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科学上册判断题专项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要使眼睛看到物体,这个物体一定要是光源。(_)2.激光笔发出的光,不可以直接用肉眼看。(_)3.蜡烛是自然光源。(_)4.太阳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_)5.我们在没有光的房间里,看不到任何东西,等过半小时后,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了。(_)6.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长度是在变化的,但方向是不变的。(_)7.影子的方向总是与光源的方向相反。(_)8.在电影院看电影,我们能看到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荧幕上发生了折射。(_)9.光年是计算时间的单位。(_)10.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_)11.一个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由太阳
2、的高度决定的。(_)12.一天中,大树的影子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中午的影子最长。(_)13.光不可以穿过窗户的玻璃。(_)14.光会一直沿直线传播下去。(_)15.手电筒发出的光能穿过玻璃,但不能穿过科学课本。(_)16.无论怎么调整观察角度,鱼缸的一株水草都不会变成两株。(_)17.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_)18.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_)19.我所知道的光路,都是可逆的。(_)20.光从空气进入水中,都会发生折射。(_)21.快速旋转涂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_)22.每种颜色的光发生的折射程度是一样的。
3、(_)23.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_)24.白光通过棱镜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黑、紫七色光。(_)25.牛顿最早利用三棱镜发现了太阳光由七色光组成。(_)26.光遇到表面不光滑的物体不会发生反射。(_)27.教室的墙刷成白色能更好地反射光,使教室看起来更明亮。(_)28.三棱镜和潜望镜应用的都是光的反射原理。(_)29.要想看到自己的后脑勺,需要用一面镜子就可以了。(_)30.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里最不能缺少的是两片平面镜。(_)31.中国西部高山较多,东部平原较多。(_)32.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多、海洋少。(_)33.地形图上有不同的颜色,这些不同的
4、颜色只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不表示地势的高低。(_)34.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砂岩就是岩浆岩。(_)35.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_)36.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_)37.地球内部在不断运动。(_)38.地球从地心到表面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_)39.按照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_)40.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山脉。(_)41.地球的内部,越往深入,温度越高,压力越大。(_)4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厚度完全相同。(_)43.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_)44.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由地震形成的。(_)45.地震带来的危
5、害很多,如山体滑坡、堰塞湖等。(_)46.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不会带来任何好处。(_)47.火山灰和火山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_)48.我们一般使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_)49.我国境内没有火山。(_)50.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的作用。(_)51.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_)52.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运的现象叫做侵蚀。(_)5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就形成了戈壁。(_)54.风能吹起土壤和沙子,但不能改变岩石的形状。(_)55.砍伐森林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_)56
6、.平原地区比山区更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_)57.我国黄土高原的土质松散,容易被雨水侵蚀,因此土地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_)58.在三角洲地带沉积着大量的泥沙。(_)59.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高原。(_)60.越往河流上游走会发现鹅卵石越光滑。(_)61.水土流失会形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_)62.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土壤的颗粒越大越容易被水流带走。(_)63.地表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_)64.地形地貌的改变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与地球外部的力量无关。(_)65.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行为会减少植物覆盖,导致水土流失。(_)66.大树也会记录
7、时间,它的年轮就是记录时间的痕迹。(_)67.时间的流逝速度是有快有慢的,白天快,晚上慢。(_)68.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_)69.燃香不可以用来计时。(_)70.古代的一个时辰就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_)71.在“观察水流的速度”实验中,水流的速度先慢后快。(_)72.“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_)73.虽然同一个沙漏中沙子的流速会改变,但每次流完全部沙子所用的时间是固定的。(_)74.小科的水钟计时还不到10分钟,盛水容器中的水就满了,他应该将滴水孔钻得更大。(_)75.在自制泄水型或受水型水钟上画刻度,都是均匀的。(_)76
8、.盛水容器的形状不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_)77.制作水钟前,我们要先完成设计方案。(_)78.小雅制作了一个水钟,水位越低,水流的速度越快。(_)79.为了让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可以改进水钟,使容器中的水位不变。(_)80.机械摆钟不受天气和温度的影响。(_)81.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_)82.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_)83.摆从一边摆到另一边算摆动一次。(_)84.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_)85.我们自己制作的摆,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_)86.荡秋千时,相同时间内同一个人坐着比站着荡的次数多。(_)87.摆钟如果走快
9、了,我们可以适当向上调节摆锤的螺母。(_)88.一定条件下,摆锤越重,摆的速度越快。(_)89.摆绳长度完全相同的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不一定完全相同。(_)90.我们可以做一组对比实验,同时研究摆锤的质量和摆绳的长短对摆的快慢的影响。(_)91.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和摆角大小无关。(_)92.摆长与摆幅不变,使摆锤的重量增加,不影响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_)93.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的螺母。(_)94.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60次。(_)95.制作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它们的摆绳长度基本相等。(_)96.我们自己做的摆,摆动时方向会发生偏离。(_)9
10、7.在摆绳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越快。(_)98.现在我们常用的计时工具有钟表、手机、电脑等。(_)99.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原子钟,不存在误差。(_)100.我们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是非常准确的。(_)附:参考答案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物体不一定是光源。2.激光的发射能力强和能量的高度集中,所以亮度很高,它比普通光源高亿万倍,对人的眼睛伤害性大,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激光笔发出的光。故该判断是正确的。3.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
11、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4.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中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是自然光源;随着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而制造出来的发光的物体是人造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荧光灯是人造光源。5.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我们才能看见物体。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如果在没有光的房间里,我们将看不见东西。6.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长度和方向都是在变化的。太阳一天的方向变化是东-南-西,所以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西-北-东。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7.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
12、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的方向总是与光源的方向相反。8.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游戏、皮影戏等。在电影院看电影,我们能看到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10.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皮影戏、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利用了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1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一天
13、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1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13.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影子,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可以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例如一块玻璃、一张纸,光不可以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比如木头、石头。1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光不是会一直沿直线
14、传播下去,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15.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产生离不开呈现影子的屏幕。因此,手影戏表演中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光屏。玻璃透光性好,科学课本是不透光的,因此手电筒发出的光能穿过玻璃,但不能穿过科学课本。16.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果从鱼缸的一条棱上观察水草,由于光的折射,一株水草看起来变成了两株。17.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18.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
15、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19.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但是光的折射、光的反射,都可以表明光路都是可逆的。20.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种现象是光的折射。光线如果垂直射入则不会发生折射。21.白光的三种基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色混合可形成白光。因此,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用水彩笔均匀地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然后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22.太阳光经过三
16、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七种颜色。23.光是一种电磁波,由于波长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可见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组合而成。因此,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作用,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彩色光带。24.太阳光是白光,经过棱镜发生色散,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25.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16
17、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发现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著名的色散实验。2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强;物体表面越粗糙,并不是不会发生反射,而是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弱。2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所以教室的墙刷成白色能更好地反射光,使教室看起来更明亮。2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
18、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三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2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要想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至少需要两面镜子。30.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利用了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它里边有两块平行的平面镜,镜面都跟水平方向成45角,光线通过镜面两次反射后,在下方可以看到上方的影像,反射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
19、高原、丘陵占2/3以上,平原、盆地等不足1/3,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题目说法正确。32.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水球”。33.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地形图上有不同颜色,颜色的不同表示海拔高度不同,地势高低不同。34.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砂岩是沉积岩
20、,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35.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它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层次,并且沉积岩中常有化石。36.在地形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37.火山和地震属于内力地质作用,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力量。从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中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38.地球内部圈层从表面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厚度最薄,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左右,地幔厚度近2900千米,地核厚度达3500千米。39.地质学
21、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它们有不同的花纹。40.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叫火山喷发;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发生褶皱、断裂,使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这种自然现象叫地震。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山脉。41.地球内部越往下,上面积累的岩石层越大,压力就越大;由于板块运动与地球内部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热核反应,导致地球内部蓄积了很多热量,越进入地心,热量越多,自然
22、温度越高。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4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最厚的一层是地核。43.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如发生地震时地壳内岩石层发生拉伸断裂。44.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黄河第一湾处于我国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的交界地区,在此黄河受山脉的影响,流向由西北向东南,转为由东南向西北,形成一个“U”型湾,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45.地震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
23、等地动现象。地震危害包括:山崩、滑坡、大地变形、瓦斯泄露、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堰塞湖等等。46.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导致泥石泥和地震等坏处,但是火山肥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47.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使土壤肥沃;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喷发频繁的地区,往往有丰富
24、的地热资源,从而成为旅游胜地,如日本的富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等。48.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我们一般使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49.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可分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我国境内的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有些火山在历史上有过活动的记载,但后来一直没有活动,这种火山就称作休眠火山。我国境内有许多的火山。50.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是典
25、型的风蚀性地貌,是风力长期作用的结果。雅丹地貌的形成,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先湖泊的底部,堆,积着流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后来,由于湖水干涸,泥沙层露出地面。强风、大雪和雨水像锋利的刻刀,每时每刻侵蚀着泥沙层。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今天这些奇形怪状的地貌。51.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岩石受到风化后,经过水流的冲击、搬运,岩石受到了反复的相互摩擦、磨圆,终于形成了光滑的卵石。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的空气流动常形成风,风力作用是改变地表形态的重要因素,对改变地形发生着持续不断的缓慢作用。52.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
26、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风化后的岩石、沙土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53.沙洲就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就形成了戈壁。54.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让岩石的形状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风化作用,在这种作用下整体的岩石会发生破碎,最终变成土壤。55.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
27、容易被侵蚀。砍伐森林会加快侵蚀。56.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山区植被覆盖比平原地区少,坡度也比平原地区大,所以更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作用。57.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要保护土壤,减少对土壤的侵蚀。我国黄土高原的土质松散,容易被雨水侵蚀,因此土地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58.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河口三角洲
28、,其成因是: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59.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人海口往往是平原。60.高山上的岩石经温差、冰、植物等的风化作用,掉到山脚下,崩塌下来的碎石被山洪、大雨等冲到河里,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水的冲击和互相磨擦,变得越来越圆,最后形成了鹅卵石,上流水流比较急,落差大,鹅卵石停不下来,到了中下游鹅卵石沉积下来。
29、所以越往河流下游走会发现鹅卵石越光滑。61.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破坏土壤肥力,加剧沟壑发展,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造成土地资源严重破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62.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土壤的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水流带走。63.64.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这些属于地球的内部力量。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
30、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这些属于地球的外部力量。65.过度放牧、乱砍乱伐可能引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爆发泥石流,保护森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水土流失。66.树木年轮能够记录树木的年龄,也能反映树木的生长情况,所以我们从大树的年轮可以追寻时间的痕迹。67.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68.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
31、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69.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一炷香、一根蜡烛都可以用来计时。70.【详解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我国古代一昼夜为12个时辰,所以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71.滴漏水滴的快慢与杯底孔的大小有关,孔越大,滴得越快;还与杯中的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滴得越快。在“观察水流的速度”实验中,水流的速度先快后慢。72.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
32、,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题目说法正确。73.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沙漏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的,通过充满了沙子的玻璃球从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同一个沙漏中沙子的流速会改变,但每次流完全部沙子所用的时间是固定的。题目说法正确。74.水钟是利用流水的稳定性来计时,计时精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与钟表对照,水钟计时不够准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小科的水钟计时还不到10分钟,盛水容器中的水就满了,他应该将滴水孔钻得更小。75.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一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
33、据这一特点制作来计时。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类。在自制泄水型或受水型水钟上画刻度,水钟刻度是不均匀的,因为水下滴的速度先快后慢。76.盛水容器的形状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容器形状规则会提高水钟计时的准确性。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77.水钟可以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制作水钟前,要提前确定好水钟的类型,做好设计方案。78.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79.水位的高低是影响水流稳定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所以为了保证水钟的准确性,在上部
34、的容器中均匀加水,水位始终保持不变。题目说法正确。80.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只能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机械摆钟不受天气和温度的影响。题目说法正确。81.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制作的。82.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
35、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83.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越短摆动越快。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摆动一次。84.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85.正确我们自己制作的摆,因为能量的损失,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能量是随时随地会被消耗的。86.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类似于我们玩过的秋千。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荡秋千时,相同时间内
36、同一个人坐着的话,相当于摆长长,荡的次数就少;站着荡的时候,摆长短,次数多。87.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摆钟如果走快了,我们可以适当向下调节摆锤的螺母,这样摆长变长,摆速就变慢了。88.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8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
37、摆锤和摆幅无关。摆绳长度完全一样,但是摆锤的形状不同,也会导致摆长不同,摆长不同,则摆摆动的快慢不同。90.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做对比实验时,一次只能研究一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所以不能同时研究两个因素对摆的快慢的影响,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91.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92.单摆的摆动速度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动的幅度无关,只与摆的长短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单摆的
38、摆动速度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保持摆长和摆幅不变,增加摆锤的重量,摆的摆动次数不变。93.摆钟利用单摆的等时性特点,摆钟出现大大的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的螺母。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与摆的幅度和摆锤的重量是无关。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绳越短,摆动速度越快,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摆的快慢,要求学生掌握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94.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机械摆钟利用了摆的等时性原理,为了精确计时,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95.
3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慢;摆长越短,摆得快。制作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它们的摆绳长度基本相等,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96.拿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自己做的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动方向发生偏离、摆动快慢不变,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97.影响摆锤速度的因素是摆长,摆长越短,摆锤转动的速度就越快,摆长指的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位置,也就是说,重物越往上,摆锤的重心越往上,摆长就越短,摆锤转动的速度就越快。98.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除了“日晷”、“漏”外,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现在我们常用的计时工具有钟表、手机、电脑等。99.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就是原子钟,它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原子钟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释放能量时发出的电磁波来计时的。精度可以达到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100.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快;心情焦急、烦燥时,感觉时间过得慢。所以根据自身的感觉来估计时间是不准确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