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

上传人(卖家):meimeiwenku 文档编号:471327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怀柔区怀柔区 2022-2023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高二语文2023.012023.01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材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都展现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其中二十四节气在民俗节日构成中至关重要。在这里,“节”的概念正是把岁时季候的渐变过程分解成像草节、竹节一样的间距,把节气相互交接的时间叫做“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中国人生产与劳作的独特印记,是在农耕文明语境中

2、,由年月日时和气候寒暑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是以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循环往复规律确认的。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与月亮的运行有关,特别注重一年十二个月的朔望,望日即每月十五,例如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国人把自己的生活节拍与大自然的月圆月缺紧密协调起来,表达了中国人和合与圆满的理念追求。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反映了中国人思维与记忆的方式,在中国人的节日观念中月日数字代码的重叠是吉祥的神秘数字,人们在许多零散的吉日、祭日中习惯性地选定了月日代码数字相互重叠的日子,作为节日流传下来。例如,“正月正”大年节,“二月二”春龙节(俗称“龙抬头”日),“五月五”端午节,“七月

3、七”七夕节等。(取自仲富兰相关文章,有删改)材料二“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这首二十四节气歌的第三句说的是惊蛰节气。每年 3 月 5 日或 6 日,太阳到达黄经 345 度时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自此,大地开始变得有声有色。唐诗云:“微雨众卉新

4、,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必不可少的是一些民俗活动。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们崇奉惊蛰的节气神“雷神”。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贴上雷神的招贴画,摆上供品,或者去庙里燃香祭拜。有的地方还会出门擂鼓,因为鼓声与雷声很相似,这也是对“祭雷神”的一种呼应,核心意义还是祈求吉祥。在浙江宁波,农户在这天要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的仪式。此外,各地也有“炒虫”习俗,比如陕西人炒黄豆,广西的瑶家炒玉米,福建的客家人炒豆子、炒麦子,取

5、的皆是“炒虫”、“驱虫”之意,提醒人们要及时灭虫除害。如今,农耕方式的改变,节气基本名存实亡,将来节气很可能会变为文化遗产存于书面记载之中。(取材于“惊蛰”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我国传统节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国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拥有巨大的文化价值。B二十四节气在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的构成中至关重要,体现出在农耕文明中生产与劳作的重要性。C中秋节、元宵节是与月亮有关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定在望日,表达了中国人和合与圆满的理念。D端午、七夕等传统节日,月日代码数字相互重叠,数字相叠,读起来顺口,便于人们思维与记忆。2.根据材料二

6、,下列对“惊蛰”节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二十四节气歌的第三句说的是“惊蛰”节气,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它和立春、雨水、春分、清明、谷雨同属春天节气。B“惊蛰”为每年阳历的 3 月 5 日或 6 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的“二月节”是指农历,二者在2时间上并不矛盾。C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为此创作了很多谚语和诗歌,这些创作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D.“惊蛰”之日,各地的民俗活动,无论是“祭雷神”,还是“炒虫”,都表达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灭虫除害的美好愿望。3.“惊蛰”闻雷,有喜有忧,下列谚语表达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 分)A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B雷打惊蛰前,四

7、十九日不见天C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D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赤壁赋中写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七月既望”,点明苏轼游赤壁是在农历七月十六日。B.“朔望晦”,指月相。“望”指每月十五,登泰山记里有“戊申晦”句,解释“晦”指每月最后一天,那“朔”当指每月第一天。C.举办民俗活动是理解传承传统节日的重要形式,但像“摆上供品”,或者“去庙里燃香祭拜”等做法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坚决要制止。D.如今,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还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它还是一种文化观念,因此,不管农耕方式如何改变,文化

8、还是要传承。5.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能丢,作为传承者,请任选一个节日(惊蛰节气除外),谈谈你对该节日的理解与传承。(6 分)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2424 分。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

9、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

10、,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至嘱,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3(取材于张之洞诫子书,有删改)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挟:依仗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炙:熏陶D.即幸不被人知

11、悉幸:侥幸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其言恨不一日离汝汝其慎之B.然必令汝出门者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C.治国之道不一余五旬外之人也D.诸前辈犹多不以然以从事于所学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B.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你纵使忧虑自己不能够成才,也要勿忘忧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C.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D.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

12、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本文虽有对儿子的委婉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想念,写得语重心长,感人至深。B.张之洞评价儿子从小就贪玩好动,幸亏是科举废除了,否则也就只能以秀才身份终老,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C.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D.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不要牵挂家里。10.张之洞为了使儿子成为“有用之才”,把他送到日本士官学校习武。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张之洞这样做的理由。(6 分)

13、(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 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11.孔子用两个比喻谈了立身处世的道理,请对句子加以理解,并阐明它的现实意义。(6 分)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2626 分。分。阅读下面唐诗,回答 12-15 题。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4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注:李颀,唐代诗人,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云山,代之归隐。1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

14、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交代了听琴的场合和时间,第五句所绘之景扣合了“欢今夕”,为“广陵客”登场渲染了气氛。B.第二句“广陵客”是用典,意在点出古琴曲广陵散,嵇康曾弹此曲,用于此处,代指弹琴高手。C.末尾两句点明了奉命出使的地点,含蓄表达了诗人因水远山长,今后再难相见的惆怅与悲愤。D.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3.下列描写音乐与“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白居易)B.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赤壁赋苏轼)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听蜀僧

15、浚弹琴李白)D.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杜甫)14.“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8 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 12 分)十二章,反映“君子”“小人”不同价值取向的句子是“,”。成语“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原文说“致知在格物。,”。老子思想呈现鲜明的思辨色彩。“合抱之木,;九层之台,”,至今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表现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抒发情感。李白将进酒中“,”,用夸张极言人生短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鱼龙潜跃水成文”,借典故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的相思之苦;秦风无衣用排比反复咏唱,“王于兴师,与子偕作”等句表达战士们慷慨赴敌的豪

16、情;苏轼江城子“,尘满面,”,虚实结合,表达夫妻生离死别的伤痛。四、本大题共四、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2727 分。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20 题。选文一屏声侧耳默候。(甲)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渐入堂屋,往那边屋内去了。少刻,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叫他,刘姥姥会意,于是携了板儿过这边屋里来,只见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

17、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乙)因笑止道:“不

18、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丙)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5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

19、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选文二只见平儿同刘姥姥带了一个小女孩儿进来

20、,说:“我们姑奶奶在那里?”平儿引到炕边,刘姥姥便说:“请姑奶奶安。”凤姐睁眼一看,不觉一阵伤心,说:“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说:“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分儿。我糊涂的要死,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便叫青儿给姑奶奶请安。青儿只是笑,凤姐看了倒也十分喜欢,便叫小红招呼着。这里平儿恐刘姥姥话多,搅烦了凤姐,便拉了刘姥姥说:“你提起太太来,你还没有过去呢。我出去叫人带了你去见见,也不枉来这一趟。”刘姥姥便要走。凤姐道:“忙什么,你坐下,我问你近来的日子还过的么?”刘姥姥千恩万谢的说道:“我们若不

21、仗着姑奶奶”,说着,指着青儿说:“他的老子娘都要饿死了。如今虽说是庄家人苦,家里也挣了好几亩地,又打了一眼井,种些菜蔬瓜果,一年卖的钱也不少,尽够他们嚼吃的了。这两年姑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布匹,在我们村里算过得的了。阿弥陀佛,前日他老子进城,听见姑奶奶这里动了家,我就几乎唬杀了。亏得又有人说不是这里,我才放心。后来又听见说这里老爷升了,我又喜欢,就要来道喜,为的是满地的庄家来不得。昨日又听说老太太没有了,我在地里打豆子,听见了这话,唬得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就在地里狠狠的哭了一大场。我和女婿说,我也顾不得你们了,不管真话谎话,我是要进城瞧瞧去的。我女儿女婿也不是没良心的,听见了也哭了一回子,今儿天

22、没亮就赶着我进城来了。我也不认得一个人,没有地方打听,一径来到后门,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撞见一个小姑娘,说周嫂子他得了不是了,撵了。我又等了好半天,遇见了熟人,才得进来。不打谅姑奶奶也是这么病。”说着,又掉下泪来。平儿着急,也不等他说完拉着就走,说:“你老人家说了半天,口干了,咱们喝碗茶去罢。”拉着刘姥姥到下房坐着,青儿在巧姐儿那边,已与巧姐玩的熟了。刘姥姥道:“茶倒不要。好姑娘,叫人带了我去请太太的安,哭哭老太太去罢。”平儿道:“你不用忙,今儿也赶不出城的了。方才我是怕你说话不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姑娘,这是多心,我知道。倒是奶奶的病怎么好

23、呢?”平儿道:“你瞧去妨碍不妨碍?”刘姥姥道:“说是罪过,我瞧着不好。”(选自红楼梦第一一三回,有删节)16.对选文一划线句子中“笑”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甲处当是王熙凤从贾母处说说笑笑而回,笑声夹在众人之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真可谓众星捧月,人生得意。B.乙处刘姥姥因贫求助,王熙凤“听他不会说话”,笑着制止“不必说了”,维护了刘姥姥的体面,体现了其宽容。C.丙处王熙凤一番处理合情合理,既没辜负王夫人的信任,又不叫刘姥姥失望而回,“笑”着说话展现其圆滑与周到。D.丁处“笑而不睬”,展现了王熙凤的大度,她既听到刘姥姥说话粗鄙,也看到周瑞家的使眼色制止,但6看破不说破。17.选文

24、二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神情恍惚恍惚:神志不清B.一径来到后门一径:径直,一直C.不打谅姑奶奶也是这么病打谅:同“打量”,观察D.别思量思量:放在心上18.下列对选文中人物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周瑞家的一心一意为刘姥姥着想,但在凤姐面前,她人微言轻,只能通过和刘姥姥眼神交流,达到帮助刘姥姥的目的。B.板儿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刘姥姥去贾府乞讨时“推他”缓解窘态,凤姐施舍二十两银子以“给这孩子做件冬衣”为说辞。C.青儿见到病中的凤姐,只笑不语,和巧姐却一会儿就玩的熟了,寥寥数笔,一个腼腆、天真的小女孩便跃然纸上。D.平儿怕刘姥姥搅烦病中的凤姐,惹得凤姐伤心

25、,两次故意打断刘姥姥的话,说明平儿对凤姐是真正的体贴和关心。19.选文中,凤姐两次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态度有何不同?请从神态、语言、动作等任一角度举例加以赏析。(8 分)20.红楼梦中,作者往往对一些人物加上“一字评”,如“敏探春”,“酸凤姐”,“勇晴雯”等,请结合选文或其它阅读体验,为刘姥姥加上“一字评”,并说明你的理解。不少于 150 字。(10 分)五、本大题共五、本大题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5555 分。分。21.语言基础运用(5 分)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

26、,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元至几百元上下。较于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的垃圾处理方式,回收再利用无疑是垃圾处理的不二之选。但是最大程度实现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第一步就是分类。从垃圾的源头进行减量和分类利用,是公认的走出“垃圾围城”困境的最佳路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句不能删除“并且”,否则语意会从递进变成并列。B.句“不二之选”意思是最佳的选择,用在此处准确。C.句顺序不能互换,否则句意不紧,段落层次不明。D.句“垃圾围城”指被垃圾围困的城堡,形容垃圾多。句是病句,请指出病因并进行修改。(2 分)22.作文(50 分)阅读是一项能够穿越远古而通向未来的文化活动,因而它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调查显示:如今有相当比例的阅读者倾向于电子阅读,甚至凭借喜马拉雅等听书软件将阅读变成随时随地的行为;当然也有不少读者依旧醉心于传统的纸质阅读,认为翻阅书本可以加深阅读的“味道”。上述调查结果,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我命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700 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为本站会员(meimeiwenk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