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传统治疗技术1绪论相关主要内容一、中医特色疗法的概念一、中医特色疗法的概念二、中医特色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医特色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三、中医特色疗法的特点三、中医特色疗法的特点四、中医特色疗法的学习方法四、中医特色疗法的学习方法2一、中医特色疗法的概念一、中医特色疗法的概念 中医特色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中医特色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为指导,对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阐明其机制,并方法进行总结、阐明其机制,并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门学科。门学科。分类: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分类: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局部疗法、其他疗法。拿疗法
2、、局部疗法、其他疗法。3二、中医特色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医特色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一)药物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一)药物疗法的形成和发展1.1.先秦、秦、汉时期先秦、秦、汉时期(1 1)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记录了内服方、熏洗法、药摩法等多,记录了内服方、熏洗法、药摩法等多种药物疗法种药物疗法(2 2)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汉,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记录药物,汉,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记录药物365365种种(3 3)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4 4)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标志着中医,东汉,张仲景,标志着中医辨证论治的确立,六经辨证辨证论治的确立,六经
3、辨证(5 5)华佗,麻沸散)华佗,麻沸散 42.2.晋、隋、唐时期晋、隋、唐时期(1 1)千金方千金方、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唐,孙思邈,脏腑辨证脏腑辨证(2 2)经效产宝经效产宝,唐,昝(,唐,昝(zanzan)殷,最早的)殷,最早的妇科学专著妇科学专著(3 3)外台秘要外台秘要,唐,王焘,唐,王焘53.3.宋、金、元时期:中医理论体系产生了突破性进展宋、金、元时期:中医理论体系产生了突破性进展(1 1)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宋,陈无择,宋,陈无择,“三因学说三因学说”(2 2)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宋,钱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易寒易热”(3
4、 3)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完素:“主火派主火派”、“寒凉派寒凉派”李杲李杲:“脾胃学派脾胃学派”张从正张从正:“攻邪派攻邪派”朱丹溪朱丹溪:集大成者,:集大成者,“郁证郁证”,“百病多因痰作祟百病多因痰作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学派养阴学派”674.4.明清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 1)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明,李时珍(2 2)串雅串雅,清,赵学敏,清,赵学敏8(二)针灸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二)针灸疗法的形成和发展1.1.灵枢灵枢,九针,九针2.2.难经难经,提出荣卫补泻和四时针法,提出荣卫补
5、泻和四时针法3.3.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晋,皇甫谧4.4.孙思邈,阿是穴孙思邈,阿是穴5.5.王惟一,宋,王惟一,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9(三)推拿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三)推拿疗法的形成和发展1.1.内经内经,员针、鍉针,员针、鍉针2.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按摩与导引、吐纳、针灸诸法相提并,按摩与导引、吐纳、针灸诸法相提并论,强调其保健功能论,强调其保健功能3.3.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小品方、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鬼遗方4.4.南朝,搓,捻,揉,缠等手法;又发展了拿法、捏脊法、南朝,搓,捻,揉,缠等手法;又发展了拿法、捏脊法、抄举法、掷背法。抄举法、掷背法。5
6、.5.清,正骨八法,清,正骨八法,“摸、按、端、提、推、拿、摩、接摸、按、端、提、推、拿、摩、接”(四)局部疗法的形成和发展(四)局部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五)其他特色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五)其他特色疗法的形成和发展10二、中医特色疗法的特点二、中医特色疗法的特点(一)中医特色疗法最显著的特点:自然性(一)中医特色疗法最显著的特点:自然性1 1、利用自然物质、利用自然物质2 2、朴素的治疗手段、朴素的治疗手段(二)中医特色疗法的第二个特点:多样性和实(二)中医特色疗法的第二个特点:多样性和实用性用性三、中医特色疗法的学习方法三、中医特色疗法的学习方法(一)首先,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推(一)首
7、先,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推拿学及相关临床知识拿学及相关临床知识(二)其次,熟记基础知识,勤于实践(二)其次,熟记基础知识,勤于实践11第二章:药物贴敷疗法相关主要内容一、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一、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二、药物贴敷疗法的器具、基质与渗透剂二、药物贴敷疗法的器具、基质与渗透剂三、药物贴敷疗法的常用剂型与制备三、药物贴敷疗法的常用剂型与制备四、药物贴敷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四、药物贴敷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五、药物贴敷疗法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五、药物贴敷疗法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六、药物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六、药物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12一、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一、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一)中医理论
8、原理(一)中医理论原理1.1.调和阴阳,改善脏腑功能调和阴阳,改善脏腑功能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2.2.祛除邪气,疏通经络祛除邪气,疏通经络 “邪气”特指外感之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经络: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灵枢 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13(二)现代医学理论(二)现代医学理论1.1.整体作用整体作用(1)透皮吸收作用(2)水合作用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相结合的作用称为溶剂化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对于
9、水溶液来说,这种作用称为水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3)表面活性剂作用(4)促进吸收的作用2.2.局部作用局部作用(1)抗菌抗病毒作用(2)祛腐生肌作用14二、药物贴敷疗法的器具、基质和渗透剂二、药物贴敷疗法的器具、基质和渗透剂1.1.器具器具(1)粉碎器:用以粉碎,研磨、碾压饮片(2)粘贴剂:固定物2.2.基质:酒、醋、凡士林、蒜、生姜等基质:酒、醋、凡士林、蒜、生姜等3.3.渗透剂:是促进药物向皮下渗透的促进物渗透剂:是促进药物向皮下渗透的促进物15三、药物贴敷疗法的常用剂型和制备三、药物贴敷疗法的常用剂型和制备(一)鲜药泥剂(一)鲜药泥剂(二)鲜药汁剂(二)鲜药汁剂(三)药液剂(三)药液剂
10、(四)药糊剂(四)药糊剂(五)药膏剂(五)药膏剂(六)膏药(六)膏药16四、药物贴敷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四、药物贴敷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内、外、妇、儿、五官科(一)适应症:内、外、妇、儿、五官科(二)禁忌症:(二)禁忌症:1.1.没有绝对的禁忌症没有绝对的禁忌症2.2.对药物过敏者应慎用对药物过敏者应慎用3.3.孕妇慎用孕妇慎用4.4.危、急、重症患者应慎用危、急、重症患者应慎用17五、药物贴敷疗法的优点和注意事项五、药物贴敷疗法的优点和注意事项(一)优点:(一)优点:稳定、快速、安全、廉价、广泛稳定、快速、安全、廉价、广泛(二)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1.1.治病遵内治之理,
11、重视治病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辨证论治2.2.贴敷部位(穴位)要按常规消毒贴敷部位(穴位)要按常规消毒3.3.合理选择调和剂合理选择调和剂4.4.穴位贴敷后要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穴位贴敷后要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5.5.贴敷部位不宜连续贴敷过久,应交替使用,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贴敷部位不宜连续贴敷过久,应交替使用,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影响治疗成皮肤溃疡,影响治疗6.6.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发疱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发疱7.7.孕妇不宜在敏感部位贴敷孕妇不宜在敏感部位贴敷8.8.小儿贴敷要谨慎小儿贴敷要谨慎9.9.注意患者的药物反应注意患者的药物反应18六、药物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六、药物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1 1、感冒、感冒2 2、咳嗽、咳嗽3 3、胃痛、胃痛4 4、呕吐、呕吐5 5、泄泻、泄泻6 6、便秘、便秘7 7、扭伤、扭伤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