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常人方法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版)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62207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章-常人方法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16章-常人方法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16章-常人方法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16章-常人方法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16章-常人方法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16章章 常人方法常人方法学学 创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哈罗德哈罗德加芬克尔加芬克尔。1917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1935年起进入纽瓦克大学学习经济学,1942年在北卡罗莱纳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46年到1952年在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院师从帕森斯攻读博士学位,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1966年到1975年任社会学系系主任,1988年退休。加芬克尔在1954年创造了“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一词,由ethno、method、ology三部分组成,分别意为常人(普通人everyone或成员)、方法、学问,合起来意为常

2、人方法学,意为一门研究常人在日常生活中行为处事所用的方法的学问。“常人方法学的研究在分析日常生活活动时,将其看作(社会)成员的方法,成员用它们使日常生活看起来是理性的,并出于各种实践目的使行动是可讲述的(reportable),也就是可说明的(accountable)”。代表作:常人方法学研究(1967年),该书是常人方法学正式诞生的标志,也是常人方法学的主要代表作。其他代表人物:萨克斯、西库雷尔、齐默尔曼、波尔纳、谢格罗夫等。一、常人方法学的理论渊源一、常人方法学的理论渊源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 维特根斯坦与日常语言哲学 符号互动论二、常人方法二、常人方法学学论社会秩序问

3、题论社会秩序问题 对帕森斯理论和传统社会学的批判和反思对帕森斯理论和传统社会学的批判和反思:批判以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为首的传统社会学日益脱离社会实践。批判传统社会学对社会和人的形象的假定。批判传统社会学的科学主义取向。批判以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为首的传统社会学日益脱批判以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为首的传统社会学日益脱离社会实践。离社会实践。传统社会学长期忽略对人们生活其中的“第一生活环境”即日常生活现实的分析,而以那些抽象的概念如结构、功能、角色等去说明社会现实。这种对社会现象的科学阐述方式扭曲了社会现实本身。常人方法则主张抛弃传统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沿着舒茨的研究路径,建构起直接揭示日常

4、生活世界本身的理论和方法论。批判传统社会学对社会和人的形象的假定。批判传统社会学对社会和人的形象的假定。传统社会学假定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存在物。常人方法论指出,社会事实是一种反身性的社会现实,不完全独立于个人之外,会受到人的影响,处于不断建构过程中。传统社会学将人视为“判断的傀儡”,认为行动者在社会行动中通过主动遵从已被内化了的规范而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秩序的行动。这忽略了人类实践的积极创造性,不能真正说明行动者是如何赋予行动以意义,如何感知和解释行动,规范如何支配行动。批判传统社会学的科学主义取向批判传统社会学的科学主义取向 传统社会学要求社会学家科学地描述世界,将科学理性用作解释人类行

5、动的方法论准则。常人方法学认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并不懂得使用科学理性,普通人使用日常推理而非科学推理来完成生活实践,所以用科学理性来理解人类日常生活实践活动是有问题的,会误解甚至扭曲日常生活活动。加芬克尔和帕森斯关于社会秩序的论战加芬克尔和帕森斯关于社会秩序的论战 帕森斯认为,社会秩序的实现是由于社会中存在一种规范秩序,它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的一致性理解,通过内化(主要是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使成员得以共享这种规范秩序。当社会成员按照它规定的规则行事时,就避免了“失范”和“战争”,从而产生了社会中稳定的事实秩序。加芬克尔和帕森斯关于社会秩序的论战加芬克尔和帕森斯关于社会秩序的论战 加芬克尔指出

6、,帕森斯将行动者视为判断傀儡,完全忽视了日常生活中行动复杂的组织过程和行动者从事的大量权宜性的努力。社会行动结构不是社会行动着遵循已有社会规范的产物,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正在进行的权宜性的成就”。正如舒茨所言:“生活世界就是不断被我们的行动所修正并不断修正我们行动的世界”。三、日常生活与推理实践三、日常生活与推理实践 常人方法学就是沿着舒茨开辟的道路投入对日常生活的实践的分析,研究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尝试性知识、程序和思考来解释日常情境并行动的方法,并从普通人的日常行动及其看待行动的思考模式来考察社会现象。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受到社会学训练的普通人,他们才是现实社会的真正建构者和诠

7、释者。社会并不需要社会学家的分析、观察和评论,因为社会早已按大多数人的观点和方法“客观”“现实”的存在和运行了,社会学家只需要观察日常实践生活的形式特征就行了。日常推理实践活动的特征日常推理实践活动的特征可说明性索引性反身性(反思性)1、日常实践活动的可说明性、日常实践活动的可说明性 日常生活实践是一种可说明(可观察和可报道)的实践,意味着实践的某些部分可以被参与者或旁观者向他人描述、报道,可以被看到和谈论,并为成员所理解,成为可认识的行动实践。社会规范和规则是实践行动可说明的基础,充当参照标准的角色,不管实践行动符合或违背社会规范规则,它都可充当解释和说明实践行动的基础。2、日常表达的索引性

8、、日常表达的索引性 索引性在常人方法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索引性:人的行动与场景之外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关联。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的话语中总是包含着与情境相连的情境外的意义。索引性表达和客观性表达索引性表达和客观性表达 索引性是日常表达的特征,完全依赖于情境的,而且任何一个看似孤立的表达或行动归根结底都是索引链上的一环。客观性是科学表达的特征。主要是对事物的客观性质的普通特征予以描述,不受情境限制。借助客观表达,各种精确的科学才得以建立。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表达是普遍的,尽管它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交流。反之,如果语言过于准确却会破坏互动的意义。常人方法论从不试图对行动进行理论说明,只要描述和说明索引

9、性表达的合理性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日常生活真实面貌。揭示索引性表达的合理性经验研究揭示索引性表达的合理性经验研究例子例子(夫妇俩人在客厅看电视)丈夫:今天晚上我有点累。妻子:怎么个累法?身体累还是精神累,还是就觉得无聊?丈夫:不知道,主要是身体累吧。妻子:那是筋骨疼还是肌肉酸呢?丈夫:我想两者都有吧,不要太钻牛角尖!(夫妇俩人继续看电视)丈夫:怎么这些老电影都用同样的背景?妻子:你是指什么老电影?是所有的老电影还是大部分老电影,还是就说这个老电影呢?丈夫:你怎么了?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妻子:我希望你能讲得清楚一点。丈夫:你明白我的意思!不和你说了。谈话的实际谈话的实际内容内容(谈话谈话

10、者实际表达的者实际表达的意思意思)学生甲:你怎么这么晚?(我们不是约好了5点食堂门口见嘛,你怎么迟到了)学生乙:我刚下楼碰到了宋老师了(无奈的语气)。(我本来是准时出来的,谁知道刚下楼就碰到宋老师了,他跟我聊了老半天,我也着急啊,没办法,他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学生甲:啊,他没问你论文的事?(你真够倒霉的,那我理解了。他和你说了些什么,我们的论文马上就要交了,他让我们修改,可我们还没有改呢,他是不是批评你了)对话内容可能很简单,但言外之意很多,谈话之所以能够被理解,不仅基于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依据大量未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对于言外之意的理解需要依赖于谈话当事人最近的互动过程和前景预期。因为言外之

11、意是无穷无尽、难以琢磨的,所以实践活动中的任何规则都不可能预先知道行动的情况和决定行动。3、日常行动的反身性、日常行动的反身性 行动的反身性是指行动与说明、场景之间的不可分性。行动的反身性是指行动与说明、场景之间的不可分性。行动总处于场景之中,而行动也构建了场景;说明虽然使行动被理解,但说明本身也是行动的内在组成部分,也不能脱离场景而存在。“说明在某种意义上是其所说明的环境的一部分,其在详尽说明环境的同时也为环境所详尽说明,这种反身性保证了自然语言的索引性特征”。加芬克尔加芬克尔关于反身性的关于反身性的一项一项经验研究经验研究 实验设计:邀请10名大学生参加一项称为精神心理治疗法的实验。实验者

12、和被试分别在两个相邻屋子,通过对讲机谈话。被试提出至少10个只能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由实验者作出回答,但答案是随机设定的。当被试每得到一个回答即对回答予以秘密评论。实验目的:观察被试如何使这些随机答案具有意义。研究发现研究发现:被试并不认为实验者的回答是随机的,反而认为回答是针对问题的,并总是从回答中寻找预期的意义。于是,在几个提问回答之后,被试和实验者之间形成一种基本互动模式,这反过来又为被试理解以后的回答提供了依据,并决定着他们接下来提出的问题。即使面对自相矛盾的回答,被试也力求作出合理解释,总是想方设法地维持已建立起的基本互动模式。研究研究结论结论: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回答的意义是被试依照

13、某种基本模式反身性地建构出来的。“文献解释法”,即反身性的建构过程,就是将一种实际现象当做一种预先假定的基本模式的说明。一方面,这个基本模式(被试对实验者回答的理解形成的固定互动模式)是由其个别证据(试验中的开始几个回答)引申而来;另一方面,个别证据反过来又是被基本模式所解释的。模式本身和模式的特例相互强化,相互证明,互为对方的反身。实践行动的意义也是反身性地构造起来的。实践行动者在用其所属的互动模式理解具体互动行为时,也将互动过程本身确定为一定类型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说,行动者在按照社会规范和标准的预期组织自己的活动时,也正用这些活动来发现、创造和维持这种社会规范的。四、常人方法学与传统社会学

14、:批判与方法论四、常人方法学与传统社会学:批判与方法论1、常人方法论的无差异性、常人方法论的无差异性 传统社会学在看待社会学和生活世界的关系上都采用了主客观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社会学家始终具有与研究对象相对立的主体身份,将社会学家视为站在生活世界之外的观察者。常人方法论则主张社会学要立足点置于日常生活中,要用普通人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法、人与人交往互动的方式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要用常人的眼光来理解。这种观点就彻底放弃了社会学家的主体地位,摆脱了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而一旦社会学进入常人世界,社会学的研究问题领域也发生了变化,由社会结构转向人际交往,从抽象的模式分析转向具体可直接感知

15、的日常实践分析如谈话。2、方法论的独特适当性、方法论的独特适当性 胡塞尔的主张“回到事情本身”,以尽可能接近社会现象本身为原则,要求研究者直接观察,直接参与到环境中,使用现象学描述方法呈现事物的本来面目。“方法的独特适当性”:即根据研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使用社会学、人类学、解释学等学科的经验研究方法来达到研究目的。3、破坏性实验、破坏性实验 破坏性试验是加芬克尔创立的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打破常规而发现常规。因为现实社会通常是现成的、不言而喻和毋庸置疑的,要想考察现实是怎么形成的,必须要扰乱现实的稳定性,看看现实是如何重新建构的。实验1: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父母称为先生、女士,使

16、用礼貌用语回答父母问题,破坏家庭原有的人际互动预期。实验2:要求医学院学生听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段面试录音。学生从录音判断出,申请者方言重,言语混乱,词不达意,自吹自擂,诋毁其他学校专业,不善交际等。之后让学生看申请者的“正式信息”(假的):父亲是企业总经理,该生爱好文学,理科成绩优秀,研究能力强,曾有医院工作经历且很成功,并已被录取,推荐者的评价很好。之后要求学生再听录音,重新评估申请者。结果表明:“学生们积极的处理资料中的不一致,努力使两种印象达到协调一致”。实验实验结果结果:被试在面临预期受到破坏时会产生紧张,并希望按照一些特殊方式解释非常规情况的出现,比如“你病了”“你疯了”等。这恰好说

17、明了日常互动中包含着大量没有言明的背景假设、共享知识和隐含模式,人们对于什么是常规的、预期的有着一致的认识。重构秩序重构秩序的三种技巧的三种技巧 寻求正常模式(提示彼此会到正常模式中);视角互换(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可能会发现具有相同的经验,因为人们往往会忽视视角的差异);运用“等待”假定(在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意思时,会等待必要的信息来理解对方的言语和行为)。五、常人方法论的新发展五、常人方法论的新发展1、谈话分析、谈话分析 谈话分析简称CA,始于萨克斯的研究,被誉为常人方法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现已成为常人方法学研究中最显要的理论支系之一,并对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萨克斯认为,谈话本身就是中最基本的社会行动类型,可以加以研究。谈话分析就是关注于谈话者形成谈话活动的方法和程序。用萨克斯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对谈话本身的结构和组织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互动得以产生和被理解的过程与期待”。谈话分析的特征谈话分析的特征:注重分析发生在经验环境中的、从事日常活动的人们之间实际发生的谈话,而不是日常语言哲学家们在头脑中设想的“理想化的句子”。将谈话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关注话语之间的关系,而非谈话者间的关系。谈话分析的特征谈话分析的特征:将谈话视为实践活动,强调谈话活动的自我组织过程。谈话需要谈话者运用各种方法组织语言和把控互动过程,要理解谈话的意义需要了解谈话的组织过程。

19、强调尽量完整保存谈话内容,保证研究材料完全来自日常世界,而不是研究者强加的,所以最好的记录手段是录像、录音,能够完整真实地再现谈话过程。谈话分析的形式谈话分析的形式 萨克斯早期关注于对日常生活的谈话分析,70年代末以来,转向了制度化领域中的谈话分析。制度制度性性谈话谈话:参与谈话各方中至少一方是一个制度或正式机构中的成员,并且谈话是任务取向的比如教室教学中的谈话、法庭辩论、新闻访谈、医患交谈等。制度性谈话涉及到成员的互动策略与制度结构之间的关系。谈话分析的形式谈话分析的形式 次序轮流次序轮流。不管是在制度化情境中还是日常生活中,谈话行为都受到轮次系统的影响。次序轮流即交谈中的一方先说话,然后是

20、另一方,因而这种次序轮流成了交谈的关键。例如:什么时候应该暂停并提供明确提示,以提示对方他可以开始说话了;什么时候应该打断;什么时候讨论等。2、工作研究、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主要关注职业工作过程这种组织化现象,研究“一种职业活动是如何工作的”,比如自然科学、演奏、演讲等职业是如何工作的。以往关于职业或工作的社会学研究关注职业的特征而非职业本身。工作研究将职业活动本身当做社会现象,将科学研究、数学推理、艺术创造等职业当做从社会角度组织起来的专业实践活动来研究。六、常人方法论的影响与评价六、常人方法论的影响与评价1、常人、常人方法论开创了思维方式上的方法论开创了思维方式上的革命革命常人方法论坚决反对

21、传统社会学的科学主义立场,力图从日常生活世界出发,使用普通人处理日常生活、人与人交往互动的方法。常人方法论认为社会学、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社会学放弃了作为客体对立面的主体地位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从而克服了科学主义。由于它把研究者纳入主体间性关系之中来思考,因此是彻底经验主义的,从而具有了反思性,克服了传统社会学想把社会当成一种经验世界来研究,但又站在经验世界之外,而不能真正理解行动者行动的意义的矛盾。2、常人方法论对主流社会学的影响、常人方法论对主流社会学的影响 近年来,常人方法学对主流社会理论发展的影响以成显而易见的事实,当代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如吉登斯、柯林斯、哈贝马斯

22、、布迪厄等都曾系统地研究常人方法学的理论,并大量吸收其概念和研究思路以发展自己的理论。符号互动论思想小结符号互动论思想小结 符号互动论明显的理论特征:符号互动论明显的理论特征:1、重视人的主观(自我)因素,强调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即自我的双重性);2、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性,注重对个人之间的互动过程的研讨;3、重视对实际生活和互动过程即所谓经验世界的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局限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局限1、过分侧重于个人的、个别的因素,忽视乃至否定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重要作用;2、尽管布鲁默等人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能够研究大型的社会组织和结构,但是从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命题、方法论原则以及所从事的经验研究的内容和成果看,它始终是长于个人、小群体的社会学理论;3、符号互动论强调主观意义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在方法论上则注重于研究者个人的感觉、直觉,因而有只相信某种个人的直接经验的倾向,这就必然限制其研究活动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6章-常人方法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