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第1课时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465679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娲造人》第1课时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女娲造人》第1课时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女娲造人》第1课时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女娲造人》第1课时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女娲造人》第1课时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女娲造人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2.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复述故事。3.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复述故事。2.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看图猜神话故事。预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师:你对这些神话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预设:都有神通广大的形象、都运用丰富的想象、都有离奇有趣的情节、多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展示神话的资料链接:资料链接:神话大多有离奇的情节,大胆的夸张以及丰富的想象,对天地的形成、人类的产生、日月星辰的存在以及山川地形、自然天体等作出解释。师

2、:从标题上看,女娲造人可能解释的是什么呢?生:解释人类的产生。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是如何解释人类的产生的吧!设计意图:由看图猜神话的小游戏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神话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中国神话学家。本名袁圣时。生于四川新繁(今新都)。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以历史为线索,以文献材料为依据,考辨真伪,订正讹误,把中国的古神话系统化,与此同时促进神话知识的普及。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和中国神话史等。他在对山海经多种版本及各家注释比较鉴别的基础上,撰写山海经校注一书,第一次从神话角度对山海经给予系统解释。这部著作校勘精当,征

3、引详博,探微释疑,自成一家。1984年他提出并论证“广义神话”的概念,主张扩大中国神话研究范围。他的“少数民族神话与汉民族同步”“少数民族神话宝库值得花大力气去开发”等观点扩展了神话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他编纂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和中国民族神话词典很好地体现了这些主张。(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2.初读感知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跟随情境诵读视频听读课文(节选),初步感知课文。女娲(w ) 澄澈( chng ch ) 抟( tun ) 莽莽榛榛( mng zhn )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基本信息,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朗读障碍。听、读课文形成整体感知。三、问题探究(一)

4、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速读全文,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再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神话故事。2.探究方法(1)快速浏览文章,用“ ”画出标志写作顺序的关键语句,思考写作顺序。(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3.成果展示关键词句:第1节:天地开辟以后第2节: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第8节:接着第12节:于是第15节:最后第18节:后来时间顺序复述故事:很久以前大地上没有人,女神女娲觉得很孤独,她想造出和她一样的生物来布满大地。她分别用黄泥捏人、挥藤洒泥的方法创造了人类,并用让男女婚配的办法,让人类世世代代绵延下来。设计意图:默读课文,通过勾画重点语句,梳理写作顺序,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

5、。(二)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联想和想象既要大胆奇特,又要合情合理。快速阅读女娲造人,在旁批处做好标记或记录,完成下面问题。(1)“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在第六段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 (2)女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这样的“巧合”的情节你还发现了哪些?你能从这些“巧合”读出什么?2.过程安排(1)小组成员快速回顾课文,联系上下文,结合神话的特点,讨论作者为什么说“说也奇怪”。(2)浏览课文,小组成员一起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巧合”情节,简要概括这样的情节,并讨论从这些情节中能读出什么。(3)形成小组结论,派代表分享小组看法。3.成果展示

6、(1)“说也奇怪”这句话一出现,一般就预示着,接下来将要出现不可思议、神奇的情节了。“说也奇怪”说明作者对这个也很惊讶,这样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产生共鸣。(2)问题1:女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这样想象与现实的“巧合”的情节你还发现了哪些?预设:同学1:我发现了作者想象创造人类的女娲是一位女性形象,这与中国最初的母系社会由女性主导的现实 “巧合”。同学2:我发现女娲造人的想象和母亲繁衍后代的现实如出一辙,只是数量上夸大。同学3:“人”诞生后开口就叫“妈妈”,在女娲周围跳跃欢呼,与现实中人类出生第一次发声一般都是“妈妈”及对母亲的依恋惊人“巧合”。问题2:你能从这些“巧合

7、”读出什么?预设:同学1:我从黄泥造人和把土地比作母亲的巧合中想到因为我国古代是农业文明社会,土地对人民有生养的恩情,于是在思考人类来源这一话题时,人们将自己的来源与土地相联系,视泥土为母,便有了女娲用黄土造人的传说。从中我读出了先民对土地怀有深厚的尊崇和热爱之情。同学2:我从文中多处与人类社会生活“巧合”的想象中读出了先民们从自己的生活现实出发,努力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想象是源于真实的生活,是现实世界的另一种投射。设计意图:通过旁批的引导,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女娲是神,却处处显示人的特性。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并体

8、会女娲的“神性”与“人性”,并概括女娲的形象。2.过程安排(1)浏览课文,小组成员自主勾画文中表现女娲“神性”和“人性”特点的语句,并简要概括这些特点。(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做好修改和完善,并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根据导图和课文,概括女娲的形象。(3)每个小组派1-2位代表分享导图,并配以解说。3.成果展示预设:女娲是一个勤劳、智慧、慈爱、情感丰富、具有非凡神力的女神。 4.活动小结女娲是一个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虽然神通广大,却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和人的生活体验。神话人物具备“神性”与“人性”。设计意图:通过文中相关语句,体会女娲的神性和人性,

9、深入理解女娲的形象。四、课堂小结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总结课堂。五、拓展延伸女娲是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在古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女娲的记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楚辞天问)(2)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说文解字)(3)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山海经大荒西经)(4)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变也。(淮南子说林训)(5)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

10、供,乃引縆(gng)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风俗通)(6)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烟。(风俗通)【注释】制匠:制造,创造。上骈:传说中的神名。桑林:传说中的神名。挎:捏成团。剧务:工作繁多。 縆:粗绳索。 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请根据图片和古籍记载,联系旧知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预设:女娲是一位神女,人面蛇身,会七十变(会变万物);曾炼石补天,拯救苍生;挎土造人,建立婚姻制度,使人类得以延续。2.课后作业中国古代还有一些优秀的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等,课外读一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真切体验。不仅是一次写作训练,还能更快地引导进入阅读情境。【板书设计】女娲造人神话 神性神通广大人性勤劳、聪明、慈爱、富有创造力生命诞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女娲造人》第1课时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