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愁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理解意象,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2017),台湾诗人、散文
2、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代表作乡愁。2.写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与亲人的多次聚散离合之中度过的。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三、生难字词 (1)字音邮票(yu) 窄(zhi)矮(i)大陆(l) 乡愁(chu) 坟墓(m)(2)词义【乡愁】思乡的愁闷。【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通道。四、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
3、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是缓慢的。(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明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1)师述: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别、母子死别、家国分离。 五、研读诗歌1.从哪
4、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明确:小时候(少年)母子分别家愁(亲情)长大后(青年)夫妻离愁家愁(爱情)后来(中年)丧母哀愁家愁(亲情)现在(老年)思归浓愁国愁(祖国情)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明确:邮票写信可寄家愁船票乘船可解相思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4.这首诗诗人借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具体的事物来
5、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乡愁离绪。其实呢,除了这些形象的事物,还有很多物象能触动你心中的痛,触发你的情感,引起你的愁绪。请你以“乡愁是”为乡愁打个比方。明确: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乡愁是一封小小的电子邮件。乡愁是一缕轻烟,缭绕在游子心头。5.“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都用了哪些形象的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
6、的思乡情感。6.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明确: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六、课堂归纳1.诗歌脉络2.课堂小结 乡愁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七、课堂练习1.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示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学习诗句:乡愁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理也理不清。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八、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2.搜集并整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