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原核生物的种类: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23456核孔核膜核仁染色质 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3.中心体1.细胞膜2.细胞质3.高尔基体4.核液5.染色质 6.核仁7.核膜8.内质网9.线粒体10.核孔11.内质网上的核糖体12.游离的核糖体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细胞膜2.细胞壁3.细胞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 6.核仁7.核液8.核膜9.染色质10.核孔 11.线粒体12.内质网13.游离的核糖体14.液泡15.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较小(1m10m)较大(10m100)没有成形
2、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含纤维素、果胶主要含肽聚糖 由蛋白质和DNA分子组成 只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壁 染色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复复 习习 题题 一、填充题 1、细胞膜的重要特性是,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 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和则不能通过。2、染色质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染色体形态。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逐渐解开螺旋,又恢复到细丝状染色质的形态。因此说,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的两种形态。水分子选
3、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离子小分子大分子分裂期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结束时同一种物质不同时期细胞中二、选择题1、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是:(A)蛋白质分子和磷酸分子;(B)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C)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D)脂类分子和糖分子。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B)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C)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D)构成细胞膜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3、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C)一种半透性膜;(D)一种选择透过性膜。CDD4、为动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供给能量的细胞器是:
4、(A)核糖体;(B)中心体;(C)叶绿体(D)线粒体。5、在细胞质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是:(A)中心体和白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内质肉和叶绿体;(D)高尔基体和染色体。6、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DNA和RNA;(B)蛋白质和DNA;(C)蛋白质和RNA;(D)DNA和脂类。DBB 三、填表通过实例,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有什么主要区别:自由扩散内低、外高不需要 不需要主动运输内向、外低 需要需要协助扩散内低、外高 需要 不需要甘油出入细胞的物质举例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是否需要载体蛋白质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进入红细胞的(K)进入红细胞
5、的(葡萄糖)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二、种群数量的变化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J型曲线型曲线 S型曲线型曲线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种群?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什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什么?么?种群有哪些特征?种群有哪些特征?概念:生活在同一地点概念: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是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种群
6、密度、出生率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概念类型研究目的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概念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或死亡的个体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数目比例指某一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研究目的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小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
7、体积)种群特征:同一环境中,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有无差异?同一环境中,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固定不变的吗?图 1图 2图 3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2、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
8、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数目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的密度数越来越大。增长型年龄组成老年成年幼年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稳定型年龄组成老年成年幼年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衰退型:特点是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衰退型年龄组成老年
9、成年幼年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4、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种群数量(种群密度)迁入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死亡率迁出出生率种群数量的变化例如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保持不变,第二 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则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2=N1 =N0 2,t年后则为:Nt=N0 t 种群增
10、长的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型曲线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型曲线当种群密度上升时,空间食物相对减少,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增加,会使这个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停止增长,将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呈现“S”曲线。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生态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1、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鱼类 的捕捞的捕捞2、害虫的防治、害虫的防治
11、蝗虫的防治蝗虫的防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有何意义?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苍鹭的保护苍鹭的保护云豹的保护云豹的保护野猪的保护野猪的保护救护被困的鲸鱼救护被困的鲸鱼全力防蝗减灾全力防蝗减灾1 1、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 ()A 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当只有食物限制时 B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
12、但还、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不至于影响 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C C、只是没有捕食者、只是没有捕食者 D D、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2 2、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A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B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种群性别比例改变C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D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E E环境中天敌增多环境中天敌增多F F环境中阳光不足环境中阳光不足G G寄生生寄生生物物增多增多H H寄生生物减少寄生生物减少巩固练习巩固练习D年3、种群的年龄组
13、成大致可分为下图、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三种类型,据图回答:型,据图回答:老年老年中年中年幼年幼年A B C(1)我国在)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所示类型。(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这将会使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所示类型。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