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樊迟、仲弓问仁樊迟、仲弓问仁孔子孔子(前(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仁”,认为认为“仁仁”就是就是 “爱爱人人”孔子门徒群像孔子门徒群像(go yo),亦作),亦作“皐陶皐陶”、“皋繇皋繇”或或“皐繇皐繇”,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虞舜虞舜时的司法官,后常为时的司法官,后常为的代称。的代称。【经典原意】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善于了解别人。”樊迟还不理解
2、。孔子说:“提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就能使邪恶者正直起来。”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明智,他说提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就能使邪恶者正直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含义丰富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坏人就难以存在了。汤拥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提拔出来,坏人也就难以存在了。”冯谖客孟尝君战战国国策策退出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战国策相关图片返回教学目的返回 一、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二、掌握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环节。2.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事例,所体现的谋略才智。
3、返回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和长书等,约成书于秦代,其文章大都出自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之手,记载各国有关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实。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著作。书中记事,始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止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对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行记载尤为具体,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文献。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的史传文和政论文的发展都
4、产生过积极影响。作品简介返回背景简介返回 时代背景时代背景v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v齐齐 孟尝君田文孟尝君田文v赵赵 平原君赵胜平原君赵胜v魏魏 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魏无忌v楚楚 春申君黄歇春申君黄歇v每人门下食客约在每人门下食客约在30003000人左右人左右内容述评 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一、二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冯谖初为孟尝君门客时的情状;三、四、五三段为第二部分,写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的经过;其余为第三部分,写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思想内容有两点颇值得注意:一是对民心向背的重视;二是对“士”的褒扬和称颂。返回艺术赏析 一、欲扬先抑 本文刻画冯谖形象,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贫乏不能自存”、“无好”、“无能”;“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平庸、贪婪、得寸进尺、缺乏自知之明;薛地收债,营就“三窟”:才具出众、见识过人。二、映衬烘托 为了突出冯谖的才能,作者巧妙地以孟尝君及其手下门客进行映衬烘托。“收责于薛”、“焚券市义”有力地凸现了冯谖的卓越不凡。三、尺水兴波 从叙事角度看,本文也颇有技巧:第一部分叙述冯谖初为孟尝君食客时的情状。第二部分叙述冯谖焚券市义,也暗伏机窍,如冯谖市义而不市其他出人意料,以及孟尝君由“不悦”到叹服的转变令人感喟。文章篇幅尽管不长,但作者叙事曲折生动,每有波澜,使人读来趣味良多。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