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第九章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本章学习要点: 1、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 响。 3、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关措施。 第一节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91986年) 这一阶段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如下: 、外商直接投资以港、澳、台投资为主; 、投资项目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项目及 宾馆、服务设施等第三产业项目为主; 、投资项目金额小; 、投资地区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及沿海省区。 第二阶段:持续发展阶段(19871991年) 这一阶段的外商投资企业结构逐步改善,产业重点 由服务业转向了劳
2、动密集型工业项目,生产型、出 口型企业增多,宾馆等第三产业锐减,投资地区与 行业扩大,欧共体、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投资 增多。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921998年) 在高速发展阶段,外商投资的规模和领域进一 步扩大,房地产、大中型工业项目明显上升, 高新技术、基础设施等行业的外资有较大幅度 上升。外资的来源国家和地区持续增加,越来 越多的西方国家大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在沿海 地区外商投资迅速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吸 收外资有了较快发展。 第四阶段:调整阶段(19992000年) 第五阶段:稳步发展阶段(2001-2002年) 第二节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程序 一、立项和可行性研究 项
3、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应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项目的基本概况; (2)、产品生产安排及其依据; (3)、物料供应安排及其依据; (4)、项目地址选择; (5)、技术设备和工艺过程的选择; (6)、生产组织安排; (7)、环境污染治理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8)、建设方式、建设进度安排; (9)、资金筹措; (10)、外汇收支安排; (11)、综合分析。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协议、合同与章程 合营企业合同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合营各方的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 表的姓名、职务、国籍; (2)合营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和规 模; (3)合营企业投资总额、注册资本、
4、合营各方的出资 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出资的缴付期限以及出 资额欠缴、转让的规定; (4)合营各方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比例; (5)合营企业董事会的组成、董事名额的分配以及总 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 和聘用办法; (6)采用的主要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及其来源; (7)原料购买和产品销售方式; (8)外汇资金收支的安排; (9)财务、会计、审计的处理原则; (10)有关劳动管理、工资、福利、劳动保险等事项 的规定; (11)合营企业期限、解散及清算程序; (12)违反合同的责任; (13)解决合营各方之间纠纷的方式和程序;(14)合 同文本采用的文字和合同生效的条件。 四、
5、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登记 申请注册登记应提交的文件和证明有:1、组建负责 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2、审批机构的批准文件;3、 合营企业的合同、章程;4、资金信用证明或验资证 明;5、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6、住所和营 业场所使用证明。 第三节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一、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以港、澳、台地区为主,但来 源结构正趋向于多元化发展 二、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 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 1、在整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主要在沿海, 这些开放地区政策优惠,投资环境较好,是外商投 资的首选区域。 2、投资者中,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比例较高,他们 倾向于选择在
6、出口方便的沿海城市。 3、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及其它国家的华人 投资者,绝大多数祖籍是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 有在其祖籍优先投资的愿望。 4、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在沿海地区建设的国有大 企业较少,计划经济的遗产较少,容易形成利于外 商投资企业经营的环境。 三、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以合资经营为主,向外商独 资经营转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投资者更多地采用独 资方式,原因主要有: 1、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增加较快,这些企业 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较多采取独资经营的方 式。 2、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经 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 的环境明显改善。 3、外商投资企业的技
7、术水平不断提高,出于 技术保密要求,愈来愈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希望 采取能控制企业的股权结构。 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大型化 五、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向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 倾斜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和房地 产领域,其主要原因有: 1、作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中 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境争力,是外 国投资者愿意投资的领域。 2、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服务业领域的对外 开放一直在很小范围内试点,对外资的限制较 多,影响了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 3、农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业领域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受到限制。 第四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重要的资金来
8、源 二、改善资产质量 1、跨国公司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资行为,可以将原 有企业的低质量资产存量变成高质量资产。 2、跨国公司设立新企业,可以形成技术含量高、产 业层次高的高质量资本增量。 3、通过关联产业,跨国公司的投资能对更多的存量 资产和新形成资产的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三、增加出口和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一)、直接渠道。 (二)、间接渠道。 四、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产业结构 1、可以提升技术门槛。 2、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投资。 五、增加就业 创造就业创造就业是当外国投资者以“绿地”投资的方 式建立新企业以及扩大原有企业所新增的就业 效果;保存就业就是当外国投资者以收购、兼 并的方式进行的投资;外
9、资对我国老企业的改 造、嫁接与收购。 六、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培养大量人才; 跨国公司的管理结构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企业层次。 2、地区总部层次。 3、公司总部。 七、激活国内企业,促进体制转换。 第五节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侵蚀国有资产 表现在: (1)、增资扩股过程中,由于原股东不按原有的股权 比例增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外商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的亏损经营策略,掏 空中方股份,占用国有资产,导致中方信贷资金因 长期亏损而无力偿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突出政绩。 二、冲击民族工业发展 (1)参与并购的企业数目众多。 (2)速度快、规模大。
10、(3)跨行业、跨地区并购。 (4)并购的基本做法就是控股51或51以上。 三、外商实施品牌替代,中国名牌大量丧失 外商实施品牌替代有三种途径: 1、外商以投资企业生产自己的知名品牌,或 投入巨额资本进行广告宣传,扩大其品牌的知 名度与国产品牌展开激烈竞争,国产品牌在竞 争中逐渐自我萎缩,“自然死亡”。 2、许多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和技术的优势, 或由于外商在合资企业中处于控股的支配地位 提出生产的产品使用他们的品牌,国有品牌 “被迫死亡”。 3、三是外商收购国有品牌打入“冷宫”,用 自己的品牌取而代之,国产品牌“安乐死亡”。 四、技术转让问题 1、我国兴办的三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 加工
11、组装型产业。 2、带来的技术大多数是二流和三流的技术,很少将 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带来。 3、难以获得核心技术。 4、高科技领域技术难得。 5、外商投资企业引进了一些并非适宜我国经济发展 所要求的技术、产品、项目。 原因: 1、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贯彻不力。 2、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 3、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不相适应。 五、人才流动不平衡 第六节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宏观管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保值增值国有资产 (一)、应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增补 规定中方董事的善管义务与相应法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负有真实反映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情 况的法律责任。 (三
12、)、国家有关部门,包括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 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对国有资产负有监督的责任。 (四)、必须依法办事。 (五)、改变在会计处理时将合资企业创立初期的大量 市场开拓费用简单作为生产成本在企业盈余中扣除的做 法。 (六)、为合资企业中方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持。 (七)、完善合资企业章程,由中外双方协商确定互利 的股权政策与公平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 三、积极扶持国产品牌,保护民族工业 四、提高引进外资技术含量的对策 (一)、保持市场的竞争性。 1、形成国内竞争者。 2、形成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 3、形成与进口商品的竞争。 (二)、加快反垄断立法。 (三)、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1、
13、有利于我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2、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我国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五、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一)、发展再教育工程,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 平 (二)、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创新工程,提高外资 的利用效益。 六、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 (一)、将重化学工业作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重 中之重。 1、对重化学工业投资的优惠,要与轻纺劳动密集型 项目拉开差距。 2、加大利用间接投资力度进行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 为重化学工业投资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3、国家要采取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国内大中型企业 进行技术开发研究。 4、对于面向最终消费市场的重化学项目投资,要将 优惠与国产化率联系起来,鼓励外商更多地投资零 部件等中间产品项目。 5、将汽车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汽车零 部件项目投资的优惠。 (二)、将轻工业引资重点放在高技术、高档产品上 (三)、采取优惠措施引导外商向农业领域投 资。 (四)、放宽外商对服务业投资的限制。 七、利用外资调整地区经济结构 (一)、东部以引进直接投资为主,中西部以 吸收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并重。 (二)、吸引外资应将产业优惠与地区优惠相 结合。 (三)、地区优惠政策应体现地区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