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4 4课课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1 1、19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世纪中期,日本处于_统治之下。天皇是名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_手中,推行闭关锁国手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18532.1853年年_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幕府统治发生动摇。幕府统治发生动摇。2 2、面对民族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面对民族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对象,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
2、略,的策略,发动发动了了_。_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为“明治明治”,1869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年,日本首都迁到_。德川幕府德川幕府将军将军美国美国倒幕运动倒幕运动18681868东京东京自主学习自主学习3 3、1868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_”。政治上:政治上:“_ _”,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_,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武士道”精神。经济上:推行地精神。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税改革,以以“_”
3、为口号为口号 ,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社会生活:提倡“_”,向西方学习,改造日,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4 4、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日本迅速走上了_的道路,实现了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富国强兵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日本的改,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_色彩浓厚。它强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
4、略扩张的道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废藩置县征兵制征兵制殖产兴业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文明开化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军国主义军国主义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京都实权在将军手中,实权在将军手中,政府设在政府设在江户江户(东京)(东京)探究一探究一 幕府统治的危机幕府统治的危机归纳归纳19世纪中期的幕府统治危机有哪些表现?世纪中期的幕府统治危机有哪些表现?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天皇天皇将军将军大名大名武士武士幕府掌握政权,组成幕府掌握政权,组成幕府只是傀儡,毫无实权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有些从事工商业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不满情绪增强生活
5、日益贫困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进行反抗斗争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实力增强,政政治权利较少治权利较少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 幕府禁令幕府禁令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1919世纪中期的幕府统治危机:社会危机世纪中期的幕府统治危机:社会危机对外闭关锁国对外闭关锁国美国叩关(黑船事件)美国叩关(黑船事件)18681868年,以年,以武士武士为主体的为主体的发动发动“王政王政复古复古”政变,政变,推翻了推翻了幕
6、府统治,拥立幕府统治,拥立亲政,改年号为亲政,改年号为“明治明治”(1)内忧社会危机 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3)前提:1868年倒幕运动成功,明治政府成立。(领导者:中下级武士)(2)外患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入侵,激化日本国内矛盾,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的原因: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探究二探究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516P1516内容,概括明治维新的内容,思考内容,概括明治维新的内容,思考这些措施如何化解了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的?这些措施如何化解了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的?岩仓使团赴欧洲考察岩仓使团赴欧洲考察三府七十二
7、三府七十二县县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1)政治:“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2)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的“武士道”精神。维护社会稳定,壮大军事实力作用:(3 3)经济上:)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殖产兴业”,大大力发展力发展近代近代经济。经济。明治时期的缫丝厂明治时期的缫丝厂(4)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初期的小学 教师身穿西式服装,正在上数学课 作用提高国民素质,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这是位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所小学校,建于1876年,是一所新式学校。明
8、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1)政治: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3)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发展近代经济。(4)社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2)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最具发展眼光最具侵略性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总结: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逐步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摆脱
9、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富国强兵兵”,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日本改变落后的面貌,日本改变落后的面貌,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之列。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积极积极影响影响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的消极影响消极影响 明治维新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明治维新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资产阶级侵略扩张的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资产阶级侵略扩张的贪婪欲望和传统武士阶层的冒险主义结
10、合,贪婪欲望和传统武士阶层的冒险主义结合,日本日本很快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中国和整个亚洲带来了灾难。路,给中国和整个亚洲带来了灾难。(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坚持对外开放,改革是强国之路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要重视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明治维新的启示:1 1、“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威迫下,遭遇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了巨大的生存危机。”面对面对“生存危
11、机生存危机”,日本,日本实施了(实施了()A.A.大化改新大化改新 B.B.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C.C.明治维新明治维新 D.D.戊戌变法戊戌变法C C2 2、明治维新中,在经济上为了向西方学习日本政、明治维新中,在经济上为了向西方学习日本政府提出了(府提出了()A.A.武装倒幕武装倒幕 B.B.废藩置县废藩置县 C.C.殖产兴业殖产兴业 D.D.文明开化文明开化C C达标测评达标测评3 3、麦克莱恩在、麦克莱恩在日本史日本史“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一章中引用一章中引用如图,用以说明(如图,用以说明()A.A.废藩置县废藩置县 B.B.殖产兴业殖产兴业 C.C.文明开化文明开化 D.D.富国强兵富国
12、强兵 C C4 4、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在、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于()A.A.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B.B.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C.C.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D.保留了天皇制保留了天皇制C C5 5、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性质的措施是(、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性质的措施是()A.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B.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工商业C.C.改革教育制度,采用新式教育改革教育制度,采用新式教育 D.D.穿西服、吃西餐
13、,生活习俗西方化穿西服、吃西餐,生活习俗西方化B B6 6、某校九年级学生李强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某校九年级学生李强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时,将它与俄国1861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A.A.改革前两国都有民族危机改革前两国都有民族危机 B.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C.C.改革促使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改革促使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D.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 C相同点时代相同性质相同结果相同局限性相同不同点原因不同俄:农奴制危机日:内外交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目的不同挽救统治危机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侵略而进行的改革领导阶级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成功了,且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