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复习课 1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2、,常比喻老人 2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3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8)寡固不可
3、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1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4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
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臣闻之(于)胡龁曰(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7)夫子之谓也
5、: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8)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9)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2)若是其甚与:即“其甚若是与”1 1下列标红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下列标红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聪慧 B百亩之由,勿夺其时 夺:夺取 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诫
6、,告诫 D奚暇治礼义哉 治:讲求【答案】B 错过。2 2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得闻与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B王坐于堂上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王若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夫子之谓也【答案】A,通“欤”。B项,在;对。C项,像,如;如果。D项,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3 3下列标红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下列标红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A褊褊小小(bin)(bin)庖庖厨厨(po)(po)舆舆薪薪(y)(y)莅莅中国中国(wi)(wi)B B忖忖度度(d)(d)
7、庠庠序序(xing)(xing)觳觫觳觫(hs)(hs)彼彼恶恶知知(w)(w)C C商商贾贾(g)(g)便便嬖嬖(pin)(pin)吾吾惛惛(hn)(hn)畜畜妻子妻子(x)(x)D.D.胡胡龁龁(qq)赡赡养养(shn)(shn)衅衅(xn)(xn)钟钟 孝孝悌悌(d)(d)【答案答案】C AC A项项 莅莅l Bl B项忖项忖度度(du)(du)胡胡龁龁(hh)孝孝悌悌(t)(t)4 4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A刑于寡妻刑于寡妻,至于兄弟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为长者折枝 B 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其本矣盖亦反其本矣 C
8、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D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为也罔民而可为也【答案答案】C AC A项刑项刑型型 枝枝肢肢B B项采项采彩彩 盖盖盍盍 C C涂涂途途 D D颁颁斑斑 罔罔网网 5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 A臣未之闻也臣未之闻也 B B莫之能御也莫之能御也 C C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D D臣闻之胡龁曰臣闻之胡龁曰【答案答案】D D省略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6 6、下列各组加线字解释完全相
9、同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加线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夫我乃行之 是乃仁术也 B明足察秋毫之末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也 C以御于家邦 莫之能御也 D不识有诸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答案】B,视力。A项,这样;表判断。C项,治理;抵御。D项,之乎;之于 7 7、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牛何牛何之之 然后驱而然后驱而之之善善 B B王无王无异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异 C C焉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于我心有戚戚于我心有戚戚焉焉 D D他人有心,予忖
10、他人有心,予忖度度之之 度度,然后知长短,然后知长短【答案答案】A A,动词,往,到,向。,动词,往,到,向。B B项,对项,对感到惊异;区别,区分。感到惊异;区别,区分。C C哪哪里;里;的样子。的样子。D D项,揣测;丈量。项,揣测;丈量。8 8、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吾不忍其吾不忍其觳觫觳觫 恐惧战栗的样子恐惧战栗的样子 B.B.于我心有于我心有戚戚戚戚焉焉 悲伤的样子悲伤的样子 C.C.便嬖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不足使令于前与?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D.D.他人有心予他人有心予忖度忖度之之 猜测猜测【答案答案
11、】B B。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9 9、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 A则则盍盍反其本矣反其本矣 为什么为什么 B B彼彼恶恶知之知之 怎么,哪里怎么,哪里 C C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独何与何与 难道难道 D D不识有诸不识有诸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吗”?【答案答案】B B。A A项,何不。项,何不。C C项,偏偏,却。项,偏偏,却。D D项,之乎项,之乎 1010、下列各项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项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谨谨庠序庠序之教之教 泛指学校泛指学校 B B商贾商贾欲藏于王之市欲
12、藏于王之市 商人商人 C C明足以察明足以察秋毫秋毫之末之末 鸟兽秋天生的毫毛鸟兽秋天生的毫毛 D 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赴诉于王于王 诉说诉说【答案答案】D D,奔走求告,奔走求告 1111、下列各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夫子之谓也夫子之谓也 B B百姓之不见保百姓之不见保 莫之能御也莫之能御也 C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故以羊易之故以羊易之 D 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是罔民也是罔民也【答案答案】D D,判断句。,判断句。A A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宾
13、语前置。B B被动;宾语前置。被动;宾语前置。C C项介宾短项介宾短语后置;普通句式。语后置;普通句式。12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是古今同义词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是古今同义词的一项是()A A俯足以畜俯足以畜妻子妻子 B B申之以申之以孝悌孝悌之义之义 C C然而然而不王者不王者 D D老吾老,老吾老,以及以及人之老人之老【答案答案】B B。A A项,妻子儿女。项,妻子儿女。C C项,这样却。项,这样却。D D从而推广到。从而推广到。1313、下列各项对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项对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A此惟救死而恐不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赡 养活养活 B B莅莅中国而抚
14、四夷也中国而抚四夷也 到达到达 C C奚奚暇治礼义哉暇治礼义哉 为什么为什么 D D有复于王者曰有复于王者曰 禀报禀报【答案答案】D D。A A项,丰足,项,丰足,B B项,统治,项,统治,C C项,何项,何 1414、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百姓皆以王为百姓皆以王为爱爱也也 爱爱而不见而不见 B B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 C殆殆有甚焉有甚焉 学而不思则学而不思则殆殆 D D刑刑于寡妻于寡妻 然后从而然后从而刑刑之之 【答案答案】B B,聪明,聪慧。,聪明,聪慧。A A项,
15、吝惜,舍不得;通项,吝惜,舍不得;通“薆薆”隐藏。隐藏。C C项,恐怕,项,恐怕,可能;疑惑。可能;疑惑。D D项通项通“型型”作榜样;处罚。作榜样;处罚。15、下列各项对加点的词活用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危士臣 朝秦楚 谨庠序之教 君子远庖厨也而就死地 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 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答案】A 使动用法,相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相同 16、下列各项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若无罪而就死地 走向 B、隐: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藏 C、缘:犹缘木而求鱼也 沿着、顺着 D、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说 【答案】痛惜,哀怜 17、下列各项划线词词类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
16、项是()A、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B、谨庠序之教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C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 18、下列各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一羽之不举 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姓之不见保 D、将以衅钟 臣闻之胡龁曰【答案】C 主谓倒装与被动句。A项宾语前置 B项介宾短语后置 D省略句(一)文言古诗阅读(本题共(一)文言古诗阅读(本题共7小
17、题,小题,26分)分)(甲)(齐宣)王说,曰:(甲)(齐宣)王说,曰:“诗云: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曰:“有复于王者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薪。则王许之乎?则王许之乎?”曰:曰:“否。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
18、薪之不见,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我不能。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
19、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20、(孟子孟子 梁惠王上梁惠王上)(乙)(齐宣)王曰:(乙)(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敏,请尝试之。”曰: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
21、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
22、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 梁惠王上梁惠王上)(丙)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丙)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
23、面朝齐。天下方务于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孟子七篇。七篇。(史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荀卿列传)【注释注释】唐、虞、三代: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唐、虞、三代: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挟太山以超北海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跳过超:跳过 B刑于寡
24、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施加刑罚刑:施加刑罚 C欲辟土地,朝秦楚欲辟土地,朝秦楚 朝:使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词朝拜,名词用作使动词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临,这里指统治莅:临,这里指统治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3分)分)()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B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C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25、一项是(3分分)()A.退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述仲尼之意作孟子孟子/七篇七篇 B.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书述仲尼之意/作作孟子孟子/七篇七篇 C.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述仲尼之意/作作孟子孟子七篇七篇 D.退而与万章之徒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作孟子孟子七篇七篇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诗,这里就是诗,这里就是诗经诗经,诗经诗经也叫也叫诗诗诗三百诗三百,儒家经书之一。,儒家经书之一
26、。B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锱铢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锱铢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C北海,古人认为天下有四个大海,北海居其一,指齐国北边的大海。北海,古人认为天下有四个大海,北海居其一,指齐国北边的大海。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与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与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中的“太学太学”一样。一样。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齐宣王富有一定的同情心。通过对话可以看出,齐宣王很同情禽兽,但不齐宣王富有一定的同情心。通过对话可以看出,齐宣王很同情禽兽,但不
27、大同情老百姓,不能分清轻重、长短。大同情老百姓,不能分清轻重、长短。B齐宣王先听进劝谏后又悔而弃之。齐宣王好像谦恭,能听从孟子的劝谏,齐宣王先听进劝谏后又悔而弃之。齐宣王好像谦恭,能听从孟子的劝谏,但最终没能采用孟子主张,也没有任用他。但最终没能采用孟子主张,也没有任用他。C孟子的社会理想是美好的。孟子把其社会理想描述为:老者衣帛食肉,黎孟子的社会理想是美好的。孟子把其社会理想描述为: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当时的诸侯国多崇尚攻伐。秦楚魏齐等国皆务于合从连衡,把能攻善伐看当时的诸侯国多崇尚攻伐。秦楚魏齐等国皆务于合从连衡,把能攻善伐
28、看作贤能,而这与孟子的主张背道而驰。作贤能,而这与孟子的主张背道而驰。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分)(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分)分)(2)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4分)分)16“唐、虞、三代的德政唐、虞、三代的德政”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进行概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进行概括。(括。(3分)分)13.D(庠序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太学是朝廷开设的)(庠序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太学是
29、朝廷开设的)14.B(“齐宣王先听劝谏后又悔而弃之齐宣王先听劝谏后又悔而弃之”不当,齐宣王表面上虽并没有否定孟不当,齐宣王表面上虽并没有否定孟子的主张,但他真正想听取的还是攻伐性的子的主张,但他真正想听取的还是攻伐性的“霸道霸道”,并没有听进去孟子的,并没有听进去孟子的“王王道道”)15(1)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4分,关键点:分,关键点:老、幼、以及,大意老、幼、以及,大意1分
30、)分)(2)齐威王和齐宣王重用孙膑和田忌这类人,使各诸侯国都向东来朝拜齐国。(齐威王和齐宣王重用孙膑和田忌这类人,使各诸侯国都向东来朝拜齐国。(3分,关键点:徒、东面、朝,大意分,关键点:徒、东面、朝,大意1分)分)16.执政者富有同情之心,恩既及禽兽,又善推其所为;执政者富有同情之心,恩既及禽兽,又善推其所为;明君在位要制民之产,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明君在位要制民之产,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修治礼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修治礼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不崇尚攻伐。(不崇尚攻伐。(3分,答出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点即可得满分)10.B11.C12.C(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
31、之意,作(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孟子七篇)七篇)参考译文(1)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
32、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
33、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2)齐宣王说:“我糊涂,不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试试看。”孟子道:“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却有一贯向善的思想,这只有有志之士才做得到。像一般
34、人,只要失去了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假使没有这种思想,那就会放荡邪僻,不守法纪,胡作非为,没有什么干不出来的。等到犯了罪,然后对他们施加刑罚,这等于设下网罗陷害老百姓。哪有仁爱的国君在位,却可以干出陷害老百姓的勾当呢?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遇上好年成终身饱暖,即使是凶年饥岁,也不至于饿死;然后要求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所以老百姓也就容易服从了。现在所规定的老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老婆孩子;年成好也要终身困苦,遇上凶年饥岁,更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就连救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哪有空余时间去讲礼
35、义呢?大王您既然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那就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绵袄了;鸡和猪狗一类的家畜不要耽误它们繁殖生长的季节,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了。一家一户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得到耕种,八口人吃饭的人家,就可以不闹饥荒了。重视学校教育,反复地叮咛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再肩挑背负出现在道路上了。年老的人穿丝绵、吃肉食,一般老百姓也不至于少食缺衣。如果这样还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以实现王道,那决不可能。”(3)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他通晓儒家治国之道以后,便去游说齐宣王,但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大梁,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见解迂阔而不切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军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齐宣王重用孙膑和田忌这类人,使各诸侯国都向东来朝拜齐国。此时,正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他游说的那些国家都觉得(孟子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孟子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尚书,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