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7802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4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城市化的普遍规律 1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的涵义 所谓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的所谓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大规模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大规模改变的过程,它表现为:的过程,它表现为: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的涵义 o一定区域内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一定区域内的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o农村地区演化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演化为城市地区;o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o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居民生活水平

2、不断提高;o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区不断扩散和推广。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肇始于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肇始于1818世纪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中叶的产业革命。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着以下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着以下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v农业先导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业先导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v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v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农业先导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业先导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3、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总是由一个国家的农业生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总是由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所决定,并在那些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首先产力所决定,并在那些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首先兴盛起来。兴盛起来。这是因为这是因为:只有农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才只有农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才能为城市工业提供能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才能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生产原料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资金原始积累、生产原料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为城市工业产品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能为城市工业产品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工业革命冲破了自给自足、分散无序工业革命冲破了自给自

4、足、分散无序的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使得资本和劳动的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使得资本和劳动力在机器大生产中高度集中,并在集聚效力在机器大生产中高度集中,并在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作用下,导致城市规模的应和规模效应的作用下,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它创造了大量的就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转移,业机会,吸引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转移,并使各种生产和生活服务内容有了新的拓并使各种生产和

5、生活服务内容有了新的拓展,从而给城市化带来质的提高。展,从而给城市化带来质的提高。3.城市化的相关因素城市化的相关因素 (1 1)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互促双向互促共进关系共进关系”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贝利指出:贝利指出:“”。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这种联系不仅存在、而且十分有规律。这种联系不仅存在、而且十分有规律。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双向互促共进关系互促共进关系”表1 1989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应关系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人均GDP()5-1937

6、260-69642420-2937470-79996030-3982080-89856940-49108790以上1075750-593621-资料来源:世界经济.1989.12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双向互促共进关系互促共进关系”之所以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存在客观相关性,是之所以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存在客观相关性,是因为:因为:在众多的商品中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指每单位在众多的商品中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指每单位收入增加导致的需求增加的幅度)较低,人们对农产品的收入增加导致的需求增加的幅度)较低,人们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

7、实际需求会随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的增长引起对它们的需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的增长引起对它们的需求更快地增长,从而带动投入结构(资本、劳力、土地)求更快地增长,从而带动投入结构(资本、劳力、土地)相应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使城市化相应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使城市化步伐得以加快;步伐得以加快;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双向互促共进关系互促共进关系”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投入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投入在第一、二、三产业中所创造的价值大约在第一、二、三产业中所创造的价值大约为为110

8、0100011001000,可见第二、三产业发达,可见第二、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其生产效率得以大大提高,从而的城市,其生产效率得以大大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推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2 2)经济)经济类型影响城市化水平类型影响城市化水平 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越高,一定资本对劳力的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越高,一定资本对劳力的吸收能力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一般说来,轻工业多属于吸收能力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一般说来,轻工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而重工业多属于资金、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而重工业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高。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

9、构成高。因此,一个城市经济类型中轻、重工业的不同比例就影因此,一个城市经济类型中轻、重工业的不同比例就影响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大小,从而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差响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大小,从而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即:异。即:(3 3)科技进步加速城市化进程科技进步加速城市化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众多的技术进步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众多的技术进步因素中,对于城市化最具实质意义的有三项:素中,对于城市化最具实质意义的有三项:使人口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人口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改变了空间和距离概念,使极大地改变了空间和距离概念,使超大城市和城市群应运而生;超大城市和城市群应

10、运而生;将城市文明以更快、更广的态势向将城市文明以更快、更广的态势向农村地区传播推广。农村地区传播推广。4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1979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年美国地理学家R RM M诺瑟姆发现,世界城市化的轨迹可诺瑟姆发现,世界城市化的轨迹可以描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以描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S型曲线。型曲线。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城市化的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v在在30%30%以下为初期,或称以下为初期,或称,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发展速度比较缓慢;v30%-70%30%-70%为中期,或称为中期,或称,发展速度明

11、显加快;,发展速度明显加快;v在在70%70%以上为后期,或称以上为后期,或称成成熟阶段熟阶段,发展速度再次低落,发展速度再次低落,直至基本停滞。直至基本停滞。5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1 1)发展速度的变化:)发展速度的变化:(2 2)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3 3)动力机制的变化:)动力机制的变化:(4 4)空间形态的变化:)空间形态的变化:6城市化的基本形式城市化的基本形式 v 集中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v 扩散型城市化扩散型城市化v 就地型城市化就地型城市化 集中型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 它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它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镇聚集

12、的过程。在城市化的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在城市化的初期,集中型城市化占主导地位。初期,集中型城市化占主导地位。扩散型城市化扩散型城市化 它意味着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基本功它意味着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基本功能向外扩散,将其周围的农村地域转化能向外扩散,将其周围的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在城市化的中期和后期,扩散为城市。在城市化的中期和后期,扩散型城市化是主要趋势。型城市化是主要趋势。就地型城市化就地型城市化 它是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的情况下,它是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某种资源的开发,或由于对外交通地由于某种资源的开发,或由于对外交通地位的突变,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业位的突变,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

13、非农业生产,农村地区迅速转化为城镇。它是城生产,农村地区迅速转化为城镇。它是城市化的一种特例。市化的一种特例。7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v集聚经济效益集聚经济效益 v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 v优位经济效益优位经济效益v外部经济效益外部经济效益 集聚经济效益集聚经济效益 亦称聚合经济效益,亦称聚合经济效益,。它有。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两种表现形式:同类企业的集聚同类企业的集聚:便于开展专业化协作,:便于开展专业化协作,相互促进、加强联合;且有助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加强联合;且有助于平等竞争、共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共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集聚经济效益集聚经济效

14、益 o 多类企业的集聚多类企业的集聚: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且彼此之间互为对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且彼此之间互为对方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使用者,可以减少流通环方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使用者,可以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还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多样节和流通成本;还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源、开拓更大的市场。化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源、开拓更大的市场。正是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在一个城市中集聚,正是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在一个城市中集聚,才使城市的职能更为完备、市场更为丰富、经济才使城市的职能更为完备、市场更为丰富、经济更为强大,从而对区域内的

15、辐射力大为增强。更为强大,从而对区域内的辐射力大为增强。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学认为: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微观经济学认为: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可导致长期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在某大,可导致长期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在某个规模水平上,平均生产成本达到最低点,个规模水平上,平均生产成本达到最低点,此时即为最佳规模。实践证明:此时即为最佳规模。实践证明:。如表。如表2 2所示。所示。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表2 1989年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效益比较项项 目目名名 称称内内容容单位单位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人口规模(万人)200200以上以上100100200200505010010020205

16、0502020以以下下人均国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总值A A元元/人人4889488936573657364536452548254814591459B B%335335251251250250175175100100地均国内地均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总值A A万元万元/kmkm2 21097109745845816916997972323B B%4770477019901990735735422422100100注:A栏为当年实际数;B栏为比较数。优位经济效益优位经济效益 。其表现形式有:。其表现形式有:o依托区域交通干线(如铁路、高速公路、江依托区域交通干线(如铁路、高速公路、江河水道)或重要交

17、通枢纽(如机场、港口、河水道)或重要交通枢纽(如机场、港口、火车编组站);火车编组站);o邻近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是邻近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o拥有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矿藏资源、拥有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矿藏资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外部经济效益外部经济效益 在城市中,外部经济效益表现得十分在城市中,外部经济效益表现得十分突出:人口众多,会减少雇用劳动力的费用;教突出:人口众多,会减少雇用劳动力的费用;教育水平高,使劳动者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完善,育水平高,使劳动者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使生产效率成倍增长使生产效率成

18、倍增长这些都无需企业支付费这些都无需企业支付费用,其好处却由各个企业分享,从而使企业乐于用,其好处却由各个企业分享,从而使企业乐于在城市中集聚。在城市中集聚。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二、中国城市化进程1.计划经济下城市化滞后的根源计划经济下城市化滞后的根源 v农业基础长期薄弱农业基础长期薄弱 v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v忽视第三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忽视第三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发育不良市功能发育不良v户籍管理固化城乡分野户籍管理固化城乡分野 2.市场经济中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市场经济中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v“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镇企的乡镇企业业v几亿

19、几亿“农民工农民工”被排斥于城市的门槛之被排斥于城市的门槛之外外v“城中村城中村”有可能演化为贫民窟有可能演化为贫民窟v 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严重分离和脱节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严重分离和脱节 我国目前工业化水平为我国目前工业化水平为88%,城市化水平只有,城市化水平只有45%三、探索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三、探索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n科学认识城市规模科学认识城市规模 n重新检讨城市发展方针重新检讨城市发展方针 v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v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 1科学认识城市规模科学认识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是指在城市地域空间内聚城市规模是指在城市地域空间内聚

20、集的物质与经济要素在数量上的层次差集的物质与经济要素在数量上的层次差异性,它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经济活动异性,它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经济活动能力、建成区土地面积三个有机组成部能力、建成区土地面积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一定的经济规模吸纳着一定的就业分。一定的经济规模吸纳着一定的就业和人口规模,而一定的人口规模又要求和人口规模,而一定的人口规模又要求有一定的土地规模。有一定的土地规模。科学认识城市规模科学认识城市规模 是否存在某种最佳的城市规模是否存在某种最佳的城市规模?是否存是否存在城市生长的某一临界点,高于或低于这在城市生长的某一临界点,高于或低于这个点,城市的发展都处于相对不经济中个点,城市的发展都

21、处于相对不经济中?世世界银行在界银行在1984198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从来还不能清楚地证实城市大到什么程从来还不能清楚地证实城市大到什么程度会出现不经济现象度会出现不经济现象”。实际上,城市的。实际上,城市的最佳规模并不存在,原因在于:最佳规模并不存在,原因在于:科学认识城市规模科学认识城市规模 影响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是多元化的,它们同影响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是多元化的,它们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和强度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时以不同的方式和强度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形成一个复杂的作用体系;形成一个复杂的作用体系;当规模效益开始对城市增长起抑制作用时,其当规模效益开始对城市增长起抑

22、制作用时,其它效益仍有可能综合地抵消其调控力,使增它效益仍有可能综合地抵消其调控力,使增长得以持续;长得以持续;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令人口、资金、信息、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令人口、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区域内外自由地流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区域内外自由地流动,从而为城市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从而为城市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营养素素”。2重新检讨城市发展方针重新检讨城市发展方针 城市发展方针是一个国家或地城市发展方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体实施城市化进程时的战略选区具体实施城市化进程时的战略选择,表现为处理不同规模、类型城择,表现为处理不同规模、类型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23、。o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 o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 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 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有以下几个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有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在“消灭三大差别消灭三大差别”的思想指导下,实行的思想指导下,实行“反城市化反城市化”政策;政策;1978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控制大城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市规模,多搞小城镇”;1989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城市规划法,规年,全国人大通过城市规划法,规定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

24、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 以上方针反映出一个指导思想,即:大城市弊端多,以上方针反映出一个指导思想,即:大城市弊端多,应予严格限制;而中、小城市是适宜的,应予鼓励发展。应予严格限制;而中、小城市是适宜的,应予鼓励发展。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客观地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客观地看:大城市综合效益优势十分明显,但多受到大城市综合效益优势十分明显,但多受到“城市病城市病”的困扰;的困扰;小城市人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但贴近农村、便于小城市人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但贴近农村、便于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剩余劳

25、动力就地转化;中等城市似乎兼具二者之长,但也难免二者之短。中等城市似乎兼具二者之长,但也难免二者之短。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 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并不天然地存在绝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并不天然地存在绝对优劣,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规定限制谁、鼓励谁。对优劣,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规定限制谁、鼓励谁。这是因为:这是因为:从空间角度看,各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从空间角度看,各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应走不同的城市化道路;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应走不同的城市化道路;从时间角度看,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从时间角度看,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不同,应有不同的城市化战略

26、;的发展阶段不同,应有不同的城市化战略;从城镇体系的结构完整性看,不同规模层级从城镇体系的结构完整性看,不同规模层级的城市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的城市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 从事物发展本身的动态性看,大与小是一个相从事物发展本身的动态性看,大与小是一个相对的、暂时的概念,任何事物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对的、暂时的概念,任何事物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演化;到大、不断演化;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看,城市的发展取决于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看,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市场调控的力量而非人为的市场调控的力量而非人为的“限制限制”或或“鼓励鼓励”。综上

27、所述,我国城市发展方针应调整为: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发展方针应调整为:3.3.中国城市化道路分析中国城市化道路分析 (1 1)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基础和前提 (2 2)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核心作用,辐射和带动区域的发展城市群)的核心作用,辐射和带动区域的发展 (3 3)完善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合理增长)完善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合理增长 (4 4)积极发展有条件的小城镇,打破传统的)积极发展有条件的小城镇,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二元结构”,从城乡统筹发展走向城乡一体化,从城乡统筹发

28、展走向城乡一体化四、城市现代化四、城市现代化n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n“二次现代化二次现代化”理论理论n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 1.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人类文明史上发生过四次革命,划分为四个时代:人类文明史上发生过四次革命,划分为四个时代:第一次是工具制造革命,使人类区别于动物,进入第一次是工具制造革命,使人类区别于动物,进入原始社会、工具时代;原始社会、工具时代;第二次是农业革命,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第二次是农业革命,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进入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农业文明时代;第三次是工业革命,人类从手工生产变成

29、机器大生第三次是工业革命,人类从手工生产变成机器大生产,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产,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第四次是知识革命,人类从物质消费主导型转向知第四次是知识革命,人类从物质消费主导型转向知识消费主导型,进入信息社会、知识时代。识消费主导型,进入信息社会、知识时代。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表表9 9 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时代时代工具时代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工业时代知识时代知识时代大致大致时间时间250250万年前万年前6 6千年前千年前6 6千年前千年前公元公元17631763年年公元公元17631763年年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20

3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开始开始主要主要特征特征工具制造革命工具制造革命没有文字没有文字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文字和国家产生文字和国家产生奴隶制与封建制奴隶制与封建制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机械化与电气化机械化与电气化城市化浪潮城市化浪潮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革命知识革命计算机与互联网计算机与互联网人与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协调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表表10 10 四种经济形态的比较四种经济形态的比较名称名称原始经济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经济经济内涵内涵以狩猎和采集以狩猎和采集为基础为基础以农业为基础,含农、

31、以农业为基础,含农、林、牧、渔等业林、牧、渔等业以工业为基础,含采以工业为基础,含采矿、制造、建筑和市矿、制造、建筑和市政公共事业等政公共事业等以知识为基础,含知识以知识为基础,含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型服务业型服务业核心核心要素要素人口人口土地、人口土地、人口资本、有形资产、资本、有形资产、劳动劳动知识、无形资产知识、无形资产知识型劳动者知识型劳动者生产生产技术技术原始工具制造原始工具制造自然耕作,种植、灌自然耕作,种植、灌溉、养殖技术溉、养殖技术专业化、自动化、标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准化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化 生产生产方式方式手工生产手工生产

32、手工生产、地主庄园手工生产、地主庄园式生产、自给自足式生产、自给自足机械化、电气化、机械化、电气化、大大规模生产规模生产 网络化、特色化、分散网络化、特色化、分散性、及时性性、及时性 生产生产管理管理自发状态自发状态自然管理、权威管理自然管理、权威管理科学管理、成本管理、科学管理、成本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管效率管理、质量管理理 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创新管理、柔性管理、文化管柔性管理、文化管理理 2.“二次现代化二次现代化”理论理论 v第一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是人类社会的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现代化,即经典现代化。它以工业革命一次现代

33、化,即经典现代化。它以工业革命为启动标志。为启动标志。世界上以欧、美为首的世界上以欧、美为首的5050多个发达国家均已多个发达国家均已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它国家则正在进行之中、或刚刚踏入门槛其它国家则正在进行之中、或刚刚踏入门槛 二次现代化理论二次现代化理论 v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过渡是人类社会的第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过渡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即再次现代化。它以知识革命二次现代化,即再次现代化。它以知识革命为启动标志。为启动标志。发达国家正踏上第二次现代化的进程;发达国家正踏上第二次现代化的进程;少数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尽快缩

34、短少数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尽快缩短“时间差时间差”,以以“跳跃式跳跃式”发展提前进入其行列。发展提前进入其行列。两次现代化的特征可以从表两次现代化的特征可以从表1010的比较中看出。的比较中看出。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表表11 11 两次现代化的特征比较两次现代化的特征比较比较内容比较内容第一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启动标志启动标志工业革命(公元工业革命(公元1763年)年)知识革命(知识革命(20世纪世纪70年代)年代)政治领域政治领域民主化、法治化、阶层化民主化、法治化、阶层化国际化、平权化国际化、平权化经济领域经济领域工业化、专业化、机械化、工业化、专业化、机械化、自动

35、化自动化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社会领域社会领域城市化、福利化城市化、福利化社区化、网络化社区化、网络化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宗教世俗化、经济意识宗教世俗化、经济意识文化多元化、自然生态意识文化多元化、自然生态意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我国2002007 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是: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是:第一产业占第一产业占1 11.7%1.7%;第二产业占第二产业占49.2%49.2%;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占3 39.1%9.1%。根据根据“二次现代化二次现代化”理论,应该说,在理论,应该说,在2020世纪末,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基本

36、从农我国已初步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基本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而在而在2121世纪中叶,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基本实现世纪中叶,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即从工业社会进入到知识社会。第二次现代化,即从工业社会进入到知识社会。3.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 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城市现代化的内涵 城市现代化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政城市现代化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传统治、文化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现代化的城市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现代化的城市应该集中体现了当代社会生

37、产力的高端水平应该集中体现了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高端水平和精神文明的丰富成果。和精神文明的丰富成果。城市现代化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信息化。城市现代化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信息化。城市现代化的评价城市现代化的评价表表12 12 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 指标类型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指标名称指标标准指标标准备注备注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2616261美元美元正指标正指标经济类经济类2.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5%15%逆指标逆指标指标指标3.3.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5%45%正指标正指标4

38、.4.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30%30%逆指标逆指标5.5.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50%50%正指标正指标6.6.每千人口医生数每千人口医生数11人人正指标正指标社会类社会类7.7.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3030逆指标逆指标指标指标8.8.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070岁岁正指标正指标9.9.成人识字率成人识字率80%80%正指标正指标10.10.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占同龄人口比例)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占同龄人口比例)15%15%正指标正指标城市现代化的评价城市现代化的评价表表13 13 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1 1)指标类

39、型指标类型指指 标标 内内 容容备注备注1.1.研究开发经费(研究开发经费(R&DR&D)占占GDPGDP比重比重正指标正指标知识创新类知识创新类2.2.从事从事R&D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与总劳动力之比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与总劳动力之比正指标正指标3.3.每百万人口申请居民国内专利数每百万人口申请居民国内专利数正指标正指标4.4.在校中学生占适龄人口比重在校中学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正指标正指标知识传播类知识传播类5.5.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比重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正指标正指标6.6.每千人口拥有电视机数每千人口拥有电视机数正指标正指标7.7.每万人口拥有因特网用户数每万人

40、口拥有因特网用户数正指标正指标城市现代化的评价城市现代化的评价表表13 13 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2 2)指标类型指标类型指指 标标 内内 容容备注备注8.8.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正指标正指标知识应用知识应用9.9.每千人口医生数每千人口医生数正指标正指标(生活质量)(生活质量)10.10.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逆指标逆指标11.1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正指标正指标12.12.年人均能源消费(人均千克石油当量)年人均能源消费(人均千克石油当量)正指标正指标13.13.人居国内生产总值人居国内生产总值正指标正指标知识应用知识应用14.14.人均购买

41、力(按购买力平价人均购买力(按购买力平价PPPPPP计算的人均计算的人均GDPGDP)正指标正指标(经济质量)(经济质量)15.15.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GDP比重比重逆指标逆指标16.16.农业和工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农业和工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逆指标逆指标城市现代化的评价城市现代化的评价表表14 14 20062006年我国各地区现代化实现程度(不含港、澳、台)年我国各地区现代化实现程度(不含港、澳、台)排名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第二次现代化实现程度(%)1 上海 100 北京 932 北京 98上海 843 天津 96天津 724 浙江 94浙江 555 广

42、东、江苏 93辽宁 536 辽宁、福建 90 江苏 517 重庆、山东 88广东 498吉林、湖北、内蒙 87 陕西、黑龙江 469 黑龙江、山西 86 山东 4510 河北 85 吉林 44 全国平均全国平均 8787 全国平均全国平均 4040 世界平均世界平均 9494 世界平均世界平均 5151五、中心城市的五、中心城市的“中心中心”地位地位、前工业社会的中心城市、前工业社会的中心城市 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 商业中心商业中心 交通中心交通中心、工业社会的中心城市、工业社会的中心城市主要功能是经济中心,最高形式是金融中心主要功能是经济中心,最高形式是金融中心 贸易中心贸易中心 交通中心交通中心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市的“中心中心”地位地位、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中心城市、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中心城市 主要功能是信息中心,基础是经济中心主要功能是信息中心,基础是经济中心 流通中心流通中心 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现代化的中心城市、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夯实夯实“硬实力硬实力”先进制造业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金融中心增强增强“软实力软实力”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创新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创新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