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一、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一、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时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这三个过程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统一的整体。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自我意识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二、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心理现象的发生 心理现象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心理出现的标志是生物能够建立条件反射,也就是具有了信号性反应。动物的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展是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二)动物心理的发展 动物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单个阶段:
2、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的萌芽阶段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二、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三)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 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出现了意识,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意识是人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觉知,人的意识能够清醒地觉察周围环境和自我,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直立行走,劳动,语言的产生对人类的意识产生起来决定性的作用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三、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性的反映。(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1、大脑功能研究的历程及方法:微电极刺激发现大脑表面被分割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
3、特的功能,不同的部位分别控制着各种感觉,情绪和行为反应。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是由大脑皮层、丘脑、下丘脑、脑垂体、边缘系统、脑干和小脑组成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层均有特定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有功能更为复杂的联合皮层。大脑皮层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有分成4各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层均有特定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有功能更为复杂的联合皮层。大脑皮层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有分成4各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额叶:高级心理功能如
4、计划、思维、决策中枢位于此区域;还有可以控制身体运动的初级功能区,使用越多越精细的部位所占的面积越大。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顶叶:躯体感觉如温度觉,触觉,痛觉,压力觉等的中枢位于此区域.枕叶:初级视觉区存在此区。颞叶:初级听觉中枢事实上初级感觉区和运动区只占大脑皮层很小的比例,剩下的区域,也就是占大脑皮层最大比例的部分叫做联合皮层,负责解读和整合各个感觉中枢收集的信息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边缘系统:发育完善的边缘系统是生物进化到哺乳动物后才具有的,由下丘脑、部分丘脑、皮层下若干结构组成,边缘系统与人类的情绪、记忆、动机等有重要关联。海马体:
5、与长时记忆有关,还能帮助人类记住空间位置。杏仁核:与恐惧、愤怒情绪有关快乐中枢:享用美食,听音乐等刺激快乐中枢会让人感觉满足和愉快下丘脑:有一些与饥饿口渴和性有重要关联的区域,可以让大脑觉察到身体的基本生理需要,另外下丘脑与人的情绪有关,当人面对压力时,可以向脑垂体发出指令,控制激素分泌,使机体对压力进行应对。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脑干及其相连结构:脑干包括延髓,脑桥,网状结构,丘脑和小脑等,该区域控制着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睡眠,骨骼肌运动等,而且这些功能不需要意识的参与。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三、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
6、能动的反映 1、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大脑的刺激是心理活动的最根本来源,但是社会环境特别是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积极的有选择性的,有时会对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映。3、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人的心理活动会随着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通过行为来适应或者改变社会性制约的客观条件。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科学。2、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心、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
7、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复习复习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认知过程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认知要素构成(一)感觉感觉: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是却十分重要。一切较高级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一)感觉感觉:2、分类:根据刺激来自于有机体内部还是外部,将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8、:外部感觉:感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和作用,反映外部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其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于身体表面,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 内部感觉:感受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的不同状态,反映机体运动和内脏器官状态的信息,其感受器位于身体内部器官和组织内,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一)感觉感觉: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机体对刺激的感觉能力的大小称感受性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就称为绝对感觉阈绝对感觉阈限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阈限差别阈限;对两个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
9、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心理过程程(一)感觉感觉:2、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表现为提高感受性-进入暗室;也可以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听觉适应不明显,痛觉很难适应。(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觉对比先后对比:先后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觉对比(吃了冰糕再吃西瓜不觉得甜)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 同时对比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
10、先后对比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一)感觉感觉:2、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3)感觉后像: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做后像。其中视觉后像的表现最为明显(电视电影)(4)联觉:当某种器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称为联觉。(暖色,冷色,蓝色使人镇静)(5)感觉补偿:指某感觉系统的功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功能来弥补(盲人的听觉异常灵敏.)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联觉联觉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二)知觉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的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11、产生的,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二)知觉2、分类:根据知觉的对象,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上下台阶、穿越马路等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指对客观事物延续性、顺序性和周期性的反映。人的时间知觉与当时的情绪态度身心状态以及从事的活动性质有关系。紧张忙碌时间会过的飞快,等待就会觉得每一分钟都延长了。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指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参与运动知觉的有视觉、运动觉、平衡觉,其中视觉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
12、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二)知觉3、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出来的叫图形,即知觉的对象,其他部分叫背景,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换(少女与巫婆)(2)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北斗星,蜗牛等等)(3)知觉的理解性:指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天空中的云彩等)(4)知觉的恒常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现象。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 第二节第二
13、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二)知觉4、感知觉与临床护理:感觉敏锐的护士可以及时发现细微的改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烂苹果味)。另外,护士可以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设计相应的护理环境,增加病人满意度,将病房设计成淡蓝色淡绿色,可以使患者安静。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心理过程程(三)记忆1、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分类(1)按记忆内容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形象形象记忆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面容气味声音等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过
14、程为内容的记忆,如数学、化学的公式等等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动作记忆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如骑自行车,护理操作等等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三)记忆2、分类(2)按记忆时间分类:可以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瞬时记忆是指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映像在头脑中持续一瞬间的记忆,其特点是储存时间极短,一般0.25-2秒,再有就是容量大凡是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都可以被登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除了重要信息外,一般信息很快消失。特点是储存时间
15、很短,不复述很快遗忘;还有就是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也称永久记忆,是指信息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直到多年,甚至保持终生的记忆。其特点是容量没有限度。以上三种记忆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心理过程程(三)记忆3、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三个阶段(1)识记:是通过反复感知,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即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记忆的初始环节。无意识记,没有明确目的;有意识记,有明确目的机械识记,机械重复;意义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三)记忆3、记忆的过程:(2)保持
16、:是识记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累积加工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识记和再现的中间环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最大的变化就是遗忘。(3)再现和回忆:是记忆过程的最后环节,记忆的好坏是通过再现表现出来的。有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脑中重现叫回忆。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三)记忆4、遗忘: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或回忆。与保持相反的过程就是遗忘。以下是遗忘规律时间规律:艾宾浩斯曲线,揭示了“先快后慢”的时间规律(图片)材料性质:词语逻辑为内容的记忆,遗忘的快,形象动作情绪为内容的记忆遗忘较慢。
17、学习程度:学习程度越高(低度学习,中度学习,过度学习),保持效果越好,当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好。遗忘与位置的关系:开头与结尾容易记忆,中间容易遗忘。因为前面识记的内容对后面识记的内容有抑制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面识记的内容可影响前面识记的内容的记忆效果称倒摄抑制识记内容的骨架不容易遗忘,细枝末节容易遗忘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三)记忆5、记忆与临床护理 护士要有良好的记忆品质,通过识记有关的疾病护理常规、良好的护理操作记忆能力,为病人提供可靠准确的护理服务。还要善于记忆病人的诊断治疗内容,当病人病情变化时能迅速地回忆和联系。另外,临床工作中有精
18、神疾病等有记忆障碍的病人,护士要特别注意记忆力障碍对他们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护理。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四)思维1、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即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认识活动过程。思维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之间的规律联系。(护士发现病人出现休克征象)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主要特点。(1)间接性:指人们通过已有的经验或借助一定的媒介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2)概括性:指人们对同一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反映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的属性;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护士通过对同种疾病多个
19、病人的护理,概况出该疾病的护理常规)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心理过程程(四)思维2、分类(1)按思维的水平及凭借物分类,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即思维依赖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如护士输液时滴注不畅,要依次检验各个方面形象思维:依赖具体形象和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解决问题如给病房布置优美的环境要在头脑中构思抽象思维:又称理性思维,主要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如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拟定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措施等等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四)思维2、分类(2)按思维思索答案的方向
20、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成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即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黄曲霉毒素致癌的研究)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向不同方向扩散,去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如对一个病例的讨论有不同的方向)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四)思维2、分类(3)按解决问题的态度分类,可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习惯性思维又称常规思维和惰性思维,即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程序化思维。病人发热给以退热药物,头痛给以止疼药物。创造性思维:指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新颖的、独特的、有创见的、具有社会价值的
21、思维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沐浴时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心理过程程(四)思维3、思维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然后逐个加以考察,从而认识其本质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客观事物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分别考察后的认识联结起来,然后从整体上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总结为炎症(2)、比较与分类: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的逻辑方法;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特性将若干现象加以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方法 同样是
22、发热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热型的比较病给以定义和分类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四)思维3、思维的基本过程 :可以分为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抽出事物的一般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上,使之普遍化的过程。(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压疮)(4)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原理,获得带规律性的本质认识的逻辑思维方法。(护士总结颅脑损伤饮食情况)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从已知的某些一般原理、定理或科学概念出发,推断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一种
23、逻辑推理方法。(新生儿抚触降低新生儿黄疸)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四)思维4、问题解决的思维:所谓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有特定目的,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解决问题的过程。(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发现和提出问题:问题解决首先必须发现和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又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才能正确解决问题(护士进行入院评估,)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主要矛盾,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性质,找出问题关键(了解其首次住院对环境不适应)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检验假设:通过直接的实践或智力活动检验假设是否正确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
24、(四)思维4、问题解决的思维:(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心理定势:是: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指个体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在解决相似的新问题是有心理活动倾向性,容易习惯地运用和以前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发热头痛,认为是感冒,其实也可能是脑出血)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容易看到某个物体的通常功能和用途,而难以看出此物体的其他新功能和用途,从而影响问题解决。迁移迁移: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技术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的影响。积极的利于解决问题的称为正迁移,消极的不利于解决问题的称为负迁移。动机强度动机强度:动机是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力,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有关,呈倒U形的曲线
25、关系。人格特征: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受人格特征的影响。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四)思维5、思维与临床护理思维与临床护理的关系很密切,科学的护理行为要以科学的思维作为前提,护理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护士本人的经验、知识和技术,也取决于护士的临床思维水平和深度,另外护士还要注意有些病人有思维障碍,护士要给予特殊关注。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五)、想象1、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分类: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指无预定目的的、不由自主的想象,是一种自发、简单、缺乏
26、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个极端例子。(2)有意想象: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五)、想象2、分类:(2)有意想象:再造想象: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积极幻想和消极幻想之分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六)注意1、概
27、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特征,所谓指向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性地针对某一事物;所谓集中是指心理活动深入到所选择的事物中去。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六)注意2、分类: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1)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的努力而产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人们对某一项工作逐渐熟悉或发生了兴趣,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保持注意,但这时的注意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只不
28、过不需要意志努力了,这一现象称为有意后注意。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六)注意3、注意的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个体注意品质的好坏(1)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单位时间内注意到事物的数量。注意的广度受知觉对象的空间排列、个体的知识经验、任务的难度等影响。(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所持续的时间,它是保证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但并不意味着注意总是指向同一对象,而是指虽然当注意的对象和行动有所变化,但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不变。(护士注意其自述、症状、记录病情,所有的活动服从于评估这个总任务)(3)注意的分配:指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的
29、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首先其中一个活动必须是熟练的,其次几种活动之间必须有联系。(4)注意的转移: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目的的,与注意的分散不同。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六)注意4、注意与临床护理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注意品质,在护理工作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同时处理好注意稳定、分配、转移的关系,工作中既能对整个科室病人都注意关注,又能将注意力分配到危重病人上,一旦出现新情况,又能把注意转移到新情况;还能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引导病人转移注意力减轻痛苦。一、认知过程一、认知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一)
30、概述1、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情感则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所特有的。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情境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稳定态度的反映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的反应。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一)概述3、情绪和情感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
31、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1)从性质上看,有肯定和否定的情绪情感。(2)从动力性上看,情绪有增力和减力两极。增力的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减力的会降低活动能力。(3)从激动性上看,情绪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如激怒、狂喜、极度恐惧等等,平静则是一种平稳安静的状态,是日常的基本状态(4)从强度上看,各类情绪情感的强弱不一,在强弱之间又有各种不同的程度。(好感-喜欢-爱慕-热爱-酷爱)(5)在紧张度上,情绪有紧张和轻松之别。一般紧张让人行动积极,过度紧张则会令人不知所措,甚至崩溃行动终止。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
32、程(二)分类 1、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是4种基本情绪或称原始情绪。需要得到满足产生快乐;失去盼望追求的东西和目的会产生悲哀;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一再受到阻碍,造成紧张的积累产生愤怒;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境时产生恐惧。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二)分类2、情绪状态 最典型的有心境、激情和应激3种情形状态。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极性。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33、。积极的激情可以促进工作积极性,消极的激情使人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控制力减弱,做出鲁莽的行为。应激:指个人对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或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有人急中生智,化险为夷,有人张皇失措,目瞪口呆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二)分类3、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直接体现了客观事物与主体的道德需要之间的关系。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按照一定的社会美和自然美的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第二
34、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三)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1、外部表现 与情绪状态相联系的 身体外部变化称为表情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2、生理变化: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点、脑电波以及内外分泌腺等方面的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色潮红等等。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四)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 该学说认为使人激动的外部事件所引起的身体变化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即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进而引起情绪体验,即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进而引起情绪体验。2、坎农-巴德理论:该理论强调丘脑在情绪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该学说认为情绪产
35、生的机制不在外周神经,而在中枢神经的丘脑,情绪过程是大脑皮层对丘脑的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3、沙赫特的认知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生理唤醒与认知评价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着情绪,情绪状态是以交感神经系统的普通唤醒为特征。4、阿诺德的“评估-兴奋”学说:该学说认为情绪的产生过程是情绪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神经冲动上传至丘脑,再传到大脑皮层,在皮层上产生对情境的评估。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五)情绪与健康(五)情绪与健康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就肯定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看成重要的致病因素:怒则气上、喜
36、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 情绪分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治病,消极的情绪致病。情绪消极低落往往容易患病;只有保持乐观情绪,才有利于身体健康。“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六)情绪与临床护理(六)情绪与临床护理 临床工作中护士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也能对病人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有:1、认知调节:指当个人出现不适度、不恰当的情绪反应时,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环境,冷静地做出应对。2、转移调节:指把时间精力从消极情绪体验中转向有利于个
37、人未来发展的方向。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当陷入较严重的情绪障碍时有必要向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帮助4、放松训练: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音乐放松和意念放松等。5、增加幽默感:幽默感会使人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笑。6、适度宣泄:宣泄就是疏散吐露心中的积郁,适度的宣泄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二、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一)概述(一)概述1、概念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2、特征 :人的意志离不开行动,它总是要通过行动表现出来,并支配和调节人的行动,故把受意志支配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意志
38、行动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随意运动为基础: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根据实践的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登山)(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目的的确立与实现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战胜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意志行动的过程。(3)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的目的性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在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作为行动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在活动中,方法选择、步骤按排等始终从属于目的,并以预先所确定的目的作标尺评价自己的活动结果,因此没有目的就不会有意志行动。三、意志过程三、意志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二)意志品质
39、(二)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奋发前进的内部动力,其诸多方面并非独立,而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奋发前进的内部动力,其诸多方面并非独立,而是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1、自觉性、自觉性 表现为有理智的行动,既不轻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又不拒表现为有理智的行动,既不轻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又不拒绝任何有益的建议,在行动中不畏艰险勇往无前。与之相反的品绝任何有益的建议,在行动中不畏艰险勇往无前。与之相反的品质是盲目性和独断性。质是盲目性和独断性。2、坚韧性:具有坚韧性的人有顽强的毅力,能战胜各种障碍,胜不、坚韧性:具有坚韧性的人有顽强的毅力,能战胜各种障碍,胜不骄败不馁,锲而不舍,与坚韧性相反
40、的品质是顽固执拗和动摇。骄败不馁,锲而不舍,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顽固执拗和动摇。3、果断性:指人能迅速、有效、不失时机地采取决断的品质。能迅、果断性:指人能迅速、有效、不失时机地采取决断的品质。能迅速权衡利弊,分析判断,并当机立断敢作敢为。与之相反的意志速权衡利弊,分析判断,并当机立断敢作敢为。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品质是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4、自制力:指善于克制情绪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自制力:指善于克制情绪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能迫使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并善行动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能迫使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并善于抑制与
41、自己目的相违背的一切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意志相反于抑制与自己目的相违背的一切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意志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懦弱。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懦弱。三、意志过程三、意志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三)意志与临床护理(三)意志与临床护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困难,尤其是不合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困难,尤其是不合作的病人,不应知难而退,而是应该以作的病人,不应知难而退,而是应该以坚韧的意志力克服种种困难,给病人提坚韧的意志力克服种种困难,给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同时用这种意志品质潜供及时的护理,同时用这种意志品质潜移默化病人,使之配合治疗,增加依从移默化病人,使之配合治疗,增加依从性。性。三
42、、意志过程三、意志过程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一)定义 :人格就是人格心理的简称。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辞典中的人格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二)(二)人格结构 从构成方式上讲人格是一个系统,由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三个子系统构成。一、概述一、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二)(二)人格结构 1、人格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积极性的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人格倾向性是人格系统的动力结构,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
43、的选择和趋向。其中需要是人格倾向性的源泉,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一、概述一、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二)(二)人格结构2、人格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自我意识是人格系统的自动调节结构,如果自我意识失调,会导致人格障碍。一、概述一、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三)人格特点(三)人格特点:1、独特性与
44、共同性:人格的表现千差万别,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共同性,诸如某一个群体、阶级、或某一个民族具有共同的典型的人格特征,这种心理上的共性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它制约着个人的独特性特点。2、稳定性与可变性:人一旦形成一定的心理特征后,就会在适应或改变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斥人格的可变性。3、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人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生物属性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如果脱离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形成人格。4、整体性:人格虽然是由许多心理特征组成,但是这些成分或特征交互联系,交互制约而组成整体,这种整体性表现为人格内在的统一,是人
45、的内心世界,动机和行为之间和谐一致,否则就会人格分裂。一、概述一、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四)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遗传基因携带父母的生物特性,并传递给子女,如气质和智力;另外体态,体质和容貌也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总之,生物因素只是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不能决定人格的发展。一、概述一、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四)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环境因素:环境是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等。家庭环境: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的环境,包括家庭气氛,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父母的教养程
46、态度与方式等所造成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学校课堂教学的内容、班集体的气氛、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教师的管理教育方式、教师的作风、态度以及思想品质等,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管理教育方式的影响尤为深刻,例如,民主的管理教育方式容易形成情绪稳定,积极,友好等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环境: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中的一员,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孟母三迁)一、概述一、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四)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3、实践活动:个人从事的实践活动是制约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一大要素,不同的实践活动要求不同的人格特点,
47、同时又造就和发展了个体的人格。比如登山锻炼人的顽强性,救护活动锻炼人的机敏性等等。4、自我教育:人在实践活动中,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在起着积极的作用,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的自我调节才能起作用。个体人格形成过程中,从环境中接受什么,拒绝什么,或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格也是自己塑造的。一、概述一、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五)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于1937年提出了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理论必须具有能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元,这种单元就是特质。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某一文化背景下的人所共有的特质,个
48、人特质则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质。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特质分成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根源特质则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人格的基本因素,并根据16个特质制定了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2、人格类型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人类心理的两种类型:内倾和外倾,后来又提出中间型。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分析人格采用两个维度,内外向维度与情绪稳定性维度,将人分成四种类型:稳定外向型、稳定内向型、不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并制定了艾森克人格调查表。一、概述一、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一)需要1、概念: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
49、心理倾向,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需要是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二、人格倾向性二、人格倾向性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一)需要2、种类:按需要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把个体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各层次的涵义:生理需要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具有优势的一种需要,是对生存基本条件的需要如衣食住行;安全需要是在满足生理
50、需要的基础上出现的需要,表现为人们对秩序、稳定、工作与生活保障的需要;当以上需要满足后会产生进一步的社会性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爱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渴望有成就有实力独立和自由,对环境有影响力,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和认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高峰,指人们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即一个人自我进步的愿望二、人格倾向性二、人格倾向性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人格(一)需要3、需要层次论:各层次之间的关系:马斯洛认为5个层次的需要是由低向高的,层次越高,力量越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