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认识“总分式总分式”段落段落 一段话总有一个主要意思。为了强调这个主要意思,作者常常在这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处,写一个能高度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我们把这种句子叫中心句。写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又叫首括句,写在段尾的中心又叫总结句。总分式的段落分为两层,总述句一层,分述部分一层,总述句直接做段意。总分段落的结构:总领式、总结式、总分总式1.总领式 一般是文段中心句出现在段落的前面部分,起到总领本段的作用。后一般是文段中心句出现在段落的前面部分,起到总领本段的作用。后文内容都是对中心句的论证和分析,或引出一些句子进行说明。文内容都是对中心句的论证和分析,或引出一些句子进行说明。总领式的文段,就是要把握
2、第一句或前两句的中心内容。总领式的文段,就是要把握第一句或前两句的中心内容。例文:放学的时候,学校外面热闹非凡。离校门不远处,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家长。来接孩子的家长真多,有和蔼可亲的老人,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他们神色不一,有的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左顾右盼,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孩子;有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嘴里叨念着:“唉,怎么还不出来?”有的坐在电瓶车上,耐心地等待着;有的等不及了,正和门口的保安叔叔商量着能不能进去看一看;还有的三五成群,正在谈笑风生呢。范文一:小宝的习性很特别。给它喂狗粮的时候,它总是狼吞虎咽地,恨不得一口全都吃下去。它喝水的时候,用舌头水舔来舔去,弄得满地全是水。它喜欢玩球
3、,经常是一边撒欢地跑,一边用爪子拨弄小球,满处转悠,把我都弄得晕头转向了。它睡觉的时候就卧在阳台上,侧着脑袋,好像在做美梦呢。范文二:夏天的动物是生机勃勃的。小狗热得直喘气;知了热得直叫:“知了,知了!”在树上一动不动;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就像辛勤的园丁在采花粉;蝴蝶张开翅膀在花丛中飞翔,如同一只只小精灵范文三: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范文四: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
5、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可见赵州桥非常雄伟,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范文五: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节。天高云淡,秋风瑟瑟。大地穿上了黄色的毛衣;鲜艳的枫树叶随着秋风悠悠地飘落着,好像一只只彩色斑谰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那松树爷爷却不顾寒霜降临,仍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香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桔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爱秋天。范文六:我们学校有两个一活动,同学们可以做自己喜爱的活动。有打篮球的、书法、绘画、乒乓球等等
6、,练篮球的部分女同学正在场上练拍球;练书法的同学正专心的书写每个字;练绘画的同学在后花园对着树上红艳艳的桃花进行素描;练乒乓球的同学正在激烈地对打。总之同学们玩得兴高采烈的。用总-分-总的段落描写小动物(范文)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总是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互相追逐嬉戏。精巧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小眼睛,机警地转动着。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如同搽过油,摸上去细腻而柔软。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特别漂亮。(总分式)(总分式)忽然,小猫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它又找到了玩耍的新目标:放在叔叔书桌上的一瓶墨水。小猫跳上书桌,一边绕着墨水瓶转来转去,一边目不转睛
7、盯着墨水瓶,好像在想:这是什么玩意儿?它好奇地用爪子碰了碰墨水瓶,墨水瓶移动了一点。小猫觉得还不过瘾,就扑了上去。“砰”地一声,墨水到处流淌。小猫觉得大事不妙,吓得“喵”地一声,撒腿就跑。叔叔刚好看见了,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小猫真淘气啊!(分总式)(分总式)猫是一种漂亮的动物,干净、乖巧、讨人喜爱。它们满身长着毛绒绒的毛,四只小爪子又小又轻,底下有那厚厚的肉垫,尖尖的指甲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尾巴软软的,绵绵的,手感很好。大大的眼睛好像铅铃一样,睁的圆圆的,两个小三角耳朵显得更加俏皮。猫是十分爱干净的,每当猫有空时,都会用爬子擦洗自己的脸,然后用舌头不停地添着爪子,把那毛添得干干净净,顺顺绵
8、绵的。并且,猫也有自己的“卫生间”,从不随地大小便。猫在吃东西时,会用两个爪子按住,如果东西太大了,还会用爪子弄,很可爱,并且,它们吃鱼时,会把鱼骨头整个留下,比人还会吃。可以说,猫是猫科动物中最可爱、漂亮的了。小公鸡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平时,小公鸡还是捉虫子的能手呢!尽管有些小虫十分机敏,但只要它动一下,就逃不过小公鸡的眼睛。有一次,我亲
9、眼看见一条小虫子刚刚从树下的草丛中爬出来散步,就让小公鸡发现了。只见小公鸡飞快地跑到树下,用它那尖利细长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小虫子捉住了,就这样一条条小虫子都成了小公鸡的美餐。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正吃得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
10、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养狗的乐趣我爱狗,所以也爱养狗。我只把养狗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爱养狮子狗,狮子狗全身长满白毛,远远望去像一团棉花。突然有一天我爷爷家的狮子狗东闻闻西嗅嗅,好像在找一样东西。“吱吱吱”狮子狗好像听到了老鼠的响动声,狮子狗马上就用爪子把东西弄到一边去。找了个半天也没逮着一只老鼠。狮子狗逮不到老鼠,垂头丧气地回到吃饭的地方,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吱吱吱”狮子狗再次听到响声便准确地听清楚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过来的,老鼠是在哪一个方位。清楚了之后,便迅速的扒开东西和纸箱。狮子狗用爪子压着一只大大的老鼠,我看见后很高兴并奖赏了它一顿丰盛的晚餐。
11、还有一次,狮子狗和邻居的小黑狗打了起来。“战争”很是激烈,小黑狗给了它一个“扫堂腿”把它给绊到在地。我被它的狼狈样弄得捧腹大笑。当然也有生气的时候,比如说一次,狮子狗把我的帽子咬破了,那天晚上我不仅仅好好地教训了它一顿,而且让它少吃了一顿晚饭。喜、怒、哀、乐什么都有,这就是养狗的乐趣。拾杨师常用十四经穴经验提要拾杨师常用十四经穴经验提要十四经三百六十五穴(或说三百六十一穴),各家经常应用穴位不过数十。也有仅以十数穴交互配用即以之治疗全身病痛者,如马丹阳之天星十二穴即是。我个人平日临床平均取穴平均每次仅二、三穴,有时往往只用单穴一针即治。总计应用穴位连董氏奇穴在内亦不到三十。而效果之迅速及显著皆
12、极为实际灵验,其中也有许多个人的独特经验,开古人之所不曾有,例如以内关治膝痛,曲池治头晕、束骨治颠顶痛、液门消除疲劳并治眼皮沉重难睁、大腿酸痛等等。这只不过是几个简单的例子。最重要的是这些穴道的应用都合乎经络与辨证论治的法则。个人最常用的十四经穴俞募郄会原络五输等特定穴,个人亦常精简配用,效果极佳,在此不再赘述,可参看前述有关章节。约为十二个,这些称为特级穴道,其它穴常用者为一级穴道,再其次为二级穴道。倘能灵活运用特级穴道,面对一般临床即很余裕,若再配合常用之董氏奇穴,则疗效更高。治疗原则对于痛症除少数例外均采健侧为主例外者特别注明,若两侧均痛或头面躯干中央疼痛,则双侧均取。若内脏病症亦以双侧
13、皆取为原则,针法以动气针法为主。注:表示患侧,表使健即对侧,表示双侧。表示点刺出血,表示灸。以下内容本来是个人上课时的大纲,上课时则每穴治症的作用原理皆详加解释。这里限于篇辐虽不能详加解释,但亦重点说明。一、十二特级穴道一、十二特级穴道此十二个穴道,用途广泛疗效显著,在每日之临床中都有机会用于病患。(一一)风市风市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在膝上七寸,外侧两筋间。人身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中指尖所到处是穴。主治:1.为镇定要穴,总治全身各种疼痛。2.人体侧面之各种疼痛尤其特效。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肩背痛、肋骨痛、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3.骨刺。4.半身不遂。5.解晕针、滞针。6.耳鸣甚效。7.失眠
14、特效。8.下肢风湿。9.下肢皮肤病。10.颜面神经麻痹。杰按:1、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经镇定作用甚强,主治病症极多。2、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皆说:少阳为枢,少阳为转枢之腑,主半表半理之病,一般疾病已离表而未深入内里者,多在半表半里之间。3、此外疾病有时间性者多属少阳病。4、李梃医学入门及唐宗海医经精义皆说:胆与心通,心主神志,十一脏亦取决于胆,可见胆亦主神志。风市穴顾名思义为风之市,因此能去风止痛止痒及镇定安眠,又胆经绕耳一周,并穿过耳内而出,治耳鸣耳聋皆效。观小柴胡汤及温胆汤主治证既多又效,即可知少阳主治作用之广及效。5、又灵枢经脉篇说:少阳是主骨所生病即少阳主骨,因
15、此风市穴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甚效。(二二)内关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在手掌后(大陵)上二寸,两筋间。主治:1.心脏各种病变。2.胸闷、胸痛。3.膝痛甚效。4.中指麻木。5.容易落枕。6.大腿内侧痛。7.定喘。8.胃病。9.呃逆。10.恶阻。11.腹痛。12.晕车。13.头晕。14.腰扭伤。15.血管性头痛。16.过敏性反应。17.愈病性失音。18.急性乳腺炎。l9.咽喉肿痛。20.原发性痛经。21.肋痛。22.癔病。23.郁症。杰按:、内关可以说是全身第一大穴,是急救必用之针。透过手厥阴(心包络)与阳明(胃)相通,调理气血作用极强,对晕厥、心脏衰弱等急症皆有效。本穴为
16、心包经之络穴,别走手少阳,与三焦表里。又为奇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本穴具有醒脑开窍,宣闭固脱,宁心安神,镇静止痛,解郁疏肝,宽胸理气,和中降逆,健脾止呕之功。主治功效甚多,大致以心血管,消化系、精神神经及循行部位病变为主。同时对于五脏气机功能逆乱病变亦有调整作用。本穴为理气要穴,能散滞解郁。亦为血脉病要穴,还可调整血压及血脂。本穴治膝痛甚效,为个人数十年之特殊经验,此系基于包络与胃通,胃经通过膝眼(犊鼻)。又膝痛与血循密切相关,心脏差者亦易罹膝疾。董师之以火或心命名之穴位皆能治膝痛即其明症。(三三)液门液门三焦经荣穴三焦经荣穴在手小指四指之间合缝处陷中。握拳在小筋之前凹窝下针。主治:1.
17、消除疲劳。2.感冒甚效。3.五官病要穴。4.眼皮沉重难睁(眼肌无力)。5.喉痛甚效。6.耳鸣、中耳炎。7.上中焦壅热之症。8.各种头痛。9.颈部扭伤、落枕。10.肩痛。11.大腿疼痛。12腰痛。13.胸肋痛。14.荨麻疹、皮炎止痒。15.恶心呕吐。16.偏痈患肢肿胀。杰按:金针梅花诗抄说本穴一针四透古来稀,事实上不只透穿或透过四穴,自液门进针透过中渚、后溪、少府,深针还可透腕骨,也包括了董氏奇穴之中白,下白。六穴之效果皆融入其中。进针时在筋下贴骨进针,针达中渚腕骨等俞原多气之所。可谓筋骨肉皆治,亦即风寒湿脾肝肾皆能治及。又按全息分布律来看,本穴可谓眼耳口鼻区皆能透达,而为五官病之要穴。本穴为三
18、焦经荥水穴,三焦与肾间动气及免疫机能有关,且荥俞主外经,治疗感冒甚效。补肾之作用亦甚好。(四四)后溪后溪小肠经俞穴小肠经俞穴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主治:1.腰痛。2.闪腰岔气。3.颈椎病。4.腰椎病。5.颈项强不能回顾。6.落枕。7.肩痛。8.背痛。9.坐骨神经痛。10.腿弯痛。11.三叉神经痛。12.颜面神经震颤。13.耳痛。14.痉病。15.惊厥。l6.癫痫。17.癔病。18.疟疾。19.督脉失衡。20.荨麻疹。21.配腕骨治手腕痛。22.配腕骨治黄疸。杰按:后溪为小肠经俞穴属木,俞主体重节痛,木主筋,木主风。因此有较好的止痛舒筋袪风之功。本穴又系奇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督主一身之阳
19、气,腰痛、闪腰岔气是督脉阳气受阻。针后溪能转输阳气,腰痛可愈。又后溪通督脉,督脉入脑又统诸阳,因此本穴治脑病神志病及热病疟疾等有效。(五五)太冲太冲肝经俞穴:亦为原穴肝经俞穴:亦为原穴在大趾与二趾之间,行间穴后寸半。主治:1.急救强心。2.膝痛膝肿。3.行步艰难。4.喉痛要穴。5.血压高。6.厥阴头痛。7.头晕。8.眼病。9.鼻衄。10.胃酸过多。11.肝气不和之胃痛。12.神经衰弱。13.疝气。14.阴部痛。l5.阴缩。16.尿潴留。17.颜面神经麻痹。18.肋间神经痛。19.胆绞痛。20.肝炎、肝硬化。21.颞颔关节紊乱。22.周身麻木。23.开四关(配合谷)能镇定、镇静、镇痉、镇痛、疏肝
20、袪风。24.开四关为治鼻病要穴。杰按:太冲为木经土穴,治疗肝脾(木土)不和之病甚效。有疏肝理脾之功,为疏肝理气要穴,对多种风(木病)湿(土病)疗效显著,为治风湿要穴。肝经绕过阴部一周,本穴为肝经俞穴。荥俞治外经,因此治阴部病甚效。本穴下有太冲脉经过,能以脉治脉,以脉治心,故对昏厥、心脏病等皆甚有效。因本穴与筋与心血有关(肝主藏血)亦为治膝痛特效穴。因其为调肝要穴,所以肝气、肝火、肝风抽动的病,及眼病、血症、头晕,肝炎、肝硬化等都有效。肝经上入颃颡至脑。本穴治喉痛特效,治神志病亦甚佳,尤其是与合谷并用谓之开四关。能镇静治失眠及多梦;镇痉治痉挛抽搐;镇痛治胆绞痛、痛经、头痛、肋痛。袪风能治中风;疏
21、肝能治肝脾不和,能排石。治郁症。四关穴亦为治鼻病要穴,由于大肠经绕鼻之外侧;肝经过颃颡治鼻腔内部,因此合谷、太冲合用治疗鼻病甚效。(六六)束骨束骨足太阳膀胱经之俞穴足太阳膀胱经之俞穴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陷者中。主治:1.后头痛。02.头顶痛。3.颈项强硬。颈痛。4.背痛。5.腰痛。6.太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7.颈椎及腰椎骨刺。杰按:束骨穴为俞穴,主体重节痛,五行属木与风及筋有关。治疗本经所过之处的疼痛及屈伸不利的病变皆有疗效,又本穴为水经(膀胱经)木穴,补水润木的效果极佳,因此治疗之病症极多。由于经络循环之故,治人身后面的疼痛都有效,由于1.膀胱经夹脊而行,其经别并入脊中,肾主骨。2.本经与
22、其表里,故治颈腰椎骨刺,与后溪或风市并用,为有效成方。(七七)委中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在腘中央约纹中。主治:1.腰扭伤特效。2.脚根痛。3.脚踝痛。4.痔疮特效。5.严重之后头及颈项痛。6.颈椎骨刺。7.腰椎骨刺。8.脚跟骨刺。9.坐骨神经痛。10.腰背各种疔疮痈毒。11.其它恶性毒病(如性病)。12.下肢胀痛。13.美尼尔氏病。14.鼻衄。15.乳痈。16.急性吐泻(急性肠胃炎)(配尺泽更 佳)。17.气喘(配尺泽)。杰按:委中为血郄,郄穴能治急症,此穴刺血能治多种急症,系刺血第一要穴。膀胱经为少气多血之经,适于刺血,对于一切瘀血热毒,以三棱针点刺出血皆能见效。对于膀胱经所过
23、之重性疼痛及久年疼痛,刺血均能见大效。治疗痔疮在委中刺血,纵然系多年重症,亦仅二、三次而痊愈。本穴所主之病,几乎全以刺血为主,疗效显著。治疗气喘、严重吐泻配合尺泽穴刺血,效果更佳。(八八)尺泽尺泽手太阴肺经之合穴手太阴肺经之合穴在肘窝横纹之外侧,摸之有一大筋,筋外侧之凹陷中。主治:1.咳嗽。2.五十肩(泻针)。3.半身不遂。4.网球肘。5.任何关节屈伸、挛急。6.尿意频数癃闭。7.上腹疼痛。8.鼻衄。9.牙痛。10.痿症。11.荨麻疹。以上皆以毫针针刺为主。12.气喘。13.霍乱(急性吐泻)(配委中更佳)。14.急性呕吐。15.胸闷胸痛。16.肩臂不举,肩臂痛。17.手腕痛。18.急性扁桃腺炎
24、。以上皆以三棱针刺血甚效。杰按:尺泽亦为刺血要穴。本穴为肺经合水穴,合主逆气而泄,因此对肺经之气逆病如喘咳等疗效颇佳。本穴为金之水穴,肺(金)主肃降,肾(水)主受纳,治疗咳喘当然有效。古代文献,诸如甲乙经、肘后歌、玉龙歌都记载本穴能治手臂拘挛筋急,肘臂疼痛,手臂不能上举等。针本穴尤其是泻法甚为有效,盖本穴为金之子穴,泻金使其不能克木,木舒则筋即舒也。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也说肺为肝之主,尺泽穴在大筋旁,根据灵枢官针篇及素问刺齐论),所言,刺入筋中,或贴筋而刺,至筋病甚效,对于肢体之拘挛,牵扯,弛缓,强直等均有疗效。(九九)曲池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手阳明大肠经之合
25、穴屈肘横纹头。主治:1.头晕特效。2.高血压、低血压。3.清利头目(青春痘、结膜炎、鼻炎)。4.皮肤病要穴。5.急性菌痢。6.麦粒肿。7.肘痛。8.膝痛。9.伛偻(腰直不起来)(配人中)。10.气滞肋痛及腹痛。11.急性乳腺炎。12.外感热症。13.风水面浮。14.各类风湿。杰按:曲池为大肠经之合穴。有清热袪风,调理肠胃之功,并能清头明目,调和营血,透过大肠与肝通,治疗头晕,血压高疗效极好。由于关节对应及手足阳明相通,治膝关节扭伤(胃经通过膝眼)效亦甚佳。阳明经多气多血,调理气血功能极好,本穴善于治疗气分血分实症热症,本穴能治外感高热及阳明热盛之证,透过肺与大肠表里,可治荨麻疹、皮炎、皮肤搔痒
26、症、丹毒、疖肿等。(十十)足三里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主治:1.肠胃病要穴,善治胃溃疡。食欲不振。口呕吐、吞酸。消化不良。腹泻。2.肥厚性鼻炎。3.抽筋、转筋。4.齿痛。5.强心.治心脏病,6.定喘。7.颜面神经麻痹。8.痿症。9.解晕针。10.急性乳腺炎。11.落枕。12.尿潴留(配阴陵泉)。13.痛风。14.预防感冒。刺血可治疗下症甚效1.心脏麻痹、心脏病。2.胸闷。3.久年胃病。4.急性肠胃炎。5.气喘。杰按:足三里为胃经(土经)之合穴,为土经之土穴,补土作用尤强。脾胃为后天之本,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调理气血作用极强,可谓百病皆治。古谚:肚
27、腹三里留,本穴对腹部及小肚之肠胃病皆有疗效。此亦本于手足阳明相通之理。本穴能强心定喘,胃与包络通,故能强心。补土能生金,且逆气而泄取之合故能定喘,治心脏病及气喘皆宜深针并久留针,刺血亦甚好。本穴灸补虚脱病变,针治也能补虚。补土能去湿,脾胃为痰湿之源,本穴治痰湿病变,降血脂有效,治风湿也有效。本穴能健脾补元气,增强免疫功能,能预防感冒。对于肝能转阴也有加强作用。(十一十一)三阴交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位足太阴脾经穴位在内踝尖上三寸。主治:1.妇科病要穴。2.肾脏病要穴。3.糖尿病。4.肾亏性弱(配大敦治阳萎,配肾关治早泄)。5.腹胀(配内庭或足三里)。6.失眠(配神门)。7.腰椎痛。8.易落枕(配内
28、关)。9.疝气(配大敦)。10.生叉神经痛。11.皮肤病要穴(配曲池或血海)。12.梅核气(慢性咽炎)。13.肾绞痛。14.足根痛。杰按:三阴交为脾肝肾三阴经之交会,根据脾肝肾三脏的生理、病理,三阴交可治疗因脾肝肾三脏功能失常所致的病变,如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其功用可健脾利湿,补肾益气,舒肝活血利气等。本穴为妇科第一要穴,治疗各类妇科皆常应用。也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要穴。由于脾统血肝脏血,本穴亦为血病要穴,所谓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本穴对于一些风病亦甚有效,为治皮肤病要穴。亦能治一些疼痛。本穴为肝脾之交会,亦有疏肝理气之功,因此能治疗气滞及肝郁病变如梅核气,肾绞痛、失眠等。能补肾亦能
29、治肾亏及足根痛。(十二十二)丰隆丰隆足阳明胃经络穴足阳明胃经络穴外踝上八寸骨行骨外廉陷中(即腔骨前缘外侧一寸半,腔骨腓骨之间)。主治:1.下颔关节炎。2.前额痛、眼眶痛、。3.颜面痛。4.颜面神经麻痹。5落枕。6.肩关节周围炎。7.颈部、胸部肌肉痛。8.袪痰治咳嗽、哮喘。9.健脾和胃治各种胃炎。10.降血压。11.降血脂。12.癔病性失音。13.袪痰安神志癫痛狂或中风。以上以毫针针刺为主。14.冠心病。15.哮喘。16.急性肠胃炎。17.高血压。l8.高血脂。l9.头痛。20.耳痛。21.三叉神经痛。22.慢性鼻炎。23.肩臂痛。24.胸胀胸痛。25.肋痛。26.坐骨神经痛。以上以三棱针刺出黑
30、血甚效。杰按:要丰隆为胃之络穴,沟通脾胃,能健脾和胃,善治脾胃之病。中医认为脾胃为生痰之源,因此丰隆有清降痰浊之功。古诀认为本穴为痰之会,为袪痰要穴。俗谚百病皆生于痰。本穴有袪风化痰,开窍安神之功,主治范围甚广,凡由痰湿引起之疾病皆能治疗,如咳嗽、气喘(见肘后歌)、血脂高,及痰迷心窍或痰热扰心之癫痫狂或中风皆有效。甲乙经说,本穴主喉痹猝喑,实则癫狂。千金方说:主胸痛如刺。针灸大成说: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善于通腑泻热,活络除湿,且脾胃主肌肉,本穴对肌肉风湿痛甚效。会元针灸学说:丰隆者,阳血聚之而隆起,化阴络,交太阴,有丰满之象,故各丰隆。本穴对气分血分之实症皆能治之。本
31、穴亦为刺血要穴,刺血机会有时较委中及尺泽还多。也有谚语说:怪病必有瘀,杂病必有瘀,久病必有瘀,难病必有瘀,因此活血化瘀法治疗久、难、怪、杂之病甚效。此处常有瘀筋浮现,极适合刺血,而且在小腿正面,极为方便。既然本穴为痰会,又为刺血要穴,能活血袪痰,允为治疗疑难杂症第一刺血要穴亦不为过。本穴刺血除治疗心脏病,肺脏病及前述刺血所列疾病甚为有效外,对于侧身各种病变更有特效。如上述之偏头痛、耳痛、肩臂痛、肋骨痛,侧面(胆经)之坐骨神经痛及足跗痛均有特效。二、十二个一级穴位二、十二个一级穴位(一一)公孙公孙足太阴脾经络穴,奇经八脉足太阴脾经络穴,奇经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主治
32、:总治前身各病。补脾兼补肾要穴。能平冲降逆。1.前头痛。2.眉骨鼻骨酸痛。3.脾胃胸腹各种病(急性胃痛、胃下垂甚效)。4.高血压。5.手麻。6.肠梗阻。7.痛经。8.呕吐。9.呃逆。10.奔豚气。(二二)涌泉涌泉足少阴肾经井木穴足少阴肾经井木穴足掌心陷中,足底前三分之一处。主治:本穴能补水润木,肝肾并调,去风去寒及开窍。1.急救要穴(厥逆要穴)。2.半身不遂,腿屈不灵。3.不语症。4.鼻衄。5.血尿。6.紫癜。7.通乳。8.尿潴留。9.婴儿不啼。10.抽筋、震颤。11.脑外伤后遗症。12.昏睡不醒。13.头顶痛。14.黄疸。15.疝气。16.消渴。17.蛋白尿。18.癫瘸。19.中风闭症。20
33、.狂症。21.奔豚。22.癔病。23.不射精症。24.顽固性呃逆。25.呕吐。26.降血压。(三三)梁丘梁丘足阳明胃经之郄穴足阳明胃经之郄穴在膝上二寸,阴市下一寸两筋间。主治:A.阳明经多气多血,郄穴亦多气多血,本穴调理气血作用极强。B.郄穴能止血止痛,尤善治急痛。本穴治疗腹部之急痛尤为有效。1.胃痛、胃溃疡、胃出血及各种肠胃病均甚效。2.腹痛。3.乳痛。4.缺盆痛。5.伤科新病。6.腹泻。7.恶心呕吐。8.腹痛。9.胆石痛。(四四)合谷合谷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拇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主治:A.大肠与肺表里,肝经与大肠通,又阳明多气多血,本穴对呼吸、消化、循环皆有调整作用。B.四
34、总穴歌诀口面合谷收。本穴常用于治五官病,本穴常与太冲配用,称之开四关,有镇静、镇痉、镇痛作用。1.齿痛(配足三里,治上下齿痛)。2.鼻炎。3.颜面神经麻痹。4.肘痛。5.感冒。6.止喘(配内关)。7.疔痈(配曲池)。8.面目各病(配曲池)。9.急性扁桃腺炎、针合谷、配少商。10.呃逆。11.肠痉挛。12.肩周炎。13.大腿痛。14.髋关节痛。15.足根痛。16.配太冲称为开四关,为镇定要穴。治中风、小舞蹈病、口噤、脏躁、奔豚、失眠、血管性头痛、癔症性失语。(五五)阴陵泉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足太阴脾经之合穴在膝下内辅骨下陷中。主治:A.本穴为脾(土)经合(水)穴,能脾肾双补,为治水要穴(水肿及
35、小便不利)。B.合治府病,本穴调理脾胃作用甚好。C.合治逆气而泄,本穴为治满要穴,及治慢性腹泻要穴。D.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本穴对肩周炎及慢性头面病疗效亦好。1.前头痛、眉棱骨痛、鼻骨痛。2.肩周炎。3.急慢性腹泻(配曲池)。4.糖尿病(配三阴交)。5.肾脏病变、肾性水肿、蛋白尿(配复溜)。6.胃酸过多、反胃(配肾关)。7.小便不通(配足三里)。(六六)陷谷陷谷足阳明胃经之俞穴足阳明胃经之俞穴在次趾外,本节后,去内庭一寸。主治:A.本穴为胃(土)经俞(木)穴,能调理肝脾治肝脾(木土)不和之病。B.俞主体重节痛,治本经所过之沉重及疼痛有效。C.荥俞外经,本穴治阳明经之各种疼痛皆效。1.偏头痛
36、(太阳穴之偏头痛)特效。2.腹泻(尤其是痛泻)甚效。3.腹胀。4.胸肋满。5.鼻塞。6.面部浮肿。7.上眼皮下垂(无力)。8.痛经。9.腹股沟疼痛。(七七)阳陵泉阳陵泉足少阳胆经之合穴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在膝下一寸外尖骨前之凹陷处。主治:A.本穴为胆经合穴,治胆腑之病极效,亦治肝病。B.本穴为筋之会,对运动系统疾病疗效甚好。C.本穴为少阳木经之土穴,能调理肝(木)脾(土)不和,及肝木侮土之病。D.木主筋,土主肉,木主风,土主湿,筋肉及风湿并治,又少阳主骨所生病(灵枢经脉),因此筋骨肉皆治,为治运动系统重要穴位。E.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灵枢九针十二原),又善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五十肩等。主治:
37、1.内脏出血。2.阳陵泉为筋之会,对各关节屈伸不利有良效。3.上肢痛。4.偏头痛。5.三叉神经痛。6.手腕痛。7.胁痛(有特效)。8.胃溃疡要穴。9.胆囊病变要穴。10.颜面神经麻痹。11.耳鸣。12.口苔。13.痹症。14.半身不遂。15.膝痛。16.带状庖疹点刺(八八)鱼际鱼际手太阴肺经之荥穴手太阴肺经之荥穴在大指本节后内侧赤白肉际散纹中。主治:A.本穴为肺经(火)穴,能调肺阴到市阳,肺炎、肺寒、喘咳皆有效。B.本穴为荥穴,荥俞主外径,感冒及喉痛皆有效。C.奇穴之土水穴即此穴,本穴非只治肺,脾肾亦治,理气及健脾作用亦甚强。1.定喘第一针。2.大便不正常。3.胃痛。4.喉痛(配液门有特效)。
38、5.手掌痛。6.腱鞘炎。7.气管炎。8.肺炎。9.急性扁桃腺炎。10.自汗。11.上肢及肩痛。l2.咳引尻痛。13.岔气肋腰痛。(九九)中渚中渚手少阳三焦经之俞穴手少阳三焦经之俞穴在无名指与小指之本节后间陷中。主治:A.本穴为三焦经俞穴,俞主体重节痛荥俞主外经对于三焦经之疼痛甚效。B.手少阳与足少阳同名经同气相求相通,亦能治足少阳经之疼痛。C.三焦与肾脏腑别通,本穴亦能治肾病。D.本穴五行属木,亦能舒郁理气。1.急性腰痛。2.起坐性腰痛。3.手臂痛。4.肩关节炎。5.落枕。6.急性扁桃腺炎。7.耳鸣。8.舌颤。9.耳中痛。10.头痛。11.背痛。12.脊间心后痛。13.腰臀痛。14.中风后手握
39、难开。15.类风湿关节炎。16.胸闷胃痛。(十十)复溜复溜足少阴肾经之经穴足少阴肾经之经穴太溪上二寸。主治:A.复溜为肾经之经(金)穴,经主喘咳寒热,金与肺与皮毛相应。故本穴善治无汗,自汗及盗汗。B.本穴为肺之母(金)穴,能补肾温阳利水,又能滋补肾阴,治疗口干,遗精,失眠,眼病等。C.本穴理气补肾善治急性慢腰痛,足根痛,骨刺。1.闪腰疼痛。2.慢性腰痛。3.手麻。4.眼科各病之要穴。5.利水治水肿及寒饮。6.骨刺必取。7.无汗多汗,自汗,盗涅(配合谷、后溪)。8.急救回阳。9.口干。10.肾亏各病皆可治疗。(十一十一)外关外关手三阳三焦经络穴手三阳三焦经络穴阳池上二寸,桡尺两骨间。主治:A.外
40、关穴为三焦经络穴,沟通三焦与心包,能理气活血止痛。B.手足少阳同名经桐通,也能治足少阳经之病痛,对于偏头痛,落枕、耳鸣、腮线炎等有效。C.脏腑别痛三焦与肾通,本穴也有理气活血补肾作用。D.本穴为奇经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阳维病苦寒热,本穴有和解少阳,除热散风清利头目五官的作用。本穴能袪风湿通经络止疼痛,能治多种关节痛,尤善治上肢痛。1.外感头痛。2.偏头痛。3.耳鸣。4.颞颔关节痛。5.落枕。6.颈肌风湿痛。7.肩周炎。8.背痛。9.急性腰扭伤。10.环腰痛。11.腰冷。12.胸胁挫伤。13.膝痛。14.小腿痛。15.踝扭伤。16.少阳经坐骨神经痛。17.中指麻木。18.网球肘。19.中指麻
41、木。20.五指疼痛。21.腹痛。22.下胎衣。23.配临泣或风市总治少阳经之疼痛。(十二十二)悬钟悬钟又名绝骨,足少阳胆经穴,又名绝骨,足少阳胆经穴,为髓之会为髓之会在外踝上三寸。主治:A.悬钟为髓会,可益髓生血治贫血及白血球不足。B.本穴能舒筋活络,壮骨益髓,穴属少阳,能治项强,落枕,胁胀痛,半身不遂。C.能益髓健脑治头痛,脑瘤,脑炎。D.甲乙经说悬钟为三阳之大络,如此则三阳病皆治,尤善治少阳阳明两经合病,及治风痰之病,如颜面神经麻痹,乳发炎,乳肿痛,脾肿大,脾硬化等。1.落枕(项强)。2.髋骨痛。3.小儿麻痹。4.半身不遂下肢不利。5.头痛。6.脑炎。7.脑瘤。8.急性腰扭伤。9.脚踝扭伤
42、。10.协胀痛。11.贫血。12.白血球不足。13.脾肿大。14.脾硬化。15.扁桃线炎。16.甲状腺肿大。17.乳痛。18.乳发炎。19.乳腺小叶增生。三、其它常用穴位三、其它常用穴位以下按经络次序排列,不再加按语及解说,仅列出常用于治疗之有效病症。(一一)孔最孔最手太阴经之郄穴手太阴经之郄穴尺泽下三寸。主治:1.痔出血(于委中放血后,配孔最、承山尤佳)。2.胃溃疡。3.肺经急性病。4.急性扁桃腺炎。5.急性咽炎。6.尿血配命门。(二二)列缺列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去腕上一寸五分,以两手交叉,富食指末陷中。主治:1.全头痛、偏正头痛。2.落枕。3.鼻衄。4.小便艰癃闭。5.阴中痛
43、。6.点刺治胸部打伤瘀血。(三三)少商少商肺经之井穴肺经之井穴大指内侧去瓜甲韭叶。主治:1.急救(中风、昏厥、心脏麻痹等之急性发作者。取十二个手指尖之井穴放血。2.喉痛、扁桃腺炎。3.腮腺炎。4.鼻衄。5.顽固呃逆。6.退热。7.狂症(配大敦)。8.癔病性失音。9.降血压。10.中风后上肢麻木。(四四)商阳商阳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次指内侧。主治:1.喉痛。2.急救。3.退热。4.呃逆。5.腹泻。6.便秘。(五五)三间三间手阳明大肠经之木穴手阳明大肠经之木穴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主治:1.牙痛。2.恶阻。3.肚子痛。4腰痛。5.心口痛。6.三叉神经痛。7.肩周炎。8.失眠,嗜眠。9.目痛。10
44、.落枕。11.咳嗽。12.手指痉挛。(六六)手三里手三里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曲池下三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主治:1.肩背痛。2.耳痛(配太溪)。3.疔痈瘰疬。4.鼻炎。5.落枕。6.急性腰扭伤。7.膝痛。(七七)迎香迎香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鼻翼旁开五分。主治:1.鼻炎(引针)。2.面上似有虫行。3.青春痘。4.便秘。5.胆石症(透四白)。6.胆绞痛(透四白)。7.心律失常。(八八)条口条口足阳胃经足阳胃经在足三里下五寸(下廉上一寸)。主治:1.肩痛、肩臂不举(五十肩)。2.肘痛。3.食指痛。4.腰扭伤。5.转筋。6.筋急口噤。(九九)内庭内庭足阳明胃经之荥穴足阳明胃经之荥穴在次趾中趾
45、之间,脚叉缝尽处之凹陷中。主治:1.经痛。2.月经困难。3.难产(孕妇禁针)。4.风疹块。5.牙痛(上)。6.腹胀。7.脸肿。8.鼠蹊部疼痛。9.小儿吐乳。(十十)承山承山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在委中下八寸,踹肉之间。主治:1.腰背疼痛,腰扭伤,有特效。2.痔漏、便血,先委中放血,再孔最配承山。(刺血甚效)。3.跌打损伤先刺承山再对侧痛点。4.抽筋、转筋。5.经痛。6.下肢发凉。7.习惯性便秘。8.落枕,后头痛。9.胃痉挛。(十一十一)昆仑昆仑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主治:1.脊椎痛特效。2.五更泻。3.则外踝肿痛。4.坐骨神经痛。5.后头痛。6.脚腕痛。(十二十
46、二)阳池阳池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腕背横纹中。主治:1.糖尿病。2.睪丸炎。3.外踝扭伤。4.灸治子宫后倾。(十三十三)支沟支沟手少阳三焦经之穴手少阳三焦经之穴在阳池后三寸,两筋骨间陷中。主治:1.胸脘痞闷。2.肋骨神经痛。3.前臂痛。4.便秘(良效)。5.坐骨神经痛(少阳约)。6.胆固醇偏高。(十四十四)大敦大敦足厥阴肝经之井穴足厥阴肝经之井穴拇指兼爪甲根外侧一分许。主治:1.阳萎。2.疝气。3.崩漏。4.狂症(配少商)。5.镇定。6.急救。(十五十五)大椎大椎督脉督脉诸阳之会在第一椎上之凹陷中。主治:1.一切热病(如扁桃腺炎)。2.外感症。3.疟疾。4.四肢逆冷。5.温阳(阳
47、虚各病)。6.气喘(配丰隆)。7脐周痛。8.青春痘。9.寄生虫病。(十六十六)百会百会督脉督脉头顶之中心,两耳联机之正中央。(诸阳之会)主治1.外感高热。2.头痛,头晕。3.脑充血、血压高。4.脑贫血。内脏下垂、脱肛、子官下垂。5.遗尿。6.鼻炎、鼻塞。7.中风半身不遂,足根痛、足底痛(上下对应也)。(十七十七)水沟水沟人中也人中也督胸督胸上唇沟上三分之一处(手足阳明督脉交会)主治:1.急救(人事不省、晕针)。2.脊痛(腰椎痛)配昆仑。3.脸面浮肿。4.口臭(配大陵)。5.急慢性腰痛(配后溪或中渚甚由)。6.颈腰骨刺。7.便秘。8.镇定(癫狂、急惊风)。(十八十八)承浆承浆任脉任脉下唇之凹陷中
48、。(手足阳明任脉交会)主治:1.颈项强直、落枕(属前后对应)。2.男子疝气、女子症瘕。3.糖尿病。4.闭经(开上窍启下窍且任脉通于阴部)。5.齿痛。(十九十九)膻中膻中任脉任脉气会膻中在两胸之间。主治:1.气喘。2.一切气病(气逆气滞、气郁皆有效)。3.胸闷。4.呃逆。5.通乳。(二十二十)中脘中脘任脉任脉腑会中脘在肚脐上四寸。主治:1.前头痛。2.整体治疗之要穴。3.胃肠炎、胃下垂、胃痉挛、胃痛。4.妊娠呕吐(初期可刺)。7.水臌。(二十一二十一)气海气海任脉任脉主调气。在肚脐下一寸半。主治:1.肾亏各病。2.妇女月经不调。3.五淋(各种小便不利)要穴。4.白带要穴。5.各种气病。6.闪腰岔气。(二十二二十二)中极、关元中极、关元任脉任脉中极在肚脐下四寸,关元在肚脐下三寸。主治:1.为任脉与脾肝肾之四阴交,为滋阴固本要穴。2.肾亏各病、阳萎(用针)、早泄(用灸)。3.膀胱炎、淋病、尿道炎(泌尿系之病变)。4.妇女月经不调。5.小便不禁、不通。6.脱症急救。7.重性心律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