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风波苏轼注意字音:同行(xng)吟(yn)啸(xio)一蓑(su)注意节奏:莫听莫听 穿林穿林 打叶声,何妨打叶声,何妨 吟啸吟啸 且徐行。且徐行。竹杖竹杖 芒鞋芒鞋 轻胜马,谁怕?一蓑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烟雨 任任平生。平生。料峭料峭 春风春风 吹酒醒,微冷。山头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斜照照 却相迎。回首却相迎。回首 向来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萧瑟处,归去,也无无 风雨风雨 也无晴。也无晴。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合诗案”被贬谪黄州,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他内心当然有痛苦的一面,但他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定风波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打与作者的心
2、境。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雨骤风狂。)2、“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闲适、坦然的心态。)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竹杖芒鞋轻胜马”,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起骑马,何难何易,这是不言自明的,更何况又是在雨天的泥泞地上走。可是作者说“竹杖芒鞋”比骑马轻快得多!这种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风
3、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1、苏轼为何喝酒?2、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抓住哪些字词?(抓住“斜阳”“迎”)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
4、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3)东坡为何不躲雨?东坡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而是要逃离人生。可是,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