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脑总论及外伤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633830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T脑总论及外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CT脑总论及外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CT脑总论及外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CT脑总论及外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CT脑总论及外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王成伟脑脑CT诊断学诊断学1.X线的使用 对于骨较厚的部位,例如后颅窝、鞍区可提高mA.或增加KV,以提高X线的穿透能力,小儿的头颅应减少X线的剂量。使用薄层扫描时,为提高信噪比,应加大X线的剂量。颅脑CT扫描技术颅脑CT扫描技术3.层厚和间距 颅脑CT扫描层厚、间距一般均为10mm,为发现小的病灶,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或减少后颅窝的伪影,要用5mm、2mm薄层扫描。在动态CT扫描时,观察同一层面造影剂密度与时间的关系,可用间距为零的动态扫描。颅脑CT扫描技术4.后处理 一次完备的CT检查,必须进行必要的后处理,一般包括窗宽、窗位的调节,以发现不同密度等级的异常改变,测量病灶的大小和CT值,

2、同时在后处理的基础上,拍下最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CT片,才算检查的结束。CT的检查方法 1 .平扫:就是对头颅的一般扫描。2.造影剂增强扫描:经静脉内给予水溶性造影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之间X线的吸收差别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的方法为造影剂增强扫描。造影剂增强扫描,只有在观察肿瘤术后是否复发时才被单独使用。3 .造影CT扫描4.特殊检查特殊检查1动态动态CT扫描扫描 是快速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后,对检查区选定层面进行一系列短时间连续扫描,测定其CT值,绘出曲线以观察兴趣区的生理、病理变化,协助确定病变的性质。2靶靶CT扫描扫描 是为详细观察某一器官,结构或病变细节而将兴趣区

3、放大的方法,但放大图像与普通扫描图像的像素数目相同,因此不损害空间分辨力。它与局部单纯放大不同。CT的检查方法 轴位是最常用的扫描方法,检查时以OM加10角为基线,以避开对眼球的照射。层厚 5 或10mm,连续向上扫描至颅顶部。正常CT 解剖 在以上横断面解剖图像中,正确认识不同断面的小脑幕形态,对我们推断幕上及幕下病变范围甚为重要:“V”字形或“Y”字形:在窦汇上方的层面,幕切迹的边缘可显示为“V”字形。若大脑镰出现则“V”字形变成“Y”字形。八字形:在窦汇以下层面幕切迹像呈八字形。“M”形:通过窦汇的层面。直接征象 间接征象 直接征象 3.边缘1.密度2.大小4.形状5.结构6.多少7.部

4、位8.种植9.骨质增生和破坏10.增强改变 1.正常结构的移位 2.变形 3.充盈缺损或填充 4.脑积水 5.脑水肿 6.骨改变 7.蝶鞍的改变 8.脑池的扩大 9.脑疝 间接征象 定位征象1.脑外征象:脑外征象:脑池扩大,脑表面和脑白质的向内移位,颅骨受侵及,脑池扩大,脑表面和脑白质的向内移位,颅骨受侵及,病灶常基底位于骨结构,即所谓的病灶常基底位于骨结构,即所谓的“D”字征。字征。2.脑内征象:脑内征象:脑池的变窄,脑皮质紧贴于骨板,病灶常以锐角于骨脑池的变窄,脑皮质紧贴于骨板,病灶常以锐角于骨结构相切结构相切,形成所谓的形成所谓的“O”字征。字征。“D”字征字征“O”字征字征颅脑外伤的颅

5、脑外伤的CT诊断诊断 CT扫描可以直观的显示颅骨和颅内各种损伤性病变,迅速对病人的预后做出评估,因而极大的提高了颅骨损伤的诊治水平。CT扫描表现包括扫描表现包括:1.头皮和颅骨损伤。2.脑膜损伤。3.脑实质损伤。4.脑室系统损伤。5.颅脑损伤合并症等方面。CT显示头皮新月形异常增厚,范围大而弥漫,可以累及整个颅外帽状腱膜下,跨越颅缝到颅底近似环形,边缘锐利、光滑。如果是开放性损伤,有帽状腱膜的断裂,则可由于减压血肿范围相对小些。但可合并膜状腱膜下积气(CT值低于皮下脂肪即可诊断)。1.帽状腱膜下血肿 颅骨外膜薄而致密,与颅骨借少量结缔组织相连,故易剥落。但颅缝处骨膜与颅缝连接很紧密,故骨膜下血

6、肿仅限于一块颅骨的骨膜下,不向四周扩散。CT表现:表现:骨膜下血肿较少见,形态与帽状腱膜下血肿相仿,也呈新月形,但范围小,近骨缝处逐渐变细、变尖,从不跨越骨缝。这是与帽状腱膜下血肿鉴别的重要依据。2.骨膜下血肿 CT上可观察骨折片向颅腔内移位及其深度,有无脑组织受压以及伴随的脑损伤。尤其是易于观察颅底骨折,儿童生长性骨折。CT上除显示骨折线、颅缝增宽和边缘硬化外,骨质缺损间有脑积液聚集形成的蛛网膜囊肿存在。3.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直接征象:a.骨线折 b.骨缝分离 一般标准为双侧颅缝相差1mm以上,单侧颅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颅缝单侧大于1.5mm即可诊断。而儿童有的颅缝较

7、宽,但不应超过2mm。间接征象a.气窦充液由于颅底骨折常累及鼻旁窦或乳头气房,血液和脑积液由骨折处进入窦腔,腔内可见气液平或充满液体。可根据积液部位判断颅底骨折的部位。b.颅内积气颅内可见气体影。二.脑膜损伤 占各种外伤性血肿的三分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硬脑膜紧贴于颅骨内板,所以并没有硬膜外间隙。由于外伤、硬膜与骨板剥离,并为破裂的出血所充填,形成硬膜外血肿。(一)硬膜外血肿1)出血急,82为急性。2)血肿较为局限。3)局部脑组织受压明显,而中线结构无移位。4)常与骨折并存。5)常位于脑膜动脉走行分布区。硬膜外血肿的几个特点:典型急性硬膜外血肿多呈梭形均一高密度影(CT值5070Hu)。特别是薄层

8、扫描时,血肿内常见气泡阴影,在慢性期血肿密度也可不均匀,这或许是由于活动出血或再出血所致,时间长的血肿可见钙化影。硬膜外血肿CT表现有时区分硬膜外和硬膜下雪肿十分困难,以下征象有利有时区分硬膜外和硬膜下雪肿十分困难,以下征象有利于鉴别硬膜外血肿:于鉴别硬膜外血肿:1.多呈梭形。2.内缘光滑锐利。3.急性期质地较均一。4.常有骨折。5.中线结构移位较轻。6.较为局限,硬膜外 血肿常不超过颅缝,(矢状缝除外)但可过中线,累及幕上、幕下等。(二)硬膜下血肿 病因:多由于头颅在运动中受伤所致,尤其是冲击伤更易导致硬膜下血肿。按其发病急缓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急性期;为伤后3天以内者。亚急性期;为

9、4天-3周之间的患者。慢性期;指3周以上者。CT表现为均匀一致高密度影,血肿常呈新月形或3字形,CT值7080Hu,血肿位于颅骨与脑实质之间,较广泛。当少量而很薄时,需用窗宽区别颅骨,血肿常使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同侧脑室变小。1.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三种非典型表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三种非典型表现1)血肿密度不均匀:血肿密度不均匀:可能与急性出血还未凝固,凝血早期血清外溢或脑积液经破裂的蛛网膜处漏入硬膜下腔有关。2)血肿呈梭形表现:血肿呈梭形表现:可能与血肿未散开,对脑积液形成压力有关。3)血肿同侧脑室扩大:血肿同侧脑室扩大:这可能系同侧室间孔迅速被挤压,同侧脑室梗阻所致。一般说来,急性

10、硬膜下血肿同侧不伴有骨折。但骨折后如有硬脑膜破裂,也可见急性硬膜下血肿。2.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根据血肿存在的时间不一,可分为早期和晚期。其特点依据凝血块的液化不同而不同,早期出现细胞沉淀效应,当细胞沉淀于血肿底部,而蛋白浮于血肿的上半部时,CT表现为上半部的低密度和下半部的高密度影。晚期亚急性血肿的细胞成分被替代,血肿完全为低密度。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密度可以等于密度可以等于脑密度,此时诊断取决于:脑密度,此时诊断取决于:脑白质推挤征。脑室系统变形 皮层静脉的内移。中线结构移位而没有占位病变的表现。脑灰白质结合部远离颅骨等。3.慢性硬膜下血肿 指伤后3周以上者,是亚急性

11、硬膜下血肿的延续,此时一般血肿外的包膜已经形成。CT表现:多呈梭形、新月形、3字形,典型病变多呈低密度,甚至等同于脑积液密度。但由于时间不同密度可由高到低,也可因再次出血而复杂化,可为均一或混杂密度影。4.硬膜下积液 指硬膜下只含脑积液成分,是由于蛛网膜破裂,脑积液流入硬膜下腔所致。CT表现:为均一的脑积液密度,多呈新月形,位于受压的脑实质和颅骨之间。老年人以双侧多见。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鉴别点是:1 血肿由于蛋白含量增加,在CT值测量时略高于脑积液。2 血肿有包膜,增强时可有染色。3 血肿多呈梭形。4 血肿有近期外伤史。5 积液更好发于双侧。(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

12、出血,常因蛛网膜下腔的皮层静脉破裂出血所致。血肿常见充填在脑沟和脑池内,可见脑池、脑沟密度增高可合并脑内血肿或硬膜下血肿,CT密度视出血量大小而异。一般较低(2060Hu),且常在1周内消失,出血最常见于脚间窝和侧裂池内。(四)(四)脑实质损伤脑实质损伤 脑挫伤和脑出血脑穿通伤脑白质剪切伤弥漫性脑肿胀1.脑挫伤和脑出血 两者在CT表现上相似,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其典型CT表现为:密度不均、中心多发的高密度(出血),周边的低密度为水肿。常好发于皮层下,但也可位于白质深部,随着时间的变化,占位效应消失,甚至出现脑萎缩,高密度影变低,病灶边界更清楚局限,可以只残留一个囊腔。2.脑穿通伤 指异物入颅后对

13、脑组织的损伤。脑组织损伤后,通道为出血充填,脑组织肿胀并可见异物。是由于脑灰、白质在头颅外伤中受到剪切力的作用,常常会造成神经轴或轴突的损伤,后者常伴有并行血管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常多发而少量。典型部位在中央或周边的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和大脑脚处,广泛的轴突损伤常常愈后不佳。3.脑白质剪切伤 CT改变轻微或无异常发现,与临床症状不成比例,有的CT上可见胼胝体和脑室周围散在性斑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弥漫性脑肿胀。CT表现:4.弥漫性脑肿胀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女性患者,由于损伤所至脑神经、血管调节机能紊乱,导致脑充血或脑淤血性肿胀。CT表现:脑室普遍性受压变小,中线移位,脑沟、池变窄或消失,脑灰、白质界限消失,密度减低,急性半球脑肿胀,可有脑疝形成,其病情较双侧脑肿胀更为严重。5.脑室内出血 多继发于脑血肿破入脑室内引起,少数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少量出血见于一侧或双侧侧脑室后角,形成液血平面,下面高密度为出血,大量出血可累及全部脑室系统并引起急性脑室扩张,脑室内出血吸收快,少量出血一周左右可完全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CT脑总论及外伤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