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生化检查及功能肝生化检查及功能 化验指标化验指标的的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前言前言 肝脏是机体重要的生化反应器官,承担多种物资代谢活动,含有大量酶类;肝内酶的含量占肝脏总蛋白量的2/3,体内几乎所有的酶都在肝内存在。因此,在发生肝损伤时,肝脏酶的释放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肝脏酶学检测已经成为肝胆疾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临床常用的肝脏相关酶
2、学检查按其对肝胆疾病诊断的意义分为:主要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肝细胞向血中逸出的酶: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肝细胞合成减少的酶:胆碱酯酶。临床常用的肝脏相关酶学检查按其对肝胆疾病诊断的意义分为: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碱性磷酸酶ALP,核苷酸梅5-NT,-谷氨酰转肽酶GGT,临床常用的肝脏相关酶学检查按其对肝胆疾病诊断的意义分为:反映肝实质纤维化的酶:单胺氧化酶,N-乙酰-葡糖酶。诊断肝脏肿瘤的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二)血清腺苷脱氨酶(AD)(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四)血清胆
3、碱酯酶(CHE)(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ALP)(六)-谷氨酰转移酶(-GT)(七)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八)血清5核苷酸酶(5N)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十一)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ASA)(十二)腺苷脱氢酶(ADA)(十三)谷氨酸脱氢酶(GDH)(十四)铜蓝蛋白氧化酶(CP)(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ALT
4、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
5、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二)血清腺苷脱氨酶(AD)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是嘌呤核苷酸循环中一种重要的酶,在核酸代谢中有重要意义。1正常值。正常人的AD活性为5.3-20.1国际单位/升,平均值为14.6国际单位/升。2临床意义。判断急性肝炎恢复情况。急性肝炎病人AD与ALT一样,常早期升高,但幅度不及ALT。ALT恢复正常而AD持续升高的病人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故测定AD较ALT能正确反映急性肝为病人的恢复情况。协助诊断慢性肝病。AD活性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鉴别黄疸。AD在阻塞性黄疸病人很少升高,即使升高也属轻度;而在肝细胞性黄疸时普遍升高。(
6、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一般LDH总活性为100-300单位,平均为18510.9单位。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LDH活性增高。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病人,LDH活性常显著增高。其临床意义与ALT、AST一致。肝炎恢复期,LDH为最早恢复正常的血清酶。如LDH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常提示有某种并发症的存在。肝硬化病人若病程中LDH活性增强,应怀疑并发肝癌。测定血清LDH总活性对肝病诊断缺乏特异性,而LDH同工酶则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LDH1在心肌细胞分布最多,LDH5在肝细胞含量最多。因此,对肝病病人测定LDH同工酶比测定LDH总活性有更大的临床意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
7、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而仅LDH5升高,提示部分病人LDH5测定比其他肝功能试验敏感,且随着病情加重,LDH5也随之增高。(四)血清胆碱酯酶(CHE)正常值为30-80单位/毫升。肝病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降低,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此酶合成减少,是反映肝脏贮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CHE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若CEH活性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轻型慢性肝炎病人此酶活性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此酶与急性肝炎病人相似。肝硬化病人若处于代偿期,血清CHE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血清CHE活力明显下降。重型肝炎病人血清CHE明显下降,其降低程度与血清
8、白蛋白大致相似,且多呈持续性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CHE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降低。(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ALP)是一组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酶类,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胆管上皮细胞含量最多。其正常值依测定方法不同而各异。临床意义如下:1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一般阻塞性黄疸AKP升高较肝细胞性黄疸为高。2协助诊断肝内浸润性或占位性病变。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病人,AKP常常升高。而在无黄疸病人,如发现AKP异常升高,需高度警惕肝内占位性病变;也可能为无黄疸型胆系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不全。3协助判断肝病病人预后。在严重肝病病人,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KP不断下降
9、,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六)-谷氨酰转移酶(-GT)正常人血清中-GT主要来自于肝脏,正常值0-40单位/升(重氮试剂法)、0-50单位/升(对硝基苯胺法)临床意义如下:1判断血清中升高的AKP来自于肝脏还是骨骼,骨骼患有疾病时-GT正常。2急性肝炎病人的-GT恢复较ALT为迟;如它持续升高,提示为慢性肝病。3若慢性肝炎病人的-GT长期升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4有阻塞性黄疸时,-GT常明显增高,尤以恶性梗阻性明显。-GT有4种同工酶,有肝实质病变时-GT1升高,患原发性肝癌则-GT2增高。(七)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胆、肾、小肠及子宫肌层含量较丰富。正常人
10、LAP活性为15-50国际单位/毫升。临床意义如下:有阻塞性黄疸以及肝实质细胞受损害者,LAP均升高。与AKP意义相同,主要用于判断胆管阻塞和肝内占位性病变,但在患有骨骼疾病时AKP升高而LAP不增高。(八)血清5核苷酸酶(5N)是一种特殊的磷酸酯水解酶,仅作用于5磷酸单核苷酸,正常人血清5N活性为2-15国际单位/升。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5N活性升高,但骨骼疾病病人不升高,故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比ALP高。正常妊娠者的5N活性亦升高,对此应加以鉴别。单胺氧化酶(MAO)MAO是体内参与各种单胺类物资如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等氧化脱氢的酶,存在于肝、肾、脑及各种器官的结缔组织中。MAO主要存在于细胞
11、的线粒体内、少量于细胞浆中。MAO参与胶原纤维的生成,因此在纤维化疾病时活性增高。MAO主要用于诊断肝硬化,肝硬化时MAO活性明显升高,阳性率可达80%,且于肝硬化的程度和范围呈正相关。急性肝炎肝细胞坏死时及明显肝炎活动期部分病人可出现MAO升高,提示纤维组织增生活跃。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健康人血清GST活性无明显性别及年龄差异,肝组织损伤时,无论急性还是慢性损伤,血清GST活性均显著升高,GST活性与病情及肝组织病理改变具有良好的平行关系,可用于肝实质损伤的诊断和病情观察。(十一)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ASAL)是尿素合成代谢的一种酶,肝脏含量丰富,当肝细胞受损时,ASAL可进入血液
12、,此酶较转氨酶有较高的肝病特异性,有助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尤其是HBsAg(+),而ALT升高不显著的病人,可早期诊断。(十二)腺苷脱氢酶ADA 阻塞性黄疸不伴肝损伤时,ADA活行不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ALT阳性率低,而ADA阳性率在90%左右,增高较明显,故ADA测定对肝实质的诊断及黄疸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十三)谷氨酸脱氢酶GDH GDH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分子量很大,正常血清中含量很低,GDH活力增高主要见于肝胆系统疾病,酒精中毒性肝损伤时,病变累及线粒体,测定GDH有一定的价值。(十四)铜蓝蛋白氧化酶CP CP是一种2球蛋白和糖蛋白,是机体唯一的蓝色蛋白,由肝脏合成。
13、正常人从饮食中摄取的铜大部分在肝脏合成铜蓝蛋白,大部分经胆汁排出。肝豆状核变性(Wlson病)患者CP含量明显下降,半数以上肝转移瘤、胆石症及胆系肿瘤引起阻塞的患者,CP活性均升高。各种血清酶活性存在生理性波动,表现以下为几个方面:1.性别:GGT男性高于女性。2.年龄:LDH在出生时最高,是成人的7倍;ALP儿童为正常成人的24倍;GGT在哺乳期后随年龄而增加。3.进食:ALP餐后特别是脂肪餐后可升高;酒精或含酒精饮料可使GGT水平增高。4.运动:短时间剧烈运动后ALT、AST及LDH可升高,尤以ALT明显,可达正常1倍以上。5.妊娠:胎盘可分泌ALP,LDH及AST等。6.某些药物:如异烟
14、肼,氯丙嗪,水杨酸制剂等可引起ALT升高:微粒体诱导剂如笨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可使GGT升高。7.溶血:红细胞中含ALT、AST及5-NT等。二、肝脏功能的检测指标 (一)胆红素测定(二)蛋白质代谢的检测指标 (三)肝脏脂肪代谢的检测指(四)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一)肝脏胆红素代谢的检测指标 1、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 2、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3、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4、尿液尿胆原测定 1、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 所测定的是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一分钟胆红素1.71 7.0微摩尔/升,总胆红素为1.71-17.1微摩尔/升 临床意义如下:(1)诊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2)
15、早期诊断某些肝胆疾病。(3)协助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2、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正常值为1.71-17.1微摩尔/升。一般认为大于20.5微摩尔/升有以下临床意义:(1)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 (2)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演变过程。(3)由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潜力很大,且影响因素很多,因此仍不是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也不能准确反映肝脏损害程度。3、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正常时为阴性。如为阳性有以下临床意义:(1)怀疑有黄疸的病例,本试验可立即得到结果,是快速、简便的肝胆疾病筛选检查。(2)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的病人,在血清胆红素甚至一分钟胆红素升高前,尿中即可查到
16、胆红素,比尿胆原还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在肝炎恢复期病人,尿胆红素可在黄疸完全消退前即消失,有助于预后的判断。(3)如果血清胆红素增高,但是尿中胆红素阴性,提示为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因为只有结合胆红素才能经尿排出。临床多见于溶血性疾病及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4)溶血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呈阴性反应;阻塞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病人亦呈阳性反应。4、尿液尿胆原测定 正常人尿中仅含有少量尿胆原,定量测定约1-4毫克/24小时。尿胆原含量超过正常见于肝实质性损害。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不能及时利用尿胆原,故尿内尿胆原明显增加;完全梗阻性黄疸病人,由于胆汁向肠道排
17、出减少,尿胆原合成减少,故尿中尿胆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在黄疸消退以后,肝功能仍有障碍者,尿内尿胆原又复增加,并随肝功能好转而起伏。梗阻性黄疸者尿内尿胆原持续阴性,提示为恶性胆道梗阻。一般认为,尿内尿胆原测定反映肝实质损害,而胆道梗阻病人内尿胆原减少或消失。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和溶血性黄疸者,尿胆原亦常增加。(三)、肝脏蛋白质代谢的检测指标 1、血清蛋白电泳 2、血清蛋白电泳 3、其他一些血清蛋白质检测 4、血氨的测定 5、血浆游离氨基酸的测定(一)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为TP60-80克/升、A35-50克/升、G20-30克/升。临床意义如下:1急性肝炎、轻型慢性肝
18、炎病人的血清总蛋白量一般无显著变化。合并有营养不良时,白蛋白与球蛋白发生相反的变化。总蛋白浓度视二者比例不同,可升高或降低。肝硬化病人球蛋白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总蛋白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2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白蛋白多为正常,其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与肝炎病情程度相平行。肝硬变、慢性肝炎、长期阻塞性黄疸病人白蛋白均可降低。监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指标。3慢性肝炎病人的球蛋白增加,主要是球蛋白增高,球蛋白稍降低,球蛋白则高低不定。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正常人A/G为1.5-2.5/1。肝硬化病人的A/G比值几乎均降低,尤以有黄疸的肝硬化者更明显。肝外胆道阻塞者,A/G比值降低与急性
19、肝炎者大致相似。重症肝硬化者,尤其是有腹水者,白蛋白显著降低而球蛋白显著增高者,A/G比值甚至倒置,是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二)血清蛋白电泳 由于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在电场中可作速度、方向不同的移动。参考值白蛋白0.54-0.73,1球蛋白0.03-0.05,2球蛋白0.06-0.10,球蛋白0.05-0.11,球蛋白0.12-0.20。临床意义如下:1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每日约合成18克。肝细胞受损害时,白蛋白合成及其在细胞内的运输和释放均可发生障碍,而分解代谢受影响较少,故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减少。急性肝炎病人,白蛋白轻或中度减少,但在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
20、、肝硬化病人,白蛋白可明显降低,其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常呈正相关。故对肝炎病人,白蛋白可作为判断肝炎严重程度的依据和作为判断预后恶劣的指标。21球蛋白。肝细胞严重坏死和肝硬化病人,1球蛋白减少,故测定1球蛋白对于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32球蛋白。病毒性肝炎病人初期,2球蛋白多为正常,以后可逐渐增加;但肝细胞严重受损害时,常减少。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2球蛋白多数降 4球蛋白。肝细胞严重受损害者,球蛋白明显降低,如进行性降低提示预后不良。球蛋白升高常提示有胆汁淤积。5球蛋白。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多数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者明显升高,故血清球蛋白对判断病人的严重程度
21、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三)其他一些血清蛋白质检测 为了判断肝实质损害程度,可选用前白蛋白、运铁蛋白、结合球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等作为指标。血清蛋白质降低越明显,说明肝脏损害越重。对急性肝损害病人,可选用白蛋白、前白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结合珠蛋白、运铁蛋白等作为指标,如恢复正常,为预后良好的标志;对慢性肝炎病人,可判断是否为活动期,若结合珠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提示有活动性病变存在。血清前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 由肝脏合成,半衰期短,仅为1.9天,PH8.6条件下,电泳速度比白蛋白快,故称为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是肝功能实验的一个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指标,可敏感反映肝实质损害,尤其是肝细
22、胞损伤,远较白蛋白、转氨酶敏感。适于早期诊断肝功能损伤。(六)胆汁酸 正常人血清CA/CDCA比值1,因为肝脏清除CA快,肠道吸收CDCA快。急性肝炎起病最初期,HbsAg刚呈阳性时,ALT尚未达到高峰时,总胆酸(TCA)及胆汁酸各个组分已显著升高,有助于急性肝炎早期诊断.升高机制与肝细胞对胆汁酸的摄取、排泄障碍及胆汁郁滞有关.慢性肝炎血清胆汁酸也升高,但增高倍数较急性肝炎小,慢性肝炎轻度增高倍数小于中,重度.(四)血氨的测定 测定血氨的浓度,可用于估计肝病病人肝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肝脏受损越重,代谢氨的能力越差,血氨浓度越高。急性肝炎病人血氨正常或仅轻度增高;重型肝炎病人以及肝硬化病人,血氨
23、可明显增高,是肝昏迷的原因之一。(五)血浆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血浆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BCAA):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芳香族氨基酸(AAA):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正常的支、芳比值3-3.5/1。肝炎病人常有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支、芳比值下降。故认为测定肝病病人血浆基酸及支、芳比值有助于了解肝细胞的功能和(或)肝细胞的坏死程度,并可借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四、肝脏脂肪代谢的检测指标(一)血清胆固醇测定(一)脂蛋白X(LP-X)测定(一)血清胆固醇测定 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为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人血清胆固醇含量为3.38-5.72毫摩尔/升,胆固醇酯约2.34-3.
24、38毫摩尔/升。临床意义如下:1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血清胆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酯常正常,如并发肝细胞损害,则胆固醇酯绝对量也降低。慢性胆道阻塞者胆固醇升高较急性胆道阻塞者更为明显。2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血清胆固醇多数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伴有胆汁淤积的病人也可升高,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可明显升高;胆固醇/胆固醇酯比值的降低,提示肝细胞退行性变。五、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一)凝血酶原时间(PT)(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1.(三)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一)凝血酶原时间(PT)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正常值为80%-100%。其临床意义同PT。(三)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X合成障碍。临床检测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降低;病情越重,HPT越低;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预后良好。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