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新预算法预算法介绍介绍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任全斌 2015 年 7月-新预算法介绍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任全斌-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素有的基本法律制度,素有“经济宪法经济宪法”之称,内容涉及预算的编制、审查、之称,内容涉及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决算和监督,以批准、执行、调整、决算和监督,以及其他预算管理活动。由于关系着对及其他预算管理活动。由于关系着对政府每一笔支出的分配和监督,其对政府每一笔支出的分配和监督,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牵一发
2、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动全身”的作用。的作用。-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 原预算法自原预算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对于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年施行以来,对于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原预算法已不原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是对预算内容的完整性、预算编制,主要是对预算内容的完整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
3、和预算活动的公开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和预算活动的公开性等重大问题缺乏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性等重大问题缺乏明确而严格的规定。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原预算法自1 9 9 5 年施行以来,对于规范预算管理1 此外,近年来在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此外,近年来在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公开等改革方面积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公开等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4、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要完善,提出要完善立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立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此外,近年来在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1 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的基础。预算法是财税领域的预算法是财税领域的“龙头法龙头法”,这部法律的修,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全订,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面落实依
5、法治国的突破口。因此,修改预算法,是规范预算行为,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因此,修改预算法,是规范预算行为,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迫切需要,是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理能力的重要保障。的重要保障。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1994年,旧预算法于年,旧预算法于1994年在第八届全国人年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大二次会议上通过。1995年年1月月1日,旧预算日,旧预
6、算法正式实施。法正式实施。2004年,启动预算法修年,启动预算法修订,起草小组成员包括订,起草小组成员包括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等部门。审计署等部门。-二、预算法的修改历程-2009年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成立预算法修订领导政部、审计署等部门成立预算法修订领导小组。小组。2011年年11月,国务院第月,国务院第181次常务会议讨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并于论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并于12月提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审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审。2012年年6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在十一届月,预算法
7、修正案草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上二审。随后,次会议上二审。随后,草案通过全国人大网向社会征求意见,吸草案通过全国人大网向社会征求意见,吸引了引了1.9万人参与,征集到万人参与,征集到33万条意见。万条意见。2014年年4月,新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三审。月,新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三审。2014年年8月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通过了“新预算法新预算法”,2015年年1月月1日,新日,新的预算法正式实施。的预算法正式实施。-2 0 0 9 年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成 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
8、,是财政领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新预算法的出台是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域的基本法律制度。新预算法的出台是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加快更是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新法对原法的修改多达82处,法律条文从原来的79条增加到101条,新增22条,其中没有修改的只有25条,合并4条(第十七、十八条,第
9、二十四、三十五条)变为2条,保留原有内容并补充新内容5条,删除了4条。2014年8月31日,与会人大代表170人,161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高票通过,新预算法诞生。-新法对原法的修改多达8 2 处,法律条文从原来的7 9 条增加到1 0三、新三、新预算法预算法的十大亮点的十大亮点-三、新预算法的十大亮点-1、明确预算法的本质、明确预算法的本质 新修改的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修改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将“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法转变为规范
10、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从过去“帮助帮助政府管钱袋子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从管理监督的主体,同时也转变为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这是一个重大变化。-1、明确预算法的本质 新修改的预算法将原法“强2、确立现代公共财政理念、确立现代公共财政理念 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定,在财政功能上明确预算法的定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2、确立现代公共财政理念 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加3、法定预算改革目标、法定预算改革目标 新修改的预算法增加“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规定,增强预算完整性、透明度。-
11、3、法定预算改革目标 新修改的预算法增加“建立预算、决算预算、决算的审查的审查预算法预算法调整范调整范围围预算、决算预算、决算的编制的编制预算、决算预算、决算的批准的批准预算预算的调整的调整预算、决算预算、决算的监督的监督预算预算的执行的执行新预算法第二条: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本法规定执行。-预算法预算、决算预算、决算预算预算、决算预算亮点一:匡正立法统筹兼顾统筹兼顾 勤俭节约勤俭节约 量力而行量力而行 讲究绩效讲究绩效 收支平衡收支平衡亮点二:厘清预决算原则亮点二:厘清预决算原则新修改的预算法首次增加“统筹兼顾”“讲求绩效”原则,并将“厉行节约”“勤俭
12、建国”统一为“勤俭节约”原则,同时赋予“量力而行”“收支平衡”原则以新的内涵,使这些原则成为贯穿新法始终的红线和灵魂。-统筹兼顾 勤俭节约 量力而行 讲究绩效 收支平衡亮点二:厘清1、统筹兼顾、统筹兼顾 新修改的预算法第37条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亮点二:厘清预决算原则亮点二:厘清预决算原则-1、统筹兼顾 新修改的预算法第3 7 条规定,各级2、勤俭节约、勤俭节约 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原法“厉行节约”“勤俭建国”规定,统一为“勤俭节约”原则。在预算编制环节,第35 条增加规定,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
13、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在预算执行环节,第57 条增加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不得虚假列支”。亮点二:厘清预决算原则亮点二:厘清预决算原则-2、勤俭节约 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原法“厉行节约3、量力而行、量力而行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重点支出一般不同财政收支增幅挂钩的要求,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审查和执行中涉及法定支出的规定,同时强调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优先安排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新新预算法预算法的十大亮点的十大亮点-3、量力而行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重点支4、讲求绩效、讲求绩效 新修改的预算法第49条将“提高预算绩效”列入预
14、算草案及预算执行情况审查结果报告的内容。第57 条补充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新新预算法预算法的十大亮点的十大亮点预算绩效管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理新机制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反馈结果有应用评价结果有反馈预算完成有评价-4、讲求绩效 新修改的预算法第4 9 条将“提高预5、收支平衡、收支平衡 新修改的预算法第35条补充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新新预算法预算法的十大亮点的十大亮点-5、收支平衡 新修改的预算法第3 5 条补充规定,预算一个预算一个“盘子盘子”,收入一个,收入一个“笼笼子子”,支出一个,支出一个“口子口子”,。,。
15、用全口径预算让腐败温床的用全口径预算让腐败温床的“小金库小金库”无处可藏。无处可藏。用全口径预算打破部门利益。李克用全口径预算打破部门利益。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预算管理制度改强总理曾经说过,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自我革命的财税制度改革,革是一项自我革命的财税制度改革,“首先触动的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地首先触动的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方政府部门的利益”-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亮点第6条: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第9 条: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
16、、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第10 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做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第11 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第6 条: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亮点三:充实全口径预决算体系-新修改的预算法第5条规定,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相衔接。-新修改
17、的预算法第5 条规定,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我们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到2 0 2 0 年,亮点三:充实全国务院国务院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指出:指出: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对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未列入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对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未列入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的收入项目,除国务院批准的个别事项外,三年内逐步调整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的收入项目,除国务院批准的个别事项外,三年内逐步调整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并统筹使用。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并统筹使用。从从2016年年1月月1日起,将水土保持补偿费、政府住房基金、无线
18、电频率占用费、日起,将水土保持补偿费、政府住房基金、无线电频率占用费、铁路资产变现收入、电力改革预留资产变现收入等五项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铁路资产变现收入、电力改革预留资产变现收入等五项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规模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规模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30%的部分,应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统筹使用。的部分,应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统筹使用。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2016年调入比例达到年调入比例达到
19、19%,并逐年提高调入比例。并逐年提高调入比例。推进专项收入统筹使用。三年内逐步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的规定,推进专项收入统筹使用。三年内逐步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的规定,2016年先行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年先行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草原植被恢复费、海域使用金等专项收入专款专用,相应推动修改法律法规,款、草原植被恢复费、海域使用金等专项收入专款专用,相应推动修改法律法规,对相关领域支出统筹安排保障。对相关领域支出统筹安排保障。-国务院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指出:-建立建立“借、用、还借、用、还”相统一的
20、地方政府性债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务管理机制。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按照疏堵结合、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同时从五个方面(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以及控制风险)作出限制性规定。这样既坚持了从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原则,又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法律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怎么借、怎么管、怎么还的问题。-亮点四: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主体只能是经国务院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1、限制举债主体、限制举债主体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由
2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代为举借。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主体只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规模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分地区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并报国务院批准。2、控制举债规模、控制举债规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 除法律
22、另有规定外,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在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以其他任何方式举借之外以其他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债务;3、明确举债方式、明确举债方式 举借债务只能采取发行举借债务只能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采取其他方式筹措;采取其他方式筹措;不得为任何单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担保。-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以其他 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公共预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建设投资,公益性算中必需的部分建设投资,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
23、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4、限定债务资金用途、限定债务资金用途-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建设投资,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列入本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政府举借债大常委会批准。政府举借债务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并作务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并作出说明。出说明。地方政府要将一般债务收
24、支纳入一般公地方政府要将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共预算管理,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性基金预算管理,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的财政补贴等支出按性质纳入作项目中的财政补贴等支出按性质纳入相应政府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各部门、相应政府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债务收支纳入部门和单位预各单位要将债务收支纳入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或有债务确需地方政府或其部算管理。或有债务确需地方政府或其部门、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的,偿债资门、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的,偿债资金要纳入相应预算管理。金要纳入相应预算管理。-5、列入预算并向社会公开亮点四:
25、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地方 地方政府举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应当有借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国务院来源,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施监督。6、严格控制债务风险、严格控制债务风险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一般债务的,由地方政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一般债务的,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有一定收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
26、入偿还。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专项债务的,由地方政府通过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专项债务的,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财政部根据各地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或有债务等情况,测算财政部根据各地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或有债务等情况,测算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评估各地区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评估各地区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预警。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预警。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
27、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则.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难以自行偿还债务时,要及时上报,本级和上级政府要启动债务难以自行偿还债务时,要及时上报,本级和上级政府要启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对脱离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对脱离实际过度举债、违法违规举债或担保、违规使用债务资金、恶意实际过度举债、违法违规举债或担保、违规
28、使用债务资金、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逃废债务等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原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规定。原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规定。针对近年来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新修改的预算针对近年来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新修改的预算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比较系统的规范,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比较系统的规范,为进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一步完善分税制、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奠定了法制基础奠定了法制基础,有利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有利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
29、,减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减少少“跑部钱进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推进基本当干预,也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亮点五: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亮点五: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原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规定。亮点五:规范财政转移-2 0 1 1 年,我国专项转移支付有2 8 7 项;仅中央部门到省的涉资金分配欠规范资金分配欠规范诱发寻租诱发寻租多头管理,多头管理,资金使用效益不佳资金使用效益不佳-资金分配欠规范随意性强诱发寻租
30、“跑部钱进”多头管理,-配套难,让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爱恨交加”。配套资金-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国发201471号号)属于中央地方共同事属于中央地方共同事权的,共同分担支出权的,共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分担部分责任,中央分担部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委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委托地方实施。属于地托地方实施。属于地方事权的,由地方承方事权的,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中央主担支出责任,中央主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支持,少量的付给予支持,少量的引导类、救济类、应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事务通过专项转急类事务通过专项转移
31、支付予以支持,以移支付予以支持,以实现特定政策目标。实现特定政策目标。合理划分中央和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形成以均责任,形成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地方政府力、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一般性为主体,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的转移支付制度。属于中央事权的,由中央全额承担支出责任,原则上应通过中央本级支出安排,由中央直接实施;相应减少委托地方实施的专项转移支付。-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 0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属于中央委托
32、事权或中央地方共同事权的项目转列专项转移支付,属于地方事权的项目归并到均衡性转移支付,建立以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以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为补充并辅以少量体制结算补助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体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0%以上。改变均衡性转移支付与所得税增量挂钩的方式,确保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高于转移支付的总体增幅。大幅度增加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科学设置均衡性转移支付测算因素、权重,充分考虑老少边穷地区底子薄、发展慢的特殊情况,真实反映各地的
33、支出成本差异,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采取适当奖惩等方式,引导地方将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到民生等中央确定的重点领域。清理整合一般性转移支付建立一般性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加强一般性转移支付管理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国发201471号)号)-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属于中央委托事权或中央地方共同事权的项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
34、(国发201471号)号)(一)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取消专项转移支付中政策到期、政策调整、绩效低下等已无必要继续实施的项目。属于中央委托事权的项目,可由中央直接实施的,原则上调整列入中央本级支出。属于地方事权的项目,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确需保留的中央地方共同事权项目,以及少量的中央委托事权项目及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项目,要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对其中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项目予以整合,严格控制同一方向或领域的专项数量。(二)逐步改变以收定支专项管理办法。逐步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排污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专款专用的规定,统筹安排这些领域的经费。
35、(三)严格控制新设专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设立。新设立的专项应有明确的政策依据、政策目标、资金需求、资金用途、主管部门和职责分工。(四)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每一个专项转移支付都有且只有一个资金管理办法。对一个专项有多个资金管理办法的,要进行整合归并,不得变相增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明确政策目标、部门职责分工、资金补助对象、资金使用范围、资金分配办法等内容,逐步达到分配主体统一、分配办法一致、申报审批程序唯一等要求。从从严严控控制制专专项项转转移移支支付付-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 0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
36、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国发201471号)号)(一)规范资金分配。一)规范资金分配。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可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可以采取项目法或因素法进行分配。以采取项目法或因素法进行分配。(二)取消地方资金配套要求。(二)取消地方资金配套要求。除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的除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的事项外,中央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地方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由中央事项外,中央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地方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的事项,要依据公益性、
37、外部性等因素明确分担标准或比例。在和地方共同承担的事项,要依据公益性、外部性等因素明确分担标准或比例。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财政状况,同一专项对不同地区可采取有区别的分担比例,此基础上,根据各地财政状况,同一专项对不同地区可采取有区别的分担比例,但不同专项对同一地区的分担比例应逐步统一规范。但不同专项对同一地区的分担比例应逐步统一规范。(三)严格资金使用。三)严格资金使用。除中央委托事项外,专项转移支付一律不得用于财政补助除中央委托事项外,专项转移支付一律不得用于财政补助单位人员经费和运转经费,以及楼堂馆所等国务院明令禁止的相关项目建设。加单位人员经费和运转经费,以及楼堂馆所等国务院明令禁止的相
38、关项目建设。加强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监控和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反馈、责任追究强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监控和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反馈、责任追究和奖惩机制,重点解决资金管理和奖惩机制,重点解决资金管理“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问题。问题。-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 0(一)取消部分竞争性领域专项。凡属“小、散、乱”,效用不明显以及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专项应坚决取消;对因价格改革、宏观调控等而配套出台的竞争性领域专项,应明确执行期限,并在后期逐步退出,到期取消。(二)研究用税收优惠政策替代部分竞争性领域专项。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取得类似或更好政策效果
39、的,应尽量采用税收优惠政策,相应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三)探索实行基金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国发201471号)号)-(一)取消部分竞争性领域专项。凡属“小、散、乱”,效用不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国发201471号)号)(一)及时下达预算。中央应当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地方,(一)及时下达预算。中央应当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地方,地方应当将其编入本级预算。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全国人大批
40、准预算后地方应当将其编入本级预算。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30日内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在日内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在90日内下达。省级政府接到中央转移支付后,应在日内下达。省级政府接到中央转移支付后,应在30日内正式下达到本行政区域县级以上各级政府。中央下达的财政转移支付必须日内正式下达到本行政区域县级以上各级政府。中央下达的财政转移支付必须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按规定向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报告。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按规定向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报告。(二)推进信息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在全国人大(二)推进信息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在全国人大批
41、准后批准后20日内由财政部向社会公开,并对重要事项作出说明。主动向社会公开一日内由财政部向社会公开,并对重要事项作出说明。主动向社会公开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具体项目、规模、管理办法和分配结果等。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具体项目、规模、管理办法和分配结果等。-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国发2 0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财政资金在阳光公开透明,管住政让财政资金在阳光公开透明,管住政府府“收钱花钱的手收钱花钱的手”,增加公众的质询,增加公众的质询权、建议权、监督权,同时也将倒逼政权、建议权、监督权,同时也将倒逼政府自我革命。府自我革命。预算法在
42、这方面的突破,影响深远。预算法在这方面的突破,影响深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中国社会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亮点六:建立预决算公开透明制度亮点六:建立预决算公开透明制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亮点六:建立预决算公开透明制度-预算过程公开的完整性预算过程公开的完整性-预算过程公开的完整性-预算公开时间预算公开时间-预算公开时间-预算公开主体-国家秘密?公开细化、全-预决算编制涉及编制权配置,预决算收支分类、周期和编制流程。新修改的预算法要求预算收入预测数据和支出预算定额真实准确,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合理规范,预算资金安排和数字指标稳妥可靠。-预
43、决算编制涉及编制权配置,预决算收支分类、周预算编制征求各方意见预算编制征求各方意见第第32条条: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第32条:各级政府依据法定权限作出决定或者制定行政措施,凡涉及增加或者减少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应当在预算批准前提出并在预算草案中作出相应安排。细化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编制第46条规定: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编列到款。本级政
44、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预算编制征求各方意见第3 2 条: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类类税收税收收入收入商品和服务商品和服务支出支出办公费办公费类类款款-税收商品和服务办公费类款亮点七:提高预决算编制科学性收入分第32条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明确地方预算管理的原则明确地方预算管理的原则第35条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
45、赤字。预算编制需要有绩效目标预算编制需要有绩效目标明确地方政府发债权和管理框架明确地方政府发债权和管理框架第第3535条:条: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预算中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
46、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举借的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出。-明确地方预算管理的原则第3 5 条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地方收入预算的编制原则地方收入预算的编制原则第36条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将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隐瞒、少列。地方支
47、出预算的编制原则地方支出预算的编制原则第37条 各级预算支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增加转移支付的增加转移支付的规规定定第第3838条条 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制。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将对下级政府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将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下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
48、上级政府提前下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上级政府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地方收入预算的编制原则第3 6 条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各级政府预备费设置各级政府预备费设置第40条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设置预算周转金设置预算周转金第41条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周转金,用于本级政府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第第4141条条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的规定可以设
49、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用于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新机制更新机制更好体现预好体现预算安排的算安排的瞻前顾后、瞻前顾后、综合平衡、综合平衡、统筹协调统筹协调的方针原的方针原则;避免则;避免“过头税过头税”及及“突击突击花钱花钱”。-各级政府预备费设置第4 0 条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2012年及以前年度结转(不含权责发生制)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统筹用于以后年度预算编制。各级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原则上按有关规定继续专款专用。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应调
50、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每一项政府性基金结转资金规模一般不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的30%。对上级政府2012年及以前年度专项转移支付结转资金,预算尚未分配到部门的,由下级政府交回上级政府;已分配到部门的,由该部门同级政府收回统筹使用。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结转资金执行力度,对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按规定调剂用于本部门、本单位其他项目。20122012年及以前年及以前年度项目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由同级政府收回统年度项目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由同级政府收回统筹使用。筹使用。收回资金的项目需要在2015年及以后年度继续实施的,应作为新的预算项目作为新的预算项目,按照预算管理程序重新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