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 联系联系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的保护的保护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生态基础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单元网络单元网络 单元网络单元网络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高考纵览高考纵览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考纲导航考纲导航 热点考向热点考向 1 1对种群的特征的考查对种群的特征的考查
2、2 2对种群的数量变化的考查对种群的数量变化的考查 3 3对群落的结构特征的考查对群落的结构特征的考查 4 4对群落的演替的考查对群落的演替的考查 考纲导航考纲导航 复习策略 1以种群密度为中心,把种群的特征归纳,形成知识网络。2把种群数量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列表,进行比较。3把群落中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和演替分别列表,进行知识比较。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考纲导航考纲导航探究点一有关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探究点一有关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1.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1111 1(1)种群密度是种
3、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及其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2种群数量曲线分析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项目“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的实际状态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状态有无K值有K值无K值,持续增加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两种模型综合分析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
4、点探究项目“S”型曲线“J”型曲线两种模型综合分析(1)“J”型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t年后为:NtN0t;“S”型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t1t2时间内种群数量仍在增加。(2)“S”型曲线在t1、t2时种群数量分别是K/2、K。如渔业捕捞应在t1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K/2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应尽可能在t1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实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实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增长情况,种群增长大大超过了环境容纳量,致使环境中某些资源要素受到破坏,从而造成环境容纳量的下降。例如过度放牧,草
5、原不能复原。该曲线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害虫防治、环境的治理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特别提醒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1112 2(1)图乙的Of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2)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3)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4)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3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1)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2)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的常用方法。(3)称重法、红细胞计数法和黑光灯诱捕法也是研究种群
6、密度的方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1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B C D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D D 解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既不是一个物种,又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由于无生殖隔离,可以完成交配过程;竞争是种间关系,种群内
7、争夺食物为种内斗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不同年龄在种群内的分布情况,对种群内的出生率、死亡率有很大影响。性别比例则是不同性别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种群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变化对其数量变化有重要影响,因此弄清种群内的年龄组成,对了解种群的密度及其动态有很大意义。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2 如图5113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11
8、13 3C C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项错误;增长速率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B项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项错误。点评 种群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波动和下降,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间接因素有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等。大
9、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3 2012海南卷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B B 解析 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项正确。点评 样方法是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利用其平均数
10、来估计种群总体数量的方法。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五点取样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变式题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捕获数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标记数初捕50282250重捕5032
11、1810 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 2 B.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A A 解析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雌性个体60个,雄性个体40个,故性别比例(/)约为3 2;依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50/X10/50,推导出2 hm2有250个个体,所以每公顷125个;依据计算公式10X5050,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的10数值
12、偏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X会比实际高;小动物个体小不适合标志,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二有关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演替 1群落的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丰富度随纬度增加逐渐减少;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丰富度随水深度增加而减少。(3)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研究土壤或培养基(液)中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的丰富度,调查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两种统计法。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2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比较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比较项目
13、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含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状况原因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O2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 3.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4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4 如图5114,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
14、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1114 4D D 解析 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点评 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称之种间关系。生物的种间关系通常是围绕物质、能量、信息和栖所等方面来展开的,其中尤其是食物联系,导致不同物种之间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发生各种关系。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15、 变式题 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至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群落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C C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生物
16、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项正确。分析群落丙中物种的数目可知,其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则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C项错误、D项正确。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区分不清种群、物种和群落区分不清种群、物种和群落例题例题 20122012课标全国卷课标全国卷(10(10分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生殖季节除外)
17、。有人提出。有人提出“鹿角效应鹿角效应”假说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填填“不同不同”或或“同一同一”)种群。种群。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
18、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 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 改正 _ _ 评价 1对种群概念分辨不清,导致丢分;(2)混淆概念,不能正确区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3)审题不清,答案写得不全,漏了雌性鹿。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19、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 (1)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的概念和实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雌鹿和雄鹿是同一种群。(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草原中草、鹿、兔和土壤中微生物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3)根据题中“同性聚群”信息可知,项圈和木棍相当于草原上同性聚群的雌鹿或雄鹿;若“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 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假说成立,则丙组项圈和木棍(相当于雌鹿和雄鹿混合)被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平均
20、时间应该比甲组和乙组(相当于同性聚群的雌鹿或雄鹿)用时较少;抛出的项圈和木棍的距离在此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所以要保持相同。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总结提升】种群、物种和群落的比较(1)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影响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生活在同一个鱼塘里的鲤鱼,就是一个种群;而另一个鱼塘的鲤鱼是另一个种群。但它们都是同一物种。(2)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所以两个鱼塘鲤鱼混养,雌雄鲤鱼可以繁殖后代。(3)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
21、的总和。比如一个鱼塘里的所有鱼,以及水里的浮游植物、浮游生物等,这些全体构成一个群落。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4)它们之间的关系图解如下: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规范答题示例规范答题示例图图5 511115 5备选理由:由于篇幅有限,有些知识需要进行补充。第备选理由:由于篇幅有限,有些知识需要进行补充。第1 1题考查题考查的是种间关系,在此作为补充;第的是种间关系,在此作为补充;第2 2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区分,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区分,在此作为补充;第在此作为补充;第3 3题考查的是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在题考查的是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在此作为补充。此作为补充。1 120
22、122012海南卷海南卷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备用习题备用习题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A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 D鱼类
23、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解析 B B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A A项正项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寄生关系,寄生关系,B B项错误;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项错误;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级消费者,C C项正确;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项正确;鱼类
24、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定的竞争关系,D D项正确。项正确。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2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B B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C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D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
25、量特征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 解析解析 D D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物种组成、群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这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这些也就构成了群落的结构,些也就构成了群落的结构,A A项正确;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的项正确;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的过程:过程:草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森林阶段,B B项正确;动物项正确;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的层次植物为动物提供不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的层次植物为动物提供不同的食物,动物因食性的
26、不同而分层,同的食物,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C C项正确;种群密度是种项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越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越多,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多,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 D项错误。项错误。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3 3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进行了A A、B B、C C、D D共共4 4组实验,用组实验,用1 000 mL1 000 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皿,棉塞封口,
27、在25 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1)(1)图中曲线、和分别是图中曲线、和分别是_组、组、_组和组和_组的结果。组的结果。(2)B(2)B组和组和A 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
28、 B组组_。(3)D(3)D组和组和B 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 D组组_。(4)(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和和_。(5)(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 答案答案(1)B(1)BA AD D(2)(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的相对面积较小,故溶氧较少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的相
29、对面积较小,故溶氧较少(3)(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质供应较少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质供应较少(4)(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5)(5)浸泡和冲洗浸泡和冲洗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 解析解析 葡萄糖含量丰富、溶氧量高的条件有利于酵母菌的增殖,葡萄糖含量丰富、溶氧量高的条件有利于酵母菌的增殖,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曲线分别是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曲线分别是B B、A A、D D、C C组的结组的结果;果;B B组与组与A A组的唯一差别是培养液体积不同,相同的锥形瓶内,组的唯一差别是培养液体积不同,相同的锥形瓶内
30、,培养液体积大与空气接触的相对面积小,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少;培养液体积大与空气接触的相对面积小,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少;D D组与组与B B组相比,其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较低。取样计数时应先组相比,其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较低。取样计数时应先摇匀再取样,且后期的样液需稀释后再计数。摇匀再取样,且后期的样液需稀释后再计数。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备用习题备用习题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十二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考纲导航考纲导航 热点考向热点考向 1 1对生态系统结构的考查对生态系统结构的考查 2 2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考查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考查 考纲导航考纲导航 复习策略 1把生态系
31、统的结构以知识网络的形式构成相互联系。2把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列表,进行比较。3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列表,进行比较。4把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列表,进行比较。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考纲导航考纲导航探究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应用探究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应用1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1)(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2121 1(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
32、点热点探究(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但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4)食物链、食物网的特点理解 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实现的途径。取食对象一般选取低营养级生物的原因:所含的能量多,不会因有毒物质富集对生物产生较强的毒害作用
33、。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对相关生物量变动的影响 a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b“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生物种群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增加。c“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2122 2 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过多吃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但鹰因为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d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另外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食物链分析结果不
34、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1 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鼠、蟾蜍和蛇等6种生物,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猫头鹰捕食蛇、鼠、鸟;昆虫、鸟及鼠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蟾蜍和鸟捕食昆虫;蛇吞食蟾蜍和鼠。请回答:(1)在方框内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2)此生态系统共有_条食物链。(3)占有2个或2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_。(4)若能量转化效率为15%,那么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_。(5)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_。(6)由于某种原因,昆虫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
35、不大,说明_。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1)(2)5(3)鸟、蛇、猫头鹰(4)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5)植物(6)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着其他食物链传递至顶级营养级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1)6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在题干中已表明,因而可写出食物链与食物网。(3)由该食物网可知占有2个或2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鸟(占第二、第三营养级)、蛇(占第三、第四营养级)、猫头鹰(占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4)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即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有所消耗。因而食物链越长,损耗越大,即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便是最长的食物链。(5)
3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且最主要的成分即生产者,因它处于食物链的首要环节上。(6)营养级别较高的生物,因同时占有多个营养级,故当其中一条食物链被切断时,能量可由其他食物链供应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食物链是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链。分析食物链时应注意: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的构成,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每条食物链的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同一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要根据所在的具体食物链来确定。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37、或者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变式题 如图5123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蝗虫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对狼的影响比对猫头鹰显著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C C 图图5 512123 3 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相关知识。图中有5条食物链;因缺少分解者等,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蝗虫和老鼠都是第二营养级;老鼠全部死亡,猫头鹰无法生存。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二分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应用 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38、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来源太阳能生态系统生物或无机环境途径食物链或食物网多种途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信息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往往是双向的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范围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联系共同将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信息传递则是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种群繁衍及种间关系调节的保障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设计人工生态系统,调整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
39、类最有益的部分。(2)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3)设法保证生态系统中正常的物质循环平衡,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3.特别说明(1)能量流动的方向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2124 4 由图解可以看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第一: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第二:流入下一营养级;第三: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各级消费者同化量摄入量粪便所含能量,即粪便所含
40、能量始终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2 如图5125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2125 5D D 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A项错误;分解者可以从各营养级获得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一定最
41、少,B项错误;图中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兔的同化量摄入草的能量兔的粪便量兔的呼吸作用消耗,D项正确。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点评 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其源头是太阳能,沿食物链(网)渠道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传递,并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段时间内某营养级能量去向除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三个最终流向外,还应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变式题 如图5126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
42、法错误的是()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2126 6C C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解析 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消耗有机物的过程,A项正确;分解者分解的是动物的遗体或残枝败叶的有机物,B项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9.6104 kJ/m2y不正确,没有包含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的保护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
43、比较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联系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上图所示: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1)负反馈调节使生
44、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 实例:如图5127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2127 7(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实例: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2128 8 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图图5 512129 9 4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归纳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项目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形成原因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同时森林、草原等覆盖面积减少,湖泊、沼泽面积减小,调节气候功能下降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
45、气中SO2和氮的氧化物增多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氟氯烃增多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水体酸化;伤害植物的叶和芽;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农作物减产防治措施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因此又叫生态功能。生态旅游观光、文学创作等属于直接价值,但其价值远小于间接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
46、态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4)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避免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例3 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
47、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注:“”表示有;表示有;“”表示无。表示无。(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_;_。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答案(1)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有机物累积不能被分解(3)少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专
48、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解析 据表格分析可知:乙瓶无光照,藻类因光合作用无法进行而死亡,种群密度下降。丙瓶与甲瓶相比,缺乏泥沙,分解者很少,无法将该瓶中动植物遗体、动物的排泄物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丁瓶与甲瓶相比多小鱼,小鱼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低。总结结论的方法:找出该组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归纳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据表格分析甲瓶为对照组,乙瓶、丙瓶、丁瓶都为实验组。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乙瓶与甲瓶相比少光,不久稳定性被破坏,说明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
49、的必要条件;丙瓶与甲瓶相比少分解者,不久稳定性被破坏,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丁瓶与甲瓶相比多小鱼,消费者过多,也造成稳定性被破坏,说明生态瓶中动物不能过多,过多会使生产量消耗量,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点评 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3)如果生态缸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则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强,在没有巨大外界环
50、境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 变式题1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D D 解析 所谓恢复力稳定性主要强调两点: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只有D选项。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要点热点探究要点热点探究变式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