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常设计及课课练和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tdj2000 文档编号:467569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常设计及课课练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常设计及课课练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常设计及课课练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常设计及课课练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常设计及课课练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 5、应对自然灾害、应对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与习惯。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教、自护 能力。 2知道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缘由,了解自救自护 知识,提高自教自护能力。 3运用读图表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增强防灾减灾的的意识, 提高自数自护的能力。 4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加强防灾避险 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感知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灾害及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 2 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招施。 3 学习不屈的抗灾精神,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教学难点教学难

2、点 1 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2 培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汶川地震 2谈话引入,启发思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大家仍记忆犹新。 短短的三钟, 无数家园瞬成废墟,无数亲人生离死别,无数孩子成为孤儿,直接经济损失 8451 亿元人民币。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除了地震外,还有哪些自然 灾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呢?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将如何应对呢? 3揭示课题: 5 应对自然灾害 活动一运用

3、读图分析 我国自然知识知多少 1出示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这是一张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1、种类多、分布广 2、对我国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和病虫害,主 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洪灾主要发生在南部,旱灾主要分布在北部。 3、在沿海地区都有台风发生,而地震主要发生在中西部。 活动二看统计图,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1出示统计图 认真阅读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小结: 1、旱涝灾害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最大的。 2、地震、泥石流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 3、播放 PPT 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图片 活动三小小调查员 过

4、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 些呢? 小结 自然原因 人为因素:滥砍滥伐乱扔垃圾 工厂、汽车排放废烟废气 冰箱、空调大量使用 活动四辨析小能手 1出示辩题; 媒体出示:下面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说说错在哪里 上海抵触我国东部海岸中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温和湿润, 四季分明。 虽然有一些自然灾害,但发生频率较低,受灾较轻,所以无需预防 1、讨论所在地区不同季节有哪些自然灾害,并完成表格。 2、和家长制定环保措施方案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3、总结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让 我们保护环境, 减少灾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5、, 从现在做起, 做一个 “环保小天使” 。 板书设计: 应对自然灾害 种类多、分布广自然原因:地质、气候等 人为因素:滥砍滥伐乱扔垃圾 工厂、汽车排放废烟废气 冰箱、空调大量使用 经济损失、人员伤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启发思考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 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沂石流、海 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 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 的

6、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2揭示课题: 5 应对自然灾害 活动一实践小达人 1、如果遇到下面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这么做 雷电 地震 水灾 雪灾 2、学生交流时作小结指导 PPT 演示 活动二小小调查员 1在教学楼上遇到地震,下列故法对不对? A不顾他人,抢先一步冲向门口 B躲到卫生间或楼梯附近 C蹲到教室中央 D跳窗而下 E躲到墙角 F大声呼喊 G地震停了,原地不动,等别人消息 H地震一过赶紧有秩序撤离疏散过程中不大声喧哗,清老师指挥撤离后, 停留在空旷处 J撤离后,在电力塔或大广告牌下、高墙边做游戏 2如果在野外遭遇泥石流,语怎么样逃生呢? A赶紧躲进山谷小屋子,关妇门 B爬到小树

7、上 C挽起袒角,做好涉水准备 D顺山谷快向下跑 E坚守原地,等待救援 F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坡顶跑 G找块大石头,站在上面 活动三读一读 P40、41 页 1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则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 和家人是怎样故的? 2、为了防御自然灾害,国家有哪些举措? 活动四画一画 P40 画一幅校园逃生图:找校园平面图,调查设计图标,把逃生路线标注在 图上。 小结: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 抗灾能力。 第五课 应对自然灾害课课练 一、填空: 1.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涵养水源,易造成( ) 。破坏森林,使森林无 法保持水土,易引发( ) 。 2.具

8、备( )的意识、 ( )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 带给我们的伤害。 3.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 )、 ( ) 、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 )系统。 4.2007 年 6 月 11 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 法 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 成的危害程度、 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 ( ) 、 ( ) 、 ( ) 和( ) ,依次用( ) ( ) ( )和( )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 识。 5.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 ( )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

9、自然灾 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 ) 、 ( ) 、 ( ) 、 护岸、 抽水站、 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 ( ) 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 物料等。 7.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 ) 、 ( )的抗灾精神。 8.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 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 全国上下形成 ( ) , 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判断 1.雷电交加时,可以在大树下避雨。 ( ) 2.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 然灾害。 ( ) 3.山区山洪、

10、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 ) 4.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 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 ) 5.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 ) 三、问答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你的家乡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会造成哪些危害? 附:第五课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洪涝灾害 山体滑坡 2、防灾避险 自救自护 3、气象、海洋 防灾减灾 4、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 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5、法律 6、大坝、堤防、水闸、通信 7、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8、减灾共同体 二、判断: 1-5 错对错对对 三、问答 1.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我的家乡经历过旱灾、洪涝、雪灾、等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 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道法 > 统编版/部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常设计及课课练和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tdj200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