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发 热热 发热:是指致热原的作用使机体体温调发热:是指致热原的作用使机体体温调 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 节性体温升高。节性体温升高。正常体温:腋温:正常体温:腋温:36-37.0,舌下:舌下:36.7-37.7 体温升高:体温超过正常值体温升高:体温超过正常值0.5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注射注射 中枢发热介质(正调介质、负调介质)中枢发热介质(正调介质、负调介质)SP上移上移运动神经运动神经骨骼肌骨骼肌皮肤血管皮肤血管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刺激刺激合成释放合成释放合成合成产产EP细胞细胞EP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多产热增多 散热减少散热减少体
2、温上升体温上升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发发热热激激活活物物一、体温上升期一、体温上升期 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产热散热,中心体温迅速或逐渐升高产热散热,中心体温迅速或逐渐升高临床表现:畏寒、寒战、皮肤苍白临床表现:畏寒、寒战、皮肤苍白“鸡皮鸡皮”骤升型:如疟疾、败血症等;骤升型:如疟疾、败血症等;缓升型:如伤寒、结核病等。缓升型:如伤寒、结核病等。二、发热持续期(高峰期、热稽留期)二、发热持续期(高峰期、热稽留期)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平衡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平衡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皮肤发红、出汗、皮肤灼热、酷热感,皮肤发红、出汗、皮肤灼热、酷热感,皮肤、口唇干燥皮肤、口
3、唇干燥 寒战血管改缩 发热血管扩张 4140393837三、体温下降期(退热期、出汗期)三、体温下降期(退热期、出汗期)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产热产热 散热,体温逐渐下降散热,体温逐渐下降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一、物质代谢变化一、物质代谢变化 1、糖代谢、糖代谢 交感交感+肝糖原、肌糖原分解肝糖原、肌糖原分解血糖血糖、糖尿、糖尿分解代谢分解代谢氧供相对不足氧供相对不足酵解酵解乳酸乳酸疲乏、肌肉酸痛。疲乏、肌肉酸痛。2、脂肪代谢、脂肪代谢氧化不全氧化不全酮血症酮血症 酮尿酮尿糖原消耗糖原消耗动用脂肪动用脂肪 消耗消
4、耗消瘦消瘦 3、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 分解代谢分解代谢 发热发热 消化吸收消化吸收 负氮平衡、血非蛋白氮增多负氮平衡、血非蛋白氮增多 4、维生素代谢、维生素代谢 消耗消耗 发热发热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缺乏 吸收吸收 5、水电解质代谢、水电解质代谢体温上升期、发热持续期体温上升期、发热持续期交感交感+尿量尿量减少减少水钠潴留水钠潴留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出汗、呼吸道蒸发、饮水出汗、呼吸道蒸发、饮水不足不足脱水脱水组织分解组织分解释钾离子释钾离子肾排钾肾排钾 长期发长期发热热 缺钾缺钾发热发热无氧代谢无氧代谢酸性代谢产物酸性代谢产物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二、生理功能改变二、生理功能改变 (一)神
5、经系统(一)神经系统早期:体温早期:体温、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兴奋头痛、头昏、失眠、烦躁不安头痛、头昏、失眠、烦躁不安 高热:幻觉、谵妄、抽搐高热:幻觉、谵妄、抽搐持续高热:兴奋转抑制持续高热:兴奋转抑制淡漠、嗜睡、昏迷淡漠、嗜睡、昏迷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易惊厥易惊厥 衰竭、年老衰竭、年老无无 、嗜睡(抑制)、嗜睡(抑制)发热期:交感兴奋;退热期:副交感兴奋发热期:交感兴奋;退热期:副交感兴奋(二)循环系统(二)循环系统交感交感+血温血温刺激窦房结刺激窦房结 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血管紧张性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血管紧张性血压略升
6、高血压略升高 严重中毒严重中毒 迷走中枢受抑迷走中枢受抑 心率减慢心率减慢 脑干受损脑干受损 退热退热大量出汗血管扩张大量出汗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血压下降虚脱虚脱 心肌劳损心肌劳损 心肌负担心肌负担心衰心衰 心脏潜在病变心脏潜在病变(三)呼吸系统(三)呼吸系统 血液温度血液温度 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中枢兴奋 酸性代谢产物酸性代谢产物 加强散热加强散热 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加深加快 过度通气过度通气呼碱呼碱 大脑皮质高度抑制大脑皮质高度抑制 持续高热持续高热 严重酸中毒严重酸中毒 呼吸中枢抑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浅、慢、不规则呼吸浅、慢、不规则 (四)消化系统(四)消化系统 消化腺分泌消化腺分泌 发热发热交感交
7、感+胃肠运动胃肠运动 唾液唾液口干、口嗅、黄苔口干、口嗅、黄苔 胃液胃液、蠕动、蠕动恶心、呕吐恶心、呕吐 肠、胰、胆汁肠、胰、胆汁鼓肠鼓肠 肠蠕动肠蠕动便秘便秘 发热发热肝浊肿肝浊肿 (五)泌尿系统(五)泌尿系统 早期:发热早期:发热交感交感+肾血管收缩肾血管收缩肾血肾血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 流量减少尿量流量减少尿量比重比重 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 高热高热 肾小管细胞水肿肾小管细胞水肿蛋白尿蛋白尿 长期发热长期发热 热热 型型一一.根据临床体温升高的程度分根据临床体温升高的程度分以口腔温度为例以口腔温度为例低热低热 37.0380C中等度热中等度热 38.1390C高热高热 39.141
8、0C超高热超高热 410C以上以上二、根据热型曲线:二、根据热型曲线:每日测定病畜的体温数值记录特殊的表格内,然后将所得数值用线段连接而表现出来的图形1.稽留热 体温在39400C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0C。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可达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严重化脓性感染。3.间歇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交替出现,无热期可持续数日,如此反复。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回归热 体温急骤上升达390C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现律地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三、防
9、御功能改变(一)抗感染能力的改变(一)抗感染能力的改变1、杀死和抑制对热敏感的细菌(淋球菌、肺炎球菌)、杀死和抑制对热敏感的细菌(淋球菌、肺炎球菌)2、增加抗感染能力、增加抗感染能力3、免疫细胞功能增强(有相反的报导)、免疫细胞功能增强(有相反的报导)(二)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二)对肿瘤细胞的影响1、EP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2、肿瘤细胞对热敏感,发热可杀死肿瘤细胞(热疗)、肿瘤细胞对热敏感,发热可杀死肿瘤细胞(热疗)(三)急性期反应(三)急性期反应急性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及白细胞计数的急性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及白细胞计数的改变改变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1.名词解释: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名词解释: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性致热原。内生性致热原。2.试述发热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试述发热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3.3.试述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试述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4.4.发热的各种热型及主要特点。发热的各种热型及主要特点。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