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四四单元:单元:圆圆NoImage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1.找出找出下面圆中的下面圆中的直径直径和和半径半径。在在同同一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2.指指出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它们的周长分别与什么有关它们的周长分别与什么有关?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师生共探,初步感悟(一)师生共探,初步感悟围成圆的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叫做圆的周长。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二)(二)合理猜想
2、,确定方向合理猜想,确定方向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0123方法一:绕线法方法一:绕线法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三)(三)设计方案,展开探究设计方案,展开探究NoImage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找一些圆形的物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找一些圆形的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中,看看有什么发现。中,看看有什么发现。NoImage原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原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 3倍多一些。倍多一些。物品名称物品名称周长周长直
3、径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直径周长的比值茶杯盖28.3cm9cm3.14光盘37.85cm12cm3.15硬币7.85cm2.5cm3.14玩具车车轮23.5cm7.5cm3.13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三)(三)设计方案,展开探究设计方案,展开探究(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NoImage这辆自行车轮子的这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半径大约是33 cm33 cm。NoImage这辆自行车轮子转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 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结果保留整米数。)N
4、oImage小明家离学校小明家离学校1 km1 km,骑车从家到学校,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23.1433207.24(cm)2(m)10002 500(圈)(圈)C2r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 1圈,大约可以走圈,大约可以走2 2 m m。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500圈。圈。一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 cm33 cm,这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轮子转轮子转1 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明家离学校1
5、km1 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圈?(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1.求求下面各圆的周长。下面各圆的周长。NoImageNoImage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2.2.一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 m5 m,它的周长是,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多少米?NoImage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3.3.小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 3.77 m m。这个
6、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数。)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要求某一个圆的周长,只要知道直径或半径,就可运用C=d或C=2r来计算。NoImage1.圆的周长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是个固定的数,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表示。2.圆的周长公式的运用有两种形式:一是题中给出圆的直径或半径,求出周长,或进一步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二是题中给出圆的周长,通过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或进一步解决与圆的半径有关的实际问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再再 见见1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九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2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课间活动的快乐,懂得劳逸结合,培养安全意识。5.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课间休息习惯。6.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课间十分钟需要做的事情,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7.初步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