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3,4,5,6)中医对疾病的认识(7,8,9)中医防治疾病的原则(10)第一章 绪论p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p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p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p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p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p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第一节: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2.难经-成书于东汉时代,在脉诊等理论方面有新的发展。(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春秋战国汉)第一节:中医药理论体
2、系的形成与发展3.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载药365种。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春秋战国汉)(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古代解剖知识长期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经验的积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渗透中医学理论体系古代哲学理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1.博采众长、确立体系-黄帝内经2.因机证治、基于解剖-黄帝内经、难经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二)长期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经验的积累1.52种病,247种药-五十二病方2.180余种病-易经、诗经等十三经3.38种病,100余种药-周礼.天官4.黄帝内经、难经5.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 诸子百家: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四)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 指导思想:唯物论和辩证法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v1 基础医学:黄帝内经难经脉经 诸病源候论v2 临床医学: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经效产宝妇人大全良方诸病源候论刘涓子鬼遗方世医得效方外科正宗小儿药证直决洗冤录v3 药物学: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
4、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v4 方剂学:五十二病方肘后备急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医方集解v5 针灸学:黄帝内经灵枢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二、承前启后(晋隋唐)1.诊法:脉诊:脉经(晋代医家王叔和著)第一部脉学专著2.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隋代医家巢元方著)第一步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3.药物:新修本草(唐代李绩、苏敬著)世界上最早的药典4.临床: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著)中医学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第一节: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三、医学流派(宋金元)1.病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南宋陈无择著)2.药物: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政府颁发成药药典)3.流派:从不同
5、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震亨第一节: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明代:温补学派赵献可、张介宾景岳全书-命门学说 温病学派吴有性瘟疫论-温病学派 异气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代以前本草大总结清代:温病学派叶桂温热论-温病学派 卫气营血辨证 温病学派吴瑭温病条辨-温病学派 三焦辨证 吴谦医宗金鉴-太医院教科书 王清任医林改错-瘀血理论 四、理论研究(明清)第一节: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中西汇通学派:v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v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v恽铁樵-群经见智录五、中西汇通(近代)第一节: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
6、发展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六、传播影响(现代)第一节: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v临床医学:v妇科-千金要方 经效产宝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v儿科-小儿药证直诀(宋代医家钱乙著)v传染病-明清温病学派v法医-洗冤录(金代宋慈)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v药物学:第一次大总结-神农本草经第二次大总结-神农本草经集注(南朝陶弘景)第三次大总结-新修本草(唐朝苏敬)世界上最早的药典第四次大总结-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第五次大总结-本草纲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第六次大总结-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炮制-炮炙论(南北朝时代雷敩)禁忌-“十
7、八反”“十九畏”(宋代)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v方剂学:战国五十二病方-280首,古朴经验东汉黄帝内经-13首,组方原则,奠定基础东汉伤寒杂病论-112首,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方书之祖”。晋唐肘后备急方-急症唐代 千金要方-5300首唐代外台秘要-6000首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v方剂学:宋代太平圣惠方-16834首宋代圣济总录-2万多首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00首,第一部成药典籍明清普济方、医方考、新方八阵、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古今名医方论 等-方论、分类和方歌新中国方剂大辞典-方剂学的发展更加迅猛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v针灸学:v春秋战国时期-针灸疗病v东汉黄帝内经灵枢
8、-系统总结v汉难经-奇经八脉v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v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模型v针灸大成-汇集历代成果医宗金鉴 刺灸心法要诀-当时第一部针灸教材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p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p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p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v整体观念v辨证论治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 证论 治病证病机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分析状体征采集:v概念: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 进行综合辨别为何种的是中医临床认识与诊断病征的重要方法。:v概念:根据的结果,确定相应的。v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9、;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v概念:针对某一疾病采用专方专药的治疗。v特点:针对性强;解决无证可辨的问题。v举例:常山截疟;黄连止痢;肠痈用大黄牡丹汤;脏躁用甘麦大枣汤。v原因:一病多证。反映不,要用不v原因:一证多病。反映,可用第三节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3)中医对疾病的认识(4,5,6,7)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8)第三节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二章)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第三章)第三节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第4,5,6,7章)第三节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
10、的原则(第8章)v定位高、眼界宽、眼光远v指导思想要正确v学习方法要科学v对中西医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对待第三节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小结小结v中医学的概念;v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v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v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参 考 文 献1.中国医学史2.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黄帝内经:1.内经的思考:张登本主编;2.内经选背3.内经导读难经:1.难经白话解:王洪图主编参 考 文 献伤寒杂病论:1.伤寒论:李赛美主编2.伤寒论新解:伤寒论的逻辑学、科学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3.金匮要略:范永升主编4.金匮要略读本神农本草经:1.神农本草经精选图文本2.漫画神农本草经电子书网站:中医世家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