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教材1第一章税收原理.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71039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法教材1第一章税收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税法教材1第一章税收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税法教材1第一章税收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税法教材1第一章税收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税法教材1第一章税收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法定义 第二节 税收职能 第三节 税收要件与分类 第四节 税收原则 第五节 税收价值判断 第六节 税收水平 第七节 税收结构 第八节 税负转嫁 第九节 税式支出 第一节第一节 税法定义税法定义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部门 二、公共需要与公共事务 三、税收的特征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部门一、公共产品与公共部门 根据物质资料的性质不同,可将社会产品划分为私 人产品和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是指由个别社会主体占 有,其消费利益内在化的商品和劳务。具有取得的排他 性和消费的竞争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指

2、由全社会主体共同 占有,其使用价值外在化的商品和劳务。具有取得的非 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X=Xi n i XiX 1 二、公共需要与公共事务二、公共需要与公共事务 税收的存在是国家执行公共事务的客观必然,而公 共事务则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产生的活动。 公共需要即社会整体的需要,是实现私人需要的共 同外部条件和生产,包括社会和平,社会秩序,公共工 程和公共事业的生产。 为了满足不同的经济需要,整个社会活动也随之而 分为私人事务与公共事务。私人事务主要由厂商生产生 活资料和家庭提供生产要件构成,公共事务则是由政府 实现其服务职能与管理职能构成。 三、税收的特征三、税收的

3、特征 (一)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凭借的是国家政权的力量, 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课征,凡负有纳税义务的人必须依法 纳税,否则要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制裁。 (二)规范性 税收的规范性是指税收是一种普遍的,经常性的收 入,按照税法规定的统一标准连续征收和缴纳。 (三)整体有偿性 税收的整体有偿性是指税收收入的用途是为人民生 活和生产提供一般性外部条件,是有偿的。但这种有偿 性不是个别有偿,国家不与纳税人进行直接的报酬行为, 而是对全社会范围履行公共职能。 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职能税收职能 一、税收职能的演变 二、当代税收职能 三、税收的确立程序 一、税收职能的演变一、税收职能的演变 (一)财政收入职

4、能时期 从税收产生到19世纪末,税收的职能基本上仅表现为取得财 政收入。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自由发展,国家并不干涉经济运行。 因此这一时期的税收只是为了满足国家的收入需要。 (二)社会政策职能时期 从19世纪到20 世纪30年代,税收的职能不仅具有财政收入 的内容,还具有调节财富分配的方面。社会政策职能是由德国的 瓦格纳(Wagner)提出的,他认为应由国家运用立法或司法手段 来矫正财富分配方面存在的不公平。 (三)经济调控职能时期 20世纪30年代至今,税收的职能演变到经济调控时期,这 使税收同时具有财政收入,社会政策和经济调控三大职能。 二、当代税收职能二、当代税收职能 (一)筹集财政资金

5、税收一直以取得财政收入作为其最基本的职能。税收一 直以其保证财政资金筹措及时,稳定,可靠方面的优越性, 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 (二)调节财富分配 一方面税收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实行区别对待,使高 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感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税收可以用于社 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支出,这能解决低收入者或无收入者的 收入危机。 (三)稳定经济发展 税收在稳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其他经济政策无法替代 的功能,政府可以利用税制安排自动稳定经济。 三、税收的确立程序三、税收的确立程序 (一)提议阶段 (二)审查阶段 (三)通过阶段 (四)发布阶段 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要件与分类税收要件与分类 一、课税权主体 二、课税主

6、体 三、课税客体 四、税率 五、税收的其他分类 一、课税权主体一、课税权主体 课税权主体(Subject of Taxation Power)是指通过行政权力取得税收收入 的各级政府及税收机构。按照课税主体 的不同,税收可以做以下两种划分: 1.中央税和地方税 2.本国税与外国税 二、课税主体二、课税主体 课税主体(Subject of Taxation) 是指履行 纳税义务的个人或单位。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 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或单位,也称为纳税 人(Tax Payer)。经济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收的的实 际负担人,也称之为负税人(Tax Bearer)。 1.个人税与法人税 2。国家税

7、与国际税 三、课税客体三、课税客体 课税客体是课税行为所指向的标的。根据课税客体不同, 可将税收大体分为如下三类: 1.商品劳务税。商品劳务税是以流通中的商品或劳务 为课税客体的税收。根据商品劳务税的计税依据不同,可以 将其分为流转税与增值税。 2.所得税。所得税是以收益所得为课税客体的税收。 根据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综合所得税与分 类所得税两种。 3.财产税。财产税是以财产为课税客体,按财产的数 量或价值课征的税收。根据财产的形态不同,可以将其分为 持有财产税和转让财产税。 四、税率四、税率 税率,即税收负担率,是由税额跟课税客体的数额 的比例,税率有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之分。名

8、义税率即 税法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纳税人实际承担的税率。 在出现税收优惠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另外,税率还有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之分。平均税率是 全部税额跟全部课税客体数额的比例,边际税率是由税 额增量跟课税客体数额增量的比例。如对课税客体按固 定的比例课税,两者相等;如不采用固定比例,平均税 率与边际税率会存在差异。根据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 税率可以做以下划分: 1.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对课税客体以数量按照某一固定税额课征的 税率。定额税率同课税客体的价格没有直接联系,只跟数量 有关。 2.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课税客体依价格按照统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比例税率不受课税客体数量

9、多少的影响,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按照课税客体的一定标准规定不同的等级, 分别适用逐级递增的税率。对累进税率而言,其边际税率随 课税客体的增加而递增,一般适用于对所得额和财产额的课 税。 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的比较见上图a和图b。累进税率又可分为全额累 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课税客体的全部数额都依照与之 相对应的等级的税率征税。课税客体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超额累 进税率是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 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然后加总。两者的比较见下图: 4.累退税率 累退税率是指边际税率随课征客体数额增加而递减的税 率。如有些国家

10、开征的社会保险税,对最高应税所得额有规 定,超过限额部分税率为零。这种税实际上具有累退性质, 但并不多见,一般仅作为理论上对税率分类的作用。 五、税收的其他分类五、税收的其他分类 按照纳税人与负税人之间的关系,税收可分为直接税与 间接税。 1.直接税。直接税是直接向负税人征收的税,其特点是 该税的纳税人就是负税人,不发生税负转嫁。 2.间接税。是间接向负税人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由纳税 人缴纳税款,但纳税人要将税收负担转嫁给负税人,由负税 人承担税款。 第四节第四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 一、税收公平 二、税收效率 三、税收经济稳定 一、税收公平一、税收公平 税收公平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横向公平

11、,指纳税 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二是纵向公平,指纳税 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收。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一 般有两种: (一)收益原则 收益原则(Benefit-Received Principle)要求每个纳税 人跟其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利益水平相应纳税。 (二)能力原则 能力原则又叫能力支付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 要求每个纳税人按照各自的支付能力大小相应纳税,即纳税能 力强的多纳税,纳税能力弱的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不纳税。 对于如何衡量纳税能力的大小,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之分。 二、税收效率二、税收效率 税收效率是指税收应能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达

12、到最优,使这些资源创造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除 了对经济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外,税收效率还表现为税 收活动本身应该是高效的。这一目标使税收具有如下 特点: (一)充分且有弹性 (二)节约与便利 (三)中性 (四)校正性 三、税收经济稳定三、税收经济稳定 税收的经济稳定原则是指政府运用税收杠杆直接调节 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 衡状态的宏观经济原则,又称为税收的需求管理论。税收 经济稳定的政策工具主要有: (一)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又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指税收制 度本身具有的稳定经济的机制。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主 要表现在实行累进所得课税制度上。 (二)相机抉择 相

13、机抉择又称“人为稳定器”,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 行的不同状况,相应采取逆对经济风向的税收措施,以消 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增长。 (三)税收乘数效应 税收乘数又称税收倍数,是指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 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程度。由于税收增减与国民收 入增减成反比,因此税收乘数是负值。 (四)税收时滞 税收时滞是指税收政策从应该实施到最终对经济运 行发生实际调节作用之间的时间上的差滞。税收时滞一 般包括: 1.认识时滞 2.执行时滞 3.反应时滞 第五节第五节 税收价值判断税收价值判断 一、民主 二、自由 三、平等 四、正当 五、父道主义 一、民主一、民主 民主精神在税收上的体

14、现主要在于明确课税权主体与课 税主体间的法律关系。一方面所有税收事项均应为立法事项, 任何税收均应由国民全体选出代表按照立法程序将其固定为 法律;另一方面国民仅就法律明定范围负担纳税义务,其财 产权不受税法规定以外的任何干涉,并受宪法保障。 二、自由二、自由 自由在税收上的体现主要在于尊重与保障国民自行达成 经济协定,自行制定各项交易条件。一方面税收的设置应有 利于国民之间正常经济往来,保持其中性原则,而不因该税 种的开征改变人们经济协定的预期;另一方面税率的高低, 税收的开停征应对应于契约标的大小和契约性质好坏。 三、平等三、平等 由于平等的定义并不明确界定,税收政策以平等 作为价值判断标准

15、很难,但又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标 准。 四、正当四、正当 正当作为税收政策的价值判断标准主要是从税收 活动的程序方面进行强调,即政府有关课税程序必须 有其正当性。 五、父道主义五、父道主义 政府制定的政策会忽视人们一己的需要而从整体 上进行考察,这样的政府政策即是父道主义的政策。 但是,父道主义极易异化而为父权主义,对人们的经 济行为横加干涉。因此,在判断税收政策的价值标准 体系中,父道主义只是在人们无法正确评估自身行为 时适用,其价位最低,在大部分情况下应服从于自由 价值标准。 第六节第六节 税收水平税收水平 一、税收与社会经济 二、影响税收水平的因素 三、税收水平的最高限度 四、税收水平的一

16、般趋势 一、税收与社会经济一、税收与社会经济 从历史上看,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大致经 过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1.公地经济 2.特权独占经济 3.税收经济 二、影响税收水平的因素二、影响税收水平的因素 (一)税源的规模与素质 (二)国家体制或社会背景 (三)经济政策 (四)税收政策取向 三、税收水平的最高限度三、税收水平的最高限度 (一)税收不可侵蚀资本 (二)税收不可侵蚀必要生活费用 (三)税收不可侵蚀民间必要投资 四、税收水平的一般趋势四、税收水平的一般趋势 (一)工业化国家的税收水平一般高于发展中国 家 (二)税收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当 (三)经济管理体制集中型国家的税收水平普遍 高

17、于分性国家 (四)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税收 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第七节第七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 一、税收分布领域 二、税制结构分类 三、税种结构的完善 一、税收分布领域一、税收分布领域 二、税制结构分类二、税制结构分类 (一)单一税制 (二)复合税制 (三)实行复合税制的必然性 二、税种结构的完善二、税种结构的完善 (一)扩大税基 (二)税率结构合理化 第八节第八节 税负转嫁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的存在条件 二、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 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 一、税负转嫁的存在条件一、税负转嫁的存在条件 (一)商品经济的存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货 币形式表现为价格,为

18、商品课税的转嫁提供了可能, 非商品课税也迂回地或间接地通过价格的变动实现 转嫁。 (二)自由定价体制的存在 自由定价制度是指生产经营者或其他市场主体, 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自行定价的价格制度。 二、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二、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 (一)前转。前转又称顺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 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法,转移给商品的 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 (二)后传。后转又称逆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逆 商品流转的方向,以压低商品价格的方式,向后转移给商品 提供者。 (三)混转。混转是指既有前转又有后转发生的情况。 (四)消转。消转是指纳税人既不前转,也不后转,而 是通过改善生

19、产技术、降低生产费用将税负消化。 (五)税收资本化。即生产要件购买者以压低生产要件 购买价格的方式将所购生产要件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商品 的资本价值中预先扣除,向后转嫁给生产要件的提供者。 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三、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 (一)供求弹性 (二)市场结构 (三)课税范围 (四)课税对象 (五)商品的属性 (六)课税方法 (七)课税商品的资本(或劳动)含量 第九节第九节 税式支出税式支出 一、税式支出的方式 二、税式支出管理 一、税式支出的方式一、税式支出的方式 税式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向对某 些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的少纳税或不纳税的 优惠待遇。 (一)按支出目的划分 1.社会政策性税式支出 2.经济政策性税式支出 (二)按支出手段 1.税基式 2.税率式 3.税额式 4.延期纳税方式 二、税式支出管理二、税式支出管理 (一)确定适度的税式支出规模 1.收入放弃法 2.收入收益法 3.支出等量法 (二)明确税式支出的政策目标 (三)选择恰当的税式支出方式 (四)建立税式支出预算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税法教材1第一章税收原理.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