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79228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华东医院 检验科潘逸茹尿常规检测尿常规检测 正常颜色:肉眼观察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异常颜色:红色(血尿)见于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结核、外伤、肿瘤等,以及出血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如果用大黄、酚酞、酚红等药物,在碱性尿中呈红色。在正常尿中若含尿酸盐较多时,放置后也可出现粉红色沉淀,尤其在冬季气温低时多见。乳白色见于化脓性泌尿系统感染、血丝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淋巴管阻塞。在冬季正常尿中含多量磷酸盐时,也可呈乳白色。深黄色见于黄疸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核黄素、黄连素、甲基多巴、灭滴灵、呋喃类药等。酱油色或葡萄酒色见于溶血性疾病如蚕豆病、黑尿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2、以及误食毒草和化学药物中毒等。蓝绿色见于使用消炎痛、氨苯喋啶、美蓝等药物。2.比重(SG)正常参考值:1.0151.025。临床意义:增高:急性肾炎、糖尿病、休克、脱水等。降低:慢性肾炎、尿崩症等。33.酸碱反应(pH)正常参考值:新鲜尿多呈弱酸性反应,其PH为 6.5,有时呈中性或弱碱性。临床意义:尿PH值的改变,受疾病、用药和食物的影响。酸性尿多见于酸中毒、糖尿病、少尿及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强碱性尿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及服用碱性药物等。4.尿蛋白(PRO)正常情况:正常尿液中含微量蛋白质(24小时约20 mg80mg),用一般试验方法不能检出。异常情况:如果尿液中持续含有蛋白质,则为病理现

3、象,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和各种原因所致的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发热性疾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性肾病、肾血管性高血压、糖尿病性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白血病以及应用损害肾脏的药物等。定性试验:尿蛋白定性试验结果化验单上所示:(-)无蛋白质()极少量(+)少量(+)中等量(+)多量(+)极多量5.尿沉渣正常参考值:尿沉渣镜检(高倍视野)白细胞不超过5个、红细胞不超过 3个(妇女经期除外)及少量上皮细胞、盐类结晶,没有管型。临床意义:细胞:上皮细胞大量出现,表示泌尿系统有炎症。白细胞增多也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红细胞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

4、结核、肿瘤、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外伤以及邻近器官的疾病、血液病、某些全身感染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出血热等)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若在新鲜尿液中找到瘤细胞,则提示泌尿系统肿瘤,尤其是膀胱癌。管型:尿中持续性大量出现透明管型,则表示肾脏疾病,常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和肾病等,在发热性疾病时偶见少量透明管型。出现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表示肾脏器质性病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等。脂肪管型见于慢性肾炎和类脂性肾病等。上皮细胞管型表示肾小管有剥离变性,见于肾病、长期高热等。红细胞管型为伴有肾出血的肾脏炎症。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化脓性疾病。盐类结晶:在尿沉渣内有大量盐类结晶体不能肯定是病理现象,

5、应结合临床表现考虑有无病理意义。6.酮体(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酮体在尿中出现叫做“酮尿”,见于严重糖尿病、酸中毒、急性胃肠炎伴严重脱水、妊娠剧吐、中毒性休克、过度饥饿等。7.尿胆原(UBG)正常参考值:正常尿中含少量尿胆原,稀释试验1:20以下为阴性反应。临床意义:如果稀释20倍以上仍为阳性,表示尿中尿胆原量增多,见于黄疸型肝炎、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肝瘀血等;减少或缺乏见于阻塞性黄疸。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检测(BR)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1012/L(400万550万/mm3)成年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

6、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mm3)2周岁后逐渐下降。临床意义:减少:各种类型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感染、肝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胃切除术后等所致的贫血。有的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也可能产生中度贫血。增多: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心力衰竭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2.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 120160g/L(1216g/d1)成年女性 110150g/L(1115g/d1)新生儿 170200g/L

7、(1720g/d1)临床意义:减少:Hb减少的程度比RBC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反复性出血所致,如溃疡病、钩虫病、痔疮出血及妇女月经过多等。Hb减少的程度与RBC相同,见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所致的贫血。RBC减少的程度比Hb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增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失水、严重烧伤、休克、高原病等。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 人(410)109/L(400010000/mm3

8、)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6个月至2岁(1112)109/L(1100012000/mm3)临床意义:减少: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以及伤寒、结核病、极严重败血症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病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等。使用抗癌药物、放疗和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者,以及药物反应,如使用氯霉素、甲磺丁脲、磺胺药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营养不良、恶病质等。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大叶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阑尾炎、肾盂肾炎、

9、输卵管炎、肝脓肿、疖肿、脓胸、急性风湿热、白喉、百日咳、败血症等,以及由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等。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某些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急、慢性白血病等。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50%70%嗜酸性粒细胞(E或Eos)0.5%5%嗜碱性粒细胞(B或Bas)0%1%淋巴细胞(L或LY)20%40%单核细胞(Mon)3%8%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化脓性感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毒、急性出血或溶血等。减少:某些病毒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放射

10、线损伤等。提示机体抵抗力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蛔虫病、肺吸虫病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天疱疮等,以及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减少:较严重的疾病进行期,待到恢复期时可转为正常。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亦可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手术后等。减少:无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结核病、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以及传染病或中毒后的恢复期、淋巴肉瘤等。减少:传染病的初期、淋巴系统有广泛破坏后和接触放射线、细胞免

11、疫缺陷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单核细胞: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活动性结核病、疟疾、黑热病等。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大便检测大便检测 常规检查:肉眼外观检查和显微镜检查颜色、形状、细胞、食物残渣、结晶、寄生虫卵、原虫 等1.隐血试验(OB)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持久性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需要警惕胃肠道肿瘤。2.胆色素检查正常情况:健康人粪便内含粪胆素,升汞试验呈阳性反应。临床意义:在胆总管阻塞时,粪

12、便中粪胆素试验随着阻塞程度的不同,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呈阴性反应时大便常呈陶土色,有助于完全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在溶血性疾病时,粪便中粪胆原、粪胆素含量增多,大便常呈深黄色,留3天粪便作粪胆原定量检测有助于诊断。肾功能检测 血尿素测定参考值:2.56.5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 1.肾前性如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严重脱 水、大面积烧伤等 2.肾性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性肾炎等。3.肾后性如前列腺肥大、尿路梗阻等减少较为少见,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严重肝功能障碍等血肌酐测定参考值:50110umol/L临床意义肌酐浓度反映肾脏损害、肾小球滤过率较尿素测定更为特异

13、,增高见于中度至严重的肾脏损害,如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肾前性及肾性早期的损害一般不会使血肌酐浓度升高。若血肌酐与尿素同时升高,说明肾功能严重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GFR),即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滤液量。临床上最常用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是内生性肌酐清除率(Ccr)测定。为避 免 外 源 性 肌 酐 干 扰,试 验 前3天 应 禁 食 肉 食。正常值:成人80120毫升/分钟;新生儿4065毫升/分钟。临床意义:1.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有无损害。成人内生性肌酐清除率小于80毫升/分钟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

14、先出现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下降,但可随病情好转而升高;慢性肾小球损害则内生性肌酐清除率呈进行性下降。2.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程度:5170毫升/分钟为轻度损害;3050毫升/分钟为中度损害;小于30毫升/分钟为重度损害;020毫升/分钟为早期肾功能衰竭;510毫升/分钟为晚期肾功能衰竭;小于5毫升/分钟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3.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小于3040毫升/分钟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小于等于30毫升/分钟时噻嗪类利尿剂常无效;小于等于10毫升/分钟时则应进行人工透析治疗。4.作为慢性肾炎分型的参考:普通型慢性肾炎内生性肌酐清除率常降低;肾病综合征因肾小管通透性增加,部分肌酐可从中排出,故内生性

15、肌酐清除率无明显降低。5.可作为肾移植疗效观察指标:肾移植成功清除率可逐渐回升,反之下降;如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则可再度下降。肾小管排泌功能测定肾小管排泌功能测定肾小管排泌功能测定常用酚磺酞排泌试验。酚磺酞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色素,静脉注射后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因其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故尿中酚磺酞的含量高低可反映近端肾小管的排泌功能。正常值:成年人注射后15分钟内酚磺酞排泄量为28%51%,平均35%;2小时排泄总量为63%84%,平均70%。小儿15分钟内酚磺酞泄量为25%45%;2小时排泄总量28岁为60%75%;814岁为50%75%。老年人的酚磺酞排泄量偏低。临床意义:以15分钟排泄量小于25

16、%,2小时排泄总量小于55%作为判定肾小管排泌功能减弱的标准。凡是肾小球、肾小管或肾间质病变均可影响肾小管的排泌功能,使酚磺酞排泄量减少。一些慢性肾炎患者15分钟排泄量减低,而2小时排泄总量仍在正常范围内,因而在分析试验结果时不能只看2小时排泄总量是否正常,而应重视15分钟内的排泄量。此外,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血流量减少、尿路阻塞以及由近端肾小管排出的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均可使排泄量减少;而肝功能受损、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低蛋白血症则可使排泄量增多。肾小管浓缩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测定稀释功能测定检查远端肾小管、集合管浓缩-稀释功能的试验,有连续尿比密测定、尿渗量测定和自由水清除率测定等法。1.改

17、良Mosenthak试验:正常值:夜尿比密应大于等于1.020;昼尿比密波动较大,其最大比密差应在0.009以上;昼尿量应大于夜尿量。临床意义: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当肾小管浓缩功能还正常时,尿量少比密高。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当病变累及肾髓质时,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浓缩功能障碍,尿量多、比密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先有多尿、低比密和夜尿增多,晚期比密相对固定;高血压者肾功能失代偿期也有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夜尿增多和尿比密降低等。肝胆功能检测肝胆功能检测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正常参考值:060U。临床意义:旧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

18、”(GPT),简称“谷丙转氨酶”。人体内肝、心、肾、肌肉等器官和组织内都含有ALT,当这些器官、组织或细胞有炎症或受损时,ALT就大量地释放到血液中,使之明显升高。ALT活性以肝细胞最高,是肝细胞受损时最敏感指标之一,重症肝炎时可高达2000U5000U。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心肌梗死、心肌炎及胆囊炎、胆管炎等。1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正常参考值:035U。临床意义: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简称“谷草转氨酶”。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肝脏次之。AST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19、,在发病612h内开始升高,2448h达高峰,至45日降至正常。AST活力升高的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范围和损伤程度平行。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肾炎、肺炎、胸膜炎可出现轻度增高。3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正常参考值:1.0左右。临床意义:在检测肝功能的酶学实验时,最好AST、ALT同时测定,因为两者比值对肝病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变化,都有一定价值。AST/ALT1.0:见于肝硬化、肝癌、急症肝炎。AST/ALT3.0:见于原发性肝癌。14.-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T)

20、(旧称:-谷氨酰转肽酶,-GTP或GGT)正常参考值:864U。临床意义:-GT在肝脏的活性较高,仅次于肾、胰,在肝脏内广泛分布于肝细胞微细胆管和胆管系统,当肝内外阻塞或胆汁瘀积时,肝内GT合成增高。对肝胆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增高: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胰腺癌、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胆石症及心力衰竭等。15.单氨氧化酶(MAO)正常参考值:0.20.9U/L。临床意义:MAO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中,以肝、肾、脑等组织为最多。临床上常用来观察肝纤维化的程度,在腹腔镜观察下肝脏表面的结节形成与MAO活性呈平行关系。80%以上肝硬化者,MAO增高。急

21、性肝炎或暴发性肝炎有肝坏死时,肝细胞线粒体大量破坏,MAO血浓度上升。MAO增高还见于严重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右心衰竭伴有肝脏瘀血时间较长者及各种胶原疾病等。.6.总胆汁酸(TBA)正常参考值:010umol/L。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胆汁瘀积等肝实质性损伤。17.碱性磷酸酶(AIP或AKP)正常参考值:成 人 30130U临床意义: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硬化、肝坏死明显升高,肝细胞性黄疸则升高不明显。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时明显升高,其他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骨肉瘤等ALP增高时,提示可能有肝脏转移。许多药物可使ALP增高,如巴比妥类、抗生素(红霉素

22、、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等)。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恶性贫血等。8.血清总胆红素(TBIL或STB)正常参考值:3.425umol/L临床意义:增高:肝脏疾病:急性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等。肝外疾病: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胰腺头癌、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9总蛋白(TP)正常参考值:6080g/L(6.08.0/g/d1)。临床意义: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TP浓度相对增高,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等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

23、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降低: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降低为明显。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肾病综合征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输入过多的低渗溶液等。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等10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3555g/L(3.55.5g/d1)。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降低:降低的临床意义同总蛋白,尤其是肝脏病变(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严重损害等)、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等),白蛋白降低更为明显。11球蛋白(GLB)正常参考值:2535g/L(2.53.5g/d1)。临床意义:增高: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

24、感染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恶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降低:先天性或后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等。12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正常参考值:1.52.5。临床意义:主要反映白蛋白和球蛋白量的变化关系。比值1者,称A/G比值倒置,提示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对评估病性的发展、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若A/G比值下降,白蛋白逐渐减少,说明病情在恶化。A/G比值持续倒置,揭示预后较差。糖尿病糖尿病检测检测1.1.血糖(GLU):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是指在隔夜空腹

25、(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于早餐前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它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正常值为3.96.1mmok/L;餐后两小时血糖是从开始进餐计时,到两小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它反映的是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餐后食物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主要用于治疗中的病情检测,为调整药物用量提供依据,正常值7.8mmok/L。当空腹血糖7.0mmok/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k/L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6.17mmok/L为“空腹血糖异常”(IFG),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k/L为“糖耐量异常”(IGT),IFG和IGT是界于正常人和糖尿病病人的中

26、间过渡阶段,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2.尿糖(U-GLU):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910mmok/L)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尿糖就会呈阳性。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如饮水量等)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人在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通过体内的各种调节机制的调节,血糖浓度仅暂时升高,两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给受试者测定空腹血糖后,口服75克葡萄糖,分别

27、在半小时、1小时、两小时、3小时采血测血糖,并画出相应的血糖时间曲线,即为“耐糖量试验”。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mmok/L,血糖在服葡萄糖后半小时-1小时达高峰,峰值8.9mmok/L,两小时后血糖7.8mmok/L,3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有些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可能正常或虽然偏高但还不够糖尿病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但服糖后两小时的血糖11.1mmok/L,这部分人如果不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就可能被漏诊。本试验主要用于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的诊断。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果糖胺(GSP):HbA1c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持续性、非酶促结合的产物,合成的速度与红细胞所处环境的糖浓度

28、呈正比,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半衰期是60天,故它可以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百分比为:4%6%。GSP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非酶促结合形成的糖蛋白,血清蛋白的半衰期为19天,故GSP可反映采血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1.52.4mmoL/L。5.胰岛功能测定试验:主要用于了解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通常包括:(1)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正常胰岛素值为525mU/L,服糖后的血糖峰值出现在0.51小时,可高达空腹血糖的510倍,3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2)C肽释放试验:正常人空腹血浆C肽值为0.84.0g/L,餐后12小时增加45

29、倍,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血脂检测血脂检测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 固醇的。TG:代表甘油三酯。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1: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ApoB: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 B。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血浆甘油三脂:0.451.80mmol/L(40-16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0.91.68mmol/L;女:0.8 2.3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L。载脂蛋白A1:1.042.25g/L。载脂蛋白B:0.61.

30、33g/L。总胆固醇的临床意义:增加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 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一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甘油三酯的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载脂蛋白的临床意义: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HDL-C、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