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颤仪的原理及应用2012年9月 方竹君电除颤的历史 1889年Provost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1947年德国鲍克首次用于临床。1956年到60年代德国医生Zoll证实了电击还可以用于室颤以外的其他心律失常。80年代以后被认为电复律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并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近代除颤观点 早期除颤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素 心脏骤停发生1min内进行除颤,存活率90%3min内除颤,达70-80%5min后,降到50%左右 7min约30%超过10分钟,患者几乎没有生存机会推荐电除颤的时机 发现心跳骤停或室颤2min内立即除颤。建议对心脏骤停者使用电击除颤,院外5min内院内3min内完成
2、定义 心脏电复律是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机理 利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在瞬间通过心脏,使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短时间内同时除极,从而抑制异位兴奋性,消除折返途径,使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发出冲动,恢复窦性心律。决定电复律术成功的三个因素 电能量的大小。心脏异位兴奋性高低。若异位兴奋性过高,心肌细胞除极后仍然可波及控制起搏心律。窦房结功能。若窦房结功能低下,除极后难以建立窦性心律。根据
3、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 同步电复律(电复律):利用电子装置检索QRS波群,以R波来触发电脉冲,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毫秒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等。非同步电复律(电除颤):无需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无脉搏室速。禁忌症 病史多年,心脏明显肥大及心房有新鲜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内有血栓史。伴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有洋地黄中毒史、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并发症 心律失常:室颤或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喉痉挛:可能由镇静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或电击本身引起。低血压:电击后的短时降低或与心肌损伤有关
4、。心肌损伤: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肌酶升高。栓塞:肺栓塞或其他部位栓塞。皮肤灼伤:由于电击板与皮肤连接不紧密所致。除颤仪的分类 按电流:直流和交流除颤仪 按波形:单相和双相波 按放置位置:体内和体外双相波的优越性 消耗能量小 并发症少 成功率高 使用抗心律失常效果好常用电极位置 心底心尖位:两电极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前后位: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左背肩胛骨下角部能量的选择 成人:单向波360J 双向波:方形去极波150-200J,直线波120J,如果不能确定者选200J 儿童:首次2J/kg,后续电击的能量为4J/kg电除颤操作程序(7步骤)开启电源 附上电极垫 观察心律
5、VF 选择能量导电糊 充电“我要放电旁人离开”SHOKE注意事项 除颤仪定时检查性能,及时充电,使用后清洁整理,自检备用。除颤前去除所有药贴膜,以免影响除颤效果。患者体内如有植入性装置,除颤时电击板应避开2.5cm以上,避开起搏器10cm以上。导电糊要涂抹均匀,不可使两电击板对合涂抹,也不可使两块电击板之间皮肤有导电糊相连,以免影响除颤效果。注意事项 放电时电击板应紧贴患者皮肤,减少皮肤灼伤。病人较瘦或皮肤不平整,可将2块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块直接放在病人除颤部位。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患者及病床,以免触电。对于细颤型室颤者,应先进行心脏按压,氧疗及药物治疗后,使之变为粗颤,再进行电击,以提高成功率。LIFEPAK 20除颤/监护仪操作流程图按(ON)开启电源黏贴电极片取电极板按(充电)按(能量选择)涂导电糊放置电击板清场确认心律放电萨勃心肺复苏仪使用程序 1、接好管道,充气头接氧气气源。2、放置按摩板,仪器连接患者,按压机械手定位于剑突上两横指。3、调节旋钮“2”按压深度至最小。4、打开胸外按压开关“1”,调节旋钮“2”设定按压深度为4-5cm。5、机械通气:旋钮“3”调节潮气量成人500-600ml,拨动开关“4”打开通气机,单向阀接专用管道后连接面罩或气管导管给予患者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