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答案.pdf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471787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衡水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河北省衡水中学河北省衡水中学 2023 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生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生 物物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总分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75分钟。分钟。第卷(选择题第卷(选择题 共共 45 分)分)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其中,小题,其中,1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分;16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的。1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抗体酶将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功能巧妙结合,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特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酶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该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一系列温度梯度下保温D低温和高温均会使该酶失活2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睡眠物质。图 1 是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为了能够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地记录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中基底前脑(BF)区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腺苷传感器,并使腺苷在 BF 区的细胞膜上表达,相关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储

3、存在囊泡中的 ATP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至胞外BATP 可被膜上的水解酶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团产生腺苷C腺苷与相应受体结合会改变受体的空间结构,从而使绿色荧光蛋白发出荧光D满足实验要求的传感器数量随着睡眠觉醒周期变化3如图是“探究有活性的水稻种子呼吸作用”实验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种子浸透的目的是增加种子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作用B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 0 点,在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将向右移动C红色小液滴停止移动后,种子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2D为证明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放置煮熟种子的对照实验装置34 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

4、生关系,如图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色素分布于叶肉细胞的甲中,可用纸层析法进行提取BTP 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C根瘤菌中合成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D根瘤菌中的固氮酶是在大豆根细胞的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合成的5细胞凋亡过程大致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是生物体的正常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B细胞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不是机体固有的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膜的流动性有关D细胞凋亡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6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果实有刺(A)对果实无刺(a)为显性。现有一批杂合

5、果实有刺黄瓜,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方案:单独种植管理(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方案: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方案中 F2果实有刺植株中杂合子占 2/3B方案中,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植株比例逐渐增高C方案中 F3果实无刺植株占 1/4D不管种植多少代,方案中每代 A、a 的基因频率均发生改变7枯草杆菌分为噬菌体 M(遗传物质为 DNA)敏感型(S 型)菌株和噬菌体 M 不敏感型(R 型)菌株两种类型,噬菌体 M 能特异性地侵染 S 型菌株。实验小组用三组培养基分别单独培养 S 型菌株、R 型菌株和混合培养 S 型菌株R 型菌株

6、,一段时间后,向三组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 M,枯草杆菌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4AS 型菌株能为噬菌体 M 的增殖提供模板、原料和相关的酶B混合培养后,R 型菌株能使 S 型菌株转化为 R 型菌株C混合培养过程中,S 型菌株诱导 R 型菌株发生了定向突变DS 型菌株的细胞膜上有能被噬菌体 M 识别的受体8真核生物的 DNA 分子中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可以大大提高 DNA 复制速率。某科研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精细的 DNA 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 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 DNA 的初始结合位点BDNA 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转录的

7、模板CDNA 复制时只能是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进行D将外源的尿嘧啶类似物掺入到新合成的 DNA 链中可鉴定复制起始位点9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从而与腺嘌呤配对。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 DNA 复制时,一个DNA 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了羟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一个或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B该细胞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C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突变位点的位置D胞嘧啶发生羟化的 DNA 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相等10真核生物转录形成前体 RNA,再通过剪接将其中不需要的片段去除,最后形成具有正常功能的mRNA。如图是 S

8、 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解旋和连接B过程中,均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C过程中一条 mRNA 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D过程为分解异常的 mRNA 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该过程需要 RNA 酶的参与511“13 三体综合征”患者头小且患先天性心脏病,智力远低于常人,该病患者的体细胞中 13 号染色体有 3 条,而并非 1 对。某家庭正常父母亲生了一个“13 三体综合征”患者。有关该患者产生的原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可通过遗传咨询或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是否患“13 三体综合征”B可能由患者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

9、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C可能由患者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D可能由患者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 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12科研人员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 wt(野生型水稻)得到 mp 和 ac 两个矮秆突变型植株,再利用其进行下列杂交实验,F1自交得 F2。mp 与 ac 的突变基因分别位于 1 号和 11 号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杂交组合F1是否表现突变性状 F2突变型植株数F2野生型植株数 wt+mp否102310 mp wt否95290 wt ac否74208 ac+wt否85260A两对

10、矮秆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两个矮秆突变型植株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Cmp 与 ac 杂交,F1的表型为突变型Dmp 与 ac 杂交得到的 F1自交,F2中突变型植株占 7/1613研究发现,由于缺失 SCD-1 基因,小鼠无法表达出 SCD-1 酶,因此对高卡路里、高脂肪饮食产生抵抗力,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SCD-1 基因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BSCD-1 基因通过控制 SCD-1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相应的性状CSCD-1 酶缺失可能增强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降低DSCD-1 酶缺失是导致小鼠性状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14

11、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单向选择:在种群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三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分别对应图 13。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6A若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B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15“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 7 062 米处,发现了新物种盲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存有显著差异,是两个物种,因此不能相互交配B

12、盲鱼个体之间及个体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C盲鱼的出现是漆黑、低氧、高压的生存环境诱导盲鱼发生突变的结果D即使盲鱼和原始鱼类生活在相同环境也不会进化为同一物种16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单链 RNA 病毒,具有 S 和 HR 等多种株系。科研人员分别提取了 S株系和 HR 株系的 RNA 和蛋白质,进行了如表所示的重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重组实验过程子代病毒的类型第一组:S-RNA+HR-蛋白质感染烟草S 株系第二组:HR-RNA+S-蛋白质感染烟草HR 株系A可以通过培养基上不同的菌落特征鉴别 TMV 的不同株系B将 TMV 的遗传物质与二苯胺水浴加热,溶液

13、会变成蓝色C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TMV 的 RNA 控制其蛋白质的合成D该病毒在增殖时,催化其 RNA 合成的酶由宿主细胞的基因控制合成17肌营养不良(MD)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研究机构对六位患有 MD 的男孩进行研究,发现患者还表现出其他异常体征。研究人员对他们的 X 染色体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13 表示正常 X 染色体的不同区段,IVI 表示不同患病男孩细胞中 X 染色体所含有的区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MD 的致病机理可能是 X 染色体 5、6 区段缺失B上述 MD 患者的 X 染色体异常,减数分裂时一定无法联会C通过对 X 染色体的对比可以推测出他们体征异常差

14、别的大小D若仅在一位男孩身上有一异常体征,则最可能是 I 号个体18将某种二倍体植物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做进一步处理,相关过程如图所示。A/a、B/b、D/d 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7A由到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B植株虽然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它是不可育的C若的基因型为 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1/8D到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9安哥拉兔体色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 S(黑色)和 s(白色)控制,某地一个自由交配的安哥拉兔种群中,S 和 s 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逐代进行人工选择,淘汰白色兔子。下列有关说法错

15、误的是A选择前,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之比为 3:1B选择前,无论随机交配多少代,兔群中黑色纯合子的比例不发生变化C选择一代后随机交配,s 的基因频率变为 1/3,选择二代后随机交配,S 的基因频率变为 3/4D随逐代选择次数的增加,兔群中 S 基因和 Ss 基因型的频率均下降,说明兔群在进化20抗生素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杀死部分细菌的同时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而现在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少,我们需采取行动,禁止滥用抗生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是抗生素发挥选择作用的结果B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生素是对细菌的有利变异进行选择D滥用抗

16、生素可使细菌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使细菌朝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第卷(非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 共共 55 分)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55 分。分。21(14 分)果蝇的眼形有棒眼和圆眼(由 A、a 控制),翅形有长翅和残翅(由 B、b 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型均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8(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和_。(2)F 中的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3)F 雌果蝇表型比例与雄果蝇不同的

17、原因可能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进行探究。用_(填双亲的基因型)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培养子代。结果与结论:_。22(13 分)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 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用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获得 DNA 被标记的 T2 噬菌体,其培养方法是_。(2)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搅拌时间应大于_min,否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比较_。(3)上清液中3

18、2P 的放射性仍达到 30%,其原因可能是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的意义是作为对照,如果存活率明显低于 100%,则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32P 的含量会_,原因是_。(4)上述实验中不用14C 来标记 T2 噬菌体的 DNA 或蛋白质,原因是_。23(8 分)图 1 为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图 2 为人体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所示过程相当于图 2 中的_(用图 2 中字母表示)过程,在_中进行。(2)若图 2 中的基因 1 指导图 1 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图 1 中多肽链由 30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基因 1 中至少含有_个碱基对。(3)图 1

19、 过程除所示条件外,还需要_(答出两点即可)等。(4)图 2 中基因 1 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_。M1和 M2_(填“可能”或“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924(10 分)科研人员用 X 射线、射线和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多种方式处理玉米,获得了位于 9号染色体上的抗虫性显性突变基因(用 A 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该抗虫性玉米进行分析可知,玉米的抗虫性与酶 M 的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苯丙氨酸丝氨酸)有关。该抗虫性基因的形成是由碱基对的_导致其基因的编码序列改变。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关系的角度分析,该抗虫性的表现机制是_。(2)为进一步确定该突变基因在 9 号染色体上的位

20、置,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获得了某一中间区段缺失的 9 号染色体。该染色体变异虽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却能造成雄配子不育。该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能会使排列在 9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3)科研人员用普通玉米(染色体正常)和抗虫性玉米(不含非抗虫性基因 a,且有一条 9 号染色体缺失上述区段)进行实验,以判断抗虫性基因是否在缺失区段上。请简要叙述实验的基本思路: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25(10 分)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 a 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 a1和 a2,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 b 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种群 a

21、1的部分个体越过障碍外迁,与种群 a2同区域分布,向 d 方向进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物种 a 的两个种群 a1和 a2由于地理障碍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这种现象叫作_。(2)由于种群 a1和 a2发生的突变和_可能不同,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通过_保留下来的基因也不相同,久而久之,种群 a1和 a2的_就会产生明显的差异,从而进化出 b和 c 两个新物种。(3)c 和 d 虽然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已经不能相互交配,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_。(4)在此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积累,从而使控制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提高,导致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由此可

22、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养的 S 型菌株+R 型菌株的相对数量降低,且趋势与单独培养 S 型菌株时相近,与单独培养 R 型菌株时不同,说明 R 型菌株不能使 S 型菌株转化为 R 型菌株;突变是不定向的;噬菌体 M 能特异性地侵染 S 型菌株,说明 S 型菌株的细胞膜上有能被噬菌体 M 识别的受体。8A【解析】DNA 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而解旋酶的作用是使 DNA 双链中的氢键打开,因此 DNA 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 DNA 的初始结合位点;DNA 复制是以解开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进行的,即 DNA 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

23、板;DNA 复制是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而且表现为多起点复制,进而提高了 DNA 分子的合成效率;尿嘧啶不是组成 DNA 的碱基,故不能将其类似物掺入到新合成的 DNA 链中。9B【解析】一个 DNA 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羟化,若这两个发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则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只有一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若这两个发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上,则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若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 DNA 复制时,一个 DNA 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羟化,则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一条或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

24、啶,不可能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由于羟化胞嘧啶依然是与嘌呤配对,因此胞嘧啶发生羟化的 DNA 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相等。10B【解析】过程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过程没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过程表示前体 RNA 的加工,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表示异常 mRNA 的降解,没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过程中一条 mRNA 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过程为利用 RNA 酶分解异常 mRNA 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11A【解析】“13 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通过遗传咨询不能确定胎儿是否

25、患“13 三体综合征”,可经过产前诊断进行初步确定;若患者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或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可能产生含有两条 13 号染色体的卵细胞或精子,其与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结合,会导致胎儿患病;若患者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离,则可能产生含有两条 13 号染色体的卵细胞或精子,其与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结合,会导致胎儿患病。12C【解析】据题意可知,mp 与 ac 的突变基因分别位于 1 号和 11 号染色体上,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矮秆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表中 wt 和 mp

26、 不管正交还是反交,F2的性状分离比突变型:野生型都接近 1:3,说明野生型是显性性状,mp突变型是隐性性状,同理 wt 和 ac 正反交,F2中突变型:野生型都接近 1:3,说明野生型是显性性状,ac 突变型是隐性性状,综上所述,两个矮秆突变型植株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 A、a 和 B、b,则 wt 的基因型为 AABB,mp 的基因型为 aaBB,ac 的基因型为 AAbb(或 mp 的基因型为 AAbb,ac 的基因型为 aaBB),mp与 ac 杂交,F1的基因型为 AaBb,表现为野生型;mp 与 ac 杂交得到的 F1自交,F2中突变型植株(A_bb、aaB_、a

27、abb)占 7/16。13D【解析】SCD-1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其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缺失 SCD-1 基因的小鼠无法表达出 SCD-1 酶,进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缺失 SCD-1酶的小鼠对糖尿病有一定的免疫力,原因可能是 SCD-1 酶缺失增强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进而使血糖降低;SCD-1酶缺失是导致小鼠性状发生改变的直接原因,SCD-1 基因缺失是导致小鼠性状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14B【解析】为稳定选择,若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

28、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15D【解析】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种群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者之间可能能够相互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发生在盲鱼个体之间;突变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即盲鱼先发生了不同的变异,然后漆黑、低氧、高压的生存环境选择并保存适应性变异;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即使盲鱼和原始鱼类生活在相同环境也

29、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16C【解析】病毒专营活细胞寄生,不能用培养基培养;DNA 与二苯胺水浴加热,溶液才会变成蓝色,TMV 的遗传物质为 RNA;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TMV 的 RNA 控制其蛋白质的合成;该病毒在增殖时,催化其 RNA 合成的酶由病毒 RNA 控制合成。17A【解析】由题图可知六个患病男孩的 X 染色体缺失片段的长度和区段虽然不同,但是都存在 X 染色体 5、6 区段的缺失,因此 MD 的致病机理可能是 X 染色体 5、6 区段缺失;题述 MD 患者的 X 染色体的片段缺失,减数分裂时可以进行联会;由题图只能对比出不同个体的 X 染色体缺失情况,但不同区段具有的基因数量不清楚

30、,因此无法比较出不同个体之间的体征异常差别的大小;由题图可知,只有 VI 号个体的 X 染色体缺失 11 区段,其他个体的 X 染色体没有缺失 11 区段,所以若仅在一位男孩身上有一异常体征,则最可能是 VI 号个体。18C【解析】据题图可知,由到的过程经过多次射线处理种子,是诱变育种,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植株是二倍体,植株是四倍体,杂交后代植株是三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联会紊乱,因此高度不育;若的基因型为AaBbdd,说明含有两对杂合基因和一对纯合基因,因此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子)占总数的 1/21/21=1/4;由到的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

31、数目加倍,可能发生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9D【解析】由题意可知,选择前 S 和 s 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均为 1/2,选择前 SS=1/21/2=1/4,ss=1/21/2=1/4,Ss=11/41/4=1/2,即选择前,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之比为 3:1;该种群是自由交配,如果没有选择和突变,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频率不变,兔群中黑色纯合子的比例不会发生变化;由题意分析可知,选择前,兔群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SS:Ss:ss=1:2:1,淘汰掉 ss 后,SS:Ss=1:2,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S

32、S:Ss:ss=(2/32/3):(22/31/3):(1/31/3)=4:4:1,s的基因频率是 1/9+4/91/2=1/3,再选择一次,淘汰 ss 个体,SS:Ss=1:1,自由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SS:Ss:ss=(3/43/4):(23/41/4):(1/41/4)=9:6:1,S 的基因频率是 9/16+6/161/2=3/4;由题意可知,人工选择时逐代淘汰 ss 个体,随逐代选择次数的增加,兔群中 S 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20B【解析】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是抗生素发挥选择作用的结果;抗药性变异在滥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抗生素对细菌的有利变异进行选择,对细菌来说

33、,抗药性增强有利于细菌的生存;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选择导致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提高,使细菌朝抗药性增强的方向进化。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14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1)圆眼 眼形 BbXAXa BbXAY(2)1/2(2 分)(3)BBXAXA或 BBXAXa(2 分)BBXAY、BBXAXa(2 分)若子代中有雌果蝇(或子代雌性:雄性=1:1),则基因型为 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2 分);若子代中无雌果蝇(或子代全为雄性),则基因型为 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2 分)【解析】(1)亲代均为圆眼果蝇,杂交子代中圆眼雌性:圆眼雄性:棒眼雌性:棒眼雄性=7:4

34、:0:4,说明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又因子代中无棒眼雌性果蝇,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眼形属于伴 X 染色体遗传;杂交子代中长翅雌性:长翅雄性;残翅雌性:残翅雄性=5:6:2:2,则翅形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型可判定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和 BbXAY。(2)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和 BbXAY,F 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 1/2bbXAXA和 1/2 bbXAXa,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1/2。(3)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 中雌性圆眼长翅:雌性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 BBXAXA+1 BBXA

35、Xa+2 BbXAXA+2BbXAXa):(1bbXAXA+1 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 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 BBXAXA或 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应该用纯合的圆眼长翅雄果蝇(BBXAY)与纯合的棒眼长翅雌果蝇(BBXaXa)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培养子代,观察实验结果。后代的基因型为 BBXAXa、BBXaY,若基因型为 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则子代中有雌果蝇(或子代中雌性:雄性=1:1);若基因型为 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则子代中无雌果蝇(或子代全为雄性)。22(13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36、(1)先用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 T2 噬菌体侵染被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2)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2(1 分)低(1 分)(3)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增高(1 分)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4)DNA 和蛋白质中均含有 C 元素【解析】(1)T2 噬菌体是病毒,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所以要获得 DNA 被标记的 T2 噬菌体,其培养方法是用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被32P 标记,再用此细菌培养 T2 噬菌体。(2)用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

37、淀物。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便于离心分层,所以搅拌时间应大于 2 min,否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比较低。(3)上清液中仍有少量32P 的放射性,主要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如果时间过长,被侵染的细菌裂解,释放出于代噬菌体,导致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明显低于 100%,则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32P 的含量会增高。(4)因为 DNA 和蛋白质中均含有 C 元素,故不用14C 来标记 T2 噬菌体的 DNA 或蛋白质。23(8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1)b (细胞质的)核糖体(2)90(3)酶、ATP(或能量)(2 分)(4)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2 分)不

38、可能【解析】(1)图 1 表示翻译过程,相当于图 2 中的过程 b。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2)不考虑非编码序列,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 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若图 2 中的基因 1 指导图 1 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图 1 中的多肽链由 30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基因 1 中至少含有 3062=90 个碱基对。(3)图 1 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的条件有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tRNA、酶和能量(ATP),因此除图 1 中所示条件外,还需要酶、ATP(或能量)等。(4)图 2 中基因 1 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39、直接控制生物性状。M1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M2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酪氨酸酶存在于能生成黑色素的细胞中,因此 M1和 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24(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1)替换(1 分)抗虫性基因通过控制酶 M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玉米的抗虫性性状(2)数目(1 分)(3)用所给抗虫性玉米作母本,普通玉米作父本进行杂交,统计 F1表型及比例 若 F1中抗虫性植株:非抗虫性植株=1:1,则抗虫性基因在缺失区段上(2 分);若 F1全为抗虫性植株,则抗虫性基因不在缺失区段上(2 分)【解析】(1)玉米的抗虫性与酶 M 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替换

40、有关,这与该抗虫性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基因的编码序列改变有关。玉米的抗虫性与酶 M 有关,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为抗虫性基因通过控制酶 M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玉米的抗虫性性状。(2)若 9 号染色体某一中间区段缺失,即染色体结构变异,该变异可能会使排列在 9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改变。(3)现有染色体正常的普通玉米和一条 9 号染色体中间区段缺失的抗虫性玉米(不含 a基因),由于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雄配子不育而雌配子可育,用所给普通玉米作父本,抗虫性玉米作母本进行杂交,统计 F1表型及比例;若抗虫性基因在缺失区段上,则 aaA0Aa:a0=1:1,即 F1植

41、株中抗虫性;非抗虫性=1:1;若抗虫性基因不在缺失区段上,则 aaAAAa,即 F1全为抗虫性植株。25(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1)地理隔离(1 分)(2)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库(3)生殖隔离(1 分)(4)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1)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作地理隔离。(2)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种群 a1和 a2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能不同,又因为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基因也不相同,久而久之,种群 a1和 a2的基因库就会产生明显的差异,从而进化出 b 和 c 两个新物种。(3)c 和 d 虽然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已经不能相互交配,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两个不同的物种。(4)在此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积累,从而使控制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提高,导致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河北省衡水2023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答案.pdf)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