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历史答题方法与技巧一、选择题答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审题干: 要先看后判。看有没有时间(个别有隐藏在文献,事件,人物等中)、地点、人物、阶级、具体领域、专有名词、历史概念、关联词、以及设问等,再判断语气(肯定、否定)、以及所考查的内容和材料主旨。 2、辩选项: (1)看选项是否符合出题者意图(主旨)(2)是否尊重材料或历史事实 (正确的表述不一定符合材料的观点,尤其是设问中有“据此可知”字样的)(3)是否有以“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的现象 (4)用词是否恰当,是否恰当使用程度副词(绝对化语言一般是错误的)(5)是否符合逻辑推导(因果颠倒) 二、主观题答题步骤及注意事项:1.解题步骤:
2、(1)带问题阅读材料(包括题头、正文、出处),明确材料的主题。 (2)将材料根据句号,分号、省略号、关联词等将材料划成若干段落,结合设问,联系所学知识,最大限度地找出有效信息和内容,后将类似内容合并。 (3)写明问题,组织答案。 2.注意事项: (1)从“题头”或出处中找到有效信息或答题方向。(2)要通篇把题看完后,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一般情况下,问题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3)写明问题,再作答。答案要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术语化。(4)面要全,“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5)用尽材料、材料优先。 (6)可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要点个数,宁可多不可少。 (7)注意设问方式、时间、范围等限定
3、。 3.主观题不同类型的具体解题方法:(1)分析因果类问题 背景:从大到小;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转型时期,阶段特征比较明显,叙述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基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叙述。影响:则是要从小到大;由近及远;由主观到客观(政治、经济、文化)。一般情况下,原因和影响要对应。也就是说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去分析了,答案也自然要从这三方面来分析。但要有侧重,是政治问题,就侧重政治影响,是经济问题,就侧重经济,以此类推。(2)比较异同题:找比点 相同:带“均、都”字样不同:要同角度相对应。(3)概括归纳题:化简,同类合并现象本质;具体抽象 ;表述一定要短句词组。(4
4、)修改类(增加或删减内容、改措词)增加内容:一般是考虑史观因素造成内容不全面、不完整,需要增加内容;或忽略某一时间段,导致一些重要史实没有显现,需要增加。删减内容一般为重复或不符合题意;改措词一般要从立场问题考虑。(5)评价、评析题:评价:辩证评价,正反两方面。重影响,联系背景 评析:评价分析,史论结合,重分析原因,评价影响 评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重史实叙述,分析原因,评价影响)(6)认识启示题:认识:确定主题;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 启示:确定主题;重点谈现在应该怎么做(7)论证题:观点简要明确;史论结合,论据要充分。论证的格式为三段式:观点+史实论证+结论。如果是观点态度类,就是观点
5、+态度(是否赞成)+史实论证+结论。 一般情况下,论题12行字,论证46行字,结论12行字。观点一般从材料的头和尾去找,或高度概括,有出处的可参考出处的题目。如果是表明态度的,最好选择主流的、符合教材观点。论据至少两三个史实或方面(或正反两方面),并尽可能从材料给出的提示角度来论证观点 。结论要上高度,忌简单重复观点。 (8)信息说明题:常见的类型有“阐释信息型”试题和“比较信息型”试题。阐释信息型试题:首先从材料中提取诺干个有效信息(历史表象)。其次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对信息逐一进行因果方面的阐释,即“为什么会产生上述信息?”比较信息型试题:既然是比较,就可能有相同,但更多的应该是
6、不同。根据设问要求的比较点,将材料相关内容与信息建立联系,得出不同。(9)史料实证题:三段式作答首先从史料来源判断出史料的类型(强调一手或二手史料),简单概括该史料对研究某一 阶段或某一方面历史的重要史料价值。详细提取史料中的具体信息,分别说明所提取的信息在研究某一具体历史问题上的各自的史料价值。(如信息较多,可考虑将其归纳分类或划分段落)归纳总结:该史料从某、某、某等几个方面反映了什么时期、什么地区的什么情况,具有 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或是某方面历史的一个缩影)。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及术语一、原因(背景)类(一)思考及方法时代特征(政治经济思想)目的(为了什么)主体因素(个人积极推动或政
7、府重视)材料中的具体问题原有的不适应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中国近代史要考虑世界背景(二)常用术语1、正面:逐步兴盛、势力壮大、广泛传播、迅速发展、进一步加强、较 为完善、高度发达、深入人心、日趋完善、较为开明、有所松动、 的基础雄厚、深受的影响、占据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意识增强2、负面:危机加深、逐步瓦解、不断萎缩、式微弱化、受限或停滞、日 益落后、过度的、缺乏必要的、没有扩大切记:以下补充的方法并非绝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各位同学需要结合材料和拓展的思路进行答案思考,切忌总吃现成的。中国古代史总体政治:国家统一(分裂)、中央集权(地方割据)、君主专制强化(衰落)、社会矛盾激化(缓和)、民族融合加强
8、(民族矛盾加剧)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及人身依附关系变化、重农抑商等经济政策变化、土地制度变化、经济重心变化、区域经济联系、人地矛盾、价值观(义利观)变化等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演变(地位变化:不受重视、统治地位、发展、受到冲击、僵化等)、天朝上国文化政策(包容、兼容并蓄、开放、保守)外交:开放、交流、闭关锁国、朝贡贸易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经济:井田制被破坏 小农经济发展 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政治:诸侯争霸导致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衰落 新的统治阶级对思想控制较为薄弱,变法成为重要趋势 士阶层逐渐兴起和壮大,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文化:学术下移
9、,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秦汉时代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的形成经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文化: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实行文化专制;汉初黄老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汉 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政治: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民族大融合 九品中正制推动了世家大族崛起,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战乱导致商品交易出现退步(客观促进传播)思想:三教并行,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唐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发展与繁荣政治:君主专制强化与中央政府中枢机构的调整创新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经济:农业均
10、田制的发展与破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并开始超过南方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发展较迅速商业唐朝市坊制度有了时间突破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思想: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但儒学发展较为波折,三教并行 中外文化融合交流增强,文化包容开放宋时代特征:多民族政权的并立政治:文官政治加强,宋朝重文轻武,建立起以科举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 冗官冗员冗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积贫积弱 多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外部环境较为危险经济:宋代不抑兼并 交子出现 宋朝海外贸易频繁 宋朝市坊时空界限完全打破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文化:文学艺术世俗化明显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术,指南针运用与更新)
11、宋代儒学发展成理学,体系化,理论化、思辨化。明清时代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国家由盛转衰(发展与迟滞)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封建制度丧失自我调节推动社会发展的机能;民族矛盾激化经济:农业耕地面积扩大;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手工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严重阻碍商业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地域性群体性商人的商帮群体活跃文化:思想专制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早期反传统启蒙思想经世致用思潮世俗化文学进一步加快发展西学东渐的加快,对中国产生了影响王朝初年/末年初年:战争刚刚结束,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末年:朝政腐败,矛
12、盾尖锐,起义频繁,政权处于交替之中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总体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土地私有制和重农抑商占主流政治: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文化: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近代史18401894政治: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被破坏;外交逐渐近代化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具体看是写洋务运动还是民族资本主义);列强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文化:天朝上国观念有所突破中体西用思想,后期逐渐发展成早期维新思想18941912政治: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清政府统治日益削弱;民族意识逐渐强化(民族觉
13、醒)经济: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列强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文化:维新思想逐渐流行(辛丑后,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进行论战);实业救国思潮(多涉及民族资本家时候)题目涉及19001911,需要写“清末新政展开”“民主革命活动频繁”19121927政治: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中国逐渐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5.4后)【此外,具体时间点能暗示想哪些大事也可以写出,如1924年1927年,大革命兴起】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从黄金时期到相对萧条时期;物质生活日益近代化文化:新文化运动展开;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实业救国思潮仍具影响力19271937此时期,
14、一般愿意和同一时期世界史对比,所以需要掌握一些世界史背景:世界: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一些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逐渐摆脱危机苏联进行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建设推进中中国:政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专制独裁;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展开;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1931.9.18后)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文化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化;中国近代社会总体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曲折发展政治: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救亡图存高涨文化:西方思想传入,国人思想逐步解放中国现代史国际国内19491956冷战,两极格局(一边倒、中苏关系
15、恶化);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三世界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具体事件可以写出的话就写,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6196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有具体事件可以写出的话就写)19661976冷战,两极格局(中苏恶化、中美缓和),但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局面“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严重泛滥19781991冷战,两极格局,但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局势持续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中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 政治上,拨乱反正;民主法治建设发展完善文化上,恢复高考,文学艺术重新焕发生机(有具体事件可以写出的话就写)1
16、992至今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经济出现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展;提出依法治国方略(有具体事件可以写出的话就写)世界近现代史14世纪18世纪中期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代议制民主制度确立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重商主义思想思想文化: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政治:民主政治发展、资产阶级统治巩固、工业资产阶级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经济:工业革命的展开(扩
17、展)、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联系加强)、交通通讯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兴起、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科技发展19世纪末二战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殖民体系形成;英法控制国联、国家职能的转变、和平主义思潮、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绥靖政策、法西斯扩张、极端民主主义二战后70年代政治:和平环境、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经济:经济政策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计划、财政政策)、福利国家、马歇尔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思想:精神创伤、意识形态对抗、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加强;美
18、国实力相对衰落、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经济:减少干预(新自由主义)、出售国有企业、减少福利、新经济(知识经济) 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加快二、影响类(作用类)(一)思考及方法该类型题目很常规,一般问法有影响、作用、意义。1、影响(作用):看题目有没有限定词,积极还是消极,如果没有也应考虑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经济影响(作用):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思考政治影响(作用):可从阶级、政权更替、政治格局、制度调整、政策制定、后世思考文化影响(作用):可从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思想发展、对后代影响思考类似战争涉及到多个参与者,影响要考虑对各自涉及方的影响以及整体的影响。2、意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笼
19、统性设问:国内(政、经、文)国际(政、经、文)具体设问:经济先答对自身影响、然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格局思考。政治、文化可从事件性质、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影响来思考。政治、经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设问属于哪一类就以哪一类其为主,其他捎带。(二)常用术语中国古代史经济 改革了原有不合理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加政府收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体制改革进程;稳定了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地区开发;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人身依附关系变化政治改革了原有不合理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并巩固了统治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20、;提高了政治文明程度;为后世政治改革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文化推动了文化兴盛;提升了人民文化素养;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传播初期/末期初年: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缓和矛盾,巩固政权 末年:激化了矛盾,加剧了危机中国近代史加剧了半殖民地化程度;促进了近代化;推动了国人思想解放;促进了民族觉醒;有助于阶级壮大;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涉及中共革命史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助于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共逐渐走向成熟;扩大了中共的影响;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国现代史19491956: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有助于巩固新生政权;有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助于发扬社会主
21、义制度优越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建设19561966:有利于国民经济调整,有助于社会主义探索19781992: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万能句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正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以后的典范、给提供了借鉴; 有利于维护、有利于增强、有利于巩固、有利于促进、有利于形成;适应了需要、推动广泛传播、具有意义、促进日益完善、有利于 发展、促进了兴起/解放/积累、扩大了的基础、维护了秩序、抵制了 侵略、唤醒了意识、创新了形式、缓和了矛盾、增加了权利、维系了 统治、克服了弊
22、端、带动了发展 为的提高创造条件、为的发展提供支撑、为提供了理论基础2、负面:削弱了、制约了、限制了、忽视了、阻碍了、遭到严重破坏、 影响了的公平公正、保留了大量残余、不利于发展三、特点类(一)思考及方法不要具体描写,要抽象概括;不要定量表达,要定性表达;不要长篇大句,要短句词语;不要用大白话,要用学科术语。(二)常用术语1、从历史事物的构成要素角度分析背景产生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了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时代特征、目的、主客观条件。时间从发生的时间看,起源早或起步晚;从发展历程看,历史悠久、渐进、艰难曲折,或迅速发展到衰落等。“分阶段”、“逐步”(题干中出现多个
23、阶段性时间)、“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长”(题干中出现持续性时间)、“出现在之后”(在题干中或者教材史实中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之后)等。另外,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时间段且每个时间段所描述的史实或事件不具有共性,这个时候可以按阶段进行概括特征。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一般写作“为了”、指导思想方式如果题干中多次出现政府或者国家某些措施,可以概况为“政府/国家推动”,如果题干中有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相关内容,可以概况为“根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统治者主动(被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式多样、交流协商、相结合等。内容措施措施全面具体”“以措施为主”“内容广泛”
24、“注重”“以为核心中心重心重点”“特别重视”“服务于”等。如果题干内容出现了法律或者法规,关键词应该有“通过立法”,若出现具体机构,则关键词应该有“设立机构”;若出现外国或者西方相关内容,关键词应该有“学习西方”“引进国外”;也可用概括性词组,如体系化、制度化、法制化、制度保障、灵活性;新发展、新变化(比较类)等。程度“不彻底(或不彻底)”、“一定程度上”、基本上、也可考虑“规模、水平、地位(最早、首创、领先”等词。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一般句式为“从到”、“涉及领域广泛”、“影响范围大”、波及众多领域。变化趋势从转移到、由过渡到、进入阶段/时期、变得更加、逐渐完善、不断发展、日益、越来越、和
25、逐渐分离/融合本质阶级属性是什么影响“有一定局限性”、“影响极其有限”、“存在严重不足”;“影响深远”、“影响广泛”、“影响深刻”2、历史术语分类多角度分析改革类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多方面,措施比较全面;颁布法律、法令;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的;兼顾各阶层利益;覆盖面广;操之过急;确立早;崇尚、重视、缺乏;工业文明、外国侵略的冲击下进行;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侧重于制度的重建;接受汉化的过程:汉化政策的体现;形式是反对;建立新政权或依靠等。民主与法治类民主范围逐渐扩大;享有民主权力的人逐渐增多;民主法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力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权利得到法律和制度的
26、保障;民主制确立和完善是漫长的、曲折的。(古代法律)受思想/观念影响,减轻刑罚,兼收并蓄,重罪轻罚。福利与民生类覆盖面广; 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有立法和制度保障:政府重视;政府赈灾和百姓自救相结合;确立最早;逐步走向完善;严格监管、监督;舆论、媒体的推动等。环保类注重舆论宣传和监督;政府和民间合作(协作),体系完备;制定法律、法规作保障;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民众积极参与和配合;注重教育和引导等。经济发展类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动;制定相应的有效政策和法律法规(如重农抑商、招商引资、特殊的经济政策);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如市舶司、总理衙门、发改委); 循序渐进,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到西部,从局部到
27、全国;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等等。经济出现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经济危机时间长、范围广(全面)、破坏性大;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对传统经验的总结;实用性为主;往往和农业相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实验室发挥重要作用;轻(重工业)为主;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发达国家主导。趋势用语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中央;从官营到私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消弱;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
28、央集权不断加强;选官制度逐渐完善;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从禁止到允许;从非法到合法;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思想方面;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民主制度在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东南沿海到内陆;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从任命到选举。民主法治逐渐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西方近代科技注重实验科学,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注重理性;范围逐渐扩大;两极对峙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加强;密切世界各地联系,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语言性转换1.人物类:把一个人概括为一类人(如:康有为知识分子、维新派)2.事情类:把一件事概括为一类事(如:察举、九品中正、科举选官制度)3.时间类:早、晚、较早、较晚、历史悠久、完善、渐进4.地方类:偏远、边疆、邻近、区域、全国各地、沿海、口岸、内地5.文化类:佛教、道教文化;改汉姓、互相通婚民族融合;玄奘取经、鉴真东渡中外文化交流 6.器物类:科技、生产力7.对抗类: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矛盾尖锐、矛盾激化8.法律类:运用相关法律(看见法律都这么写)10.机构类:设置相关机构(看见机构都这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