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间作与套作间作与套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间作与套作的概念、作用、技术要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把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在生产中的应用技术传播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间作与套作的概念、作用、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种植密度、宽幅、间距、带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间、混、套作是我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耕细间、混、套作是我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耕细作、集约种植的一种传统技术作、集约种植的一种传统技术:公元前1世纪,西汉汜胜之书汜胜之书:“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区种瓜又种薤十根”、“又可种
2、小豆于瓜中”。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二豆良美,润泽益桑”,以发挥作物间的互利关系;“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以避开作物间的不利关系。至宋、元时期的七百年间,间混套作有一定发展,注意到用地养地相结合,并提高了对套作的好处和合理选配作物组合的认识。至明、清,人口增加较快,人均耕地显著减少,间混套作普及较快。明代农政全书中有了关于大麦、裸麦和棉花套作,麦和蚕豆间作,以及棉薯间作等记载。清朝农蚕经记述了麦与大豆的套作。此外,明朝还有早稻与晚稻套作,清朝有稻豆套作、粮菜问作、稻与苡薏间作等有关记载。至建国前,套作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玉米与豆类间作在全国各地已都有分布。建国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3、”明确指出“合理的轮作(换茬)、间作套种和密植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间间(混混)套作已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套作已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高效、持续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高产、高效、持续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和作用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和作用 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或平作。或平作。群体结构单一,全田作物对环境条件要群体结构单一,全田作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一致求一致;生育一致,便于田间统一种植、管理与生育一致,便于田间统一种植、管理与机械化作业机械化作业;个体之间
4、只存在种内关系。个体之间只存在种内关系。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用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表示。l不同作物在田间构成不同作物在田间构成人工复合群体,人工复合群体,个体之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l 间作的作物播种期、收获期相同或不相同,间作的作物播种期、收获期相同或不相同,但作物共处期长,其中,但作物共处期长,其中,至少有一种作物的共至少有一种作物的共处期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处期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l间作是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集约利用空间
5、的种植方式。的种植方式。间作时,间作时,不论间作的作物有几种,皆不增计复种面积不论间作的作物有几种,皆不增计复种面积。作物成多行或占一定幅度的相间种植,形成带状,如作物成多行或占一定幅度的相间种植,形成带状,如四行棉花间作四行甘薯,二行玉米间作三行大豆等。四行棉花间作四行甘薯,二行玉米间作三行大豆等。便于机械化便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与分行间或半机械化作业,与分行间作相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相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玉米间作花生玉米间作花生套作套作 同一块田地上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同一块田地上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用或移栽后季作物的
6、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用“/”表示。有行间套种、带状套种、连环套、整田套(下表示。有行间套种、带状套种、连环套、整田套(下茬作物混种在整个前茬田间)。茬作物混种在整个前茬田间)。套种与间作都有作物共生期,所不同处,套种每种套种与间作都有作物共生期,所不同处,套种每种作物的共生期都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作物的共生期都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小麦玉米套种小麦玉米套种小麦葵花套种小麦葵花套种(二)间作与套作的作用(二)间作与套作的作用 增产增产:合理的间混套作比单作具有明显增产合理的间混套作比单作具有明显增产效果,可做到多种多收,高产多收。效果,可做到多种多收,高产多收。增效增效:合理的间套作
7、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之合理的间套作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之间的有利关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间的有利关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品输出。多的产品输出。稳产保收稳产保收: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逆能力 。协调作物争地矛盾协调作物争地矛盾:间套作运用得当、安排间套作运用得当、安排适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作物争地适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作物争地的矛盾的矛盾。(一)选择合理的农作物与品种(一)选择合理的农作物与品种(二)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二)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三)农作
8、物生长发育调控(三)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一)选择合理的农作物和品种(一)选择合理的农作物和品种1、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对大范围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在共生期内大致相同。(如:水旱、肥瘦不宜共生生长;生态位有差异)选配的农作物对农田小气候的要求略有差异。2、特征特性适应互补、特征特性适应互补 在生态适应性大致相同的基础上特征特性特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别(互补)互补)(形态、生理、生长发育特点等)。“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深一浅,一长一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深一浅,一长一短,一早一晚短,一早一晚”3 3、经济效
9、益高于单作、经济效益高于单作大同小异,对应互补。大同小异,对应互补。(二)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二)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 作物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作物的田间结构。间套作的田间配置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幅宽、间距、带宽等。(如配置不合理则加剧竟争)A作物作物B作物作物A作物作物B B 高要密,矮略稀;高要密,矮略稀;挤中间,空两边;挤中间,空两边;保主作,收次作;保主作,收次作;促互补,抑竞争。促互补,抑竞争。1、种植密度、种植密度l高位作物,较密(肥力、株型)高位作物,较密(肥力、株型)高位作物,宽窄行种植、带状条播、宽行密株、一穴多株、高位作物,宽窄行种植、带状条播
10、、宽行密株、一穴多株、大行通风透光,保密度、用边行优势大行通风透光,保密度、用边行优势l低位不耐荫作物,略低或相同低位不耐荫作物,略低或相同l主作物,密度与单作相近,确保产量不低主作物,密度与单作相近,确保产量不低l副作物,肥副作物,肥-多多l套作时,密度与单作基本相同套作时,密度与单作基本相同 行数行数 间套作时,各种农作物的行数用行比来间套作时,各种农作物的行数用行比来表示,即各农作物实际行数的比表示,即各农作物实际行数的比 行数确定:行数确定:(1 1)产量要求(保证产量需保证一定行数)产量要求(保证产量需保证一定行数)(2 2)边际效应大小(边际效应大,行数少;反之行数多)边际效应大小
11、(边际效应大,行数少;反之行数多)高位作物高位作物少于少于边际效应影响行数的两倍边际效应影响行数的两倍矮位作物矮位作物多于多于边际效应影响行数的两倍边际效应影响行数的两倍如如 小麦小麦/棉花棉花+甘薯条件下甘薯条件下 小麦的边行优势可达小麦的边行优势可达3 3行,小麦的种植行数应行,小麦的种植行数应66行,行数行,行数越多,小麦边行优势的利用效果越差。越多,小麦边行优势的利用效果越差。棉花边际效应(边行优势)可达棉花边际效应(边行优势)可达4 4行,棉花种植的行数应行,棉花种植的行数应866行,行数越大减产越少。行,行数越大减产越少。边际效应边际优势:间套作中的高杆作物边行通风条件好、根系吸收
12、范围大、吸收能力强,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优于内行的现象边际劣势:间套作中的矮作,边行 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劣于 内行的现象 (3 3)套作生产确定行数还应根据作物的套作生产确定行数还应根据作物的主次关系主次关系如麦棉套作时如麦棉套作时小麦为主时,小麦应保证基本的种植行数小麦为主时,小麦应保证基本的种植行数棉花为主时,小麦应减少种植行数,根据棉花为主时,小麦应减少种植行数,根据棉花要求保证棉花行数。棉花要求保证棉花行数。2、幅宽幅宽 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带状种植才有幅宽的概念带状种植才有幅宽的概念,隔行种植和混作无幅宽可言隔行种
13、植和混作无幅宽可言(1 1)幅宽与作物种植行数正相关)幅宽与作物种植行数正相关(2 2)高位作物的行距(带宽)往往比其单一种植时更窄,利)高位作物的行距(带宽)往往比其单一种植时更窄,利用其边行优势。用其边行优势。(3 3)矮位作物行数较少的情况下,如)矮位作物行数较少的情况下,如2-32-3行,行,l 间套作时的行距往往小于单作,间套作时的行距往往小于单作,l 并缩小株距,加大种植带内作物的密度,补偿个体发育较小的影并缩小株距,加大种植带内作物的密度,补偿个体发育较小的影响,响,l 同时可以扩大与高位作物之间的间距,减轻边行劣势影响同时可以扩大与高位作物之间的间距,减轻边行劣势影响。(4 4
14、)行距、行数和幅宽等还应当考虑机械作业的要求。)行距、行数和幅宽等还应当考虑机械作业的要求。(5 5)玉米与矮位作物间作时,为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玉米与矮位作物间作时,为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矮位作物行所占地面的幅宽基本上应矮位作物行所占地面的幅宽基本上应等于玉米的株高等于玉米的株高。3、间间距距 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间套作空间配置的关键。间套作空间配置的关键。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间距过大,浪费空间,失去间套作意义。间距过大,浪费空间,失去间套作意义。间距过小,作物间竞争过于激烈,易于造成两败俱伤局面间距过小,作物间竞争过于激烈,易于造成两败俱伤局
15、面 生产中往往出现间距偏小现象,玉米小麦套作中,生产中往往出现间距偏小现象,玉米小麦套作中,间距有时仅仅间距有时仅仅1010多厘米。多厘米。间距大小应根据间距大小应根据:矮位作物耐荫程度矮位作物耐荫程度,耐荫强,间距可小些,反之大些耐荫强,间距可小些,反之大些 共生期长短共生期长短,共生期长,间距可大些,反之可小些共生期长,间距可大些,反之可小些。如麦套玉米,如麦套玉米,3 3月底与月底与4 4月中下旬套作月中下旬套作麦套棉花,麦套棉花,4 4月上中旬直播与月上中旬直播与5 5月中旬移栽月中旬移栽 上位作物高度上位作物高度,高的间距可大,反之可小高的间距可大,反之可小 上位作物透光性上位作物透
16、光性,高大叶疏,透光好可小些,反之可大些高大叶疏,透光好可小些,反之可大些u一般间距处理一般间距处理:不过分影响矮位作物的生长发育,不过分影响矮位作物的生长发育,按两个按两个作物行距一半之和进行调整。作物行距一半之和进行调整。在水肥和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可在水肥和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窄些。相反,在差的情况下可宽些,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适当窄些。相反,在差的情况下可宽些,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长 玉米行距玉米行距6060厘米,大豆行距厘米,大豆行距4040厘米,厘米,两者间作时的间距(两者间作时的间距(60+4060+40)/2=50/2=50厘米厘米 4、带、带宽宽 间套作中,各种作物在田间顺序
17、种植一间套作中,各种作物在田间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土地的宽度,即间套作中符合种植单遍所占土地的宽度,即间套作中符合种植单元所占的宽度。元所占的宽度。带宽带宽=种植单元内各作物种植幅宽与作种植单元内各作物种植幅宽与作物之间间距之和。物之间间距之和。带宽意义带宽意义 间套种植的基本单元间套种植的基本单元 取决于作物种类、种植行数、行距、幅宽、间距等取决于作物种类、种植行数、行距、幅宽、间距等 行数、行距、幅宽、间距均可在确定的带宽内进行行数、行距、幅宽、间距均可在确定的带宽内进行具体调整,以协调作物间的关系具体调整,以协调作物间的关系 带宽过宽,边际效应不明显,无增产效果;带宽过宽,边际效应不明显,无
18、增产效果;带宽过窄,行距和间距难以安排,种间和种内竞争带宽过窄,行距和间距难以安排,种间和种内竞争剧烈,易造成减产。剧烈,易造成减产。确定带宽可根据:确定带宽可根据:品种特性品种特性 高位作物占种植计划的比例大而矮秆作物又不耐荫,高位作物占种植计划的比例大而矮秆作物又不耐荫,两者都需要大的幅宽时,采用宽带种植。两者都需要大的幅宽时,采用宽带种植。高秆作物比例小且矮秆作物又耐荫可以窄带种植高秆作物比例小且矮秆作物又耐荫可以窄带种植 作物均比较高大,带宽宜大,反之可小作物均比较高大,带宽宜大,反之可小 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状况 土壤水肥条件好,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健壮,带宽可大土壤水肥条件好,植株个体
19、生长发育健壮,带宽可大些,反之可小些些,反之可小些 农时操作的机械机具农时操作的机械机具 手工或小型机具操作,带宽可小些;中型或较大型农手工或小型机具操作,带宽可小些;中型或较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带宽可大些业机械作业,带宽可大些(三)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三)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进早发(2)加强水肥管理(3)适当应用化控技术(4)及时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5)早熟早收 1 1、玉米、玉米豆科类豆科类(大豆、绿豆、花生、赤豆、蚕豆、豇豆等)大豆、绿豆、花生、赤豆、蚕豆、豇豆等)(东北、华北、西南、苏北、安徽)(东北、华北、西南、苏北、安徽)其中:玉米其中:玉米大豆大豆 东
20、北、华北,主要模式东北、华北,主要模式 玉米:大豆从玉米:大豆从1 1:1 1 或或1 1:2 2发展为发展为 2-62-6:2-32-3玉米大豆三、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三、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一)主要间作类型(一)主要间作类型2 2、玉米、玉米薯类(薯类(甘薯、马铃薯甘薯、马铃薯)1-21-2行玉米,行玉米,6-26-2行甘薯(甘薯、玉米为主)行甘薯(甘薯、玉米为主)玉米早熟品种玉米早熟品种玉米玉米薯类薯类3 3、棉瓜间作、棉瓜间作 棉花棉花西瓜西瓜4 4、果、粮、菜间作、果、粮、菜间作(1 1)农林间作农林间作杉树杉树+粮食粮食河南泡桐河南泡桐+小麦小麦(2 2)果粮间作果粮间作河北大枣
21、河北大枣+粮食粮食枣粮间作枣粮间作农桐间作农桐间作小麦小麦/玉米玉米 大豆大豆小麦套作玉米(二)主要套作类型和方式(二)主要套作类型和方式小麦套作棉花(三)立体种养类型与方式(三)立体种养类型与方式 稻鱼模式稻鱼模式 稻萍鱼模式稻萍鱼模式 玉米食用菌模式玉米食用菌模式 蔗田食用菌模式蔗田食用菌模式 稻鱼立体种养模式稻鱼立体种养模式 稻田原有排灌沟渠加深、加固作为鱼窝。田内平整,挖沟起台,每亩造做1618个台面,水面、台面比例2:8。整个地块周围筑埂,设进出水口及拦鱼设备,形成一封闭水域。埂内鱼沟纵横交叉,沟窝相通,台面栽稻,水中养鱼,形成立体共生复合群体。水稻株距16.6cm,行距20cm,每亩基本苗1216万。玉米食用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