是 0)就是求 1.5 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整数部分不是 0)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 0 占位。3、规律: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
48、数大;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cbc(ab)c(b=1 时,省略 b)变式:(ab)cacbc 或 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第二单元位置 8、确定物体的位置,
49、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9、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0.6,一个因数是 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10、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
50、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1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1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商不变。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小)。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1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的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