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方法中宁县教研室中宁县教研室 贺晓锦贺晓锦一、课例研究的内涵一、课例研究的内涵1.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教师个体或教研共同体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对这节课的全部或若干环节的设计、实施、成效、问题等,进行分析、反思、改进、完善的专业性研究活动。课例研究以真实的课堂为前提,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智慧与教科研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2.课例研究与“评课”的不同同常的评课:是站在评课者个人立场对课例加以“评判”往往单看教师的“教”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只看教师教学方法而较少将之与教学内容关
2、联起来 往往抽象地上升为教学理念 往往归结到教师的教学技能或个人化的教学要求。面对复杂的课堂现象 教师想教什么 教师实际在教什么 学生实际在学什么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正确的、对学生有用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课例研究的形式二、课例研究的形式 1.1.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 一节课例的研究一般由“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环节组成,可以循环反复,不断研究改进。在每个环节,关注的中的各有不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处理,对学情需求与问题的了解与分析,每个学生存在的认知、能力基础的个别差异,教
3、学策略与技术的选择与运用。教师究竟想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若是一节研究课,还应说明这节课的研究主题,以前这节课是怎么上的,效果与问题,本节课打算做哪些探索和改进。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帮助执教者廓清自己的教学理想和蓝图,只有想清楚了,上课才能上明白。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小组的成员进入课堂现场观察执教者的实施过程。关注点关注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投入的程度,理解的差异,相互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的聆听与回应,是否适时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详细搜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与数据,并注意发现与捕捉关键的教学事件。课堂观察
4、的两大视角 关注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高认知水平、高质量高质量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高参与度、公平与个性差异公平与个性差异 提高教学提高教学 质质 量量课堂教学设计、观察、反思的视角课堂教学设计、观察、反思的视角一、教什么一、教什么1.有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2.2.在概念间建立联系在概念间建立联系(新与旧、跨学科、上位和下(新与旧、跨学科、上位和下位,知识与经验)位,知识与经验)3.3.注意体现学科特点与本质注意体现学科特点与本质4.4.重点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重点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5.5.易懂问题少讲,易混问题易懂问题少讲,易混问题仔细辨析仔细辨析6.6.适
5、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适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7.7.仔细聆听,灵活应对,动仔细聆听,灵活应对,动态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态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二、怎么教二、怎么教1.以学定教,针对学生个体需以学定教,针对学生个体需求与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求与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2.2.先学后教,发动学生倾情投先学后教,发动学生倾情投入预学习入预学习3.3.启发式提问,给思维和问题启发式提问,给思维和问题搭搭“脚手架脚手架”4.4.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对学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对学生寄予高期望值生寄予高期望值5.5.分层指导,针对不同学生采分层指导,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法与练习用不同教法与练习6.6.示范高水平的操作,恰当运示
6、范高水平的操作,恰当运用教育技术用教育技术7.7.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进行有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进行有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四、学的如何四、学的如何1.课前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基课前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基础,个别差异础,个别差异2.2.课堂提问,了解发现学生思维课堂提问,了解发现学生思维差异,疑难问题差异,疑难问题3.3.设计分层练习,针对易混问设计分层练习,针对易混问题,仔细辨析题,仔细辨析4.4.设计变式训练,加深理解,学设计变式训练,加深理解,学会迁移会迁移5.5.当堂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反当堂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反馈回授馈回授6.6.设计开放题,鼓励创造想象,设计开放题,鼓励创造想象,多元思考多元思
7、考7.7.给学生足够时间,独立思考与给学生足够时间,独立思考与练习练习课堂教学设计、观察、反思的视角课堂教学设计、观察、反思的视角三、怎么学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2.2.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生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生生互教生互教3.3.学思结合,深入与文本对话学思结合,深入与文本对话4.4.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设计跟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设计跟进式练习进式练习5.5.发展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技发展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技能技巧能技巧6.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反思,主动质疑问难思,主动质疑问难7.7.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抓要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
8、,抓要领,做小结领,做小结 反馈会议反馈会议:由执教者课后说课,分析这节课的得失与感受,有哪些成功的亮点,还有哪些问题与不足,研究小组的集体评课,反思教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教学设计本身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学科特点,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以学定教,还是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上有何缺陷值得改进,要通过课后测试和问卷,了解当堂的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设计,通过后续的行为跟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例研究的要素 主题与背景 情景与描述 问题与讨论 诠释和研究 主题与背景 课例研究是选择一两个问题做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课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困惑和烦恼 研究的主题应当源自学
9、校的改革和发展、源自教师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要有现实的研究价值;切口要小,便于掌控和深入。研究的主题,可以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研究小组预先讨论和设定,也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明晰。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观察到课后评析,都应该围绕这个主题,不断深入探索和反思。这样才能体现课例的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而不像随堂听课那样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正是课例研究不同于一般教研活动之处。情景与描述 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几个方面描述三轮课的改进与变化。这其中可以有选择地运用到“教学程序表”、“语言流动图”、“教师巡回路线图”、“课堂提问及理答类别检核及统计”、“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教师关注分配
10、和学生投入状态”、“学生作业水平分析”、“当堂教学效果测试”等课堂观察技术,做定性定量的分析。除了直接运用课堂实录的事实材料和定量观察的数据分析,还可以采用特写的方法,对课堂教学中的轶事和突发事件、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采用教育叙事的手法,进行描述,力求准确、客观、生动。问题与讨论 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执教老师有什么困惑或两难的问题,师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执教老师有什么困惑或两难的问题,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和对话,不同学生之间有何不同意见的争生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和对话,不同学生之间有何不同意见的争论,教师是如何聆听与回应的;论,教师是如何聆听与回应的;教师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启发引导还是强
11、制灌输;教师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启发引导还是强制灌输;学生是如何发挥主体作用的,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学生是如何发挥主体作用的,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游离于课堂之外,或是形式主义的挂钩,还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游离于课堂之外,或是形式主义的挂钩,还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渗透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渗透 所有这些问题是如何发生的,怎样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的所有这些问题是如何发生的,怎样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的冲突和选择、效果与反思,都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剖冲突和选择、效果与反思,都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在此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对关键教育事件的分析和讨论。析。在
12、此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对关键教育事件的分析和讨论。诠释和研究 对课例的解读,除了具体的描述,还需要对其核心问题,进行系统地归纳和理性的诠释。这样就避免了就事论事、就课说课。课例研究是试图以课说法,透过这一节课的问题,发现和提出对整个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借鉴参考价值的核心问题。跳出这一节课,上升到教育的基本层面上来进行深度地理性诠释和多角度地分析。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具体改进建议,会对同类课有哪些借鉴和启发。课例的“研究成份”提倡的是紧密结合真实课例的多种理论的复杂性思考,这是一种活的教育学,它正是课例研究的魅力所在 课例研究的步骤 组建研究小组 精心选题 文献研究
13、 资料搜集 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让教师亲历一次规范的教学研究过程让教师亲历一次规范的教学研究过程 要指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我们教师首先要学会教学研究。要指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我们教师首先要学会教学研究。以往的教研活动大多停留在经验水平,凭直觉和印象评课。以往的教研活动大多停留在经验水平,凭直觉和印象评课。课例研究让大家亲历了一次规范的教学研究的全过程:课例研究让大家亲历了一次规范的教学研究的全过程:组织三结合组织三结合的研究队伍的研究队伍提出学科教学中提出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的突出问题经历三次实践经历三次实践两次反思两次反思多次访谈、多次访谈、交流与研讨交流与研讨前期培训与前期培训与小组分工小组
14、分工制定完整的制定完整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的确定研究的主主 题题学习相关学习相关文献资料文献资料分角色撰写分角色撰写课例报告课例报告 课例2作文指导课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 易于动笔”我是一个我是一个 的孩子的孩子课例研究课例研究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课例研究小组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课例研究小组 第一轮课第一轮课教师急于告之,学生不会动笔教师急于告之,学生不会动笔 原经验课堂教学阶段:执教老师凭借自身的原有经验进行独立备课,这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在这节课上,教师当堂精批细改了两篇例文,反复告诉强调习作的要求。教师本以为学生都会改了。但课后访谈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大部分讲解内容并没听进去,缺
15、乏修改预作的积极性,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预作基本上没做修改。执教老师愕然发现自己的教学预想与学生的实际获得相距甚远,自己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了解甚少,自己精心指导了半天,学生却不知从何改起。教师对此感到茫然而困惑。分析其原因:一是教师要求过急过高,教师精心修改加工的第一篇范文拔的过高,严重脱离了初学写作学生的实际,使不少学生望而生畏;二是教师详批细改的第二篇例文,只是指出了这篇习作的问题,学生并没有联系对照自己的问题,因此对预作修改不得要领。三是在现场观察中大家都察觉到,当同学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时,原本比较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许多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改进的一个重
16、要提示。第二轮课第二轮课能够积极表达,仍然很少动笔能够积极表达,仍然很少动笔 在首轮课教学反思之后,课例研究进入教学新设计阶段:课题组成员围绕教学内容和研究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集体交流,开出了三个处方;(1)作为四年级写作起始阶段的第3篇命题作文,应定位在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要求不要过高过多。欲速则不达,反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2)建议设计“讲故事,猜特点”教学活动,一来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二来可以训练如何将材料与观点相统一。(3)建议教师写下水文,讲自己小时侯贪吃的故事,既可以拉近写作与学生的距离,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如何写真实,写具体。课堂观察发现课堂观察发现:学生能够积极
17、表达,但仍然很少动笔。学生在“讲故事,猜特点”环节表现异常活跃,发言非常积极。不足是,当一位小朋友讲自己如何任性,对奶奶动不动发脾气,而习作题目却定为“我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老师未加辨析指导。课上老师虽然安排了互评互改全班共改活动,但由于学生没有找到自己的具体问题在哪里,结果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动笔修改。第三轮课第三轮课学生乐于表达,人人动笔修改学生乐于表达,人人动笔修改 在新设计下教师行为改进阶段:课题组再次集体交流,就第二轮课存在问题与第三次课的改进措施开展研讨,特别强调运用激励手段,将互改、自改、共改三个环节有机结合,使学生人人有针对性的修改。执教老师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三次教学设计,布置第
18、三个班的预作并全方位优化课堂教学。而后进行了第三次课堂教学。与前两轮课对照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教学效果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老师用心激励,善于引导,基本做到了学生乐于表达,人人动笔修改。改进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调整 第一轮课教学目标:第一轮课教学目标:(1)要通过一件事写自己的某一个优点或特点,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2)通过本次习作使学生清楚的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构成,学会抓住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把文章写具体。(3)帮助学生寻找最能表现自己优点或特点的事件,懂得写文章应先选材。调整后第三轮课教学目标:调整后第三轮课教学目标:(1)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听故事猜特
19、点、教师写下水文等方式,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在习作中敢于展现出一个真实的自己。(2)体验用一件典型的事例,通过细节描写具体说明自己的一个特点,初步感受一篇文章是如何连段成篇的,体会到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3)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互改,使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亮点,找到需要修改的问题,完成对预作的初步修改。从第三轮课教学目标与第一轮课教学目标比从第三轮课教学目标与第一轮课教学目标比较可以看出:较可以看出: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关于四年级写作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更加明晰,对学情的分析更加深入。教师学会了将上位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监控的课堂教学的行为目标。教师注意了将单向的讲授告诉,转化
20、为师生互动,建构生成,最后落实到每个学生学会有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习作。课例研究报告是在课堂教学不断实践反思、连课例研究报告是在课堂教学不断实践反思、连环改进中环改进中“做做”出来的,而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想出来的,而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就可以象,就可以“写写”出来的。出来的。它是教师实践智慧的浓缩的升华,不是挺一两它是教师实践智慧的浓缩的升华,不是挺一两次报告,就能掌握课例研究方法,而只有在课例研次报告,就能掌握课例研究方法,而只有在课例研究的实践交流中,才能真正感悟课例研究的真谛。究的实践交流中,才能真正感悟课例研究的真谛。语文课例研究五种样式:名课研习 课例研讨 课例评议 课例兼评 课例
21、综述 名课研习:细致解析优秀语文教师的名课,供语文教师研习。优秀教师的名课精典化 研究:他到底教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教这个?他到底是怎么在教的?他为什么要这么教?课例研讨:由一堂课延伸,研讨执教者再理论和实践上的某种主张,讨论其在课程论或教学论上的意义。普通教师可以学的课 供教师思考的课 课例评议:评议较典型的课例,从学理上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提倡的做法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课例兼评:分析语文教学的某种现象,兼及对一些课例的评议。课例综述: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些主题(习作和口语交际等)的教学,作较全面的扫描,并加以专题评议。课例研究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重视,是因为它可以解决有关教学改进的三个难题
22、: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知识的迁移,即把教师从各种渠道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课例研究形成了教师的学习型组织。即本来是教师个人化的课堂教学,经由课例研究变成了大家共同关注和协同改进的专业实践。课例研究擦亮了教师观察学生的眼睛,并由此培养了教师基于学生反馈而改进课堂教学的情怀。名课研习:王崧舟的长相思 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借助注释,读懂词意读对生字、多音字、注意停顿读出味道和感觉 讨论两个问题:身在何方?心在哪儿?展开想象,读出词情通过课件和朗读思考:看见了什么?描述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谈对家的感觉(一些情景、一些细节)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自提问题
23、: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体验不同的角色:假如你是他的妻子、父母、女儿、兄弟,尝试站在诗人的位置上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反题问题: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三个台阶:读懂全词感受词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意蕴 优秀教师的课堂我们要研究什么?他到底教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教这些?他到底是怎么教的?他问什么要这么教?在课例研究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在课例研究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课例研究是一线教师、教学管理者、研究者之间的课例研究是一线教师、教学管理者、研究者之间的一种对话。一种对话。“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商、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商、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
24、遐想的交谈。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的交谈。”(中国(中国社科院滕守尧:对话理论)社科院滕守尧:对话理论)教师从研究者身上学会了对学科教学本质的深入体教师从研究者身上学会了对学科教学本质的深入体认,教学研究的科学规范,读书治学的严谨态度。认,教学研究的科学规范,读书治学的严谨态度。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学习到教师的实践智慧和敬业精神,学习到因材施教实际,学习到教师的实践智慧和敬业精神,学习到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管理者通过研究,深入了解了教师和学生,了解到管理者通过研究,深入了解了教师和学生,了解到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实情,了解到课改当中的热点、难点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实情,了解到课改当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到教学研究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教问题,了解到教学研究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教学领导力。学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