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12月24日第四章第四章 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第一节 民事法律事实概述民事法律事实概述 2022年12月24日 一、民事法律关系本质上是社会关系,人与一、民事法律关系本质上是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恒定、永久存在的,而是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恒定、永久存在的,而是随时处在变动当中,随时处在变动当中,“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任,任何一个民事法律行为都有产生、变更和终止的过何一个民事法律行为都有产生、变更和终止的过程。程。1.产生产生 2.消灭消灭 3.变更:变更: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 202
2、2年12月24日 二、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二、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事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事实实。1.1.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依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依赖于一定客观情况的发生。赖于一定客观情况的发生。例:一个人的死亡是重要的法律事实,会例:一个人的死亡是重要的法律事实,会引起众多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引起众多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2022年12月24日死死亡亡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继承关系的开始继承关系的开始婚姻关系婚姻关系自动消灭自动消灭合伙关系合伙关系待定状态待定状态演出合同演出合同(终(终 止)止)2022年12月24日
3、2.并不是所有的客观情况都可以引起并不是所有的客观情况都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只有法律规定能够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只有法律规定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事实才是民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事实才是民事法律事实。换句话说,事法律事实。换句话说,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必须和必须和法律规定法律规定相结合,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相结合,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的变动。2022年12月24日 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一)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一)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的客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的客观事实。观事
4、实。1.自然事件:(天灾)自然事件:(天灾)2.社会事件:(社会事件:(人祸)人祸)社会事件虽然是由人引起的,但是与具社会事件虽然是由人引起的,但是与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意志无关。2022年12月24日(二)行为:当事人有意识地产生、变更、终止民二)行为:当事人有意识地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活动。事法律关系的活动。1.违法行为:民事上的违法违法行为:民事上的违法财产责任财产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2.合法行为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都是当事人有意识的改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都是当事人有意识的改变自己与他人的法律关
5、系的活动,但两者的区别在变自己与他人的法律关系的活动,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合法行为得到法律的认可,达到当事人所预期于:合法行为得到法律的认可,达到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不是没有后果,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不是没有后果,只不过后果只不过后果与与当事人预期的后果不符甚至相反当事人预期的后果不符甚至相反。2022年12月24日习题:习题:甲家的鱼池与乙家鱼池相连,因暴雨甲家鱼池中甲家的鱼池与乙家鱼池相连,因暴雨甲家鱼池中的鱼进入乙家鱼池中,这一法律事实属于的鱼进入乙家鱼池中,这一法律事实属于()。)。A A、事件、事件 B B、事实行为、事实行为 C C、民事行为、民事行为 D D、民事法律行
6、为、民事法律行为2022年12月24日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律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本质是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本质是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随时处在变动当中,即民事法律关系由一个产生、随时处在变动当中,即民事法律关系由一个产生、变更、消灭的过程。变更、消灭的过程。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情况。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情况。根据与当事人意志是否相关,民事法律事实根据与当事人意志是否相关,民事法律事实有分为事件和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7、是指当事人设有分为事件和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2022年12月24日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主体主体内容(权利义务)内容(权利义务)客体客体民事法民事法律规范律规范 民民 事事法律事实法律事实事件事件行为行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合法行为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引起引起变动变动小结:小结:2022年12月24日第二节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一、定义一、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有意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有意识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识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系的合法行为。(
8、一)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能引起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能引起行为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1.合法行为合法行为 2.民事后果民事后果 2022年12月24日 (二)民事法律行为以(二)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为要素为要素。意思表示:民事主体将自己内心预期希望发生意思表示:民事主体将自己内心预期希望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意思,通过各种形式表示与外部的一定法律后果的意思,通过各种形式表示与外部的行为。行为。1.意思表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思表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动机动机”和和“表示行为表示行为”:(1)“动机动机”:动机是指当事人进行某种法律行:动机是指当事人进行某种法律行为的
9、起因。为的起因。A.“法律规范行为而不规范内心想法法律规范行为而不规范内心想法”;B.动机的错误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动机的错误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C.如何保护动机:动机的外在化,如何保护动机:动机的外在化,2022年12月24日 (2)表意行为:当事人将内心动机表现出来,表意行为:当事人将内心动机表现出来,为他人所感知的过程。为他人所感知的过程。意思表示的方式,也就是法意思表示的方式,也就是法律行为的形式。根据民法通则律行为的形式。根据民法通则56条的规定,意条的规定,意思表示可以采取口头、书面、推定和默示四种方式。思表示可以采取口头、书面、推定和默示四种方式。口头形式:口头形式:书
10、面形式:书面形式:A.一般书面形式:行为人用文字形式做出意一般书面形式:行为人用文字形式做出意思表示,签名盖章后即可发生法律效力。思表示,签名盖章后即可发生法律效力。合同法合同法11条: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传、传真、电子数据和电子邮件)据电文(包括电传、传真、电子数据和电子邮件)书面合同的范围,哪些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合同的范围,哪些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商业借贷商业借贷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 建设工程建设工程 技术开发和转让技术开发和转让 2022年12月24日 B.特殊的书面形式:行为人除了用文特殊的书面形式:行为人除了用文字做出意
11、思表示以外,还需要履行其它法字做出意思表示以外,还需要履行其它法律规定的手续。律规定的手续。a.公证程序:公证程序:自愿原则;适用范围自愿原则;适用范围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证据优先。证据优先。b.鉴证:鉴证:c.登记和批准:登记和批准:作为合同生效要件的登记;作为合同生效要件的登记;作为合同备案的登记;作为合同备案的登记;作为所有权转移要件的登记;作为所有权转移要件的登记;保护第三人的登记保护第三人的登记2022年12月24日(3)推定形式:指一方当事人不用口推定形式:指一方当事人不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表达起内心意愿,只是头或者书面形式表达起内心意愿,只是做出某种积极的行为做出某种积极的行为,
12、另一方当事人根另一方当事人根据这种行为,足以认识推知对方的内心据这种行为,足以认识推知对方的内心意愿。意愿。2022年12月24日 以推定形式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容易出现双以推定形式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容易出现双方对行为性质的误解,需要由法官判断合同的性方对行为性质的误解,需要由法官判断合同的性质。质。案例:某女士去超市购物,将皮包、手机等物品放案例:某女士去超市购物,将皮包、手机等物品放入超市为顾客提供的自助式寄存柜中(需投入一枚入超市为顾客提供的自助式寄存柜中(需投入一枚一元硬币),并获得了一张开启寄存箱的密码纸条。一元硬币),并获得了一张开启寄存箱的密码纸条。待她购物完毕,打开寄存箱后,发现
13、所存物品不翼待她购物完毕,打开寄存箱后,发现所存物品不翼而飞。该女士遂向法院起诉超市,要求超市赔偿自而飞。该女士遂向法院起诉超市,要求超市赔偿自己存放在寄存箱中的物品,价值共计己存放在寄存箱中的物品,价值共计1万余元。超万余元。超市认为寄存柜上贴有市认为寄存柜上贴有“自助存包,责任自负自助存包,责任自负”、“现金及贵重物品不得寄存现金及贵重物品不得寄存”等字样,且寄存箱在等字样,且寄存箱在开启之前并无被撬痕迹,故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开启之前并无被撬痕迹,故无须承担法律责任。消费者使用自助寄存柜的行为,对消费者和超消费者使用自助寄存柜的行为,对消费者和超市之间所形成的合同性质如何认定?市之间所形成
14、的合同性质如何认定?2022年12月24日 (4)默示行为:指行为人没有任何积默示行为:指行为人没有任何积极作为,完全处于一种极作为,完全处于一种“沉默沉默”状态。状态。默示行为的效力前提是默示行为的效力前提是“当事人约定当事人约定”或或“法律规法律规定定”。口头、书面、推定、沉默四种意思表示的形式,口头、书面、推定、沉默四种意思表示的形式,其实都来源于生活,法律的目的本身就是调整社会生其实都来源于生活,法律的目的本身就是调整社会生活。这四种表达方式本身在生活中就是广泛存在的。活。这四种表达方式本身在生活中就是广泛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实质是允许民事主体依照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实质是允许民事
15、主体依照自己的意思对相互之间关系创设法律,是对民法自己的意思对相互之间关系创设法律,是对民法“意意思自治思自治”原则的具体落实。原则的具体落实。2022年12月24日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一)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的状况,将其分为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的状况,将其分为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共同法律行为。为和共同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就是指根据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单方法律行为就是指根据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成立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是只要有一方就可以成立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是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16、就可以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可以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必须在法定的情况下才产生效力:单方法律行为必须在法定的情况下才产生效力:立遗嘱的行为立遗嘱的行为 VS 放弃遗赠的行为放弃遗赠的行为 2022年12月24日 双方法律行为,又称双方法律行为,又称“交叉行为交叉行为”,即双方当事,即双方当事人为了追求不同的目的而作出不同的意思表示,也就人为了追求不同的目的而作出不同的意思表示,也就是双方当事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法律是双方当事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后果的法律行为。共同法律行为,又称共同法律行为,又称“合致行为合致行为”,是指多个
17、当,是指多个当事人追求共同的目标所做出的意思表示。事人追求共同的目标所做出的意思表示。ABABC合伙合伙2022年12月24日(二)有偿的法律行为和无偿的法律行为。(二)有偿的法律行为和无偿的法律行为。有偿的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在给以了对方某种有偿的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在给以了对方某种利益之后,对方当事人在得到这个利益的时候,必须为此而利益之后,对方当事人在得到这个利益的时候,必须为此而支付相应对价的民事法律行为。支付相应对价的民事法律行为。无偿民事法律行为指一方当无偿民事法律行为指一方当事人在给以对方当事人某种利益以后,对方当事人在得到这事人在给以对方当事人某种利益以后,对方当事人在
18、得到这种利益的情况下,不需要支付任何报偿或者代价的法律行为。种利益的情况下,不需要支付任何报偿或者代价的法律行为。法律规定为无偿的行为:赠与、借用、保证法律规定为无偿的行为:赠与、借用、保证 没有约定,视为无偿的行为:保管、委托、自然人借贷没有约定,视为无偿的行为:保管、委托、自然人借贷 区别有偿和无偿的意义在于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区别有偿和无偿的意义在于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一般过失一般过失 VS 故意或重大过失故意或重大过失 2022年12月24日 (三)诺成性的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的法律行为。(三)诺成性的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的法律行为。诺成性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诺成性
19、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实践性法律行为是指那种除了意思表示以外,行为,实践性法律行为是指那种除了意思表示以外,还需要有物的交付来作为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还需要有物的交付来作为生效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保管合同保管合同 自然人的借贷自然人的借贷 定金合同定金合同 赠与合同究竟是诺成性的法律行为,还是实践赠与合同究竟是诺成性的法律行为,还是实践性的法律行为?性的法律行为?合同法第合同法第185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第186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
20、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撤销权)(撤销权)2022年12月24日 (四)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四)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所谓要式法律行为,就是法律规定必须所谓要式法律行为,就是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或者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成采取一定的形式或者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或者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立或者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要式法律行为就是指那些法律不要求不要式法律行为就是指那些法律不要求采取任何特定的形式,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采取任何特定的形式,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形式要件就能够使其成立和生效的民事法律形式要件就能够使其成立和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21、。行为。2022年12月24日 第三节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的区别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的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成立,是指某一个意思表示的行为,是指某一个意思表示的行为符合民事行为存在的条件,从而确定其构成民事法律符合民事行为存在的条件,从而确定其构成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事实状态)(事实状态)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生效,是指已经成立了的民事法,是指已经成立了的民事法律行为获得法律(国家)的认可,依照当事人的意思律行为获得法律(国家)的认可,依照当事人的意思内容发生法律效力。内容发生法律效力。(价值判断)
22、(价值判断)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99%的法律行为都是成立和生效同时完成,的法律行为都是成立和生效同时完成,但是有三种情况下,合同成立和生效在时间上有差异,合同可但是有三种情况下,合同成立和生效在时间上有差异,合同可能成立了,但是还没有生效:能成立了,但是还没有生效:(1)除了双方签字盖章,还需要)除了双方签字盖章,还需要“登记批准登记批准”才产生效力才产生效力的合同。的合同。2022年12月24日 (2)“附生效条件的合同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民事法律: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定一定的条件,把条件的成就与否行为中设定一定的条件,把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依据。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依
23、据。民法通则第民法通则第62条: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1.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2.条件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条件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 3.条件必须合法条件必须合法 2022年12月24日习题:习题: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与你。则与你。则()()。A A、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有效、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有效 B B、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无效、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无效C C、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有效、所附条件有效
24、,行为有效 D D、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无效、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无效下列行为中,不得附条件的有(下列行为中,不得附条件的有()。)。A A、法定抵销、法定抵销 B B、结婚、结婚 C C、票据背书、票据背书 D D、借款行为、借款行为2022年12月24日案例:案例:小兰与袁老太的儿子小光于去年小兰与袁老太的儿子小光于去年1111月确立恋爱关月确立恋爱关系。今年系。今年2 2月月1212日,袁老太一家到小兰家拜访日,袁老太一家到小兰家拜访她的父母,为了表示诚意,袁老太当场塞给小她的父母,为了表示诚意,袁老太当场塞给小兰两万元钱,让她随便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兰两万元钱,让她随便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25、没想到刚过了两个月,儿子小光却主动提出与小没想到刚过了两个月,儿子小光却主动提出与小兰分手,俩人的婚事儿也泡了汤。但已送出去兰分手,俩人的婚事儿也泡了汤。但已送出去的两万元财礼,对于已退休的袁老太来说,不的两万元财礼,对于已退休的袁老太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为此,袁老太和儿子没少为这是一个小数目。为此,袁老太和儿子没少为这事儿找小兰。但小兰就是不同意还钱,而且态事儿找小兰。但小兰就是不同意还钱,而且态度很坚决,理由也很充足。这钱是老太太自愿度很坚决,理由也很充足。这钱是老太太自愿给的,又不是自己要的。况且分手也是对方提给的,又不是自己要的。况且分手也是对方提出来的。出来的。2022年12月24
26、日 (3)“附期限的合同附期限的合同”:已经成立的:已经成立的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一定期限的到来。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一定期限的到来。注意区别注意区别“附生效条件的合同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和“附期限的合同附期限的合同”的区别:的区别:“条件条件”是将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也有可能不发生,当来可能发生的事实,也有可能不发生,当事人在订立条件的时候无法预知。而事人在订立条件的时候无法预知。而“期期限限”是将来一定会发生的事实,只不过是是将来一定会发生的事实,只不过是早晚而已,不具有不确定性。早晚而已,不具有不确定性。2022年12月24日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和违反生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和
27、违反生效要件的后果效要件的后果民法通则民法通则55条规定条规定:(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2022年12月24日单纯受益单纯受益(1)行为)行为人具有相应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力行为人具有作为行为人具有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民事主体的资格行为人对标的物行为人对标的物具有处分权具有处分权自然人自然人无民事能力无民事能力限制民限制民事能力事能力法人法人无权处分无权处分无权代理无权代理(2)行)行为人意思为
28、人意思表示真实表示真实意思意思表示表示不真实不真实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不自由不自由意思表示意思表示错错 误误欺诈欺诈胁迫胁迫乘人之危乘人之危故意:以合法故意: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目的过失:重大过失:重大误解误解(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规的规定1有效民事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2.无效民事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3.效力未定效力未定民 事 法 律 行民 事 法 律 行为为4.可变更或可变更或撤 销 的 民 事撤 销 的 民 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损害损害国家国家利益利益不涉不涉及国及国家利家利益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022年12月2
29、4日 1.意思表示不自由: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意思表示不自由: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行为人内心的动机和外在表现不一致。因使得行为人内心的动机和外在表现不一致。(1)欺诈: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欺诈: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2)胁迫:)胁迫: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
30、,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3)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2022年12月24日 欺诈: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欺诈: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
31、定为欺诈行为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构成要件:构成要件:A.一方当事人有一方当事人有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告知对方虚假情况告知对方虚假情况”:宣传宣传“度度”的问题的问题“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商品说明书商品说明书 免责的范围免责的范围 2022年12月24日 B.行为人有行为人有“欺诈欺诈”的的故意故意,过失不构成欺诈。,过失不构成欺诈。C.行为人受欺诈,行为人受欺诈,陷入了错误的认识陷入了错误的认识。如果有欺诈。如果有欺诈行为,但行为人没有形成错误,不构成欺诈的民行为,但行为人没有形成错误,不构成欺诈的民事行为。事行为。案例案例 Z女士于女士于2004年年6月,购买了
32、一辆车价为月,购买了一辆车价为11.98万元的威姿轿车。在买车的过程中,万元的威姿轿车。在买车的过程中,Z女士多女士多次向销售人员打听这款车车价的走势,销售人员次向销售人员打听这款车车价的走势,销售人员向她表示:向她表示:“此款车型只会涨价,不会降价此款车型只会涨价,不会降价”。但是就在她买车后的第但是就在她买车后的第7天,该款车降价天,该款车降价1.5万元。万元。Z女士以价格欺诈将销售公司告上法庭。女士以价格欺诈将销售公司告上法庭。2022年12月24日胁迫的构成要件:胁迫的构成要件:(1)胁迫者必须胁迫者必须出于故意出于故意。其不但有通过胁迫而。其不但有通过胁迫而使表意人产生恐惧的意思,而
33、且要有使表意人因使表意人产生恐惧的意思,而且要有使表意人因此恐惧作出一定的意思表示的意思。此恐惧作出一定的意思表示的意思。(2)须胁迫者实施了胁迫行为。即实施了某种行)须胁迫者实施了胁迫行为。即实施了某种行为,以给特定的民事主体及其亲友的生命、荣誉、为,以给特定的民事主体及其亲友的生命、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相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相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背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3)胁迫必须是非法、重大的,而且是将来可能)胁迫必须是非法、重大的,而且是将来可能发生的。发生的。(4)受胁迫者正是)受胁迫者正是陷于恐惧陷于恐惧才被迫作出了某种意才被迫作出了
34、某种意思表示。也就是说,表意人陷入恐惧或无法反抗思表示。也就是说,表意人陷入恐惧或无法反抗的处境与其作出非真意的意思的处境与其作出非真意的意思 2022年12月24日 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A.“行为人有没有选择的余地行为人有没有选择的余地”B.“主动主动”和和“被动被动”的一线之差的一线之差C.不法人所获的利益是否超出了法律所许不法人所获的利益是否超出了法律所许
35、可的限度可的限度 2022年12月24日2.意思表示错误:行为人由于主观上意思表示错误:行为人由于主观上的原因,故意或者过失使得其进行民的原因,故意或者过失使得其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时,内心动机和外在表示事法律行为时,内心动机和外在表示不一致。不一致。(1)故意:行为人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故意:行为人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第三人:债权人债权人 保底条款保底条款:“无论本项目经营状况如何,甲方无论本项目经营状况如何,甲方应在每年年底向乙方缴纳应在每年年底向乙方缴纳50万元利润万元利润。”2022年12月24日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重大误解的构
36、成要件:重大误解: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重大误解: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第一,就是行为人的意思和意思表示不一致,是对行为的第一,就是行为人的意思和意思表示不一致,是对行为的内容发生重大误解。内容发生重大误解。第二,这种重大误解是由于受害人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对方第二,这种重大误解是由于受害人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对方的欺诈或隐瞒而造成的。的欺诈或隐瞒而造成的。
37、第三,行为人的错误必须是重大的。第三,行为人的错误必须是重大的。第四,行为人的错误是基于对事实的错误而不是基于对法第四,行为人的错误是基于对事实的错误而不是基于对法律的错误,也不能是对行为动机的误解。律的错误,也不能是对行为动机的误解。欺诈、重大误解只能用于财产行为,不能用于欺诈、重大误解只能用于财产行为,不能用于身份行为。身份行为。2022年12月24日 1.我国的立法体系:宪法(人民代表大我国的立法体系:宪法(人民代表大会)会)法律(人大常委会)法律(人大常委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法规(地方人大);规章(国务院),地方法规(地方人大);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和
38、地方规章)。2.只有在实际办案的律师,才知道这一条只有在实际办案的律师,才知道这一条规定的革命性意义,其意义在于:只有违反规定的革命性意义,其意义在于:只有违反了中央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范,合同了中央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范,合同才自动无效,防止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才自动无效,防止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对合同生效不合理的干涉。护主义对合同生效不合理的干涉。(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范。(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范。2022年12月24日案例案例 2004年年3月月23号,在西安一个十七岁号,在西安一个十七岁的小伙子刘亮在购买体育彩票的时候中了大的小伙子刘亮在购买体
39、育彩票的时候中了大奖奖,奖品是一辆宝马车。我们国家没有彩奖品是一辆宝马车。我们国家没有彩票法。财政部于票法。财政部于2002年年3月月1日印发的日印发的 彩彩票发行和销售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票发行和销售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十八条明文规定:禁止向未满规定)第十八条明文规定:禁止向未满18周岁者出售彩票和支付中奖奖金。而刘亮周岁者出售彩票和支付中奖奖金。而刘亮购买彩票时实际年龄只有购买彩票时实际年龄只有17岁。岁。问题:(问题:(1)刘亮购买彩票是的年龄是否影响其行)刘亮购买彩票是的年龄是否影响其行为的效力?(为的效力?(2)彩票发行和销售管理暂行规定第彩票发行和销售管理暂行规定第18
40、条的规定应该如何认定?条的规定应该如何认定?(3)刘亮购买彩票的)刘亮购买彩票的行为是否有效?行为是否有效?2022年12月24日 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效力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效力未定、可撤销。未定、可撤销。无效民事法律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上当然、无效民事法律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上当然、绝对、从一开始就否认其效力的行为,其民事后绝对、从一开始就否认其效力的行为,其民事后果是等同于当事人从来就没有进行过该民事行为,果是等同于当事人从来就没有进行过该民事行为,但在行政或者刑事上要承担责任。但在行政或者刑事上要承担责任。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
41、,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后效力产生与否,取决于第三人单方面的为成立后效力产生与否,取决于第三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在成立之时已经生效,但是存在一定的法律行为在成立之时已经生效,但是存在一定的瑕疵,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可以依法单方面变更或瑕疵,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可以依法单方面变更或者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者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2022年12月24日(1)行为)行为人具有相应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力行为人具有作为行为人具有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民事主体的资格行为人对标的物行为人对标的物具有处分权具有
42、处分权自然人自然人无民事能力无民事能力限制民限制民事能力事能力法人法人无权处分无权处分无权代理无权代理(2)行)行为人意思为人意思表示真实表示真实意思意思表示表示不真实不真实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不自由不自由意思表示意思表示错错 误误欺诈欺诈胁迫胁迫乘人之危乘人之危故意:以合法故意: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目的过失:重大过失:重大误解误解(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规的规定1有效民事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2.无效民事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3.效力未定效力未定民 事 法 律 行民 事 法 律 行为为4.可变更或可变更或撤 销 的 民 事撤 销 的 民 事法律行为法
43、律行为损害损害国家国家利益利益不涉不涉及国及国家利家利益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022年12月24日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效和和可撤销可撤销的区别:的区别:(1)法律后果不同。无效民事行为确定、肯定无效,可撤销的民)法律后果不同。无效民事行为确定、肯定无效,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可以行使撤销权,事行为是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认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认可。(2)主张权利的人不同。对无效民事行为任何人均可主张其无效。)主张权利的人不同。对无效民事行为任何人均可主张其无效
44、。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取决于撤销权人是否行使撤销权,只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取决于撤销权人是否行使撤销权,只有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才有权主张其无效,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能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才有权主张其无效,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能主动宣告其无效。主动宣告其无效。(3)无效民事行为,只要有无效事由,其行为从成立之时起即当)无效民事行为,只要有无效事由,其行为从成立之时起即当然无效。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以由当事人撤销,其效力追溯到行为然无效。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以由当事人撤销,其效力追溯到行为开始时,即自行为开始之日起无效。但法律行为是继续性合同的时开始时,即自行为开始之日起无效。但法律行为是继续性合同的时候,撤销截断仅对将来生效;也可以因当事人不撤销而有效。候,撤销截断仅对将来生效;也可以因当事人不撤销而有效。(4)无效没有时间限制,行使撤销权只有一年的时间无效没有时间限制,行使撤销权只有一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