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各章知识概要 ppt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9553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44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各章知识概要 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各章知识概要 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各章知识概要 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各章知识概要 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各章知识概要 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人口一、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_,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2)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_半球,尤其在_地带最为集中。(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以下的_地区。(4)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_千米以内的_地区。不均匀 北 北纬1050 500米 低平 200 沿海 2世界人口分布差异(1)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即东亚、_、欧洲西部和_。(2)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_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3)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_,目前世界上已有中国、印度、美国、印

2、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埃及等14个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南亚 北美东部 拉丁美洲 不平衡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一)自然因素1、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和_来体现的。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_纬度地区。2、人口分布多趋向于_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_,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3、水源进一步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_方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二)人文因素1、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社会人口聚集在_地区。工业社会,工业企业集中在_,导致人口向_聚集。2、经济发

3、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的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_的地区,人口稠密。3、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_的地区人口较稠密。4、另外,政治、文化、军事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气温 降水 中、低 低平 土壤肥沃 供水 较高 较悠久 农业发达 城镇 城镇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往往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四、人口迁

4、移有什么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2)、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1)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迁移以行政导向为主,人口多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2)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人口从中部向东部,从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一部分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迁入地以北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为主。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1)自然资

5、源状况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人口越多,对资源的需求量越大;而每个区域的资源量都是有限的,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需求。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_,从而_资源环境承载力。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_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_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3)人均消费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

6、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_。新的资源 扩大 交通运输 贸易 降低 六、如何解释人口合理容量六、如何解释人口合理容量1、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_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_的人口数量。其值_资源环境承载力。2、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1)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就_。由于资源储量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无法承受过量的人口消费,所以会对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导致_问题。(2)人口数量的增加还会造成区域的污染物

7、排放量增加,从而导致_问题。(3)同时,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_困难、_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越多 资源短缺 环境 就业 住房 健康生活 适宜 小于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是以_活动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2、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_。乡村以_用地和_为主。3、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_,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_分布。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公共设施 环绕 农业经济

8、 周围 农业 居住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_ 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 _ 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 程度和_ 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_;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_。(2)实际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_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

9、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1)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_,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_ 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经济因素 愿意付出租金 交通便捷 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高 高 环境 保护环境 商业 三、城镇三大功能区特点功能区功能区形态形态特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区位选择及原因商业区呈点状或条状占地面积小,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镇的核心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人

10、口稠密,市场广阔;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工业区集聚性强,成片分布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减轻对市区污染;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住宅区呈片状、团状、点状分布占地面积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原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好,人口素质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原因: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更新的诉求,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_、为生活_、_等,

11、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_、推动_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通过发展_、合理规划_、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_状况,建设宜居的_。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_、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_,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_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_,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人地关系 提供便利 文化传承 空间结构 城乡一体化 卫星城 工业区 环境 生活空间 基础设施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历史文化 传统特色 五、城镇化对区域发展有何积极作用?(1)促进_增长。(3)改善_环境。(2)提高_效率。(4)增强区域社会_ _。区域经济

12、 资源利用 城乡居住 和谐 六、城镇化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 _ 问题。1、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 _,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2、在有些城市,尤其是人口超过百万,甚至千万的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_ 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_拥堵,_ 紧张等现象。社会 下降 人口密度

13、 交通 住房 七、城镇化的意义是什么?八、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存在哪些差异?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_,城镇化水平_。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较_,城镇化水平较_。但二战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_了发达国家。早 高 晚 低 超过 九、地理信息技术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哪些帮助?地理信息技术在_、市政建设、_管理、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在城市日常生活中,运用_ 对各类空间信息进行储存、分析和处理,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_功能,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_、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

14、务。城市规划 交通 地理信息系统 导航 数据管理 十、地域文化如何影响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1、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 _,其景观所体现的_理念更为鲜明。2、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_,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_形态、精神追求等。(二)、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1、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_。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_和_情趣。3、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_,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_。4、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如何融合_

15、,体现_,追求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创造灿烂文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同的追求。直接 人地和谐 生活智慧外 社会组织 色调、色彩 文化意识 审美 空间格局 价值追求 地域文化 尊重自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1、自然因素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1)气候 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_ 差异。(2)水源 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 _ 地区,不宜种植农作物。地域 干旱(3)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

16、_;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 _ 业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_有所不同。(4)土壤 _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种植业 林 海拔 土壤 2、人文因素(1)市场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 _,从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2)交通运输 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因此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_。类型和规模 运输时间 (3)政策 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_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_,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

17、品的_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4)其它 资金、_、科技、历史、_、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_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税收 类型 价格 劳动力 文化 主导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影响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 _ 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 的发展变化。1、市场因素 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_,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反之,当市场上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

18、格就会_,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_。人文 上涨 下跌 缩小 2、农业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育种技术、无土栽培、温室、滴灌技术)3、_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 _上大为扩展。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_农业生产区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区位的各人文因素相应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交通运输 地域 专业化 经济发展推动了_ 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_,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

19、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 _ 农产品的需求。经济发展也推动_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_的限制。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 _,同时_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城镇 大增 高品质 育种 传统地域 减少 农业机械化 三、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工业区位选择既受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受经济(交通运输、原料产地、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区位因素工业生产特征部门举例区位选择经济运输成本原料容易腐烂或原料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多建在原料产

20、地附近产品容易变质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肉类加工业、啤酒制造业等靠近市场效益需要大量运进原料宝钢等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能源成本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能较多如电解铝厂等多建在能源供应地附近劳动力成本耗用原材料少,需要劳动力数量多,但对技术要求不高普通服装制造、制鞋、家用电器装配等多建在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对技术要求高的集成电路、机器人制造、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多建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区位因素工业生产特征部门举例区位选择环境因素区域内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饮用水厂等建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地方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造纸厂、皮革厂等选择慎重,减少污染区域间在环境质量标准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工业用于环保达标、废弃物

21、治理等投入相对较高。农药厂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污染工业,转移到环境质量标准相对较低的 发展中国家社会因素政策国防需要 东风汽车厂等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陆山区建大型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20世纪90年代,纺织业“东锭西移”提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税收、适当的补贴、配套的基础设施等文化、个人偏好等个人情感厦新电子等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建厂(还有政策的影响)1、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2、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的原料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使原料的

22、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此外,船舶的大型化极大地降低了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3、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与加工的空间分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复杂产品的各种组件可以在全球采购。4、在发达物流支撑下,出现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企业。5、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产品形态,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从而使区位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6、保鲜、包装、冷藏运输 的发展,使得一些本需临近市场的工厂,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四、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五、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概念:与农业、工业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不同,服务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2、

23、分类:我们可以把服务业分为商业性服务业和非商业性服务业。商业性服务业,如零售、餐饮、住宿、金融、娱乐等,主要以营利 为目的;非商业性服务业,如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等服务业,不以营利 为目的。3、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大部分服务业主要受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法规、集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1)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等都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必须考虑市场因素。在市场因素中,人口规模尤为重要。此外,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也是商业性服务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市场因素。(2)商业性服务业进行区位选

24、择时也要考虑交通因素。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商品运输。(3)商业性服务业进行区位选择时还要考虑劳动力 因素。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4)集聚也是影响商业性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通过集聚,一方面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捷地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5)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因素也会影响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4、非商业性的公共服务业着眼社会福利分配公平,以均衡化 为区位选择原则,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分布

25、。例如,公立学校、医院的布局主要是根据人口分布来确定的。六、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传统的服务业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融合与分化。1、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透,与各行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业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模式,这些新兴的服务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主要依赖网络设备和现代通信技术,因此网络信息技术是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的空间限制在逐渐减弱,人们日常购物、交易,甚至金融、贸易都能在虚拟的空间进行。

26、因此,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余地,更多地考虑通信、网络、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政策法规、个人情感等因素。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一个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2、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实现区域运输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交通运输布局包括的内容3、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交通运输布局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还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还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六大原则:依据运输

27、要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趋向完善、优化。1、需求量与布局规格: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2、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城市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我国规划未来50万人口以上城市都通高速铁路。在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才能满足两城市间庞大的交通运输需求。3、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

28、、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4、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关注单种运输方式的运速,更关注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时效。因此,交通运输布局还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便应运而生。5、需求增长与布局变化: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1、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大但不能短时间直接收回投资,一般由政府组织建设。(1

29、)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2)当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时,区域交通运输建设需求很大,并且还有各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建设,政府一般无力全面、快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在这段发展时期,为解决突出的交通运输问题,区域一般需要借助外力。(3)当区域发展至一定水平,政府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所以,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2、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材料、机械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1)交通运输的电气化、快速化、专业化,对各项技术的要求更高。(2)

30、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3)随着桥隧技术的成熟,我国不仅使公路、铁路跨越河、海天堑,还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越山区,改变了传统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省了通行时间。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如沿海和沿边地区。3、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

31、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4、交通运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沿线各国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四、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聚落,尤其是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也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节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聚落发展的影响。1、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服务于客、货集散的餐饮、旅馆、装卸、包装、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便在交通枢纽集聚。在客、货

32、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如石家庄、株洲、新加坡。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3、传统的乡村聚落一般较为分散,有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我国正在有计划地对分散的乡村聚落进行合并,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聚落。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而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五、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发展第五章环境与发展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表现类型表现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_、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

3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_等_大气污染、_、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水资源危机 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 水体污染 城市地区乡村地区主要表现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但近年来我国一些乡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原因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同或强度过大2、环境问题在城市和乡村的表现3、环境问题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峻)表现 环境污染为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主要表现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原因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还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

34、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有些环境问题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 4、当前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

35、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3、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1)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

36、经济 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提出与之相对的“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 经济和循环 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3)提倡可持续消费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地理背景具体表现发展要求适宜开发的土地少我国山地多,平原少,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

37、源区域差异明显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合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1、建设主体功能区三、国家发展战略 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2、长江经济带优势(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2)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重要的“工业走廊”。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3)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上海、武汉、重庆 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二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各章知识概要 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